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051)
- 2023(17359)
- 2022(14878)
- 2021(13809)
- 2020(11323)
- 2019(26270)
- 2018(25939)
- 2017(48959)
- 2016(26476)
- 2015(29853)
- 2014(29725)
- 2013(29603)
- 2012(27639)
- 2011(25370)
- 2010(25411)
- 2009(23246)
- 2008(22538)
- 2007(19874)
- 2006(17816)
- 2005(15799)
- 学科
- 济(115978)
- 经济(115860)
- 业(69942)
- 管理(69214)
- 企(52380)
- 企业(52380)
- 方法(47419)
- 数学(41297)
- 数学方法(40910)
- 农(39755)
- 中国(35742)
- 地方(28424)
- 业经(27211)
- 农业(26377)
- 财(24661)
- 学(23782)
- 贸(21927)
- 贸易(21910)
- 易(21243)
- 制(20874)
- 银(18343)
- 银行(18288)
- 环境(17994)
- 发(17726)
- 行(17706)
- 融(17596)
- 金融(17595)
- 和(16969)
- 技术(16695)
- 理论(16177)
- 机构
- 大学(381993)
- 学院(379575)
- 济(157687)
- 经济(154394)
- 管理(146939)
- 研究(137206)
- 理学(126766)
- 理学院(125215)
- 管理学(123108)
- 管理学院(122418)
- 中国(103627)
- 科学(84235)
- 京(83252)
- 所(69471)
- 财(68889)
- 农(68324)
- 研究所(63421)
- 中心(61515)
- 业大(57856)
- 江(55596)
- 财经(54869)
- 北京(53287)
- 范(52890)
- 农业(52522)
- 师范(52426)
- 经(50092)
- 院(49144)
- 经济学(47634)
- 州(44971)
- 经济学院(42908)
- 基金
- 项目(258689)
- 科学(203845)
- 研究(190301)
- 基金(188016)
- 家(164546)
- 国家(163122)
- 科学基金(138950)
- 社会(121419)
- 社会科(114894)
- 社会科学(114866)
- 基金项目(99595)
- 省(99240)
- 自然(88378)
- 自然科(86316)
- 自然科学(86296)
- 教育(85910)
- 自然科学基金(84759)
- 划(84202)
- 编号(77263)
- 资助(76713)
- 成果(63451)
- 发(58825)
- 重点(58120)
- 部(57359)
- 课题(53507)
- 创(53182)
- 国家社会(50522)
- 创新(49616)
- 科研(48986)
- 教育部(48952)
- 期刊
- 济(179186)
- 经济(179186)
- 研究(116243)
- 中国(79132)
- 农(66467)
- 学报(61850)
- 科学(58375)
- 管理(53098)
- 财(48689)
- 大学(47098)
- 农业(45604)
- 学学(44097)
- 教育(43778)
- 融(35606)
- 金融(35606)
- 技术(31413)
- 业经(30817)
- 经济研究(28420)
- 财经(26487)
- 问题(23527)
- 经(22748)
- 业(22357)
- 图书(21354)
- 科技(18447)
- 技术经济(18299)
- 版(18299)
- 世界(18077)
- 贸(18061)
- 资源(17793)
- 理论(17712)
共检索到5732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孙志贤 田宇 陆一轩 姚冠新 徐静
数据要素发展与乡村振兴相互赋能、协调共进,对于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数据要素发展与乡村振兴互动耦合机理的分析,本文运用熵权法、PVAR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以及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数据要素发展水平与乡村振兴水平进行测度,研究二者的互动响应关系和耦合协调性,并分析数据要素发展对乡村振兴空间分异的影响。结果表明:1)数据要素发展与乡村振兴的综合水平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并且展示出“东部>中部>西部”的梯度发展规律。2)数据要素发展与乡村振兴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长期来看,两者表现出显著的正向促进效应。3)数据要素发展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度稳步上升,其空间演变特征为“东部高协调跃升、中西部失调脱离”,三大地带区域间的差异是导致耦合协调空间不平衡的主要因素。4)单一的数据要素发展因子对乡村振兴空间分异的影响力较弱,但与其他因子的交互作用大多表现出强烈的放大叠加效应,尤其是与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交互作用。研究结果为推进数据要素发展并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嵩 姜磊
文章首先构建了我国乡村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了我国乡村振兴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并基于静态与动态空间计量模型定量分析了我国各省份农业高质量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及其时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度一直呈逐年上升态势。目前,各省份均处于高级协调和特级协调两个阶段,其中大部分省份处于特级协调阶段;(2)动态空间计量模型结果显示,农业高质量发展可有效推动乡村振兴,是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核心驱动因素,但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对周边省域乡村振兴存在虹吸效应;(3)乡村振兴存在显著的集聚时空效应,即乡村振兴存在“高-高”和“低-低”集聚现象,另外,还发现存在显著的短期时间滞后效应。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高杰 郭晓鸣
城乡要素交换关系内嵌于城乡战略之中,并直接作用于乡村发展历史过程。在工业化中期,城乡要素平等交换成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然要求。受工业化前期发展思维影响,我国现行城乡要素交换关系中依然存在城市偏向导向,存在要素交换主体不对等、交换"边界效应"导致的分割配置等现实问题,需要通过转变战略思路突破要素在城乡间流动的关键制约,建立起适应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要素交换关系。
