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867)
2023(17091)
2022(13807)
2021(12501)
2020(10556)
2019(23961)
2018(23100)
2017(43986)
2016(23612)
2015(26049)
2014(25329)
2013(25347)
2012(23568)
2011(21399)
2010(21330)
2009(20057)
2008(19276)
2007(17156)
2006(14961)
2005(13641)
作者
(70981)
(59315)
(59177)
(56242)
(37223)
(28674)
(26920)
(23207)
(22449)
(20739)
(20274)
(19805)
(18750)
(18719)
(18672)
(18539)
(17957)
(17482)
(17176)
(17134)
(14794)
(14664)
(14310)
(13642)
(13359)
(13178)
(12955)
(12796)
(11896)
(11883)
学科
(99691)
经济(99598)
(62880)
管理(62548)
(50444)
企业(50444)
方法(44062)
数学(39488)
数学方法(39154)
中国(32693)
(28313)
金融(28311)
(26794)
银行(26726)
(26607)
(26358)
(25817)
业经(24195)
(22430)
贸易(22416)
(21893)
(21595)
(21504)
地方(19371)
农业(17773)
(17080)
财务(17052)
财务管理(17016)
产业(16545)
企业财务(16236)
机构
大学(342047)
学院(338582)
(145042)
经济(142300)
管理(125239)
研究(122164)
理学(108597)
理学院(107282)
管理学(105479)
管理学院(104866)
中国(97983)
科学(76318)
(72360)
(65546)
(65006)
(62820)
研究所(57963)
中心(57496)
业大(54214)
财经(52860)
农业(52335)
(48804)
(48298)
经济学(46954)
北京(45461)
(43647)
(43048)
经济学院(42721)
师范(42462)
财经大学(39585)
基金
项目(232944)
科学(183217)
基金(172733)
研究(161885)
(154612)
国家(153440)
科学基金(129757)
社会(105916)
社会科(100747)
社会科学(100717)
基金项目(91283)
(88405)
自然(84804)
自然科(82955)
自然科学(82925)
自然科学基金(81522)
(76192)
教育(72698)
资助(69891)
编号(62414)
重点(53586)
(51636)
(50571)
成果(50149)
(49021)
创新(46047)
国家社会(45974)
科研(45781)
计划(44304)
教育部(43669)
期刊
(148635)
经济(148635)
研究(97189)
中国(63476)
学报(62817)
(57996)
科学(54558)
(49066)
大学(45779)
学学(43471)
(42570)
金融(42570)
管理(42531)
农业(38533)
教育(27542)
经济研究(26559)
财经(26544)
技术(24882)
业经(23118)
(22884)
(21721)
问题(20043)
(18564)
(17147)
国际(16664)
图书(16553)
技术经济(16340)
世界(15899)
理论(15674)
科技(15567)
共检索到4971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惠中  赵景峰  
文章运用修正引力模型构建了2011—2020年中国省际数字金融空间关联网络,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从整体、个体和聚类三个层面分别刻画其关联网络结构特征,采用非线性二次指派程序分析其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数字金融空间关联网络具有显著的空间非均衡特征,区域间梯度差异明显;网络整体关联较为紧密,未出现孤立的节点,但关联关系的紧密性还有待提高,各省份间存在明显的关联与溢出关系;北京、天津、江苏、浙江、上海位于网络的中心位置,对整体网络具有一定的支配和控制能力,并呈现显著的“虹吸效应”,其相邻省份发挥着“桥梁”中介传输作用;西北、西南、东北等偏远地区与其他省份的关联关系较弱,但自身“溢出效应”明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杜传甲  王成军  
文章以2018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基于修正后的引力模型测算省际数字经济发展空间关联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并系统分析省际数字经济发展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省际数字经济发展呈现错综复杂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具有显著的联通性、稳定性和等级性,形成了“核心-边缘”的分布格局;产业结构、人均GDP和互联网宽带接入户数的地区相似性以及地理空间邻近性有助于关联网络的形成。加强省际空间关联网络的关联关系,发挥省际关联区域的空间溢出效应,制定差异化的政策,将有利于省际数字经济跨区域协同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英恒太  杨丽娜  
基于2007—2017年中国区域投入产出数据,使用修正的引力模型测算与识别中国数字经济产出的空间关联,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SNA)及二次指派程序(QAP)对中国数字经济增长的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样本期内,中国数字经济产出空间关联整体网络"中心-外围"结构稳定,并呈现出密度提升、关联程度提高的趋势。根据不同省市在关联网络中的位置,可将整体网络划分为双向溢出、净溢出、净收益与经济人四大板块。数字经济产出空间关联受消费水平、产业结构、数字基础设施、数字治理水平、开放水平、移动端数字设备相对差异等因素的影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中瑞  樊杰  孙勇  刘汉初  
采用超效率SBM模型对中国绿色科技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并基于引力模型构建空间关联网络,进而对网络结构特征及网络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绿色科技创新效率总体呈波动增长态势,东部地区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近年来东部地区效率增长相对平稳,中部地区增长较大,而西部地区下降较为明显。(2)中国已形成一个结构稳定的绿色科技创新效率空间关联网络,网络关系数、网络密度波动增长,网络效率不断下降,但仍具有较强的小世界性。(3)网络核心—边缘结构明显,上海、北京、浙江处于中心位置,中介作用显著,新疆、宁夏、内蒙古等偏远省份处于边缘位置。(4)四大板块内部联系稀疏,板块间联系紧密,溢出效应较强。(5)相邻矩阵、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矩阵、开放程度差异矩阵显著正向影响空间关联,而地理距离、知识基础差异矩阵显著负向影响空间关联关系的建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浩  杨治辉  
