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957)
2023(18871)
2022(15823)
2021(14735)
2020(12219)
2019(28185)
2018(27784)
2017(53341)
2016(28365)
2015(32327)
2014(32145)
2013(31686)
2012(29078)
2011(26385)
2010(26315)
2009(24277)
2008(23280)
2007(19991)
2006(17581)
2005(15510)
作者
(80877)
(67604)
(67001)
(63824)
(43132)
(32174)
(30579)
(26585)
(25616)
(23805)
(22791)
(22747)
(21278)
(21241)
(20829)
(20533)
(20018)
(19525)
(19257)
(19240)
(16812)
(16326)
(16128)
(15436)
(15150)
(14992)
(14666)
(14434)
(13522)
(13083)
学科
(134496)
经济(134359)
管理(80950)
(75239)
(62186)
企业(62186)
方法(58043)
数学(50919)
数学方法(50141)
中国(33563)
(30828)
业经(28756)
(28157)
地方(26418)
(25834)
(24284)
贸易(24272)
(23613)
农业(20748)
(20663)
理论(20206)
(19366)
金融(19364)
(19179)
环境(18651)
(18536)
银行(18498)
(17737)
技术(17584)
(17067)
机构
大学(413014)
学院(409778)
(176629)
经济(173225)
管理(162994)
理学(141804)
理学院(140276)
研究(139415)
管理学(137703)
管理学院(136956)
中国(104873)
(87302)
科学(82932)
(76766)
(68402)
研究所(62588)
财经(62530)
中心(62344)
(59849)
业大(57640)
(57050)
(56467)
北京(55562)
经济学(54730)
(53298)
师范(52828)
(50735)
经济学院(49138)
农业(46685)
财经大学(46670)
基金
项目(280547)
科学(222051)
研究(206070)
基金(205900)
(178744)
国家(177336)
科学基金(153335)
社会(132465)
社会科(125737)
社会科学(125705)
基金项目(107791)
(106321)
自然(98293)
自然科(96069)
自然科学(96048)
教育(94822)
自然科学基金(94314)
(89933)
资助(85960)
编号(83038)
成果(66908)
(62796)
重点(62395)
(59684)
(57835)
课题(56636)
国家社会(55629)
教育部(54574)
创新(54063)
科研(53371)
期刊
(189744)
经济(189744)
研究(122549)
中国(72816)
学报(60485)
管理(60160)
科学(57304)
(56789)
(53367)
大学(46997)
学学(44122)
教育(42838)
农业(37563)
技术(37432)
(33774)
金融(33774)
经济研究(32327)
财经(30621)
业经(28649)
(26367)
问题(24283)
技术经济(21336)
(21240)
统计(21134)
图书(20945)
(20018)
国际(19741)
世界(19431)
(18798)
理论(18634)
共检索到5965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许宪春  张美慧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与经济运行方式的不断融合,数字经济已被视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在世界上多数国家的发展战略中占据重要位置,数字经济规模测算研究是当前国内外统计机构与研究学者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系统梳理信息经济、互联网经济、数字经济演变历程的基础上,提炼数字经济的内涵与形成要素,构建数字经济规模核算框架,界定数字经济核算范围,确定数字经济产品,筛选数字经济产业,对2007—2017年中国数字经济增加值与总产出等指标进行测算,并将测算结果与美国和澳大利亚进行比较。测算结果表明:2017年,中国数字经济增加值53028.85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46%;数字经济总产出147574.05亿元,占国内总产出的6.53%。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2017年,中国数字经济增加值约为美国的58.12%;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低于美国0.44个百分点;2016年,中国数字经济增加值约为美国的52.77%,占GDP比重低于美国0.77个百分点,略高于澳大利亚0.03个百分点。近年来,中国数字经济增加值年均实际增长率明显高于美国和澳大利亚。2008—2017年,中国数字经济增加值年均实际增长率达14.43%,明显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率8.27%,数字经济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明显。本文深化了数字经济规模核算框架研究,系统监测了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规模与结构,为进一步完善中国数字经济统计核算体系和提出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康铁祥  