关键词:
城乡要素 乡村振兴 要素交换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谢臻 张凤荣 陈松林 韦素琼 敖佳 高阳 伦飞
分类推进、精准施策、规划先行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思路,对乡村发展类型的科学诊断可有效服务于战略的分类实施。以中国99个美丽乡村示范村为代表构建乡村发展"成功案例"数据库,从中深度挖掘乡村发展内外性"要素-组合"信息,结合投影寻踪分类法构建乡村振兴诊断体系,以求对乡村进行科学分类。结果表明:①生计资源、工业基础、区位交通、文化/生态环境及市场需求等资源要素是乡村发展的重要禀赋基础,其中市场需求要素决定着乡村发展的外部性,生计资源要素在乡村发展内部性要素中最为关键;②要素组合的结构直接影响乡村振兴的潜能,"成功案例"识别出10类乡村振兴要素组合,其中生计资源优越-工业基础薄弱-区位交通优势-文化/生态环境优越的组合最具备振兴潜能;③基于"要素-组合"禀赋建立包含评价体系和分类体系的乡村振兴诊断体系,将乡村发展类型划分为优先振兴型、预备振兴型、保留维持型和衰落搬迁型。中国乡村振兴工作应尊重客观规律,分门别类有序推进,避免"就村兴村"和"村村谈振兴"的狭隘发展思路。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亚男 王青
构建中国乡村振兴指标体系,使用2009—2018年中国30省面板数据,基于个体固定效应的空间杜宾计量模型(SDM)对中国乡村振兴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表明:2009—2018年中国乡村振兴水平和各维度水平均有明显增长且存在明显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局部空间集聚格局空间相关性显著,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存在明显的“高—高”和“低—低”集聚趋势。空间杜宾模型估计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农林水财政支出、金融发展水平、产业集聚、老龄化水平均在1%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是影响乡村振兴的重要影响因素。基于研究结果认为,促进乡村振兴水平空间协调发展应从上述影响因素入手,推动落后地区乡村振兴水平的提升,进一步构建乡村振兴科学平衡的空间格局。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奇 牛耕 赵国昌
电子商务等数字经济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本文利用2000-2017年中国县级数据,基于2014年财政部、商务部以及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同开展的"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计划",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电子商务发展对县域经济的影响。研究发现,电子商务发展对县域经济具有显著推动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计划显著提高了当地电商发展水平,扩大了市场可及性,降低了地理位置和人口规模对地区发展的限制。此外,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教育水平越高、人口结构越年轻地区,电子商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越大。本研究为电子商务发展促进中国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经验证据支撑。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鹏 刘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为今后农业农村的发展指引了道路,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政策基础。本文在回溯日本和韩国的乡村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两国乡村发展经验与教训,并分析了目前中国乡村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机遇,提出从顶层设计、精神文明建设、基层治理体系和农村经济建设等方面入手,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特色乡村振兴道路。
关键词:
日韩 乡村振兴 借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雪 王永瑜
文章基于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关系,构建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2011—2018年我国31个省份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度,并结合空间自相关方法和灰色关联度模型探讨二者耦合协调度的空间相关性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研究期内,二者的耦合协调度呈现上升态势;31个省份的耦合协调度整体上偏低,并呈现“东部>中部>东北>西部”的空间分异特征;二者的耦合协调度具有明显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并呈现HH集聚和LL集聚;影响因素按作用强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基础设施水平、产业结构、经济驱动和政府调控,并且各影响因素对耦合协调度的作用程度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圆圆 推张静 马超
基于要素流动和吸收能力的双向视角,本文深入剖析数字经济如何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最大的积极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乡村振兴有直接效应,并通过加快要素流动间接推进乡村振兴。另外,个体对于创新转换的吸收能力在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中的调节作用存在门槛值,当农村平均受教育水平超过7年时,调节效应系数剧增了3.2倍。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乡村振兴 要素流动 吸收能力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霍露萍
