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722)
- 2023(18264)
- 2022(15284)
- 2021(14248)
- 2020(11563)
- 2019(26581)
- 2018(26307)
- 2017(49897)
- 2016(26702)
- 2015(29776)
- 2014(29978)
- 2013(29852)
- 2012(28067)
- 2011(25768)
- 2010(25865)
- 2009(23735)
- 2008(23177)
- 2007(20356)
- 2006(18175)
- 2005(16649)
- 学科
- 济(129071)
- 经济(128945)
- 管理(73277)
- 业(71318)
- 企(55602)
- 企业(55602)
- 方法(49044)
- 数学(42490)
- 数学方法(42081)
- 中国(36625)
- 农(32841)
- 地方(29859)
- 业经(28546)
- 学(26445)
- 财(26219)
- 农业(22956)
- 贸(22700)
- 贸易(22684)
- 易(21980)
- 制(21495)
- 银(19906)
- 银行(19860)
- 融(19685)
- 金融(19684)
- 行(19227)
- 环境(18588)
- 和(18112)
- 理论(17485)
- 技术(17280)
- 地方经济(17241)
- 机构
- 大学(392988)
- 学院(389334)
- 济(168349)
- 经济(164999)
- 管理(149266)
- 研究(143376)
- 理学(128033)
- 理学院(126513)
- 管理学(124513)
- 管理学院(123795)
- 中国(108111)
- 科学(86158)
- 京(85386)
- 财(74918)
- 所(72976)
- 研究所(66368)
- 农(63585)
- 中心(62816)
- 财经(59469)
- 江(56403)
- 业大(55727)
- 北京(55206)
- 经(54212)
- 范(52851)
- 师范(52358)
- 经济学(52232)
- 院(51722)
- 农业(49522)
- 经济学院(46793)
- 州(45911)
- 基金
- 项目(260277)
- 科学(204981)
- 研究(190902)
- 基金(189810)
- 家(166020)
- 国家(164641)
- 科学基金(140221)
- 社会(122736)
- 社会科(116424)
- 社会科学(116396)
- 基金项目(99461)
- 省(98934)
- 自然(88922)
- 自然科(86824)
- 自然科学(86804)
- 教育(86098)
- 自然科学基金(85276)
- 划(84038)
- 资助(78306)
- 编号(76064)
- 成果(62929)
- 发(59152)
- 重点(58465)
- 部(58029)
- 创(53396)
- 课题(53093)
- 国家社会(51566)
- 创新(49959)
- 教育部(49822)
- 科研(49133)
- 期刊
- 济(191843)
- 经济(191843)
- 研究(123514)
- 中国(78995)
- 学报(61786)
- 农(58822)
- 科学(57974)
- 管理(56621)
- 财(54600)
- 大学(46700)
- 学学(43737)
- 教育(42821)
- 农业(40997)
- 融(37552)
- 金融(37552)
- 技术(33116)
- 经济研究(31987)
- 财经(30030)
- 业经(29248)
- 经(25911)
- 问题(24735)
- 业(21650)
- 图书(21379)
- 贸(20473)
- 技术经济(20139)
- 世界(19565)
- 国际(18393)
- 科技(18206)
- 理论(18178)
- 现代(17475)
共检索到5953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焦音学 黄群慧
近些年数字经济成为带动高质量增长的引擎,根据新发展理念,增长成果必须为全体国民共享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均衡发展是该过程的前提条件,为此有必要结合传统方法和亲贫性分析方法进行全方位考察。本文通过测算数字经济指数,运用融合增长发生曲线、FGT指数等方法研究发现,中国当前实现了低质量的数字经济均衡发展,拥有庞大的中间群体,但高发展水平城市与普通城市之间差距过大。长三角及其周边区域是均衡发展的基本盘,京津冀、珠三角、西南和西北四个区域则内部差距明显。过去发展的失衡主要源于增长不均,但历史经验显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亲贫性能够持续,只是伴随2019年步入调整期,恢复亲贫发展与高质量均衡成为叠加目标。鉴于此,未来需要通过完善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帮扶和交流、提高中小城市抗外部风险能力和加速科技创新等措施促进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质量提升,从而推动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均衡发展 新发展理念 亲贫性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于颖
相对于静态经济理论和一般均衡理论来说,用于解释发展中国家的动态理论本身是落后的。这些理论的推理,目前被用来解释诸如均衡成长及投资优先次序决定等少数密切相关的问题。二者实质上都涉及发展的途径或设计,这也是目前所探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
经济发展 均衡成长 不均衡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慕晓飞 雷磊
