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45)
2023(16029)
2022(13509)
2021(12661)
2020(10873)
2019(24949)
2018(24295)
2017(46739)
2016(25001)
2015(28376)
2014(28114)
2013(27925)
2012(25863)
2011(23136)
2010(22806)
2009(20900)
2008(20687)
2007(18101)
2006(15112)
2005(13452)
作者
(72182)
(60504)
(60134)
(57307)
(38194)
(29182)
(27533)
(23577)
(22758)
(21389)
(20565)
(20415)
(19066)
(18828)
(18764)
(18690)
(18374)
(17898)
(17407)
(17200)
(14963)
(14806)
(14756)
(13700)
(13605)
(13515)
(13369)
(13057)
(12135)
(12034)
学科
(106680)
经济(106576)
管理(67040)
(66229)
(54189)
企业(54189)
方法(51443)
数学(45037)
数学方法(44487)
中国(28768)
(28186)
(25891)
业经(23224)
(22338)
(20896)
贸易(20888)
(20363)
地方(19605)
(18706)
农业(18558)
(16356)
财务(16311)
财务管理(16273)
(16198)
理论(16106)
技术(15629)
(15616)
银行(15569)
企业财务(15482)
(15014)
机构
大学(359484)
学院(358230)
(151388)
经济(148576)
管理(137496)
研究(123147)
理学(119794)
理学院(118412)
管理学(116270)
管理学院(115601)
中国(92065)
科学(76214)
(74916)
(66399)
(61830)
(61810)
研究所(56904)
中心(56891)
业大(54630)
财经(54239)
(51051)
(49555)
农业(49021)
经济学(47751)
(46834)
北京(46637)
师范(46319)
(44216)
经济学院(43267)
财经大学(40586)
基金
项目(248156)
科学(196570)
基金(183274)
研究(177294)
(161498)
国家(160232)
科学基金(137128)
社会(114559)
社会科(108795)
社会科学(108765)
基金项目(96888)
(95108)
自然(89535)
自然科(87511)
自然科学(87485)
自然科学基金(86001)
教育(81711)
(81339)
资助(74887)
编号(69599)
重点(56693)
成果(56201)
(55952)
(53785)
(51875)
国家社会(48658)
创新(48555)
科研(48449)
教育部(47864)
课题(47809)
期刊
(155591)
经济(155591)
研究(100202)
中国(64234)
学报(59439)
(54878)
科学(54787)
(51422)
管理(48470)
大学(44974)
学学(42643)
农业(37683)
教育(34396)
技术(30213)
(28478)
金融(28478)
财经(26935)
经济研究(26644)
业经(24953)
(23365)
(21269)
问题(21206)
(18450)
统计(17961)
(17853)
技术经济(17552)
科技(16415)
(16334)
世界(16134)
资源(15949)
共检索到5104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焦斌龙  赵卫军  
要素是产业发展的根本,准确把握我国文化产业的阶段性特征必须从要素支撑角度分析才更有说服力。在全面分析文化产业发展要素的基础上,运用拓展的索洛模型深入剖析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研究发现,我国文化产业正处于规模扩张的规模报酬递增阶段,集聚效应较为显著,资本密集型特征正日益凸显,但外部经济效应不明显,科技含量不高,创意和知识严重不足。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文化消费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文化产业发展,我国文化产业更需要政府长期持续的推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焦斌龙  赵卫军  
要素是产业发展的根本,准确把握我国文化产业的阶段性特征必须从要素支撑角度分析才更有说服力。在全面分析文化产业发展要素的基础上,运用拓展的索洛模型深入剖析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研究发现,我国文化产业正处于规模扩张的规模报酬递增阶段,集聚效应较为显著,资本密集型特征正日益凸显,但外部经济效应不明显,科技含量不高,创意和知识严重不足。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文化消费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文化产业发展,我国文化产业更需要政府长期持续的推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郑瑞强  
产业的发展升级受力于要素禀赋。通过分析我国生猪产业发展历程,本文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行业规制、价格等方面完善生猪产业阶段性特征分析框架,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1978年以来生猪产业发展的途径依赖期、散养主导期、产业规范期、结构调整期和生态健康养殖期等发展阶段的产业特征,揭示产业要素在各阶段对于生猪产业发展的作用机理;并以2000-2012年间生猪产业典型发展要素影响的实证分析,探讨未来的生猪发展趋势和对策建议。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胡双红  
本文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对2013-2017年间我国文化产业三大子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文化产业三大子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存在行业异质性,文化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最高,其次是文化制造业,文化批发与零售业最低;三大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驱动因素有明显的异质性,文化制造业和文化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善主要依赖技术进步,文化批发和零售业则受到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共同制约;文化产业的三大子行业表现出不同的区域差异,文化制造业、文化批发和零售业在中、西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高于东部地区,文化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则呈现明显的东、中、西梯度差异。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方雯  盛烨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提升我国国家竞争力的战略制高点。本文利用单方程计量经济模型,就资金、人才和技术三要素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并进一步建立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三种要素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动态影响,有力地论证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蒋萍  王勇  
