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91)
- 2023(16621)
- 2022(13216)
- 2021(12342)
- 2020(10094)
- 2019(22969)
- 2018(22166)
- 2017(42126)
- 2016(21832)
- 2015(24469)
- 2014(23799)
- 2013(23455)
- 2012(21299)
- 2011(18716)
- 2010(18471)
- 2009(17088)
- 2008(16742)
- 2007(14392)
- 2006(12338)
- 2005(11143)
- 学科
- 济(103592)
- 经济(103483)
- 业(89056)
- 企(79883)
- 企业(79883)
- 管理(75906)
- 方法(46587)
- 数学(37594)
- 数学方法(37221)
- 业经(33839)
- 农(31546)
- 财(30214)
- 中国(27149)
- 贸(26392)
- 贸易(26378)
- 易(25689)
- 农业(22297)
- 务(21782)
- 财务(21749)
- 财务管理(21723)
- 企业财务(20541)
- 技术(19109)
- 制(18080)
- 地方(17253)
- 和(17037)
- 划(16726)
- 策(16625)
- 理论(16016)
- 体(14261)
- 环境(14147)
- 机构
- 学院(313752)
- 大学(309804)
- 济(145215)
- 经济(143117)
- 管理(130064)
- 理学(112792)
- 理学院(111742)
- 管理学(110389)
- 管理学院(109777)
- 研究(100289)
- 中国(79812)
- 财(64076)
- 京(63316)
- 科学(54903)
- 财经(52087)
- 经(47720)
- 所(46798)
- 中心(46388)
- 经济学(45418)
- 农(45316)
- 江(43786)
- 研究所(42360)
- 经济学院(41221)
- 业大(40811)
- 北京(39318)
- 财经大学(38793)
- 范(36758)
- 商学(36756)
- 师范(36469)
- 院(36437)
- 基金
- 项目(212977)
- 科学(172211)
- 研究(160587)
- 基金(160416)
- 家(138370)
- 国家(136975)
- 科学基金(120436)
- 社会(108091)
- 社会科(102808)
- 社会科学(102784)
- 基金项目(84304)
- 省(79711)
- 自然(74565)
- 自然科(72933)
- 自然科学(72915)
- 教育(71837)
- 自然科学基金(71694)
- 划(66667)
- 资助(63807)
- 编号(63351)
- 成果(49356)
- 部(48783)
- 创(47527)
- 重点(47064)
- 国家社会(47035)
- 发(46562)
- 创新(43766)
- 教育部(43060)
- 人文(42513)
- 业(42197)
- 期刊
- 济(154497)
- 经济(154497)
- 研究(91020)
- 中国(54467)
- 财(51678)
- 管理(51625)
- 农(42258)
- 科学(41160)
- 学报(38791)
- 大学(31880)
- 学学(30243)
- 农业(29799)
- 技术(29166)
- 融(26655)
- 金融(26655)
- 业经(26291)
- 财经(25950)
- 经济研究(25829)
- 教育(24418)
- 经(22594)
- 贸(22106)
- 问题(21365)
- 国际(19446)
- 业(18840)
- 世界(18084)
- 技术经济(17761)
- 现代(15073)
- 商业(14950)
- 统计(14521)
- 财会(14478)
共检索到4589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郭继文 马述忠
我国以跨境电商为典型代表的数字贸易发展呈现显著的地区分化态势,对区域协调发展造成阻碍,但鲜有研究关注这一问题。以跨境电商出口为例,基于约4亿条跨境电商物流运单数据,使用地区私营经济基础表征企业家精神禀赋,首次为我国数字贸易的地区分化之谜提供了一个解释。研究发现:第一,私营经济基础越好的城市,跨境电商出口越多,且这一结论无法用人力资本、互联网发展、传统贸易出口、跨境电商政策、历史通商口岸等竞争性因素来替代解释,使用到明清商业中心的最短距离为工具变量的估计结果高度稳健,将核心解释变量替换为公有经济、其他类型经济基础都不能获得相近结论,表明企业家精神禀赋差异是数字贸易地区分化的重要解释;第二,从出口分解看,私营经济基础更好的城市具有更大的跨境电商出口扩展边际和数量,在集约边际和价格方面无显著差异;第三,企业家精神对跨境电商出口的促进作用依赖于城市软硬基础设施的配套水平,道路基础设施越完善,政府关心程度越高,促进作用越显著;第四,私营经济基础更好的城市,展现出来的风险承担能力、资源获取能力、市场适应能力和行业协作能力也更强,是跨境电商发展更好的重要原因。研究结论为从企业家精神视角推动数字经济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提供了重要参考。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金中坤 潘镇
现有文献对中国地区间OFDI规模的差异给出了诸多解释,初步形成了发展水平说、动因差异说和优势差异说等不同学说,本文在总结回顾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了企业家精神对地区OFDI差异的解释,并以2004-2011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为基础验证了上述假说及地区企业家创新精神和风险精神对OFDI规模的影响,结果表明:发展水平说、动因差异说和优势差异说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中国地区间OFDI的规模差异,而企业家创新精神和风险精神对地区OFDI规模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最后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OFDI 动因 优势差异 企业家精神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周世民 沈琪
