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59)
- 2023(16111)
- 2022(13606)
- 2021(12737)
- 2020(10797)
- 2019(24858)
- 2018(24335)
- 2017(46930)
- 2016(25483)
- 2015(28774)
- 2014(28302)
- 2013(28463)
- 2012(26112)
- 2011(23373)
- 2010(23035)
- 2009(21401)
- 2008(21373)
- 2007(18642)
- 2006(16351)
- 2005(14747)
- 学科
- 济(110299)
- 经济(110171)
- 业(97738)
- 企(88216)
- 企业(88216)
- 管理(86560)
- 方法(51467)
- 数学(41724)
- 数学方法(41353)
- 财(33498)
- 业经(33004)
- 农(32613)
- 中国(28712)
- 务(25013)
- 财务(24952)
- 财务管理(24926)
- 企业财务(23716)
- 农业(22774)
- 技术(20715)
- 制(20465)
- 贸(20387)
- 贸易(20377)
- 易(19857)
- 和(19578)
- 学(19234)
- 理论(19204)
- 地方(18302)
- 划(18134)
- 策(17565)
- 环境(16135)
- 机构
- 学院(369234)
- 大学(367664)
- 济(154911)
- 经济(152042)
- 管理(150788)
- 理学(130501)
- 理学院(129157)
- 管理学(127327)
- 管理学院(126664)
- 研究(121789)
- 中国(94033)
- 京(78718)
- 科学(73711)
- 财(69551)
- 农(61239)
- 所(60819)
- 财经(56395)
- 研究所(55359)
- 业大(54653)
- 中心(54042)
- 江(52883)
- 经(51520)
- 北京(49831)
- 农业(48235)
- 经济学(46431)
- 范(45666)
- 师范(45277)
- 院(43628)
- 州(42448)
- 经济学院(42025)
- 基金
- 项目(248257)
- 科学(197004)
- 研究(182958)
- 基金(182444)
- 家(158495)
- 国家(157109)
- 科学基金(136136)
- 社会(117325)
- 社会科(111317)
- 社会科学(111288)
- 基金项目(96695)
- 省(95234)
- 自然(87901)
- 自然科(85905)
- 自然科学(85884)
- 自然科学基金(84433)
- 教育(82578)
- 划(79759)
- 资助(75056)
- 编号(73739)
- 成果(59045)
- 部(55537)
- 重点(54979)
- 创(53385)
- 发(52786)
- 课题(49648)
- 创新(49179)
- 国家社会(48616)
- 教育部(47828)
- 业(47271)
- 期刊
- 济(169911)
- 经济(169911)
- 研究(109239)
- 中国(66843)
- 管理(58422)
- 农(56362)
- 财(55645)
- 学报(55449)
- 科学(53101)
- 大学(42684)
- 学学(40313)
- 农业(39794)
- 教育(36650)
- 技术(32476)
- 融(29845)
- 金融(29845)
- 业经(28539)
- 财经(28180)
- 经济研究(27190)
- 经(24242)
- 业(23489)
- 问题(22156)
- 技术经济(20431)
- 现代(17825)
- 贸(17767)
- 世界(17615)
- 图书(17472)
- 科技(17371)
- 理论(16741)
- 版(16578)
共检索到5396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杨 赖柳华
本文利用2008~2012年中国文化上市企业的相关财务指标数据,应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对19家文化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进行了测算和分解分析。研究结果为:首先从平均水平来看,TFP有着微弱的增长(0.7%),但主要是依靠规模扩张的粗放型方式来实现,而并非通过集约型的生产率提升来实现;其次部分企业的TFP呈现出明显的递减趋势,并且主要由技术进步的负增长贡献;最后,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戴钰 邓楠
基于2011—2021年我国文化上市企业面板数据,实证探究数字金融发展对文化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路径。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可以显著提升文化上市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且这种促进作用可以通过驱动技术创新、缓解融资约束以及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来实现;此外,数字金融还因企业基本特征、信息披露质量以及市场竞争程度而表现出差异化影响。因此,要加快推进数字金融发展,充分发挥数字金融的价值发现功能和技术服务优势,为新发展阶段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注入新的动能。
关键词:
数字金融 文化产业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曾燕萍 康玮
文化服务业的发展关乎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关乎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本文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对2012-2017年中国文化服务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进行测算及分解,并实证检验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1)样本期间中国文化服务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总体负增长,且明显呈现东高西低的"阶梯分布";(2)中国文化服务业企业仍以粗放型发展模式为主,主要依赖技术进步的拉动,其中东部省市技术进步的贡献总体低于中西部省市,但技术效率改进的贡献最大;(3)文化服务业资本投入,第三产业占比、城镇人均文娱消费占比,博物馆、艺术表演场馆等文化专用基础设施的利用,文化制造业发展与创新均对文化服务业效率存在正向影响。应优化产业结构和文化投资、促进文化消费、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创新文化制造业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学军 孙炳
