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90)
- 2023(16012)
- 2022(13425)
- 2021(12186)
- 2020(10185)
- 2019(23052)
- 2018(22288)
- 2017(42447)
- 2016(22768)
- 2015(25801)
- 2014(25746)
- 2013(25609)
- 2012(24292)
- 2011(22111)
- 2010(22489)
- 2009(21501)
- 2008(20664)
- 2007(18717)
- 2006(16994)
- 2005(15953)
- 学科
- 济(104432)
- 经济(104305)
- 管理(63902)
- 业(63271)
- 企(50823)
- 企业(50823)
- 中国(38039)
- 方法(37857)
- 数学(31281)
- 数学方法(30989)
- 农(29128)
- 融(28808)
- 金融(28805)
- 地方(27674)
- 银(27566)
- 银行(27531)
- 行(26738)
- 业经(25834)
- 财(25713)
- 制(25293)
- 农业(20038)
- 贸(19768)
- 贸易(19746)
- 易(19193)
- 学(18785)
- 体(17000)
- 环境(16379)
- 理论(15784)
- 发(15484)
- 产业(15465)
- 机构
- 学院(331237)
- 大学(330489)
- 济(145463)
- 经济(142547)
- 研究(124775)
- 管理(120108)
- 中国(100950)
- 理学(100850)
- 理学院(99619)
- 管理学(98153)
- 管理学院(97523)
- 科学(72840)
- 京(72653)
- 财(69003)
- 所(63765)
- 研究所(57329)
- 中心(56574)
- 农(55807)
- 财经(53064)
- 江(51869)
- 经(48063)
- 北京(47146)
- 经济学(46178)
- 业大(45299)
- 院(45002)
- 范(44935)
- 师范(44434)
- 农业(43451)
- 州(41412)
- 经济学院(41346)
- 基金
- 项目(212558)
- 科学(167889)
- 研究(157300)
- 基金(153855)
- 家(134344)
- 国家(133231)
- 科学基金(112919)
- 社会(102570)
- 社会科(97505)
- 社会科学(97484)
- 省(82985)
- 基金项目(79948)
- 教育(70442)
- 划(69729)
- 自然(69481)
- 自然科(67773)
- 自然科学(67750)
- 自然科学基金(66549)
- 资助(64233)
- 编号(61585)
- 发(51995)
- 成果(51384)
- 重点(49174)
- 部(47563)
- 课题(45116)
- 创(44464)
- 国家社会(43286)
- 发展(42164)
- 制(42054)
- 创新(41846)
- 期刊
- 济(171141)
- 经济(171141)
- 研究(107810)
- 中国(77027)
- 农(53011)
- 财(52445)
- 学报(50182)
- 科学(48984)
- 管理(47713)
- 融(46041)
- 金融(46041)
- 大学(38836)
- 学学(36505)
- 教育(36312)
- 农业(35668)
- 技术(27928)
- 经济研究(27691)
- 财经(27361)
- 业经(27083)
- 经(23810)
- 问题(22392)
- 业(19484)
- 贸(19091)
- 国际(17791)
- 世界(17727)
- 技术经济(16459)
- 科技(14816)
- 版(14794)
- 现代(14605)
- 统计(14507)
共检索到5335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嫚 王如忠
论文在对影响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的驱动力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文旅产业融合的"双循环"动力机制,并在其基础上引入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0—2018年中国省际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水平进行了测度和分析,借此提出了相应区域发展策略。结果显示:(1)我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的耦合度处在中度耦合阶段,整体文旅融合水平也较低,处在中度失调阶段,2000—2018年间呈现缓慢上升态势;(2)区域间融合程度差异明显,呈现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的阶梯式差异特点,但年均增长率则为中部>西部>东部>东北部,文旅产业融合水平与融合速度呈现较大的差异性,其中,中部地区上升趋势最明显;(3)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水平存在空间"集聚效应",西部地区的文旅产业融合呈现明显的中心化特点,融合度发展水平与地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本身发展水平具有一致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嫚 王如忠
论文在对影响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的驱动力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文旅产业融合的"双循环"动力机制,并在其基础上引入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0—2018年中国省际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水平进行了测度和分析,借此提出了相应区域发展策略。结果显示:(1)我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的耦合度处在中度耦合阶段,整体文旅融合水平也较低,处在中度失调阶段,2000—2018年间呈现缓慢上升态势;(2)区域间融合程度差异明显,呈现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的阶梯式差异特点,但年均增长率则为中部>西部>东部>东北部,文旅产业融合水平与融合速度呈现较大的差异性,其中,中部地区上升趋势最明显;(3)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水平存在空间"集聚效应",西部地区的文旅产业融合呈现明显的中心化特点,融合度发展水平与地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本身发展水平具有一致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曲景慧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新技术迅速发展带动产业融合。文化产业的独特创意性与旅游产业的文化传播性为其融合发展提供良好基础,两者在产品、服务、市场、技术等方面的边界日益模糊。从产业综合实力、经营收入、人才机构角度选择20个产业融合评价指标,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对中国7大区域(31个省级行政区划)的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时空变动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2003~2013年中国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水平有所提高,但仍处于融合初级阶段;(2)融合水平梯度差异明显弱化,区域差异缩小,其中中西部区域融合水平进步最大;(3)融合影响因素空间表现不同,主导因子随时间环境变化,提升产业人才与产业机构的良性互动是...