1998年,美国商务部第一次对美国数字经济展开系统性研究,此后几年,数字经济这一经济形态逐渐获得学术界的认可。而且,随着人们对数字经济认识的加深,学术界逐渐意识到对数字经济的量化测算已经构成深入研究数字经济的重要一环。本文在综合国内外数字经济相关研究的基础之上,设计出数字经济规模的测算方法,并对近几年中国的数字经济规模进行了实证测算。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鲜祖德  王天琪  
本文以2021年6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为标准,使用2018年开展的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构造数字经济测算框架,测算并预测了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本文研究结果为全面系统考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了解我国数字经济产业结构特征提供了数据基础,为进一步完善数字经济规模测算框架和科学制定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政策提供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亚男  费锦华  王艺霖  
文章在测算2006—2019年中国30个省份数字经济四个核心产业大类的增加值的基础上,运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空间条件Kernel密度估计方法考察中国省域数字经济规模的区域差异及空间分布动态。研究发现:中国省域数字经济规模保持快速增长,省域数字经济规模年均值为1165.07亿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79%。中国省域数字经济规模区域差异较大,基尼系数呈现“V”型变化态势,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中国省域数字经济规模存在极化现象和空间效应,东部地区省份呈现高低集聚态势,中部地区省份呈现趋同态势,西部地区省份呈现极化态势,东北地区省份则呈现高低差别化稳态分布。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韩兆安  赵景峰  吴海珍  
研究目标:测算中国省际数字经济规模,并分析其特征、非均衡性和地区差异。研究方法: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Kernel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研究发现:中国省际数字经济规模整体呈上升趋势,横向比较来看,省际数字经济主要集中在数字经济生产阶段,数字经济生产增加值占数字经济总增加值的比重超过50%;纵向比较来看,广东省、江苏省、北京市、四川省和上海市的数字经济规模常年保持领先地位。观测期内,省际数字经济非均衡性波动上升,且有一定的两极分化趋势,东部和中部地区两极分化趋势尤为明显。省际数字经济存在显著地区差异,区域间差异是地区差异的主要来源,平均贡献率达60.01%;中部地区的差异主要来自组内,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差异则主要来自组间。研究创新:基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构建数字经济测算框架并完成中国省际数字经济规模测算,进而采用Kernel密度估计和Dagum基尼系数对中国及三大区域数字经济的非均衡性和地区差异进行分析。研究价值:明确了中国省际数字经济发展现状、特征及地区差异,对数字经济政策制定、数字经济区域协同发展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鄂慧芳  
文章基于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和数字化效率提升业的界定,从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个方面,使用国民经济核算、增长核算框架及投入产出分析等工具,测算了2012—2020年我国宏观总体和19个分行业的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并进行了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整体呈持续较快增长趋势,发展速度快于GDP,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引擎。在数字产业化结构中,数字产品制造业和数字技术应用业的增加值规模显著大于数字要素驱动业和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要素驱动业的增长速度较快,发展动力较强。产业数字化增加值的平均增速及规模大于数字产业化,数字技术替代效应增加值规模大于协同效应,但协同效应的平均增速快于替代效应。数字技术渗透效应在行业间差异显著,2020年,金融业、建筑业、制造业(除ICT行业外)的产业数字化行业增加值占比较高,有13个行业的产业数字化行业增加值占比低于平均水平,加大数字技术对各行业的渗透效应是促进未来数字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程伟  