中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之谜"现象已被经验研究所广泛证实,但至今仍未有理论层面的解释。本文通过修正企业异质性理论假设,加入针对中国转轨经济的特点,构建了两国三区垄断竞争模型,开创性地将市场分割和融资约束纳入到统一框架中,证明了市场分割下会产生出"重出口而轻内销"的中国特有的特殊企业类型,融资约束会加剧贸易扭曲现象,并直接形成过度出口,进而最终导致形成中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之谜"现象。
关键词:
生产率之谜 国内市场分割 融资约束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旋
本文从企业的融资约束角度出发,研究汇率变动对中国企业出口的影响,在考虑中国企业融资特性、放宽既有研究中出口不能获得外部融资假设的基础上,构建了融资约束条件下的微观企业出口模型,并采用中介效应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融资约束在汇率升值对企业出口的影响中具有双重正向效应,一方面,汇率升值通过降低出口企业的融资约束直接促进出口;另一方面,汇率升值会通过融资约束降低企业的出口生产率条件,从而间接促进出口。(2)产权性质分组中,汇率变动的融资约束机制在国有和私营企业中影响较大,在外资企业中作用较小;动态决策分组中,融资约束机制在企业是否进入出口市场中起关键作用,在增减出口量中作用较小,在是否退出市场中不直接发挥作用。由此从微观角度解释了"中国汇率调整之谜",即人民币升值能够有效提高国有和私营企业的流动性,帮助更多企业满足融资约束条件进入出口市场,从而带动出口增加。
关键词:
汇率变动 融资约束 中介效应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魏建 叶勤
传统的MBO安排不能适应培育企业家精神的需要。企业家精神的关键是创新,而创新行为的特点是周期长、风险高、不确定性强、高度紧张,这些因素都与传统MBO的融资安排和激励安排不兼容。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徐长生 马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M2/GDP比率持续上升,现已高达2.0左右,居世界前列,这种中国特色的高货币化现象被称为"中国货币之谜"。我国货币化率的上升主要由准货币(定期存款)快速上升造成的,居民资产性货币需求的上升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基本原因。不断上升的储蓄率提升了我国经济主体的资产规模;金融抑制从融资约束和投资限制两个渠道加强了经济主体对资产性货币需求的偏好。正是由于资产性货币需求或准货币占GDP的比率不断上升,我国偏高的M2/GDP比率并未对通胀产生很大压力,但将对房价、股价等资产价格产生越来越大的压力,可能引致资产泡沫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俊生
"中国之谜"的实质是货币供给长期快速增长下物价水平何以能保持稳定。不同历史时期引起该现象的主导原因不同,在我国目前宏观经济背景下,巨额存贷差的存在及快速提高一方面推动了M2的高增长率,另一方面又由于绝大部分存差的不可动用性质,使得该部分货币没能作用于实体经济,进而对物价没有产生影响,因此,巨额存差在很大程度上是目前"中国之谜"的主导原因。
关键词:
“中国之谜” M2/GDP 巨额存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苏振东 董家佳 陆璐
研究目标:破解中国企业"传递贸易"之谜。研究方法:利用20002006年中国工企和海关数据,首先统计分析中企进行传递贸易的特征性事实,其次采用面板模型检验传递企业是否存在"生产率和利润率溢价",最后分别采用Bivariate Probit和Heckman模型分析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产品选择决策、出口后传递贸易产品生存状况和产品范围动态调整过程。研究发现:作为中国出口中广泛存在的一种重要贸易方式,传递贸易对促进整体出口迅猛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研究创新:从核心能力视角阐明了企业通过传递贸易有效解决其在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苏振东 董家佳 陆璐
研究目标:破解中国企业"传递贸易"之谜。研究方法:利用2000~2006年中国工企和海关数据,首先统计分析中企进行传递贸易的特征性事实,其次采用面板模型检验传递企业是否存在"生产率和利润率溢价",最后分别采用Bivariate Probit和Heckman模型分析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产品选择决策、出口后传递贸易产品生存状况和产品范围动态调整过程。研究发现:作为中国出口中广泛存在的一种重要贸易方式,传递贸易对促进整体出口迅猛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研究创新:从核心能力视角阐明了企业通过传递贸易有效解决其在出口产品多元化战略和发挥核心能力优势之间两难选择的作用机理。研究价值:揭示这种新型贸易模式对微观企业国际化成长和宏观政府破解当前出口困局的政策意义。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刚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的成长之谜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由于理论假设的局限性,以新古典经济理论为核心的正统经济学缺乏解释企业成长之谜的分析工具和方法。在借鉴演化经济学最新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我们试图通过一个以知识创新为核心的企业主导逻辑的演进框架对企业之谜作出理论解释。我们强调,面对快速变化的外部经营环境,持续创新及其创新性竞争战略的实施是企业获得持续成长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