基于GIS对1989年以来东北区域发展的均衡性进行了测度分析。引入区域重心模型,对东北地区经济(GDP)重心相对于几何重心的时空偏离进行了可视化测算。结合相关统计指标,并引入相对发展率(Nich),对东北区域经济均衡性的时空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东北经济重心存在显著地空间偏离;经济重心呈西南,折回东北,复向西南的移动趋势;区域发展两极分化严重。
关键词:
经济重心 均衡性 东北地区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彭文斌 邝嫦娥
基于2011-2021年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综合运用箱型图分析法、Dagum基尼系数法和空间β收敛模型,分析中国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的区域非均衡特征和空间收敛特征。结果表明:2011-2021年全国及四大地区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整体水平不高;中国城市数字经济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区域非均衡特征,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中位数以上的城市是数字经济发展增长主体;中国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且各区域间差异呈逐步缩小趋势;全国及四大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均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东北地区收敛速度最快,中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慢,而一系列经济社会因素的影响作用加快了数字经济发展的收敛速度。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灵碧
我国石油企业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增长速度存在明显的不均衡,石油企业相对地方经济超前发展有其先天优势条件和客观因素,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相关理论为油地区域经济发展的均衡性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从长期看,只有从规范油地区域分工、互补功能、互惠共赢的全方位视角认知由石油企业拉动地方经济组合联动的模式切换,驾驭产业和城市的协调发展,突出城市发展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才能实现油地区域经济的协调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油地关系 区域经济理论 均衡发展理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孙曰瑶
均衡即表示系统的结构或相对运动状态保持不变并在一定时间内是稳定的状态性质。毛泽东、邓小平指出我国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存在的必要性。从发展看,我国存在三种类型的非均衡性:需求拉动导致的非均衡即通货膨胀,结构转换导致的非均衡即失业与生产过剩,空间发展的非均衡即地区差距
关键词:
非均衡 适度非均衡 需求拉动 结构转换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宋波 刘震
<正>一、区域旅游经济包容性增长的内涵与意义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需要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立足于新发展格局,旅游业在“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中的角色愈发重要。然而,伴随着中国旅游经济的持续增长,地区间、城乡间旅游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依然明显。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国家统计局课题组 林贤郁 李纲 汲凤翔 梁琦 史会学 王明亮
本文利用2004年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和相关的历史数据,全面地分析了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特点,对我国地区差距进行了定量描述与评估,并剖析了我国地区投资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
经济普查 投资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郑超愚 沈葳
本文尝试总结中国经济发展战略选择的历史经验,在批判非均衡发展战略实践的基础上论述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均衡取向。首先,依据均衡与非均衡概念的新古典含义,重新界定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均衡方式与非均衡方式。其次,通过分时期实证描述中国经济发展的制度背景、政策原则和实际绩效,进行非均衡发展战略与均衡发展战略的历史比较研究。最后,说明基于市场深化的中国经济发展均衡战略及其操作建议。
关键词:
瓦尔拉斯均衡 经济发展战略 市场深化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金华