从1995年起,世界银行的发展年报上开始公布两组数据:按照汇率法和购买力平价法计算的国际可比GDP。在两种方法下,各国的GDP绝对值相差很大。其主要原因是:汇率只适用于对进出口货物和服务的转换。在存在国内外差价的情况下,国内流通的国产货物和服务不适合于汇率换算。对购买力平价法而言,因其实际操作的复杂和困难以及数据质量问题,也难以进行国际比较。以汇率法、购买力平价法为基础,整合出一种新方法——双重法,用于经济规模的国际(多边)比较,以客观描述和反映各国经济的实际水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斌  万义平  
地下经济是作为地上经济或公开经济的对立面存在的经济现象。这类经济活动游离于官方统计系统之外,不在登记之列,也不向政府申报和纳税。文章对地下经济规模测算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并对我国近十年来地下经济规模进行了实证分析。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应武  
利用2002年~2006年间我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本文估计了我国城市的最优规模和城市规模分布函数。研究表明:(1)从城市经济增长的角度,目前我国城市发展的最优规模为500万人左右,而且具有地区差异性,最优规模效应主要表现在东部地区;(2)我国城市规模基本符合帕累托分布,但与位序-规模法则的理想状态相比,还存在高位城市缺失的问题,表现为大城市数量不够、规模不大。基于此,我国应该优先发展大城市,扩大城市规模。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锋亮  袁本涛  刘惠琴  
本研究利用世界各国、各地区近年来的有关数据,通过不同的模型,从国际比较的视角对于中国研究生在校生规模的中长期发展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到2010年中国博士生在校生的适宜规模在17万人左右,整个研究生在校生的适宜规模为138万人左右;2020年中国博士生在校生的适宜规模在21-28万人左右,整个研究生在校生的适宜规模为171-228万人左右。基于上述预测结果,我们认为在2010年之前,中国的博士生规模扩张的空间十分有限,而硕士生规模仍然有一定的增长空间。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瑾  
本文在分析我国银行业发展历程与经营现状基础上,运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对中国2012~2017年26家A股上市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系数进行测算,分析分支机构和技术进步对商业银行规模经济的影响。得出结论:银行规模经济与规模增长呈倒U型关系,处于中等规模的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规模经济状态优于国有银行和农商行;呈规模经济状态的银行数量趋于减少;现阶段大部分商业银行粗放增加分支机构会降低规模经济,而技术进步会促进商业银行从"规模经营"模式向"价值经营"模式转变。据此,本文建议:商业银行强化投入产出能力,保持适度规模经营;调整分支机构布局,关注现有网点产能;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力度。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任若恩  李洁  郑海涛  柏满迎  
本研究主要讨论中国与日本的经济规模比较。在综述了各研究者对中国国际可比CDP 的测算方法和结果的基础上,以1995年为基年用生产法测算了中日的可直接比较行业的双边购买力平价(PPP),并利用三种方法测算了非直接比较行业的 PPP 以得到国民经济总体的 PPP,利用增长率法和 GDP 减缩指数法推算了1996~2004年日本的以人民币表示的 GDP。本文发现至少从2003年开始,中国 GDP 与日本相当,在2004年,中国的 GDP 是日本的1.03~1.11倍。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少华   朱雪冰   陈鑫  
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客观上要求对我国数字经济产业链有清楚的判断,以及我国数字经济产业链本身发展要畅通循环。为此,本文编制出中国数字经济产业链投入产出表,测度了中国数字经济产业链的上中下游规模,分析了产业链内部的互动衔接状态、上中下游产业关联和最终需求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在数字经济产业链内部结构上,数字经济上中下游产业规模呈现“哑铃式”形状,数字经济中游与下游产业在需求拉动和供给推动方面出现不甚匹配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数字经济产业链的循环化。在产业结构系数上,数字经济中游产业的影响力系数最大,对国民经济具有较强的辐射作用;数字经济下游产业推动力系数最大,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在最终需求的敏感度分析上,数字经济上游和下游产业均是投资依赖型产业,数字经济中游产业是消费、投资、净出口复合依赖型产业。本文的发现可以为“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的国家战略提供学理支撑和政策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爱俭  陈杰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发展规模是否适度影响着实体经济的发展。本文试从资本市场效率的角度探讨检验虚拟经济是否适度的方法,并对中国资本市场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了中国资本市场效率不高,致使虚拟经济规模不适度的结论,同时初步分析了造成虚拟经济规模不适度的原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