本文利用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应用三阶段DEA和超效率DEA模型对我国31个省份2008年文化产业投入产出效率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各省份文化产业投入产出效率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西部地区文化产业投入产出效率受环境影响程度要大于东部和中部地区;导致文化产业投入产出效率低下的原因主要是规模效率低下,且大部分省区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我国大部分省份文化产业投入产出效率较低;文化产业投入产出有效的省份也存在较大差别。根据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了提高文化产业投入产出效率的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何里文  袁晓玲  邓敏慧  
本文综合运用Malmquist生产力指数模型,选取中国31个省市2005-2009年的面板数据对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以及技术变动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2005-2009年我国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波动式增长;西部省份文化产业效率虽然在总量上与东、中部省份存在较大差异,但西部省份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文化生产产能获得极大释放,以西藏自治区表现尤为典型。生产率增长率绝对数值上已经超过东、中部地区,且总量差距进一步缩小。西部地区在技术进步方面优于东、中部地区,但东部和中部地区在技术使用效率和规模效率方面均优于西部地区,这表明西部地区与东、中地区相比较,文化产业还处于不同阶段。目前的发展侧重...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高学武  李淑敏  
本文尝试利用全行业主要指标数据和规模以上企业数据对我国文化产业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和评价。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主要指标基础上,剔除价格和统计口径调整的影响,还原了文化产业近十年改革发展轨迹;比较基于产业统计的分析框架和基于文化再生产理论的分析框架,利用文化产业直报平台整理数据,对行业集中度和盈利性特征进行测算,并重点应用BCC-DEA模型对全国文化产业四位数子行业的投入产出效率进行了分析。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登佐  何继善  
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因素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本文在对已有理论进行研究总结的基础上,对中外文化产业的经济作用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剖析了中外文化产业存在差距的原因,提出了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一系列对策及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昊  范德成  
文章采用最优组合赋权法、灰色聚类和D-S证据理论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驱动因子进行阶段性分析,将产业结构升级驱动因子的变化分为四个阶段:2002—2005年,2006—2010年,2011—2012年,2013—2015年。结论显示:第一阶段中,要素驱动因子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最重要的驱动力,然而从第二阶段起,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渐渐不再明显,尤其是土地资源;同时,在这一阶段中,投资驱动因子仅对第一产业发展起推动作用,已难以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从第三阶段起,创新驱动因子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日益显现,到第四阶段已成为产业结构升级中最重要的驱动因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丁仕潮  
文章以中国31个省份作为空间样本,从供需协同视角构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31个省份2013—2019年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并采取DP矩阵和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其时空演化特征。研究发现:中国31个省份文化产业供给侧、需求侧及高质量发展指数均存在时空差异,且呈现由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递减的分布格局。东部沿海地区遥遥领先,上海最高,浙江、北京、天津、广东等次之,长江中游的安徽、湖南等发展潜力巨大;考察期内文化产业发展质量类型可分为均衡领先型、市场带动型及基础培育型三种,并呈现"基础培育型—市场带动型—均衡领先型"的演化路径。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黄保东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决策,实行改革开放。这一决策是中国发展史上又一个起飞点。1978年我国的GDP为3588.1亿元,2007年达到246619亿元,29年增长了约68倍。是什么驱动中国经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徐家良  万方  
结合迪亚尼、唐纳提的西欧环境团体分析框架与英格尔哈特的价值变化理论框架,本文根据中国民间环境保护组织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研究框架。该研究框架以与政府关系模式、资源动员能力、组织活动层次三个维度为基础,把中国民间环境保护组织的发展过程划分为萌芽、兴起、扩张等三个阶段。民间环境保护组织在不同阶段中有不同的表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客观环境变化,民间环境保护组织的活动逐渐由政府性、专业化向草根性、社会化嬗变,反映出中国社会环境保护的新发展路径。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朱建平  刘晓葳  欧阳汉  
本文基于各个时代背景下我国统计学科的重要事件,联系过去14届中青年统计科学研讨会的会议主题,利用文本数据挖掘技术,对1984年第1期至2014年第5期《统计研究》刊登的5192篇文章的篇名、关键词和摘要等做深入分析。探讨了30年来我国统计学科的发展历程,剖析了《统计研究》期刊的整体特征,进一步明确了《统计研究》杂志对中国统计学科建设发展的重要贡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范文祥  李将军  
本文在探讨产业结构与金融结构最优耦合形成机制的基础上,采用面板模型分析了2008-2015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产业结构与金融结构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因素,发现高新技术研发企业比率、市场经营环境优劣度等因素对省级产业结构与金融结构耦合性具有差异性影响。建议进一步完善科创服务体系建设,开展知识产权综合服务,规范市场竞争秩序,优化市场经营环境,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