文章基于2008—2016年的相关数据,在DEA交叉模型的框架下探究省份间生态治理的相互作用,并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揭示我国各省份间生态治理的联动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生态治理网络存在着明显的联动性与溢出性,逐步实现从沿海地区向内地的扩展,形成"点到线再到面"的分布格局;我国东中部存在着较为显著的派系结构,而西部与东北部分派现象却不显著;省份间的邻近关系在被削弱,空间联系则在加强,而且省份间的经济水平、产业结构、省份绿化情况以及能源的消费是影响生态治理空间联动的重要原因。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黄杰  
提升能源环境效率不仅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以1995—201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非径向、非角度、双导向的窗口DEA模型测度出30个省份的能源环境效率,并利用VAR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识别中国省际能源环境效率的空间关联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社会网络分析(SNA)方法揭示中国省际能源环境效率的空间关联网络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省际能源环境效率呈现出显著的、复杂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板块分析显示:东部省份主要位于"净溢出板块",是中国能源环境效率提升的"发动机",在网络中处于核心地位,而西部省份主要位于"净受益板块",在网络中处于边缘地位;经济发展水平、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环境规制和技术创新的地区差异与能源环境效率的空间关联网络呈显著相关关系,相似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及相近的技术水平有利于中国省际能源环境效率空间关联网络的形成。能源环境效率空间关联的网络结构为中国节能提效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带来严峻挑战,同时也为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能源环境效率跨区域协同提升机制的构建创造了条件。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贾文菡   陈小龙   狄乾斌  
[目的]推进绿色生态养殖,科学把握渔业碳排放效率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不仅是水产行业可持续发展客观要求,更为双碳目标下农业低碳转型发展奠定基础。[方法]文章创新性地从空间关联视角关注中国渔业碳排放效率,以2007—2021年中国30个省市为研究对象,运用Super-SBM模型测度渔业碳排放效率,在此基础上利用修正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其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QAP模型实证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①“双碳”目标驱动下,渔业碳排放效率在时间上呈波动提升态势;但各省市碳排放效率空间差异显著,沿海及沿河地区渔业碳排放效率普遍较高。②中国各省市渔业碳排放效率空间联系逐渐增强,网络密度、关联性与稳定性不断提升,渔业碳排放效率网络更加均衡稳定。③各省市在渔业碳排放效率空间关联网络中地位及作用存在显著差异,东部沿海渔业发达省市在网络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西北、西南和东北省市则由于渔业经济基础差及养殖技术落后等原因在网络中处于被支配地位,而中部省市借助其地理位置发挥了“桥梁”与“中介”作用。④养殖品种结构、渔业技术、碳汇量、基础设施、渔业经济发展水平及养殖密度的地区差异显著地影响了渔业碳排放效率空间关联网络构建。[结论]目前,中国渔业碳减排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有较大潜力;应重视中国渔业碳排放效率的区域联动效应,通过养殖结构优化、养殖技术提升、养殖密度调整及设施建设等途径推动中国渔业低碳转型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林  高晓彤  刘焱序  韩增林  
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uper-EBM模型对2000—2018年中国省域包容性绿色效率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利用修正的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中国包容性绿色效率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2000—2018年中国包容性绿色效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V"字型演变趋势,空间上表现为东部>西部>中部的不均衡特征。(2)中国包容性绿色效率的空间关联呈现中心—外围的圈层式复杂网络结构形态;包容性绿色效率在省际间存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溢出效应的多重叠加特征和网络稳定性不断增强,但整体关联网络的等级结构较为森严。(3)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的省份溢出效应明显,属于边缘行动者;京津、长三角和珠三角具有显著"虹吸效应",既是关联网络中的中心行动者,又兼具"中介"和"桥梁"的功能。(4)块模型分析表明,京津和长三角属于"净受益"板块;西北、西南和东北部分地区属"净溢出"板块;广东、浙江和福建属于"经纪人"板块;东北、华北地区省份属于"双向溢出"板块。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华军  刘传明  孙亚男  
本文基于1995—2012年中国省际能源消费数据,利用社会网络分析(SNA)方法对能源消费空间关联的网络结构特征及其效应进行了经验考察。研究发现:①中国能源消费的空间关联呈现网络结构形态;样本考察期内,空间关联的紧密程度逐步提高,等级森严的空间网络结构逐渐被打破,网络稳定性逐步增强。②上海、天津、江苏、浙江、广东等沿海省份处于网络中心位置,发挥"桥梁"和"中介"的作用。③在能源消费空间关联网络中,环渤海地区属于"双向溢出"板块,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属于"净受益"板块,新疆和山西等资源丰富的省份属于"净溢出"板块,湖南、湖北等中部地区属于"经纪人"板块。④能源消费空间关联的整体网络紧密程度及稳定性...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贯君  曹玉昆  朱震锋  
