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28)
- 2023(16358)
- 2022(13538)
- 2021(12421)
- 2020(10497)
- 2019(23981)
- 2018(23338)
- 2017(44799)
- 2016(24129)
- 2015(27344)
- 2014(27470)
- 2013(27679)
- 2012(26185)
- 2011(23764)
- 2010(24041)
- 2009(22631)
- 2008(22912)
- 2007(20721)
- 2006(18450)
- 2005(17133)
- 学科
- 济(120332)
- 经济(120213)
- 业(89750)
- 企(78374)
- 企业(78374)
- 管理(77550)
- 方法(49071)
- 数学(38569)
- 数学方法(38306)
- 农(34771)
- 业经(34213)
- 中国(33738)
- 财(30973)
- 地方(27726)
- 农业(24420)
- 贸(22449)
- 贸易(22432)
- 易(21761)
- 制(21712)
- 务(21193)
- 财务(21164)
- 技术(21130)
- 财务管理(21127)
- 和(20314)
- 企业财务(19981)
- 学(19544)
- 理论(18679)
- 银(17407)
- 银行(17377)
- 策(17331)
- 机构
- 学院(363540)
- 大学(358882)
- 济(160460)
- 经济(157507)
- 管理(139971)
- 研究(127552)
- 理学(118944)
- 理学院(117578)
- 管理学(116008)
- 管理学院(115287)
- 中国(99524)
- 京(77118)
- 科学(75274)
- 财(72558)
- 所(65198)
- 农(61738)
- 研究所(58668)
- 财经(57209)
- 中心(57187)
- 江(56492)
- 经(51848)
- 业大(50242)
- 北京(49694)
- 经济学(49593)
- 农业(48342)
- 范(47781)
- 师范(47349)
- 院(45404)
- 经济学院(44791)
- 州(44751)
- 基金
- 项目(230474)
- 科学(183128)
- 研究(171055)
- 基金(167869)
- 家(145246)
- 国家(143948)
- 科学基金(123810)
- 社会(111465)
- 社会科(105799)
- 社会科学(105774)
- 省(90694)
- 基金项目(88660)
- 自然(77332)
- 教育(76301)
- 自然科(75507)
- 自然科学(75484)
- 划(75123)
- 自然科学基金(74207)
- 资助(68767)
- 编号(68204)
- 发(55675)
- 成果(54864)
- 重点(52065)
- 部(51303)
- 创(50356)
- 课题(47411)
- 国家社会(46471)
- 创新(46389)
- 业(45937)
- 发展(45538)
- 期刊
- 济(187498)
- 经济(187498)
- 研究(110884)
- 中国(73711)
- 农(57906)
- 财(57895)
- 管理(55556)
- 科学(51693)
- 学报(51632)
- 农业(39596)
- 大学(39406)
- 学学(37165)
- 融(35749)
- 金融(35749)
- 教育(35273)
- 技术(32361)
- 业经(32163)
- 经济研究(29836)
- 财经(29160)
- 经(25405)
- 问题(25039)
- 业(23967)
- 贸(21188)
- 技术经济(21066)
- 世界(19368)
- 国际(18541)
- 商业(18136)
- 现代(17293)
- 统计(16954)
- 科技(16205)
共检索到5618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翠蓉 张广海
为揭示我国文化产业与旅游业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作用机制,文章运用2004—2015年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统计数据,建立文化产业与旅游业发展之间的向量自回归模型,运用单位根检验和协整分析、脉冲响应函数和预测方差分解法,以不同视角对二者的交互动态作用关系进行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文化产业与旅游业发展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两组变量的脉冲响应均为正,说明两者存在正向交互作用。从方差分解结果来看,旅游业对文化产业变化的贡献率短期较高,之后逐步递减;在旅游业波动中,文化产业的方差贡献率较大,并随时间推移呈现不断上升趋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曲景慧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新技术迅速发展带动产业融合。文化产业的独特创意性与旅游产业的文化传播性为其融合发展提供良好基础,两者在产品、服务、市场、技术等方面的边界日益模糊。从产业综合实力、经营收入、人才机构角度选择20个产业融合评价指标,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对中国7大区域(31个省级行政区划)的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时空变动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2003~2013年中国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水平有所提高,但仍处于融合初级阶段;(2)融合水平梯度差异明显弱化,区域差异缩小,其中中西部区域融合水平进步最大;(3)融合影响因素空间表现不同,主导因子随时间环境变化,提升产业人才与产业机构的良性互动是...
