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31)
- 2023(8841)
- 2022(7331)
- 2021(6703)
- 2020(5584)
- 2019(12657)
- 2018(12000)
- 2017(23246)
- 2016(12353)
- 2015(14065)
- 2014(13824)
- 2013(13982)
- 2012(13326)
- 2011(12076)
- 2010(11781)
- 2009(10693)
- 2008(10645)
- 2007(9211)
- 2006(8074)
- 2005(7386)
- 学科
- 济(66340)
- 经济(66291)
- 管理(28629)
- 业(28188)
- 方法(27755)
- 数学(24249)
- 数学方法(24105)
- 企(21402)
- 企业(21402)
- 中国(18944)
- 地方(16349)
- 农(15879)
- 业经(13957)
- 贸(12811)
- 贸易(12806)
- 易(12467)
- 产业(11288)
- 学(10795)
- 农业(10550)
- 地方经济(10450)
- 财(10277)
- 环境(9761)
- 制(9521)
- 和(8964)
- 融(8762)
- 金融(8760)
- 技术(8603)
- 发(8520)
- 银(8267)
- 银行(8243)
- 机构
- 大学(186171)
- 学院(183928)
- 济(89208)
- 经济(87975)
- 研究(70440)
- 管理(68993)
- 理学(60061)
- 理学院(59293)
- 管理学(58562)
- 管理学院(58201)
- 中国(52232)
- 科学(40724)
- 京(39881)
- 所(35079)
- 财(35056)
- 研究所(32377)
- 中心(30352)
- 农(29829)
- 经济学(29688)
- 财经(29088)
- 经济学院(26916)
- 经(26741)
- 业大(25872)
- 北京(25444)
- 范(25222)
- 江(25120)
- 师范(25011)
- 院(24976)
- 农业(23662)
- 科学院(22117)
- 基金
- 项目(127750)
- 科学(102957)
- 基金(95383)
- 研究(94327)
- 家(83810)
- 国家(83198)
- 科学基金(70793)
- 社会(64594)
- 社会科(61621)
- 社会科学(61609)
- 基金项目(50141)
- 省(47509)
- 自然(42547)
- 教育(41579)
- 自然科(41568)
- 自然科学(41558)
- 自然科学基金(40889)
- 划(40857)
- 资助(38567)
- 编号(35586)
- 发(30637)
- 部(29777)
- 重点(29624)
- 成果(28594)
- 国家社会(28569)
- 创(26997)
- 中国(26567)
- 发展(25585)
- 教育部(25570)
- 创新(25418)
共检索到2691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郭淑芬 王艳芬 黄桂英
本文在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对2009—2011年中国各省市文化产业效率值进行测度的基础上,利用多元回归模型分别探讨了影响东中西三大区域效率值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各省域在2009—2011年间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从高到低依次是东部、中部与西部。但是西部地区整体上有正在缩小与东、中部地区差距的趋势。而且规模效率不高是导致当前西部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效率低下的重要缘由。(2)文化科研条件、文化市场需求、文化产业政策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与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呈现正相关关系。但是,影响东中西三大类型区域效率表现的关键因素不同,依次分别是文化科研条件、文化市场需求、文...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郭淑芬 郭金花
在区域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文化制造业、文化批零业和文化服务业在各省市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通过构建测度指标体系,运用SBM-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测算发现:(1)中国内地文化产业三大子行业综合效率整体偏低,纯技术效率偏低是主要原因。行业效率的提升仍需依赖技术水平与管理能力提升;(2)31省市文化子行业效率水平非均衡特征明显:文化制造业综合效率呈现"西低东高"阶梯式分布,文化批零业和文化服务业则整体呈现"低集中—高分散"的空间分异特征。相比而言,多数省市文化制造业有了较好发展,这与中国制造业率先获得发展相关;(3)2012—2013年,文化制造业、文化批零业及文化服务业行业效率增幅最大的依次是中部、西部和东部地区,这体现了中国产业转移与文化产业差异化区域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郭淑芬 郭金花
在区域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文化制造业、文化批零业和文化服务业在各省市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通过构建测度指标体系,运用SBM-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测算发现:(1)中国内地文化产业三大子行业综合效率整体偏低,纯技术效率偏低是主要原因。行业效率的提升仍需依赖技术水平与管理能力提升;(2)31省市文化子行业效率水平非均衡特征明显:文化制造业综合效率呈现"西低东高"阶梯式分布,文化批零业和文化服务业则整体呈现"低集中—高分散"的空间分异特征。相比而言,多数省市文化制造业有了较好发展,这与中国制造业率先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滕堂伟 翁玲玲 韦素琼
基于2000年、2009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截面数据,利用泰尔指数对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差异进行了度量,并采用灰色关联法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中国区域文化产业差异显著,但呈收敛趋势,区间差异和华东文化区区内差异是造成区域文化产业差异性的主要原因;受政策导向、经济发展等影响,不同时期影响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导因素存在较大差异;区域文化特质差异,是造成文化产业发展差异的一大条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孟书魁 雷原
文章基于1998—2017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从市场需求和供给能力两个方面出发,分别建立实证模型,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显示:文化产业市场需求方面,居民受教育水平、城镇化水平具有积极影响,且不存在省际间差异;居民人均收入具有积极影响,且呈现明显的三阶段特征;适龄消费人口的影响在发达省份明显,在欠发达省份不明显。文化产业供给能力方面,人力资源存在积极影响,且不存在省际间差异;资本投入的影响在中等发达省份明显,但在欠发达省份和发达省份均不明显;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和科技化水平的影响只是在少数经济较发达的省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关键词:
文化产业 影响因素 供求模型 面板数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袁俊
本文运用定量测度方法,从时空角度描述了中国文化产业空间集聚水平和变化趋势,揭示了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文化产业总体集聚程度一直相当高,且存在明显的行业间差异。对人才、知识、技术要求较高的创新性行业空间集聚水平高,越来越向沿海省区集中;而主要服务于本地居民的行业,空间集聚水平较低,呈分散布局。通过系统考察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的影响因素,发现其重要因素依次为规模经济、劳动力素质和成本、产业政策因素、文化环境和区位通达性,但不同行业的省区分布影响因素差异较大。
