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887)
2023(17138)
2022(14201)
2021(13293)
2020(10831)
2019(25072)
2018(24593)
2017(47138)
2016(25128)
2015(28406)
2014(28006)
2013(27601)
2012(25005)
2011(22468)
2010(21868)
2009(19794)
2008(18986)
2007(15984)
2006(13602)
2005(11594)
作者
(69715)
(58069)
(57457)
(54880)
(36810)
(27506)
(26225)
(22934)
(22110)
(20227)
(19653)
(19523)
(18029)
(18004)
(17944)
(17527)
(17252)
(17024)
(16527)
(16488)
(14153)
(13974)
(13770)
(13129)
(12950)
(12890)
(12556)
(12425)
(11451)
(11362)
学科
(104702)
经济(104591)
管理(71407)
(67625)
(55122)
企业(55122)
方法(50089)
数学(44476)
数学方法(43914)
中国(29104)
(27500)
(25067)
业经(24883)
(20296)
贸易(20287)
(20133)
(19814)
农业(18588)
地方(17887)
(16708)
(15882)
环境(15873)
理论(15833)
(15656)
技术(15597)
财务(15584)
财务管理(15553)
(15113)
银行(15071)
产业(14791)
机构
大学(355066)
学院(351147)
(146569)
经济(143823)
管理(143146)
理学(125794)
理学院(124464)
管理学(122233)
管理学院(121596)
研究(116669)
中国(87314)
(74550)
科学(70730)
(63472)
(55944)
中心(52987)
财经(52711)
(51896)
研究所(51649)
业大(50989)
(48438)
北京(47026)
(46437)
(45938)
师范(45541)
经济学(45519)
(43136)
经济学院(41265)
农业(40667)
财经大学(39803)
基金
项目(252215)
科学(200325)
基金(186464)
研究(185163)
(162292)
国家(161011)
科学基金(139597)
社会(119223)
社会科(113160)
社会科学(113133)
基金项目(98396)
(94822)
自然(89946)
自然科(87920)
自然科学(87900)
自然科学基金(86311)
教育(84595)
(80738)
资助(76647)
编号(74364)
成果(59030)
(56596)
重点(55825)
(52995)
(52405)
国家社会(50505)
课题(49882)
教育部(49171)
创新(48982)
科研(48409)
期刊
(146941)
经济(146941)
研究(100977)
中国(61235)
学报(53428)
管理(50452)
科学(50360)
(46399)
(46026)
大学(41506)
学学(38858)
教育(36262)
农业(32834)
技术(30392)
(25946)
金融(25946)
经济研究(25347)
财经(24911)
业经(23670)
(21364)
图书(19305)
问题(19107)
(17232)
技术经济(16795)
科技(16530)
理论(16404)
统计(15994)
资源(15814)
(15794)
(15472)
共检索到4910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骏  张蕾  俞立平  
数字鸿沟对中国城乡统筹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文章对数字鸿沟定义进行了阐述,从网络技术的认知、接入、使用、环境四个角度来建立一套测度指标系统,以我国31个省份为研究对象,并且使用明确权重的因子分析法展开测度工作。研究表明:从单一地区进行分析,上海地区的数字鸿沟问题较轻,西藏地区现象最为严峻;从东部、中部、西部地区进行分析,西部存在的现象较为严重,中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小,国内城乡数字化发展存在严重的地区差异情况。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闫慧  张钰浩  韩蕾倩  
[目的/意义]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设备上网比例显著增加,移动互联网和移动设备对数字鸿沟产生何种影响的讨论方兴未艾,为此研究传统数字鸿沟在移动时代的内涵、范围与根源发生了何种改变。[方法/过程]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已有移动数字鸿沟相关文献进行编码,归纳其研究现状。[结果/结论]通过文献梳理移动数字鸿沟的发展脉络和涵义,将其区别于传统数字鸿沟;归纳了移动数字鸿沟的4大表现维度和8类影响因素,从而较为全面地揭示移动数字鸿沟的研究现状和特点,为促进新环境下的数字公平提供理论基础。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江一   荔迪  
知识溢出是提升人力资本进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移动社交网络的出现和广泛使用打破了信息传递的时空限制,但目前关于其是否具有知识溢出效应的研究仍十分缺乏。本文使用三次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采集的具有全国代表性的微观家庭和社区面板数据,以金融知识为研究对象,利用社区是否创建微信群作为准实验,采用双重差分(DID)与三重差分模型(DDD)实证考察微信群这一移动社交网络是否具有知识溢出效应。研究发现,社区建立微信群可使群内成员的金融知识水平显著提升约17.5%,且这一效应在农村地区、受教育程度较低、年龄较大的群体中更为显著,这表明移动社交网络可通过知识溢出创造信息红利并缩小数字鸿沟。进一步的机制分析发现,移动社交网络既可通过其信息源渠道激励群成员学习,也可通过交流渠道促进群成员在互动交流中提高知识水平。本文研究结论表明,在移动社交网络广泛普及的背景下,充分利用网络空间思想集聚产生的知识外溢可以为经济发展创造新动能。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正平  卢欢  
以信息通信技术为核心的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及其广泛应用,使得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更加便利、高效,数字经济也因此成为很多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然而,数字鸿沟的存在却使得一些社会群体被排除在数字经济之外,无法享受数字技术带来的红利,不利于社会公平,有关数字鸿沟的学术研究也因此备受关注。本文分析了数字鸿沟的三类定义,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剖析了数字鸿沟的形成原因,梳理并比较了若干有代表性的数字鸿沟测度方法,阐述了数字鸿沟对经济发展、社会公平等方面的不利影响,归纳了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加强信息技术设施建设等缓解数字鸿沟的措施,最后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可能方向。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燕金武  