基于2002—2014年面板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方法对我国25家文化企业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并构建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文化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相对较高,2008年前的平稳波动主要依靠技术进步,2008年后的剧烈变化则依靠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的共同作用。文化企业间TFP存在显著差异,文化创意设计类、广播影视娱乐类企业TFP水平明显高于新闻出版发行类、文化产品生产类企业。智力资本比重、市场营销规模、资产负债率、流动资产比重及核心人才规模等因素对文化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学军 孙炳
基于2002—2014年面板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方法对我国25家文化企业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并构建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文化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相对较高,2008年前的平稳波动主要依靠技术进步,2008年后的剧烈变化则依靠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的共同作用。文化企业间TFP存在显著差异,文化创意设计类、广播影视娱乐类企业TFP水平明显高于新闻出版发行类、文化产品生产类企业。智力资本比重、市场营销规模、资产负债率、流动资产比重及核心人才规模等因素对文化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影响。根据上述结论,提出了提高我国文化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曾燕萍
文化服务业的发展关乎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及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本文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对2012-2017年中国文化服务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进行测算,重点考察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增长动因、省际异质性及其与文化制造业的差异。研究表明:(1)中国文化服务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总体负增长,且主要依赖技术进步的拉动;(2)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技术效率均呈现"东高西低"的省际异质性,但东部省市技术进步的贡献总体低于中西部省市;(3)中国文化服务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增长动因明显异于文化制造业,二者所处发展阶段及变化规律均不同。为推动文化服务业发展,应综合考虑其自身发展规律,以及不同省市、不同地区文化服务业与文化制造业发展差异。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胡双红
本文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对2013-2017年间我国文化产业三大子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文化产业三大子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存在行业异质性,文化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最高,其次是文化制造业,文化批发与零售业最低;三大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驱动因素有明显的异质性,文化制造业和文化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善主要依赖技术进步,文化批发和零售业则受到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共同制约;文化产业的三大子行业表现出不同的区域差异,文化制造业、文化批发和零售业在中、西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高于东部地区,文化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则呈现明显的东、中、西梯度差异。
关键词:
文化产业 全要素生产率 行业异质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何里文 袁晓玲 邓敏慧
本文综合运用Malmquist生产力指数模型,选取中国31个省市2005-2009年的面板数据对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以及技术变动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2005-2009年我国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波动式增长;西部省份文化产业效率虽然在总量上与东、中部省份存在较大差异,但西部省份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文化生产产能获得极大释放,以西藏自治区表现尤为典型。生产率增长率绝对数值上已经超过东、中部地区,且总量差距进一步缩小。西部地区在技术进步方面优于东、中部地区,但东部和中部地区在技术使用效率和规模效率方面均优于西部地区,这表明西部地区与东、中地区相比较,文化产业还处于不同阶段。目前的发展侧重...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贺佳 王佳瑞 郭俊汝
基于2007—2021年中国A股民营上市公司数据,分析了商帮文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商帮文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这一结论在使用工具变量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稳健。机制研究表明,商帮文化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降低企业代理成本和增加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来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拓展性分析表明,在法律制度环境和信任环境较差的地区,商帮文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强。文章为评估商帮文化的影响作用提供了理论分析和证据支撑,也为探索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路径提供了一种思路。
关键词:
商帮文化 全要素生产率 非正式制度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杨汝岱