基于城乡融合视角,通过构建我国城市扩张和乡村振兴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6—2020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单位城市扩张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和综合评价分析,利用Dagum基尼系数及分解法探究耦合协调度的区域差异及主要根源,采用空间莫兰指数探讨耦合协调度的空间集聚特征。结果表明:第一,从时间趋势看,我国城市扩张和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度呈递增趋势,但不同地区的耦合协调类型具有异质性。东部地区大多为初级协调阶段,中部和东北地区为勉强协调阶段,而西部地区的贵州、云南、甘肃、青海和新疆处于濒临失调阶段。第二,耦合协调度总体Dagum基尼系数差异逐渐缩小,区域间差异是影响总体差异的主要根源。第三,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呈现“M”型波动趋势,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现象。
关键词:
城市扩张 乡村振兴 城乡融合 耦合协调度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霍露萍
基于城乡融合视角,通过构建我国城市扩张和乡村振兴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6—2020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单位城市扩张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和综合评价分析,利用Dagum基尼系数及分解法探究耦合协调度的区域差异及主要根源,采用空间莫兰指数探讨耦合协调度的空间集聚特征。结果表明:第一,从时间趋势看,我国城市扩张和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度呈递增趋势,但不同地区的耦合协调类型具有异质性。东部地区大多为初级协调阶段,中部和东北地区为勉强协调阶段,而西部地区的贵州、云南、甘肃、青海和新疆处于濒临失调阶段。第二,耦合协调度总体Dagum基尼系数差异逐渐缩小,区域间差异是影响总体差异的主要根源。第三,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呈现“M”型波动趋势,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现象。
关键词:
城市扩张 乡村振兴 城乡融合 耦合协调度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马力阳 文晓娟 景福辉 罗其友 刘洋
[目的]厘清乡村振兴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演化规律,以期为特色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边疆民族地区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基于乡村振兴-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研究框架,通过构建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遥感生态指数模型(RSEI),分别测算2003-202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及其14个地级市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广西自治区乡村振兴-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化规律。[结果](1)2003-2021年,广西自治区乡村振兴指数从0.222增长到0.730,总体呈现波动中上升的趋势,整体水平不高;各地级市乡村振兴水平稳步增长,但差异较大,呈现出“两核表现突出、其余显著落后”的空间格局。(2)2003-2021年,广西自治区生态环境指数(RSEI)均值为0.686,生态环境质量为良好水平,总体略有缓慢上升的趋势;各地级市多年平均RSEI差别不大,中北部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改善较明显。(3)2003-2021年,广西自治区乡村振兴-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较低,整体表现为缓慢上升态势,耦合协调度从0.529上升到0.657,耦合协调类型由弱度协调变为低度协调。[结论]未来应深化对乡村振兴-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内在机理研究,实现以生态环境促乡村振兴,以乡村振兴强生态环境。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玉林
21世纪以来,中国农政的理念和政策发生了积极的重大转变,但是城乡关系失衡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调整,关涉乡村稳定和发展的诸多要素大量外流或被夺走的趋势未能有效遏制,也因此造成了多数乡村的快速凋敝和多数城市的急剧膨胀。能否彻底打破城市剥夺或挤压乡村的制度惯性,让"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政治宣示付诸实际,确保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的"双轮驱动",将决定着能否改善中国的城乡社区面貌和整体社会结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昌森 张震 董文静 张广海
文章通过分析美丽乡村与乡村旅游耦合协调发展的作用机理,构建二者耦合指标体系及耦合协调模型,以青岛市为例,对其2013—2017年美丽乡村与乡村旅游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之间存在交互耦合关系,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青岛市乡村旅游发展水平持续高于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属于典型的乡村旅游主导型耦合协调;青岛市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处于中度耦合阶段和中度耦合协调发展状态,离良性协调共振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美丽乡村 乡村旅游 耦合协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郑丽梅
乡村振兴与现代城市发展是新时代的两大主题,体育在城乡融合发展中具有重要且独特作用。体育元素主要体现在体育设施、器具和符号及其集合,其本身具有商业价值。在消费升级、需求层次提升和城乡融合发展阶段,体育元素、体育产业和体育空间在城乡发展中的角色和地位日益凸显。城乡禀赋差异在体育元素微观层面、体育产业中观层面和体育空间宏观层面进行多层交互整合形成城乡交融区域。体育元素的城乡流动和价值重组,形成城乡体育"元素—产业—空间"耦合发展的新型空间格局。洛阳市城乡互动发展的实践表明,在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体育元素布局应以空间为载体,以产业为主导,以价值链为核心,构建产城融合、城乡一体、功能互补、紧凑和谐的新型城乡关系,助力城市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乡村振兴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