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10)
- 2023(13957)
- 2022(11254)
- 2021(10199)
- 2020(8067)
- 2019(18330)
- 2018(17969)
- 2017(34133)
- 2016(18290)
- 2015(20674)
- 2014(20769)
- 2013(20780)
- 2012(20121)
- 2011(18730)
- 2010(19255)
- 2009(18086)
- 2008(17920)
- 2007(16125)
- 2006(15196)
- 2005(14492)
- 学科
- 济(103215)
- 经济(103116)
- 管理(51129)
- 业(47783)
- 企(35910)
- 企业(35910)
- 中国(32467)
- 方法(31034)
- 数学(27266)
- 数学方法(26954)
- 地方(26769)
- 农(25997)
- 业经(23164)
- 财(20108)
- 贸(19412)
- 贸易(19396)
- 易(18809)
- 制(18485)
- 银(17844)
- 银行(17835)
- 行(17408)
- 农业(17393)
- 融(17154)
- 金融(17154)
- 学(17041)
- 地方经济(16261)
- 发(15090)
- 环境(14603)
- 产业(13981)
- 策(13956)
- 机构
- 学院(275502)
- 大学(275463)
- 济(133614)
- 经济(131079)
- 研究(107690)
- 管理(100198)
- 中国(86190)
- 理学(83052)
- 理学院(82048)
- 管理学(80993)
- 管理学院(80432)
- 财(61843)
- 京(60325)
- 科学(58721)
- 所(54857)
- 研究所(48572)
- 中心(47670)
- 财经(46865)
- 江(43537)
- 经济学(42907)
- 经(42503)
- 农(41237)
- 北京(40242)
- 经济学院(38218)
- 院(38141)
- 范(38047)
- 师范(37767)
- 州(34701)
- 财经大学(34267)
- 业大(32558)
- 基金
- 项目(165632)
- 科学(131846)
- 研究(127411)
- 基金(120852)
- 家(103641)
- 国家(102772)
- 科学基金(87511)
- 社会(84748)
- 社会科(80550)
- 社会科学(80537)
- 省(62022)
- 基金项目(60794)
- 教育(56774)
- 划(52478)
- 自然(50777)
- 编号(50747)
- 资助(50658)
- 自然科(49565)
- 自然科学(49553)
- 自然科学基金(48687)
- 成果(43842)
- 发(42182)
- 部(37951)
- 重点(37530)
- 课题(36687)
- 国家社会(36340)
- 发展(35458)
- 展(34900)
- 创(33650)
- 中国(33163)
- 期刊
- 济(165098)
- 经济(165098)
- 研究(99206)
- 中国(63287)
- 财(45799)
- 管理(41050)
- 农(40204)
- 融(36132)
- 金融(36132)
- 科学(35491)
- 学报(35071)
- 教育(31016)
- 经济研究(27883)
- 大学(27557)
- 农业(27327)
- 学学(25409)
- 业经(24774)
- 财经(24738)
- 技术(24139)
- 经(21608)
- 问题(21593)
- 贸(19850)
- 国际(18473)
- 世界(17689)
- 技术经济(15486)
- 业(14390)
- 图书(13823)
- 统计(13782)
- 经济问题(13464)
- 坛(12974)
共检索到4633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于也雯 陈耿宣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具有总体规模大、发展速度快的特点,但也存在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发挥数字经济优势,实现数字经济平衡发展,是推进经济增长的关键。本文首先阐述了数字经济的概念和特点,以及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数字经济做出的贡献。其次,说明了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和难点: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数字经济催生寡头垄断。最后,基于美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可取经验,提出了中国数字经济平衡发展建议:加快数字素质提升和数字型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反垄断,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技术普及,带动落后地区经济发展;推进全产业数字化转型;重视老年群体需求,消除代际数字鸿沟。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旸
在过去的几百年中,矿物化石炼制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同时也引发了严重的资源与环境问题。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所在,其内涵不仅包括生产、生活各方面以技术创新带动的节能减排,还包括CO2的浓集再利用。低碳经济的发展依赖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及消费结构的调整,需要政策法规的支持与扶植,更需要科技创新的支撑。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王开国
证券市场的重要功能在于引导储蓄转化为投资,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表明,证券市场的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极强的相关关系和良性互动的内在机制。这种互动关系显示我国证券市场对经济增长已经或正在做出越来越大的贡献。我国应发展并充分利用证券市场来解决当前宏观经济中出现的有效需求不足和通货紧缩等问题,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胡瑞法 黄季焜 项诚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种子产业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目前已基本完成了商业化种子改革。种子产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农业生产的科技进步。但本文分析也表明,现行的政府研究单位主导商业化育种和种子管理属地化的体制,制约了种子产业现代化的进程,并导致种子产业的一系列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了深化政府育种体系和种子产业改革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种子产业 发展 问题 政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小祥
经济发展过程的阶段性,早已为历史所证实。但是,如何划分从传统经济到现代经济的发展过程的阶段性,尚有待作深入的探讨。我们认为,抽象掉各国的具体差异,也许可以把这个发展过程划分为起步、加速、转型和稳定增长等四个阶段。(一)起步阶段。其标志是在传统经济体系中开始建立近代工业设施,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点。何时进入起步阶段,取决于多种因素。制度因素扮演着重要角色,此外,起步前传统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在世界经济结构中的地位等等,都对起步时间的选择具有深刻的影响。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吴敬琏
金融体系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循环系统。后者运转需要前者为它提供充足而新鲜血液。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全面开放,需要加速银行业的发展,以便为客户提供更全面、更优良的服务。金融体系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循环系统。后者运转需要前者为它提供充足而新鲜血液。从20世纪后期开始的新一轮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张立群
当前我国经济的增长方式已发生较大变化,初步进入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经济内在增长趋势不断增强,对短期意外冲击的抵御能力大幅度提高。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周期的扩张时段,面临的主要风险不是通货膨胀,而是新的生产过剩。在此判断分析基础之上,本文就促进我国宏观经济的持续良性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
