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409)
2023(17569)
2022(15021)
2021(14189)
2020(11963)
2019(27585)
2018(27183)
2017(52861)
2016(28698)
2015(32147)
2014(31938)
2013(31775)
2012(29323)
2011(26422)
2010(26386)
2009(24823)
2008(24668)
2007(21605)
2006(19260)
2005(17531)
作者
(82137)
(68228)
(67793)
(64672)
(43807)
(32506)
(30815)
(26636)
(25854)
(24675)
(23175)
(23085)
(22090)
(21701)
(21338)
(20845)
(20376)
(19809)
(19670)
(19486)
(17171)
(16925)
(16585)
(15592)
(15319)
(15262)
(15162)
(14948)
(13639)
(13522)
学科
(125393)
经济(125250)
(101854)
管理(94785)
(90917)
企业(90917)
方法(58494)
数学(48655)
数学方法(48012)
(35546)
(35316)
业经(34458)
中国(32715)
(24675)
财务(24602)
财务管理(24573)
农业(24112)
(24080)
贸易(24069)
(23633)
(23448)
企业财务(23283)
(22007)
理论(21668)
技术(21618)
(21358)
地方(21268)
(21155)
(19593)
环境(18150)
机构
学院(413818)
大学(411838)
(176551)
经济(173153)
管理(167617)
理学(144432)
理学院(142931)
管理学(140536)
管理学院(139799)
研究(139180)
中国(108896)
(87859)
科学(82692)
(80976)
(69885)
(65170)
财经(64695)
研究所(63231)
中心(61944)
(60323)
(59002)
业大(58652)
北京(56192)
经济学(53213)
(51474)
师范(51081)
农业(50972)
(50199)
(48556)
经济学院(48055)
基金
项目(273479)
科学(217385)
研究(201581)
基金(201216)
(174153)
国家(172664)
科学基金(149765)
社会(129118)
社会科(122500)
社会科学(122470)
基金项目(104956)
(104751)
自然(96925)
自然科(94756)
自然科学(94732)
自然科学基金(93073)
教育(92067)
(87861)
资助(84813)
编号(81236)
成果(65710)
(61427)
重点(60595)
(58041)
(57981)
课题(55773)
创新(53573)
国家社会(53358)
教育部(53094)
科研(51782)
期刊
(195371)
经济(195371)
研究(126052)
中国(76891)
管理(66149)
(63180)
(59816)
学报(59529)
科学(57696)
大学(45937)
学学(43456)
农业(41596)
教育(41472)
(40004)
金融(40004)
技术(37414)
财经(32268)
经济研究(31979)
业经(31934)
(27775)
问题(25040)
(23832)
技术经济(22958)
(21602)
统计(20586)
世界(19900)
现代(19797)
理论(19079)
国际(18998)
(18908)
共检索到6181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杨立勋   孟德华  
本文以2001-2022年相关数据为基础,利用频域谱分析方法和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从波动关系和动态影响两个角度,对我国数量型货币政策与工业企业杠杆率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速的次波动周期与工业企业杠杆率的波动周期接近,表明数量型货币政策对工业企业杠杆率存在着兼顾的可能。且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速的变动从短期和长期来看,均滞后于工业企业杠杆率的变动,说明工业企业杠杆率的变动对于宏观经济的波动具有一定先导性。(2)数量型货币政策与工业企业杠杆率之间是一个双向影响的动态过程,但数量型货币政策变动对工业企业杠杆率的影响要小于工业企业杠杆率变动对数量型货币政策的影响,说明虽然数量型货币政策对于工业企业杠杆率的传导渠道依然存在,但作用却在减弱。(3)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不同行业类别、所有权性质、企业规模条件下,数量型货币政策与工业企业杠杆率的互动效应以及工业企业杠杆率的自强化效应存在差异。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伟  李连发  
在基于投资生产的债务偿还模型中,本文发现,当企业债务偿还能力短期内较弱、企业发行债务期限较短时,出现两难困境不可避免:要么发行大量短期限债务,以出现不良债务的代价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要么举债规模不足以达到资源配置效率,但不出现不良债务。当资源配置效率被融资不足所制约时,货币政策强化产出目标,减少债务偿还目标的权重,同时延长债务期限,有利于使得产出与资源最优配置的水平保持一致。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朱连磊  赵昕  丁黎黎  