企业成长 知识创新 主导逻辑 创新成本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信东 郝盼盼
不同城市的企业研发投入存在明显差异,本文以我国30个主要城市2003-2014年沪深A股上市的信息技术业和制造业企业为样本,分析了企业研发投入是否存在城市效应以及具体的影响渠道。研究发现,企业的研发投入存在明显的城市效应,内生交互是主要影响渠道,而企业家活力是主要的内生交互渠道。进一步研究发现,研发投入的城市效应在年轻、小型、非国有和研发强度大的企业更明显,同时在成长型城市、东部地区、一线城市也更明显。本研究不仅丰富了企业创新和城市经济学方面的研究,而且为企业的创新投入提供了决策参考。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信东 郝盼盼
不同城市的企业研发投入存在明显差异,本文以我国30个主要城市2003-2014年沪深A股上市的信息技术业和制造业企业为样本,分析了企业研发投入是否存在城市效应以及具体的影响渠道。研究发现,企业的研发投入存在明显的城市效应,内生交互是主要影响渠道,而企业家活力是主要的内生交互渠道。进一步研究发现,研发投入的城市效应在年轻、小型、非国有和研发强度大的企业更明显,同时在成长型城市、东部地区、一线城市也更明显。本研究不仅丰富了企业创新和城市经济学方面的研究,而且为企业的创新投入提供了决策参考。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方逸韬 杨德才
伴随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差距呈收敛之势,以“南快北慢”为主要特征的南北经济分化现象日益凸显。基于2012-2021年26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将南北城市企业家精神与相关经济指标进行两两配对分析,以直观反映企业家精神水平差异对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南北城市企业家精神水平不同是导致南北城市经济分化的重要因素;更大程度激发市场活力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型是企业家精神影响南北经济分化的重要渠道;相较于非中心城市,中心城市所享受的企业家精神发展红利更加明显。基于此,解决南北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关键在于大力弘扬以创业创新为核心的企业家精神,实现区域企业家精神的平衡发展。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文建东 何立华
就中国的信任问题而言,一面是显而易见的诚信缺失的诸多事实,另一面是各种调查显示的不可辩驳的高社会信任水平,这是一种让人感到迷惑的现象,我们称之为"中国信任之谜"。基于WVS的中国数据,本文从个人的客观特征和主观特征两个方面分析了普遍信任的决定因素。研究发现,影响普遍信任的主要因素有四个:(1)中国的普遍信任水平存在明显的代际差异;(2)教育水平的影响不仅显著而且比所有其他因素的边际效应都要大;(3)代表乐观主义的因素,即相信可以自由选择和掌控自己生活的信念对普遍信任有不可忽视的影响;(4)个人的主观感受,即对家庭经济状况的满意程度以及对政府和司法信任。
关键词:
信任 普遍信任 诚信 乐观主义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金环 蒋鹏程
数字经济时代,弘扬企业家精神对加快推进世界一流企业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企业家精神视角,在结合IPC信息有效识别企业数字发明专利基础上,利用2011—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首次考察企业家精神对企业数字技术创新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弘扬企业家精神能够有效促进企业数字技术创新,这一结论在选择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作为外生政策冲击,以及前工业化时期中国各城市潜在农业生产力作为工具变量等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企业家精神通过发挥研发效应、人才效应以及治理效应,显著促进企业数字技术创新;弘扬企业家精神对非国有企业、成长期与成熟期企业,以及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强、创业活跃度高、政府对数字化关注度低地区的企业数字技术创新影响更突出。本研究为数字强国目标下激发和弘扬企业家精神提供了理论解释与经验支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市场规模、劳动力成本与异质性企业区位选择——中国地区经济差距与生产率差距之谜的一个解释
贸易开放对发展中国家企业家精神的影响
官员家庭抑制子女创业之谜:基于教育筛选的解释
政府创新偏好、企业家精神与省域创新效率——基于门槛效应的经验解释
中国出口企业生产率之谜:加工贸易的作用
中国企业低价出口之谜——基于企业加成率的视角
中国出口贸易之谜:一个生产率冲击层面的解释——基于中国对35国(地区)出口贸易的面板协整分析
企业家创新精神:来自企业家年龄效应的解释——基于2015年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CEES)的实证分析
基于战争视角的“李约瑟之谜”的一个新解释
贸易成本视角的中国出口企业“生产率悖论”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