经济形势 生产 消费 投资 出口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丁成日 谭善勇
首先论述了中国城镇化动力和基于城镇化与工业化关系的城镇化模式,分析城镇化指标及其局限性,然后总结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特点和问题、城镇化的认识和政策误区,最后探讨城镇化战略对策。城镇发展战略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是突破"条块"思维模式,不能将所有的问题都分解到最低的行政单位来解决,很多问题(诸如环境、社会福利、分配、粮食安全等)都需要在宏观的层面上统筹解决。
关键词:
城镇化 工业化 挑战 政策误区 中国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本刊记者
<正>本刊讯1月18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苏社,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国民经济综合司司长袁达,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金贤东共同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上,刘苏社指出,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3年我国国民经济运行主要指标数据,在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不足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稳”“进”“好”的特征。中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晓鸿 王崇光
我国东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这一差距呈扩大的态势。产生这一差距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本文不期望全方位研究和揭示这些原因,仅从要素禀赋和政策视角对东西部差距作一分析研究。从结果看,东西部要素禀赋各有自己的优势,应该说东西部差距的根源不在于要素禀赋的差异。而从政策因素看,由于对东西部经济发展政策的不同,从而导致了东西部制度性差异、观念差异、资本及人力等要素丰裕度差异等,并进而导致了东西部的差距和变化。对于东西部差距,显然我们不能听之任之。由于马太效应和不可逆效应,必须给予西部更加特殊的政策,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措施,真正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最终缩小东西...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苏梽芳 陈昌楠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全球经济"低增长、低通胀和高不确定性"的局面下,中国经济如何在新常态化背景下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是政府决策部门、经济学界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在此背景下,由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华侨大学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共建)、经济研究杂志社、财贸经济杂志社联合主办,华侨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承办,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和华侨大学数量经济研究院协办的中国宏观经济学术研讨会于2016年11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苏梽芳 陈昌楠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全球经济"低增长、低通胀和高不确定性"的局面下,中国经济如何在新常态化背景下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是政府决策部门、经济学界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在此背景下,由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华侨大学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共建)、经济研究杂志社、财贸经济杂志社联合主办,华侨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承办,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和华侨大学数量经济研究院协办的中国宏观经济学术研讨会于2016年11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洁 苏杨
本文结合对"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长特点及其对环境影响的分析,提出了"十二五"期间环保和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路——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从制度层面形成全社会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发展的合力,优先解决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环境问题和实行对环境质量的健康风险管理。基于此思路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十二五"末期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主要目标和相应建议。
关键词:
环境 规划 十二五 对策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彭迪云
认识、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新常态拥抱新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十三五"时期增长、转型和改革的主线,实质是由追赶型经济向创新型经济转变,实现新平台上的供求平衡、新逻辑下的动力转换、新常态下的转型升级和新理念下的制度创新。新经济是伴随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而产生的经济形态,包括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新动能,以及利用新技术、新模式改造传统产业,提升旧动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新常态、催生新经济。而发展新经济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和有效途径,两者在需求、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彭迪云
认识、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新常态拥抱新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十三五"时期增长、转型和改革的主线,实质是由追赶型经济向创新型经济转变,实现新平台上的供求平衡、新逻辑下的动力转换、新常态下的转型升级和新理念下的制度创新。新经济是伴随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而产生的经济形态,包括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新动能,以及利用新技术、新模式改造传统产业,提升旧动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新常态、催生新经济。而发展新经济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和有效途径,两者在需求、目标、动力、过程、手段、效应等方面具有"共生性",相互依赖、相互促进、互为补充。基于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最后提出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新经济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