- 年份
- 2024(14390)
- 2023(20845)
- 2022(17827)
- 2021(16573)
- 2020(14178)
- 2019(32628)
- 2018(31897)
- 2017(60280)
- 2016(33175)
- 2015(37425)
- 2014(37239)
- 2013(36850)
- 2012(34021)
- 2011(30759)
- 2010(30354)
- 2009(28009)
- 2008(27631)
- 2007(24368)
- 2006(20791)
- 2005(18211)
- 学科
- 济(133840)
- 经济(133699)
- 管理(91030)
- 业(87267)
- 企(71796)
- 企业(71796)
- 方法(63034)
- 数学(54644)
- 数学方法(53947)
- 中国(36257)
- 农(36178)
- 财(33039)
- 学(30521)
- 业经(30221)
- 地方(26528)
- 贸(26048)
- 贸易(26036)
- 易(25300)
- 农业(24044)
- 制(23294)
- 理论(21384)
- 和(20978)
- 务(20850)
- 财务(20769)
- 财务管理(20721)
- 技术(20418)
- 环境(20128)
- 企业财务(19588)
- 银(19439)
- 银行(19348)
- 机构
- 大学(476464)
- 学院(473843)
- 济(188500)
- 经济(184578)
- 管理(181793)
- 研究(163731)
- 理学(158372)
- 理学院(156508)
- 管理学(153426)
- 管理学院(152596)
- 中国(120115)
- 科学(106134)
- 京(101888)
- 农(87462)
- 所(83963)
- 财(82873)
- 业大(77552)
- 研究所(77428)
- 中心(74031)
- 农业(69451)
- 江(68003)
- 财经(67472)
- 北京(63985)
- 范(62242)
- 师范(61491)
- 经(61465)
- 院(59191)
- 经济学(57174)
- 州(54899)
- 经济学院(51797)
- 基金
- 项目(330427)
- 科学(257510)
- 基金(239243)
- 研究(232095)
- 家(212675)
- 国家(210974)
- 科学基金(178750)
- 社会(145612)
- 社会科(138073)
- 社会科学(138035)
- 省(129007)
- 基金项目(126728)
- 自然(119264)
- 自然科(116536)
- 自然科学(116496)
- 自然科学基金(114395)
- 划(109824)
- 教育(106573)
- 资助(99116)
- 编号(92855)
- 重点(74928)
- 成果(74786)
- 部(71813)
- 发(70457)
- 创(68176)
- 课题(64398)
- 科研(64122)
- 创新(63750)
- 计划(62663)
- 大学(60726)
- 期刊
- 济(197848)
- 经济(197848)
- 研究(132022)
- 学报(86582)
- 中国(86535)
- 农(78735)
- 科学(75326)
- 管理(63966)
- 大学(63872)
- 财(62805)
- 学学(60333)
- 农业(54230)
- 教育(48613)
- 技术(39560)
- 融(35878)
- 金融(35878)
- 经济研究(32839)
- 业经(32513)
- 财经(32280)
- 业(29313)
- 经(27787)
- 问题(26313)
- 图书(24929)
- 版(24548)
- 科技(23766)
- 统计(22595)
- 技术经济(22583)
- 业大(22454)
- 贸(21613)
- 资源(21145)
共检索到6782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雷宏振 潘龙梅 雷蕾
本文对中国文化产业2005—2009年的集聚程度进行了精确测定,并从区域和行业两个角度分析其集聚特征,发现我国文化产业已显现出较强的集聚现象,且有明显的地域和产业特色。影响因素的面板数据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文化基础设施,人力成本、交易便捷性对文化产业的空间集聚有显著的稳健的正向影响,文化产业向低劳动力成本地区转移的倾向较小。由于人力资本具有可移动性,地区人力资本对文化产业分布的影响相对较小。在引入其他两组因素后,集聚经济和投资支出对文化产业集聚的正向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文化产业 空间集聚 影响因素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袁俊
本文运用定量测度方法,从时空角度描述了中国文化产业空间集聚水平和变化趋势,揭示了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文化产业总体集聚程度一直相当高,且存在明显的行业间差异。对人才、知识、技术要求较高的创新性行业空间集聚水平高,越来越向沿海省区集中;而主要服务于本地居民的行业,空间集聚水平较低,呈分散布局。通过系统考察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的影响因素,发现其重要因素依次为规模经济、劳动力素质和成本、产业政策因素、文化环境和区位通达性,但不同行业的省区分布影响因素差异较大。
关键词:
文化产业 空间集聚 产业集聚 集聚经济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雷宏振 邵鹏 潘龙梅