关键词:
文化产业 旅游产业 产业融合 时空变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袁俊 刘建徽
文化产业与旅游业之间具有强烈的互动关系,两者的互动发展具有必要性。文章通过世界各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业互动发展案例的系统思考和梳理,归纳出文化产业与旅游业互动发展的模式主要有三种:产业融合的旅游新产品模式、产业联动的新型旅游营销模式、产业链延伸的文化产业景点化模式。
关键词:
文化产业 旅游业 产业融合 产业链 模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嫚 王如忠
论文在对影响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的驱动力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文旅产业融合的"双循环"动力机制,并在其基础上引入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0—2018年中国省际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水平进行了测度和分析,借此提出了相应区域发展策略。结果显示:(1)我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的耦合度处在中度耦合阶段,整体文旅融合水平也较低,处在中度失调阶段,2000—2018年间呈现缓慢上升态势;(2)区域间融合程度差异明显,呈现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的阶梯式差异特点,但年均增长率则为中部>西部>东部>东北部,文旅产业融合水平与融合速度呈现较大的差异性,其中,中部地区上升趋势最明显;(3)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水平存在空间"集聚效应",西部地区的文旅产业融合呈现明显的中心化特点,融合度发展水平与地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本身发展水平具有一致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嫚 王如忠
论文在对影响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的驱动力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文旅产业融合的"双循环"动力机制,并在其基础上引入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0—2018年中国省际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水平进行了测度和分析,借此提出了相应区域发展策略。结果显示:(1)我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的耦合度处在中度耦合阶段,整体文旅融合水平也较低,处在中度失调阶段,2000—2018年间呈现缓慢上升态势;(2)区域间融合程度差异明显,呈现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的阶梯式差异特点,但年均增长率则为中部>西部>东部>东北部,文旅产业融合水平与融合速度呈现较大的差异性,其中,中部地区上升趋势最明显;(3)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水平存在空间"集聚效应",西部地区的文旅产业融合呈现明显的中心化特点,融合度发展水平与地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本身发展水平具有一致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董文静 王昌森 张震
文章从“内在逻辑”和“外部动力”两个维度构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内在机理模型,利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发展的面板数据,分析2009—2019年中国31个省份两大产业综合发展水平的时空变化特征,二者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分异、动态演变特征及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两大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在时间上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在空间上呈现“东高西低”的梯级分化分布格局;从时空演变来看,两大产业的耦合协调度在时间上呈现整体上升的态势且初步实现了高级耦合协调,在空间上呈现“东升西降、南高北低”的非均衡发展态势;两大产业的耦合协调类型具有较高的稳定性,短期内难以实现跨越式发展;第三产业劳动力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两大产业间的耦合协调关系的影响最大。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晓岭 武春友 赵奥