“数字鸿沟”是社会成员拥有数字信息的差异,它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引起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本文分析我国的数字鸿沟问题和产生的原因,作者介绍了国外解决数字鸿沟的措施,并提出我国应加快经济的发展,加大对信息产业的投入,普及信息技术,并实施相关的优惠政策和普遍服务原则,缩小和消除“数字鸿沟”。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江峰  
提出传统的数字鸿沟正在缩小,新数字鸿沟出现。分析新数字鸿沟产生的原因,介绍其主要几个表现形式,最后从宏观角度给出对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骏  薛伟贤  
城乡数字鸿沟严重影响了我国城乡统筹发展。文章通过解读城乡数字鸿沟概念,从网络技术的意识、接入、利用、环境四个层面来构建一套中国城乡数字鸿沟测度指标体系,选取我国31省区为样本并采用客观确定权重的因子分析法进行测度。研究表明:1从单个省区来看,上海的城乡数字鸿沟最小,西藏的最大;2从东中西部三大区域来看,西部的城乡数字鸿沟较大,中部次之,东部较小,说明我国城乡数字化差距也存在着东中西部的差异。本研究能够为政府定量考察城乡数字鸿沟状况提供参考,有助于制定缩小城乡数字化差距的政策措施。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连海霞  
电信业一直是反垄断的重点对象,中国电信业经过多次的分拆与重组,2008年5月再次形成的6组3局面,三家运营商都成了全业务经营的厂商,通讯行业垄断程度因重组发生了变化。依据产业组织的SCP结构,本文选取了在运营商收入中占60%以上的移动通信业务,借助剩余需求弹性的方法从结构方面考察厂商在移动通信市场的市场势力,并在行为和绩效方面进行验证,结果证明现在的厂商确实拥有一定的市场势力,在某些领域也运用了市场势力,但随着竞争的加剧,市场势力的运用越来越难,厂商的利润空间也会越来越小。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骏  薛伟贤  
借鉴粘滞摩擦学中阻尼系数概念,建立中国城乡数字鸿沟对城市化进程阻尼系数测度模型,运用非参数估计方法对阻尼系数进行估计。研究发现:阻尼系数逐点估计值围绕总体估计值0.07695在区间[0.06898,0.08799]内小幅波动,说明城乡数字鸿沟对城市化进程动力的耗损是其固有的一种能力;城乡数字鸿沟对科技进步动力的耗损远大于对经济发展动力的耗损,通过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更为"划算"。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薛伟贤  刘骏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推进,数字鸿沟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影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要想从根本上弥合数字鸿沟就必须剖析其本质。数字鸿沟本质上是由技术、经济、知识和社会4个层面构成的综合性的差距。在技术层面上,它反映了不同主体在接入新兴信息技术方面存在的差距,是新兴信息技术普及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鸿沟";在经济层面上,它反映了国际国内经济不平等和贫富差距在信息时代的延续,是信息时代经济发展进程中出现的"经济鸿沟";在知识层面上,它反映了不同群体使用新兴信息技术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方面的差距,是信息主体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过程中出现的"知识鸿沟";在社会层面上,它反映了信息社会的阶层分化和社会分化现象,是信息社会不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枭吟  
尽管美国是信息技术革命中最大的赢家,但由于国内不同社会经济团体之间使用信息通信技术的不平等状况,也存在严重的数字鸿沟问题。美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消除数字鸿沟的方法和措施。分析美国政府消除数字鸿沟的经验教训对于我国构建和谐信息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粮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和信号传递理论,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了数字经济对委托代理问题和企业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以期探究公司治理视角下企业数字使用鸿沟的弥合机制。研究发现,我国企业数字使用鸿沟弥合程度整体上为中低水平;区域层面数字经济对企业数字使用鸿沟的弥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这种促进作用是以提高公司绩效、增强产品市场竞争程度和提高企业信息披露质量为部分中介实现的。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李春燕  
借鉴生物种群之间的Lotka-Volterra竞争模型和理论,将其扩展到用于多种群之间的竞争分析,对不同厂家的创新产品在市场扩散时的竞争演化关系进行研究。采用2001年~2007年的相关数据,针对中国移动通信市场中两大运营商(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市场竞争关系的演化过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引入中国联通对中国移动形成的竞争效应在2005年发展到高潮后逐步减弱;在此基础上,根据电信重组的划分原则和演化经济学的路径依赖理论,对重组后中国移动、新联通和新电信3家通信运营商之间竞争关系的可能演变进行预测。该模型可以较好地用于分析寡头垄断市场中决定性竞争关系的来源和演变,帮助企业制定和调整其战略营销的方向...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薛伟贤  刘骏  
借鉴Romer经济增长阻尼理论,结合非线性回归拟合方法构建了中国城乡数字鸿沟对城市化进程阻尼测度模型,并利用1990~2010年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阻尼是持续上升的,这表明城乡数字鸿沟的阻碍作用越来越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现实中的城市化速度统计值实际上是在城乡数字鸿沟存在状况下观察到的,在缩小城乡数字鸿沟的前提下我国城市化速度还有提升空间,远没有达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日韩经济崛起时的超高速城市化状态。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闫慧  
从分析传统数字鸿沟研究的局限性出发,对国际学术界数字不平等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认为数字不平等的核心内涵是:ICT接入者和利用者的分层化和多样化;ICT接入和利用背后的动机、利用能力和效果的不平等及其所反映出的各类社会不平等;数字不平等是文化复制的结果;传统社会阶层之间的控制与反控制关系在ICT利用和接入中的表现等。数字不平等表现维度的研究有传统的ICT接入、利用、心理及技能视角,有从资本角度的研究,还有综合的衡量方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