笔者选用行业集中度指数和赫芬达尔指数两个指标,对中国文化产业2005年~2009年的集聚程度进行了测定,并从区域和行业两个角度分析了我国文化产业的集聚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经营性文化产业空间集聚水平比较高,近年来其集聚程度在持续下降;而公益性文化产业集聚水平较低,但其集聚程度呈增长趋势,其中艺术表演团体增幅最大。从地域分布上看,文化产业主要集聚在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省市,省域间发展极不均衡。
关键词:
文化产业 集聚 分布特征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喻莎莎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传统文化市场交易模式,缩短了文化传播的途径,将虚拟经济融入实体经济,使文化的物质价值得以充分发挥。本文就互联网影响下文化产业集聚特征是否发生变化这一角度开展研究,将互联网及现代物流作为动力因素,使用31个省级行政区域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面板模型分析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会促进我国文化经济集聚区形成,但对东、中、西各地区内部并不能产生明显刺激作用。
关键词:
互联网 文化产业 产业集聚 空间集聚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喻莎莎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传统文化市场交易模式,缩短了文化传播的途径,将虚拟经济融入实体经济,使文化的物质价值得以充分发挥。本文就互联网影响下文化产业集聚特征是否发生变化这一角度开展研究,将互联网及现代物流作为动力因素,使用31个省级行政区域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面板模型分析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会促进我国文化经济集聚区形成,但对东、中、西各地区内部并不能产生明显刺激作用。
关键词:
互联网 文化产业 产业集聚 空间集聚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杜传忠 王元明 王飞
文化产业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拉动作用,这种作用首先体现在产值增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上,其次体现在文化产业发展所引致的生产要素重新整合、投资效率提升及人才结构优化上。另外,文化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在东部地区,主要体现在文化产业对固定资产投资和人力资本结构的改善,间接地促进经济增长;在中西部地区,则直接表现为文化产值的增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因此,应通过提高投资效率,发展文化产业集群,加快推动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优化文化产业区域布局等途径促进我国经济增长。
关键词:
文化产业 经济增长 机理 对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邱珊
通过构建文化产业的生产函数实证研究了文化产业的区域集聚度,使用区位集聚熵、产业动态集聚度、静态集聚指数及集中度等测度指标,利用我国30个省级行政单位1999~2013年的宏观统计数据对文化产业集中度进行测算,认为我国文化产业存在明显的区域发展不均衡现象,东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水平、集聚度及贡献度高于中西部地区,但西部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快于东部地区,研究结论可以为我国文化产业的良性健康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冯星宇 戴俊骋 孙东琪
对文化产业空间溢出效应的研究,普遍采用地理相邻或地理距离的空间矩阵进行分析,在自变量选取上存在内生性。对此文章以"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为基础,设置经济权重矩阵和空间模型,分析2004—2018年中国文化产业的空间集聚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2004—2018年,中国文化产业集聚的空间分布特征经历了从"分散"到"极化"的转变。人力资源、文化需求和政策支持是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区域经济、城市化程度、财政支持等因素也表现出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最后,文章为进一步优化文化产业集聚和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洪涛
在Anderson和Wincoop(2003)模型基础上推导得出比目前常用的Novy(2006)模型更具微观应用基础的用以测度一国进出口贸易成本的一般均衡模型。基于推导模型对1998-2013年中国文化产品的出口贸易成本水平进行测度,并对影响其出口贸易成本的因素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文化产品出口贸易成本总体呈下降趋势,向发展中经济体出口的贸易成本和贸易难度相对于发达经济体更低;贸易伙伴与中国的实际人均收入差额、地理距离、文化差异水平、平均名义关税水平、贸易对外开放度及净贸易条件等因素与中国文化产品出口贸易成本正相关,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水平、陆地相邻和优惠的贸易安排等因素与其负相关,传统的...