基于1990-2009年的统计数据,建立城市化率和能源强度间的向量自回归模型,运用协整分析、脉冲响应函数和动态方差分解法,从不同视角对两组变量的交互动态响应关系进行分析和预测,旨在揭示我国城市化水平与能源利用效率的内在联系、互动机制与发展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尽管在短期内呈现波动态势,我国城市化水平与能源强度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两组变量的动态脉冲响应为负,体现出城市化率和能源强度之间的反向变动走势;与城市化相比,能源强度的脉冲曲线波动剧烈,说明单纯依靠能源系统内部来改善能源效率缺乏可持续性;方差分解时序值显示,能源强度对城市化变动因素的累计贡献较低,而城市化水平对能源强度变动的影响显著且增长迅...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卢红梅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从理论角度探讨了文旅融合的理论基础,接着通过构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模型,以及运用中国2004~2013年数据,对文化产业以及文化产业下几个细分行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文化产业细分行业相比,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程度最高,艺术与旅游业融合程度最低。因此,应通过强化政府职能,加大宣传力度,打造特色产品,加强市场营销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关键词:
文化产业 旅游产业 产业融合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建忠 张毓
选取黄河—陇海—兰新线7省区,以1978~2007年入境旅游客流量为指标,分析了入境旅游业发展的时间同步性及区域响应。结果显示:1978~2007年,黄河—陇海—兰新线7省区入境旅游发展具有较高的同步性,1978~1989年为快速起步期,1990~1999年稳定增长,2000~2007年持续高速增长;旅游增长率变化"五起四型。然而,由于政策推进、旅游投资、资源禀赋、交通区位等因素的差异,各省区入境旅游的发展具有不同的区域响应。文章分三个时段,分别统计了1978~1989年、1990~1999年和2000~2007年各省区入境旅游的基期值、增长倍数和平均增长率,依据各阶段基期值和平均增长率的大小...
关键词:
入境旅游 时间同步性 区域响应 相关性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家乐 王琪延
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时代,文化的魅力更加丰富了旅游产业业态。本文主要讨论旅游业与文化产业之间融合发展情况,并为我国的旅游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融合 旅游业 文化产业 文化旅游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先跃
通过选取CNKI数据库期刊和博硕论文为数据基础,采用Citespace软件对我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可分三个阶段,即萌芽期(2008年以前)、起步和发展初期(2009—2017年)、全面发展期(2018年以后);高产作者群尚未形成,作者间和研究机构间合作少;研究机构以中部和东部地区居多,主要为高校的旅游类和经济管理类二级学院;研究主要方向是产业融合发展、区域研究、新产业、新业态。从研究内容来看,受政策导向明显;以经济效益研究为主导;区域融合发展对策研究多,基础理论研究未成熟。在国家"宜融则融、能融则融"思路指导下,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将朝广泛融合和深度融合方向发展,未来区域融合研究仍占主流,新产业、新业态和新产品是研究重点,应重视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的推动力,采用多学科与多方法结合研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朝霞
文章从理论和经验两个角度首次系统分析了促进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经济地理机制。理论研究发现:经济集聚在直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也会通过"扩散效应"和"虹吸效应"来间接影响文化产业的发展,其中前者是一种正的空间外部溢出,而后者是一种负的空间外部溢出。经验研究进一步发现目前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主要是通过经济集聚的直接促进和正的空间外部溢出来实现的,正是在这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中国文化产业的空间分布呈现出差异性和集聚性并存的格局。
关键词:
文化产业 经济集聚 空间分布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平 彭妮娅
我国文化产业处在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且呈现空间不均衡现状。文化产业产能的空间不均衡,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呈现东多西少;城乡文化产品消费不均衡,在经济不发达省份表现更为明显;一般文化消费品与高端文化消费品的空间分布不均衡,东部沿海省份人均高端文化产品丰富,而普适文化产品匮乏;现阶段各地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植力度和重视程度不一。文化产业产能与供给的空间分布不均衡主要符合我国产业等级分布的一般特征,是马斯洛需求理论的生动体现,主要由各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扶植力度差异和受重视程度差异所造成。
关键词:
文化产业 空间不均衡 ArcGIS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亚丽 张延延 林秀梅
文章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利用《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数据,对我国文化产业中的"文化制造"和"文化服务"两大类细分行业的产业关联、波及效应与拉动效应进行了分析,揭示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地位与作用,为制定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文化产业 关联 拉动效应 投入产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