本文构建了包含金融摩擦和价格黏性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研究了货币政策冲击对于产出和企业杠杆率的影响,及不同的企业融资溢价、杠杆率、高低风险企业比例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并对比了基准泰勒规则和宏观审慎的货币政策规则下的福利损失情况。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一是随着企业外部融资溢价的增加,单位货币政策冲击引起的波动增大;二是企业杠杆率的降低有助于降低货币政策冲击的影响;三是技术冲击短期内有利于降低企业的杠杆率;四是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会导致企业杠杆率的升高,而盯住企业杠杆率的宏观审慎的货币政策规则,社会福利损失下降得比较明显,企业杠杆率应成为货币政策对微观企业作用的一个"关注"变量。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巴曙松  秦怡  
选取2011~2018年1278家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上市司作为研究样本,探究上市非金融企业杠杆率水平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之间存在的联系,研究表明,在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速惯性下行时,继续采用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会导致上市企业杠杆率向相反的方向变化;货币市场利率与上市企业杠杆率呈同向变化,货币当局选用货币市场利率作为中介目标在当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显得更有效率,更利于上市企业降杠杆;若同时选用广义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作为中介目标,二者对上市企业杠杆率作用的方向不确;企业所有制性质差异可能是该联系存在的证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莉亚  刘冲  陈垠帆  周峰  李明辉  
近年来非金融企业杠杆率的持续攀升与结构性分化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僵尸企业杠杆率显著高于正常企业并居高不下,而正常企业中的非国有企业则出现显著的"降杠杆",且其杠杆率大幅下降的时段恰逢货币政策转向紧缩。本文尝试探讨僵尸企业是否干扰了货币政策传导,进而导致非金融企业降杠杆出现结构分化。研究发现: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调节银行资金成本,实现货币政策意图,当僵尸企业以优惠利率从银行获得贷款时,为弥补资金成本,银行会提高正常企业的贷款利率("信贷成本转嫁效应"),导致正常企业融资被挤出;货币政策紧缩时,僵尸企业在企业中的比重越高,对正常企业贷款利率的转嫁效应越强,正常企业的融资成本更高,从而杠杆率越低。基于企业微观数据,实证分析验证了前述理论机制。因此,在"结构性去杠杆"聚焦于所有制差异的同时,更应注重僵尸企业处置,改善信贷资源分配效率,促进宏观调控政策精准发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郑志强   马永健   范爱军  
文章基于2000—2020年中国非金融企业部门宏观杠杆率和上市公司数据,在识别数量型货币政策外生冲击的基础上,采用局部状态依赖投影等方法,从宏观、微观角度研究了企业债务负担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宏观杠杆率处于高杠杆期时,宽松的货币政策对国有企业投资的促进作用比民营企业更大,对实际GDP、实际投资的促进作用也更大,并且更容易引发通胀;相对于高杠杆企业的金融加速器效应,低杠杆企业投资的预期收益效应更大;异质性分析发现,规模较小、更年轻、现金持有更少的企业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更强烈。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谢超峰  
运用时变量自回归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实证检验货币政策对非金融类企业杠杆率的影响。结果发现,货币政策在宏观上具有产业结构效应,在微观上表现为企业杠杆率分化,且不同货币政策工具对企业长短期杠杆率影响不同。进一步研究发现,由于存在金融加速器效应,各行业金融摩擦程度不同,货币政策会导致各行业的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存在分化。同时,由于信贷歧视程度不同,货币政策调整也会导致国有与非国有企业的杠杆率分化。因此,在新发展阶段,在实施总量型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时,需注重去杠杆、稳增长以及调结构之间的关系,更需要政策之间的协调以保证杠杆率处在合理区间。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谭小芬  李源  苟琴  
全球金融危机后,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导致全球流动性异常充裕,对新兴市场国家非金融企业外部融资环境造成显著影响。本文运用28个新兴市场国家2003-2015年非金融类上市企业财务数据和美国影子利率数据对美国货币政策调整与新兴市场国家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变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美国影子利率与新兴市场国家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变动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即美国影子利率的降低会促使新兴市场国家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出现更大幅度的上涨。进一步地,这一影响在融资约束程度较高的企业、外部融资依赖度较高的行业以及资本账户开放程度较高但汇率弹性僵化的国家表现得更为显著。上述发现意味着新兴市场国家在调控企业部门杠杆率的过程中,除要考虑国内因素外,也应高度重视美国货币政策的变化。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汪勇  马新彬  周俊仰  