关键词:
文化产品 出口贸易成本 测度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廷海 王点 宋顺锋
利用2005—2014年中国30个省级政府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方法,构建邻近矩阵、地理距离矩阵和经济距离矩阵分析中国应急产业空间集聚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空间面板误差模型(SEM),以考察应急产业空间集聚的增长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应急产业空间集聚程度较低,区域内发展不平衡且存在空间自相关性,东部地区产业集中度较高,而中西部地区集中度较低;省际和分地区检验发现,应急产业空间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非呈现线性关系,而是"倒U型"关系,且目前处于"倒U型"曲线左侧,即促进经济增长阶段,但促进作用并不明显;资源禀赋、社会性应急需求、政府行为和行业前景等因素对应急产业空间集聚存在促进作用,个人应急需求、区域开放程度和科技支撑能力作用效果不明显;不同地区各种因素的作用方向与效果也存在明显差异性。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忠杰
论文运用核密度估计和空间格局变化,分析了中国省际金融产业集聚的动态演进过程,并采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了1997~2013年中国省际金融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结论如下:(1)省际金融产业集聚空间演进存在差异性,呈现多区域金融中心发展的趋势。(2)省际金融产业集聚存在正的空间相关性,表现为示范效应。(3)本省与临近省域金融发展、经济开放、工业化、区域基础设施等对金融产业集聚存在协同效应,而经济发展、城镇化对金融产业集聚存在空间竞争效应。(4)由于互联网金融发展和金融业对高端人才需求有限,使得人力资本并没有促进金融产业集聚发展。据此,笔者提出促进省际金融产业集聚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俞彤晖
以我国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对流通产业集聚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动态关联展开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流通产业集聚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显著动态负向关联,即流通产业集聚有助于缓解城乡收入差距。此外,经济增长水平、对外开放水平、城镇化水平、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农业现代化水平和政府行为等因素有助于改善城乡收入分配格局,而工业化水平、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和国有化水平等因素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城乡收入差距。据此,应转变流通发展方式,提升流通产业集聚水平,引导投资向农村倾斜。不断拓展城乡流通的辐射范围,夯实农村流通基础设施的基础平台建设,落实城乡流通网络一体化建设。
关键词:
流通产业集聚 城乡收入差距 动态面板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卢小祁 朱顺东
通过以居民文化消费的影响因素为切入点,基于2006—2020年中国31个省(区、市,除港澳台)的面板数据,建立空间计量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居民收入、文化产业、公共财政文化投入等因素对居民文化消费的空间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居民收入对居民文化消费存在非线性倒“U”型结构影响,具有明显的空间效应;公共财政文化投入正向影响居民文化消费,不仅会提升本地居民文化消费,也会吸引周边邻近地区居民来本地消费;文化产业发展、物流设施等要素增长能显著提升居民文化消费,但未呈现空间溢出效应;信息化发展对文化消费产生非线性结构影响,但缺乏空间效应;而文化贸易对居民文化消费的影响不明显。因此,建议稳步提升居民收入水平、持续增加公共财政文化投入、做优做强文化产业,以扩大居民文化消费。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朱建 陈能军 刘木子云
利用我国31个省际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滞后、空间误差及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来检验金融集聚对文化产业发展影响。研究发现: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较强空间依赖性与集聚效应,区域之间相互影响较为明显。金融集聚不利于本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地理距离权重为空间矩阵的条件下,邻域省份金融集聚同样不利于本省域文化产业发展,金融集聚、城镇化和教育水平对文化产业呈现负向空间溢出效应,而公共支出和居民消费对文化产业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由此,从缩小区域产业差距、调整金融资源配置、提升企业生产力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集聚 空间外部性 文化产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