基于2005-2016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本文运用DEA-Malmquist模型测度31个省域的林业全要素生产率,采用VAR 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对省域间的空间溢出关系进行识别,在社会网络分析框架下对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影响效应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省域林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普遍存在,省域间空间溢出呈现多重叠加现象;关联网络呈多核心发展趋势,跨省效率传递具有明显的"梯度"溢出特征;省域间市场化落差有助于林业市场边界的拓展,相似的创新水平和金融发展水平能够促进省域之间的林业生产技术交流与合作和林业增长的"马太效应"。因此,应更加重视林业生产效率的空间非均衡格局,通过宏观调控和市场体系建设,因地制宜制定林业发展政策,以发挥各地区的功能和优势。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红霞  雷佳  
基于经济活动的空间关联角度,应用关系数据,综合运用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等,从空间分布、空间关联强度、空间关联网络等三个层面分析省际金融科技发展的空间组织规律,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金融科技关联网络的空间结构呈明显的东部多核、西部少核、多中心网络化发展的特征,地理临近引发的空间集聚特征明显,省际间存在明显的空间距离衰减效应;(2)近十年中,省际金融科技关联网络由单向松散型演变为多向密集型,最终形成以京津冀、长三角等城市群为核心并辐射全国的纺锤型团簇状网络;(3)网络核心—边缘特征明显,北京、上海等占据主导,是重要外溢源,同时,位于网络边缘的地区增速明显,正逐渐改变传统区位、经济基础等相对比较优势的影响;(4)目前,整体关联网络以三四级联系为主,但弱联系逐年下降,有效联系网络不断扩大,正处于网络加速架构的提质增效阶段;(5)地理临近、经济基础、市场化水平、网络化水平、产业结构高级化、技术创新水平等是影响空间并联网络的主要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邓光耀   周颖钦  
文章采用社会网络分析和QAP回归方法,对2015—2020年黄河流域雾霾污染空间关联网络的结构特征及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黄河流域雾霾污染的中心城市较为明确,以济南、郑州、西安为代表的省会城市及以鄂尔多斯、榆林为代表的能源型城市是雾霾污染空间关联网络的中心,对城市间雾霾污染空间关联起到关键作用;黄河流域雾霾污染表现出复杂的空间关联关系,雾霾污染已经突破地理上的邻近关系,距离较远的城市间也存在联系,呈现明显的小世界特征,但核心城市和边缘城市的联系不够紧密等原因,造成了空间关联网络冗余连线较少、整体网络密度不高;城镇化因素对空间关联有较大的影响,城市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投资水平差异、城市建设用地差异的扩大对雾霾污染空间关联关系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而人口密度差异、产业结构差异的扩大,将对空间关联关系的形成起到抑制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梦宇   马晓君   刘明花   陈瑞敏  
文章基于共同富裕内涵,构建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修正的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法、Markov模型分析中国共同富裕水平的空间关联网络特征和演进趋势。研究发现:(1)样本期内中国总体和省域共同富裕水平呈上升趋势。2021年东部地区共同富裕水平高于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但中部、东北、西部地区的增长速度显著高于东部地区。(2)样本期内形成以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天津为核心的空间关联网络,此网络通达性较强、等级性较低,网络较为稳定,网络密度上升且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3)中国共同富裕水平的空间关联网络呈现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特征,核心区省份数量增加,边缘区之间的网络密度相对较低。(4)省域共同富裕水平的提升是逐步递进的过程,且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傅泽  
文章选取2010—2020年中国30个省际面板数据,利用修正引力模型确定新经济空间关联关系,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考察新经济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结果显示:中国各省份新经济之间存在明显关联与溢出的网络化特征,网络空间稳定性较弱,存在一定的等级结构,而网络空间的通达性较好;东部地区省份在网络中居于中心位置,在全国新经济发展中扮演“居间人”和“中心行动者”角色,部分中、西部地区省份则属于“边缘人”;网络中板块之间各省份新经济溢出效应显著,板块内部联系较少。进一步利用二次指派模型分析新经济空间网络关联关系形成的驱动因素,发现产业结构、市场化程度对新经济空间关联网络形成具有正向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地理距离、人力资本的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傅泽  
文章选取2010—2020年中国30个省际面板数据,利用修正引力模型确定新经济空间关联关系,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考察新经济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结果显示:中国各省份新经济之间存在明显关联与溢出的网络化特征,网络空间稳定性较弱,存在一定的等级结构,而网络空间的通达性较好;东部地区省份在网络中居于中心位置,在全国新经济发展中扮演“居间人”和“中心行动者”角色,部分中、西部地区省份则属于“边缘人”;网络中板块之间各省份新经济溢出效应显著,板块内部联系较少。进一步利用二次指派模型分析新经济空间网络关联关系形成的驱动因素,发现产业结构、市场化程度对新经济空间关联网络形成具有正向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地理距离、人力资本的影响并不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