本文首先依托1998-2009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从构建面板数据、资本变量处理、价格指数处理等方面全面规范整理该数据库,并基于OP、LP等方法计算企业层面全要素生产率,详细考察中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变迁;接下来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为基础,从资源配置效率的角度讨论经济结构转型问题;最后从国有企业改革角度讨论影响资源配置效率的因素。研究发现:(1)中国制造业整体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在2%一6%之间,年均增长3.83%,增速存在较大的波动;(2)制造业生产率增长的来源更多是企业成长,其增长的空间在不断缩小,亟待依托资源配置效率改善的新的增长模式;(3)不同所有制类型企业的效率差异较大,即使...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黄徐亮 李诗雯 倪鹏飞
在数字中国战略引领下,推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持续提升,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11—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以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为准自然实验,探讨了数字中国战略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实施数字中国战略有助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数字化转型、创新产出和资本配置效率是数字中国战略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可能的作用路径。数字中国战略对服务业企业和大规模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影响更显著。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袁堂军
本文利用中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数据,首先计算了资本的生产者成本以纠正简单使用资本存量所产生的偏差,然后测算了中国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进而探讨了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原因。生产率测算的结果表明,1999—2004年间,中国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如机械、电子、汽车等行业的生产率有明显的改善,但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如食品、纤维纺织等行业的生产率呈现停滞不前甚至下降的趋势。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资源配置的扭曲不仅影响了生产率水平,也影响了上市公司的资本收益率。国际比较的结果显示,在国际竞争比较激烈的机械、电子等行业,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同日韩企业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克服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是提高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明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而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是经济发展转型的关键。经济的发展转型离不开政府的干预和调控,而在财政收入方面,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核心体现是政府对企业税收征管力度的控制。政府对企业的税收征管力度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从而影响企业的发展转型。本文利用断点回归方法实证检验了税收征管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借以揭示政府税收政策在促进企业生产转型中所发挥的作用。实证研究发现:税收征管力度的加强会对企业发展产生负向影响,降低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即由国税征收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平均比由地税征收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低了3%左右。由此,笔者认为,中央政府在制定税收政策时应当综合考虑利弊,在加强税收征管的同时应通过财政支出和补贴等手段弥补征税对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充分发挥政府在调节经济发展中"看得见的手"的作用,促进企业发展转型。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明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而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是经济发展转型的关键。经济的发展转型离不开政府的干预和调控,而在财政收入方面,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核心体现是政府对企业税收征管力度的控制。政府对企业的税收征管力度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从而影响企业的发展转型。本文利用断点回归方法实证检验了税收征管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借以揭示政府税收政策在促进企业生产转型中所发挥的作用。实证研究发现:税收征管力度的加强会对企业发展产生负向影响,降低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即由国税征收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聂辉华 张彧 江艇
使用1999-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微观数据,本文首次考察了中国地区层面的腐败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与现有文献不同,我们发现,总体上腐败与企业生产率之间并不存在一种单调关系。腐败既不是对所有企业都不利的"沙子",也不是对所有企业都有利的"润滑剂",而是对不同类型的企业有不同的影响。我们从三类特征上揭示了腐败对不同类型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第一,腐败对国有控股企业的生产率没有影响,对私人控股企业的生产率只有正效应,这可能是因为腐败有利于私人控股企业避开管制;第二,腐败对那些固定资产比例更高的企业具有更大的负效应;第三,腐败对那些中间产品结构比较复杂的行业具有更大的负效应。本文的研究对于理解和遏制腐败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关键词:
腐败 生产率 企业 微观数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