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93)
2023(15273)
2022(12239)
2021(11114)
2020(9214)
2019(20834)
2018(20048)
2017(37996)
2016(19627)
2015(22287)
2014(21709)
2013(21554)
2012(19834)
2011(18052)
2010(17439)
2009(16113)
2008(15191)
2007(12726)
2006(11329)
2005(10128)
作者
(56905)
(47785)
(47273)
(45112)
(30305)
(22665)
(21489)
(18672)
(18373)
(16489)
(16449)
(15878)
(15062)
(14870)
(14839)
(14838)
(14318)
(13777)
(13671)
(13454)
(11775)
(11477)
(11458)
(11073)
(10859)
(10640)
(10271)
(9866)
(9561)
(9359)
学科
(107500)
经济(107407)
管理(56244)
(51099)
方法(43519)
(40654)
企业(40654)
数学(39339)
数学方法(38937)
中国(26611)
(22711)
业经(21969)
地方(20856)
(20615)
(18458)
(17949)
贸易(17939)
(17483)
农业(15456)
(14973)
环境(14567)
(13987)
金融(13986)
地方经济(13750)
产业(13662)
(13522)
银行(13495)
(13140)
(12974)
(12017)
机构
大学(291139)
学院(287903)
(136853)
经济(134741)
管理(111750)
研究(103596)
理学(97128)
理学院(96117)
管理学(94620)
管理学院(94079)
中国(78690)
(60605)
科学(59824)
(57806)
(50557)
财经(47193)
中心(46863)
研究所(46280)
(45786)
经济学(44877)
(43321)
业大(40972)
经济学院(40286)
(39745)
北京(37933)
(37525)
农业(36104)
财经大学(35421)
(35107)
师范(34687)
基金
项目(200494)
科学(160238)
基金(151251)
研究(144017)
(133364)
国家(132388)
科学基金(114040)
社会(97682)
社会科(92973)
社会科学(92954)
基金项目(78307)
(73940)
自然(72019)
自然科(70430)
自然科学(70407)
自然科学基金(69191)
教育(64598)
(63500)
资助(62035)
编号(54400)
(45793)
重点(45308)
(44085)
国家社会(43476)
成果(42650)
(41931)
教育部(39821)
创新(39468)
科研(38780)
人文(38237)
期刊
(144581)
经济(144581)
研究(86466)
中国(51774)
学报(44466)
(43563)
管理(42265)
科学(42090)
(40417)
大学(34683)
学学(32797)
农业(28305)
经济研究(25992)
技术(25591)
财经(24270)
(24265)
金融(24265)
教育(21617)
(21145)
业经(20240)
问题(18743)
(16805)
统计(16456)
世界(16369)
技术经济(16049)
(15955)
国际(14978)
(14254)
决策(12817)
(12504)
共检索到4236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玥芸  
通过样本初选和再筛选,文章选取中国各省份2015—2019年的数字经济相关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构建研究模型,实证分析其对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劳动生产率指标的作用和影响,探究数字经济的重要性。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与国内生产总值有显著正向相关关系,与劳动生产率指标有正向相关作用。研究丰富了数字经济的文献内容,并为中国各省及企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动力,为将数字经济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提供了数据支持和实证结果支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歆韵  杨继瑞  郭鹏飞  
文章采用熵值法和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分析法,分别测算了2010—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和全要素生产率,并进一步运用空间滞后模型探讨数字经济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和全要素生产率都存在较强的空间正相关性,且存在东部沿海地区高聚类、西部地区低聚类的特点;同时,数字经济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效应分解结果表明,前者对后者有显著的正向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宝瑜  刘洋  
本文从经济学原理出发,依据国民经济核算的平衡原则,构建了一套用于国民经济核算数据平衡性检验的公式,并用这套公式对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主要数据进行了平衡性检验,测算了若干指标的不平衡程度和综合偏离率,最后提出了提高中国国民经济核算数据质量的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圆  
将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纳入空间全要素生产率理论分析框架,基于2011~2020年我国25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与SBM方向性距离函数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法,分别考察城市数字经济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发展情况,并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效应。研究发现:城市数字经济发展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不仅可对本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积极影响,同时其空间溢出效应也有助于其他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相较于经济相对发达的沿海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对中原、长江中游等内陆城市群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推动作用更为明显。鉴于此,应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营造绿色发展环境,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跨区溢出效应,进一步促进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冬梅  孙阳阳  
数字经济已成为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本文基于2011~2020年中国城市数据,构造了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并结合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了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地提升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主要通过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管理效率等途径提升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非国有企业、创新型企业以及处于数字化关注程度高的地区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更强的促进作用。本研究不仅为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也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蔡延泽  龚新蜀  赵贤  