教育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社会成员获取社会地位和尊重的主要渠道之一,教育的发展水平决定着国家的进步与民族复兴,也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文明进程。研究发现,中国教育一直在进行着结构上的调整,普通高校机构数、中等职业教育机构数、学前教育机构数占比均有较大幅度提高,中国教育正不断向职业化、高端化方向发展。改革开放40年,中国教育资源、教育活动、教育成就与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非均衡性,不同的发展阶段这种非均衡程度不同。未来,中国要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教育与经济可持续地协调发展;要加快缩小地域经济差距,推进教育公平、包容、均衡发展;要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加快构建先进的教育质量标准体系,推进中国向教育强国和经济强国迈进。
关键词:
改革开放 教育 经济 非均衡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阿立 伍文中
文章从运用最大最小模型求出我国2136个县市及各区域中心,根据1997—2013年我国及各区域发展重心迁移以及向中心移动距离探讨我国区域发展的非均衡状态的演化,发展差距收敛,进而评价我国区域政策效应。结果表明:1997—2013年我国发展重心向中心移动了60公里,向西部中心移动了138公里,同时,东部、中部、西部发展重心分别向其中心移动了75、32、104公里,这一方面说明我国发展出现全域收敛和区域俱乐部收敛,另一方面说明,我国统筹区域发展政策尤其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已有明显成效,当然,继续推进区域发展协调任务仍很艰巨。
关键词:
发展重心 收敛 非均衡 政策效应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韩兆安 赵景峰 吴海珍
研究目标:测算中国省际数字经济规模,并分析其特征、非均衡性和地区差异。研究方法: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Kernel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研究发现:中国省际数字经济规模整体呈上升趋势,横向比较来看,省际数字经济主要集中在数字经济生产阶段,数字经济生产增加值占数字经济总增加值的比重超过50%;纵向比较来看,广东省、江苏省、北京市、四川省和上海市的数字经济规模常年保持领先地位。观测期内,省际数字经济非均衡性波动上升,且有一定的两极分化趋势,东部和中部地区两极分化趋势尤为明显。省际数字经济存在显著地区差异,区域间差异是地区差异的主要来源,平均贡献率达60.01%;中部地区的差异主要来自组内,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差异则主要来自组间。研究创新:基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构建数字经济测算框架并完成中国省际数字经济规模测算,进而采用Kernel密度估计和Dagum基尼系数对中国及三大区域数字经济的非均衡性和地区差异进行分析。研究价值:明确了中国省际数字经济发展现状、特征及地区差异,对数字经济政策制定、数字经济区域协同发展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数字经济 规模测算 非均衡性 地区差异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瑶 杨博旭 黄莉
数字经济作为驱动产业转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其在推动共同富裕、统筹城乡协调均衡发展中的作用尚不明确。基于城乡均衡发展视角,选取2011—2020年20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探析数字经济影响共同富裕的路径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整体上对城乡均衡发展具有抑制效应,且这一影响存在典型的“俱乐部收敛”现象,表现为在东部地区会抑制城乡均衡发展,在中部地区有利于推进城乡均衡发展。同时,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在这一影响路径中存在双重门槛效应,随着经济水平提升,数字经济对城乡均衡发展的影响表现为“先抑制、后促进、再抑制”的趋势。研究结论对中国依托数字经济发展,实现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提供了理论参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瑶 杨博旭 黄莉
数字经济作为驱动产业转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其在推动共同富裕、统筹城乡协调均衡发展中的作用尚不明确。基于城乡均衡发展视角,选取2011—2020年20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探析数字经济影响共同富裕的路径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整体上对城乡均衡发展具有抑制效应,且这一影响存在典型的“俱乐部收敛”现象,表现为在东部地区会抑制城乡均衡发展,在中部地区有利于推进城乡均衡发展。同时,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在这一影响路径中存在双重门槛效应,随着经济水平提升,数字经济对城乡均衡发展的影响表现为“先抑制、后促进、再抑制”的趋势。研究结论对中国依托数字经济发展,实现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提供了理论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