关键词:
文化产业 旅游产业 产业融合 时空变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董文静 王昌森 张震
文章从“内在逻辑”和“外部动力”两个维度构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内在机理模型,利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发展的面板数据,分析2009—2019年中国31个省份两大产业综合发展水平的时空变化特征,二者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分异、动态演变特征及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两大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在时间上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在空间上呈现“东高西低”的梯级分化分布格局;从时空演变来看,两大产业的耦合协调度在时间上呈现整体上升的态势且初步实现了高级耦合协调,在空间上呈现“东升西降、南高北低”的非均衡发展态势;两大产业的耦合协调类型具有较高的稳定性,短期内难以实现跨越式发展;第三产业劳动力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两大产业间的耦合协调关系的影响最大。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兆峰 谢佳亮
提高文旅融合发展效率是关乎效率变革和质量变革背景下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及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科学问题,有效把握其动态演化特征及驱动机制对推动区域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及其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文章构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效率分析框架,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基于松弛变量的超效率测度模型、空间马尔科夫链和面板空间杜宾模型等方法,剖析中国2011—2019年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效率的时空动态特征及其驱动机制。研究发现:1)中国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效率在9年间仅提升3.4%,距离最佳生产前沿面还存在至少17.3%的潜力空间,4大区域呈东部>中部>西部>东北格局,并且仅天津、上海、广东与云南4个省份常年达到最佳生产前沿面,其他省份还存在至少6.7%~33.9%的潜力空间;2)中国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效率大致呈现“东南沿海高值集聚,西北内陆低值集聚”空间格局,存在显著的路径依赖与马太效应现象,短期内难以实现跨越式增长,但当与高效率的省份为邻时,本地省份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效率向上转移概率有所提升;3)产业结构与交通水平是提高本地省份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效率的主要因素,但对邻近省份产生了负向溢出效应,科技创新、消费需求和政府调控促进了邻近省份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效率,但对本地省份的推动作用尚不显著,服务队伍抑制了本地省份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效率,但对邻近省份的溢出效应并不显著。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卢红梅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从理论角度探讨了文旅融合的理论基础,接着通过构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模型,以及运用中国2004~2013年数据,对文化产业以及文化产业下几个细分行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文化产业细分行业相比,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程度最高,艺术与旅游业融合程度最低。因此,应通过强化政府职能,加大宣传力度,打造特色产品,加强市场营销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关键词:
文化产业 旅游产业 产业融合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徐仁立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要积极发展文化旅游,发挥旅游对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准确把握旅游与文化的关系,采取切实措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董晓梅
在产业融合发展大背景下,曲靖拟通过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完成产业转型升级。结合曲靖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及特点,分析其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从明确城市定位、借助重点项目、加强技术创新等方面提出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建议。
关键词:
曲靖 融合发展 文化产业 旅游产业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家乐 王琪延
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时代,文化的魅力更加丰富了旅游产业业态。本文主要讨论旅游业与文化产业之间融合发展情况,并为我国的旅游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融合 旅游业 文化产业 文化旅游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宋朝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全面提升,相应地,旅游市场需求也在不断扩大。根据文旅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实现旅游总收入6.63万亿元,同比增长11%,旅游产业产值在我国经济总量中占比为11.05%。随着人们精神文化层次的不断提升,对旅游产品也有了更高层次的需求,由于传统旅游模式无法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旅游需求,其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也在下降。与传统旅游模式不同,文化旅游能让旅游者在享受自然和人文风光的同时也能充分体验不同地区的特色文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程晓丽 祝亚雯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具有天然的耦合性和共同的现实需求基础,随着安徽省"文化强省、旅游大省"战略的提出,两大产业融合发展已成共识。研究表明,目前存在融合领域不宽广、融合机制不顺畅、政策扶持不到位、产业链衔接和延伸不够等问题。研究认为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要立足于安徽实际,通过渗透型、延伸型、重组型三种融合模式,采取完善政府机制、建设示范基地、培育产业集群、加强市场营销、重视人才培养等路径来促进两者融合,实现安徽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关键词:
旅游产业 文化产业 融合发展 安徽省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翁钢民 李慧盈
基于2005-2014年的数据,构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和融合协调度模型,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河北省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和时空差异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河北省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均呈现上升趋势;两大产业之间存在融合发展的可能性;河北省旅游与文化产业的整体融合水平较低,但发展态势总体趋好,区域之间融合水平差异显著,发展不平衡;在融合过程中河北省逐渐形成了以石家庄、保定为核心向周围其他城市逐级扩散的增长极模式。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黄蕊 侯丹
产业融合是文化要素向经济领域的渗透融合,其不仅可以加速资源的整合力度,增强产业的耦合协调水平,更能够形成经济发展的新业态。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东北三省文化产业融合趋势愈发显著,但融合程度依然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为此,东三省应努力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增加区域技术创新投入,减少政府制度干预,紧跟市场文化消费动向,促使文化产业融合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具体来说,辽宁省应该选择文化资源驱动的技术融合型产业发展路径,吉林省应该选择旅游资源驱动的技术融合型产业发展路径,黑龙江省则应该选择旅游资源驱动的市场融合型产业发展路径。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黄蕊 侯丹
产业融合是文化要素向经济领域的渗透融合,其不仅可以加速资源的整合力度,增强产业的耦合协调水平,更能够形成经济发展的新业态。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东北三省文化产业融合趋势愈发显著,但融合程度依然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为此,东三省应努力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增加区域技术创新投入,减少政府制度干预,紧跟市场文化消费动向,促使文化产业融合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具体来说,辽宁省应该选择文化资源驱动的技术融合型产业发展路径,吉林省应该选择旅游资源驱动的技术融合型产业发展路径,黑龙江省则应该选择旅游资源驱动的市场融合型产业发展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徐淑红 朱显平
松原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旅游业发展速度也较快,影响力不断增强。但是,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都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由于对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认识不足、融合力度不够,没有形成具有松原特色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当前松原市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应从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文化旅游资源挖掘等方面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推动松原市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