文章基于2015—2019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数字经济发展能显著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在替换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指标计算方法、更换模型以及采用工具变量进行验证后结论依旧成立;第二,数字经济发展有利于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和资源配置效率,进而推动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第三,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会受到行业、企业产权属性以及所处地区的影响,在中高技术制造业企业、非国有企业以及东部地区企业中,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更显著。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蔡芸  杨冠琼  
全要素生产率是技术进步的一个替代性指标。从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变化的角度,反观GDP及其增长率是否真实或可信这一逻辑是否成立,依赖于技术进步的性质。如果技术进步是一个相对稳定而且缓慢的演化过程,那么,作为技术进步替代性指标的全要素生产率,在正常情况下,即在没有面临重大自然灾害或天赐良机的情况下,就不会在短期内发生急剧的变化;如果没有非正常情况发生而全要素生产率却发生了急剧变化,一般而言,是产出测量或投入测量出现了问题。但如果恰好面临技术革命或根本性制度变迁时期,则全要素生产率会发生漂移性变化,即从这一时刻起全要素生产率会发生永久性水平的变化。本文利用DEA模型实证性地研究了中国X省经济增长、全要素...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超凡  韩晶  毛渊龙  
通过方向性距离函数及GML生产率指数,测度2000—2014年中国工业36个行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运用面板门限模型检验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增长的非线性影响。研究发现: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倒退0.02%,只有轻度污染行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实现了增长;环境规制改善了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且不同类型环境规制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均符合倒"U"型关系;由于行业异质性,不同行业的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驱动效应不尽相同。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高孟菲  郑晶  
基于2007—2017年中国大陆30个省份的农业生产(不包括西藏和港澳台地区)面板数据,采用DEA-Malmquist模型、探索性数据分析(ESDA)方法对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分三个阶段进行检验,并分析各省份农业TFP的时间演变特征及空间异质性。结果显示:(1)与不考虑环境因素和考虑环境因素得出的农业TFP相比,考虑农业碳吸收量得出的农业TFP更精确。(2)中国农业TFP在时间维度和空间区域上差异明显且存在较强的空间相关性。(3)农业技术进步是中国农业TFP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而技术效率保持稳定态势,对农业TFP增长的贡献度有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高孟菲  郑晶  
基于2007—2017年中国大陆30个省份的农业生产(不包括西藏和港澳台地区)面板数据,采用DEA-Malmquist模型、探索性数据分析(ESDA)方法对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分三个阶段进行检验,并分析各省份农业TFP的时间演变特征及空间异质性。结果显示:(1)与不考虑环境因素和考虑环境因素得出的农业TFP相比,考虑农业碳吸收量得出的农业TFP更精确。(2)中国农业TFP在时间维度和空间区域上差异明显且存在较强的空间相关性。(3)农业技术进步是中国农业TFP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而技术效率保持稳定态势,对农业TFP增长的贡献度有限。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毛德凤  李静  彭飞  骆正清  
文章基于2005-2007年全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PSM)考察了研发投入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发现与没有研发投入的企业相比,有研发投入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要高出16.5%左右,显著低于66.0%的OLS估计结果;在增加了更多的匹配变量之后,分年份、分行业、分所有制、分地区的检验结果也都表明研发投入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文章进一步运用广义倾向得分匹配方法(GPS)分析了研发投入强度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发现只有适度的研发投入强度(处于1%-7%之间)才能对企业TFP产生最大的促进作用,投入强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弱化这一作用。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陈刚  李潇  
本文利用1997年重庆市实施行政区划调整作为一次自然实验,采用合成控制方法从劳动生产率视角再次检验行政区划调整对试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行政区划调整对试点城市的劳动生产率提升有促进作用,平均劳动生产率高出潜在水平22.48%。本文认为行政区划调整有利于试点城市形成政策和投资聚集洼地,改善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吸引高质量、大规模外来资金。此外,本文还从行政分权、财政分权、外资引入、产权结构、社会服务水平以及金融发展等方面对此进行了解释。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陈刚  李潇  
本文利用1997年重庆市实施行政区划调整作为一次自然实验,采用合成控制方法从劳动生产率视角再次检验行政区划调整对试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行政区划调整对试点城市的劳动生产率提升有促进作用,平均劳动生产率高出潜在水平22.48%。本文认为行政区划调整有利于试点城市形成政策和投资聚集洼地,改善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吸引高质量、大规模外来资金。此外,本文还从行政分权、财政分权、外资引入、产权结构、社会服务水平以及金融发展等方面对此进行了解释。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宇  
FDI的流入对我国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所起到的影响一直是存在较大争论的问题。本文以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数据为基础,通过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我国近年来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情况进行了估算,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讨论了FDI的流入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影响,并由此认为FDI的流入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不会在短期内得到体现,而更多的表现为一种长期趋势性过程。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蔡宏波  
本文利用投入产出表中的完全消耗系数和基本流量表,突破FH指数的相同比例假定,利用1997年、2002年和2007年投入产出表计算DJ指数衡量的中国33个工业行业材料外包、服务外包和狭义材料外包水平,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了外包对劳动生产率整体及行业的影响。主要结论表明,材料外包和服务外包总体上提升了中国工业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其中服务外包的促进作用更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