当前,高杠杆已成为我国金融风险的重要源头,围绕结构性去杠杆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基本思路,各方提出了一系列去杠杆措施。在此背景下,本文建立了一个包含"金融摩擦"与"资产负债表衰退"双重机制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探讨了中央银行紧缩性货币政策对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杠杆率的影响机制。本文研究认为,第一,中央银行提高政策利率会降低国有企业杠杆率,但会以民营企业杠杆率上升与总产出略微下降为代价;第二,伴随着政策利率上升,纵向产业联结度下降将会扩大国有企业与非金融企业整体杠杆率下降幅度,并减小民营企业杠杆率上升幅度;第三,货币政策对非金融企业杠杆率进行响应有助于提高社会福利,但效果并不显著。由此,本文研究认为,推动经济去杠杆需要在管住"货币"的同时,深入研究财政政策、宏观审慎等其他政策选项的可行性。在推动去杠杆的总过程中,货币政策要管住货币"总闸门",宏观审慎政策要把住风险"总关口"。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林朝颖  黄志刚  杨广青  
采用面板门限回归模型研究数量型与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对企业的风险传导效应,结果表明:数量型与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对企业均存在风险传导效应,且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的风险传导效应强于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数量型与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对高财务杠杆企业的风险传导效应均强于低杠杆企业,且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风险传导效应的非对称性强于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因此央行在选择货币政策工具时应纳入微观企业风险感知及响应的考量,避免企业风险共振而削弱货币政策的理论效力。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李晓曦  
以2003—2016年上市企业出口和财务数据为样本,研究发现美国货币宽松政策不仅对中国企业杠杆增长存在显著推动作用,而且对出口企业杠杆增长产生更大影响。原因在于,出口企业涉足国内外多个市场,拥有更稳定的现金流以及更广阔的融资市场来源,从而实现更大的杠杆增长。这一效应在出口收入更高、更加依赖长期债务融资、信贷收紧以及金融市场化程度更高的地区更显著。面对美国2020年"量化宽松",一方面银行部门需警惕国内企业,尤其出口企业出现新一轮杠杆增长和债务风险增加;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引导出口企业贸易结构转变增加出口企业对美国货币政策冲击的抵抗能力。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马亚明  常军  佟淼  
本文融合我国取消利率管制初期的利率粘性特征、企业杠杆率差异和影子银行因素,建立DSGE模型研究了不同企业部门杠杆率差异水平下货币政策传导的有效性、不同存款利率水平下价格型与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在传导效果上的比较优势。结果表明,当企业杠杆率差异维持在合理区间内,货币政策向主要经济变量传导是有效的,且随着利率实现完全市场化并处于一定区间内,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在实现对经济微调上更具优势,而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则更适于刺激总产出的快速增长。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李晓曦  张伯伟  
以美国货币宽松政策背景和我国非金融企业杠杆增长事实为基础,探讨了中国企业杠杆增长和美国货币政策之间的联系。实证结果表明:虽然美国宽松货币政策会显著促进中国非金融企业杠杆增长,但对外资持股企业杠杆增长的促进影响要小于无外资持股企业。在金融市场化程度越高的地区,上述影响和影响差异会越小。外资持股主要是通过加强企业内部融资能力,而不是股权融资优势来缓解美国货币政策宽松的杠杆增长促进影响。伴随美国货币政策宽松而增加的融资供给没有被无外资持股企业同步用于资本性投资,有相当一部分用于其他投资。沪港通政策可减小美国货币政策变化带来的中国企业杠杆波动。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陈舒悦   刘悦   张际  
本文以上市企业微观杠杆率为切入点,探讨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这一当前重要且面临重大变革的供给侧要素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以融资平台负债度量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可以通过银行信贷挤出和利率扭曲两种机制影响货币政策传导的信贷渠道,从而显著降低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此外,相较而言,货币政策传导效率降低对民营企业和小规模企业融资的影响更大,是导致当前民营和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马弘  李义举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去杠杆"是各国化解金融风险、恢复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由于中国目前正处于经济改革的转折期,同时金融风险集聚,为防范金融风险,中国已初步构建了宏观审慎框架并不断丰富。理论上货币政策调整可以直接影响流动性,因此在控制杠杆率背景下需要货币政策发力,中央银行应谨慎地调整货币政策避免杠杆的快速上升,防止系统性风险的累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