关键词:
文化产业 空间集聚 产业集聚 集聚经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婧
通过对比中国、美国、英国和加拿大四国的文化产业经济贡献,表明分析我国文化产业经济贡献主要影响因素的必要。并基于对文化产业经济贡献主要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建立了经济基础、基础设施和政府扶持对文化产业经济贡献影响的回归模型。计量结果表明:人均文化娱乐消费和文化基础设施是影响各地文化产业经济贡献的正向显著因素。然而,文化产业的当地财政扶持对增强文化产业经济贡献的作用并不显著。
关键词:
文化产业 经济贡献 主要因素 面板数据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黄永兴 徐鹏
本文利用2004年与2008年文化产业相关统计数据,采用Bootstrap-DEA方法和空间计量模型,对我国文化产业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如果对随机冲击的影响不作控制,则传统DEA模型将会高估效率测算结果;文化消费、文化企业集聚、交通通信的提高有利于文化产业效率的提升;政府财政扶持显著改善了地区文化产业效率;文化产业效率具有较强的空间正溢出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何里文 袁晓玲 邓敏慧
本文综合运用Malmquist生产力指数模型,选取中国31个省市2005-2009年的面板数据对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以及技术变动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2005-2009年我国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波动式增长;西部省份文化产业效率虽然在总量上与东、中部省份存在较大差异,但西部省份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文化生产产能获得极大释放,以西藏自治区表现尤为典型。生产率增长率绝对数值上已经超过东、中部地区,且总量差距进一步缩小。西部地区在技术进步方面优于东、中部地区,但东部和中部地区在技术使用效率和规模效率方面均优于西部地区,这表明西部地区与东、中地区相比较,文化产业还处于不同阶段。目前的发展侧重...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吕方
人类的经济活动是沿着从农业、工业再到服务业这样一个轨迹发展的。而文化产业的出现,则在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还推进三次产业的发展。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目前中国虽然在制造业具有某种比较优势,但却处在国际制造业的低端,获取的利润很少。这就需要大力发展中国的文化产业,尤其是以创造为核心的创意产业,来推进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升中国的制造业,使中国的制造业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中占有更为有利的地位。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韩学周 马萱
文化产业在中国逐渐上升到了战略的高度,但存在整体实力偏弱、集约化程度不高和国际竞争力不强的问题,尤其在产业运营效率上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通过利用文化产业统计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从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的角度出发,研究中国2000~2009年10年间,表演团体、画廊画店、剧场影剧院、文化经营机构、娱乐业等文化产业分类行业的发展效率,研究结果对于中国进一步发展文化产业、提升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数据包络分析法 文化产业 效率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乐祥海 陈晓红
运用随机前沿中的CSSW、CSSG和KSS模型,对中国文化企业2000-2011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并与传统的BC模型的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发现:由于在内生性及技术非效率项处理上的完备性,KSS模型是目前测算中国文化产业技术效率相对准确的模型;资本投入在中国文化产业快速增长的进程中仍然起着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中国文化产业技术效率仍处于低下水平。中国文化产业技术效率水平的波动趋势可以分为三段:2001-2004年,中国文化产业技术效率水平呈现不断上升趋势,2004-2009年,中国文化产业技术效率水平呈现下降趋势,2009-2011年,中国文化产业技术效率水平扭转下降的局面,显示出了强劲的上升趋势。
关键词:
随机前沿分析 文化产业 技术效率 内生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博华 李忠斌
文化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关联产业。文章利用区位熵、集中值、集聚指数对2004~2010年我国各省市文化产业进行测度分析,结果表明,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的区位熵年均值分别为0.9247、0.8687、1.6097、0.7211,西部地区呈现明显的文化产业倾斜,东部地区则占据较大市场份额。从年均增长来看,12省市处于增长状态,主要集中于西北和西南的青藏高原地区;其他19省市处于减少态势,主要集中于我国东南沿海和东北地区。进一步回归分析表明,城市化、教育经费、零售业、区域科研力度和邮电量对文化产业集聚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行业工资、金融支持、政府拨款等因素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文化产业 集聚度 区位熵 影响因素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登佐 何继善
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因素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本文在对已有理论进行研究总结的基础上,对中外文化产业的经济作用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剖析了中外文化产业存在差距的原因,提出了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一系列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
国际比较 文化产业 经济作用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安锦 陈争辉
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当前中国文化产业的就业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文化产业的就业效应可分为直接就业效应和间接就业效应,且间接就业效应显著于直接就业效应;文化产业的就业效应可分为就业总量效应和就业结构效应。就总量来讲,第三产业与文化产业对于就业都存在正向拉动作用,且文化产业的就业弹性明显高于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0.13>0.037);就结构来讲,文化产业发展对就业结构的影响符合就业结构的变化规律,文化产业发展推动了就业结构的优化。因此,要加大文化体制改革力度,鼓励文化创新和文化领域的自主创业,培育民族文化品牌,加大承接文化产业的力度。
关键词:
文化产业发展 就业总量效应 就业结构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