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14)
2023(13900)
2022(11165)
2021(10222)
2020(8015)
2019(18196)
2018(18119)
2017(32937)
2016(17984)
2015(20528)
2014(20866)
2013(20606)
2012(19990)
2011(18708)
2010(19039)
2009(17504)
2008(17632)
2007(16049)
2006(14630)
2005(13774)
作者
(54970)
(45654)
(45543)
(43423)
(29592)
(21759)
(20609)
(17644)
(17643)
(16709)
(15994)
(15340)
(15087)
(14818)
(14510)
(14104)
(13495)
(13281)
(13201)
(12987)
(11943)
(11161)
(11021)
(10704)
(10390)
(10354)
(10156)
(10111)
(9326)
(9163)
学科
(100708)
经济(100616)
管理(46195)
(41845)
(31362)
企业(31362)
方法(31346)
中国(30440)
数学(27043)
数学方法(26731)
地方(25981)
(23241)
业经(22605)
(18896)
(17730)
贸易(17714)
(17122)
(16795)
(16265)
银行(16242)
(16136)
金融(16133)
(16126)
地方经济(15969)
农业(15838)
(15827)
(14632)
环境(14097)
产业(13752)
理论(12867)
机构
学院(272820)
大学(272274)
(123551)
经济(121131)
研究(105911)
管理(93713)
中国(83049)
理学(77791)
理学院(76720)
管理学(75321)
管理学院(74792)
科学(61671)
(60871)
(55887)
(54954)
研究所(49257)
中心(46605)
(43518)
(43486)
财经(43126)
北京(40237)
经济学(40162)
(39236)
(39047)
师范(38868)
(37941)
经济学院(35900)
业大(34938)
(34917)
农业(33606)
基金
项目(166340)
科学(129974)
研究(125828)
基金(118686)
(103427)
国家(102546)
科学基金(85910)
社会(80965)
社会科(76825)
社会科学(76809)
(63526)
基金项目(60358)
教育(57012)
(53603)
自然(50725)
编号(50709)
资助(49523)
自然科(49513)
自然科学(49497)
自然科学基金(48615)
成果(43335)
(42234)
重点(38442)
课题(37034)
(37003)
国家社会(34852)
发展(34712)
(34141)
(33834)
中国(32778)
期刊
(152963)
经济(152963)
研究(92777)
中国(64311)
(42278)
(41402)
学报(40546)
科学(38473)
管理(38077)
教育(35008)
大学(30920)
(30068)
金融(30068)
学学(28506)
农业(28485)
技术(25928)
经济研究(25551)
业经(22469)
财经(22469)
(19697)
问题(19520)
(17804)
世界(16782)
国际(16562)
图书(15980)
(15721)
技术经济(15170)
统计(13954)
(13226)
论坛(13226)
共检索到4505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张雪玲  焦月霞  
本文通过对数字经济内涵的界定,构建了数字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与指数法测算2007-2015年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状况。运用灰色相对关联度分析了信息通讯基础设施、ICT初级和高级应用、企业数字化、信息和通信技术产业发展之间的关联性。研究发现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总体上呈增长态势,但近年来增速有所减缓。同时,数字经济发展还存在内部不协调问题。据此,提出夯实数字经济发展物质基础、拓宽ICT应用领域、加快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组织信息和通信技术产业升级工程、加大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投资等对策建议。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慕娟  马立平  
通过对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内涵和形成要素的分析,运用熵值法测度中国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并采用Moran指数针对2014—2018年我国31个省(市、区)及八大综合经济区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发展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31个省(市、区)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稳步提升;(2)空间关联性分析表明,中国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正向空间集聚特征;(3)八大综合经济区区域间的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发展差异显著,沿海地区与西北地区发展两极差距较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江泉  赵鑫  张俊  
文章从投入、技术和产出三个维度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分别以全国2002—2018年的数据和30个省份2014—2018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利用熵权法以及考虑评价对象技术进步的超效率DEA方法测算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效率水平。结果显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效率不高,不同区域的数字经济发展效率也存在较大差异。数字经济发展投入规模不合理,各年的技术进步未能得到充分利用,从而延缓了数字经济的发展。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王喆  陈胤默  张明  
对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准确度量是制定合理战略政策的前提。面对跨国数字经济的发展现状,已有指数并不能达成统一结论,且无法兼顾时空范围。本文尝试从数字技术(Technology)、数字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数字市场(Market)和数字治理(Governance)四个维度构建TIMG指数,测度2013~2019年全球108个经济体的数字经济发展程度。本文研究发现:第一,2013年以来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并主要由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数字治理提升所推动;第二,北美、亚太和西欧是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三大地区,非洲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最为落后,美国、新加坡、日本等是数字经济指数排名前三的国家,但其在具体的数字经济竞争优势上存在差异;第三,全球数字经济发展与各国(地区)的经济规模、人均收入和城市化水平呈现正相关关系,具有路径依赖特征。近年来,不同收入国家(地区)间的数字经济发展差距有所收敛。与其他国内外数字经济指数相比,本文编制的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指数不仅能体现中国在全球数字经济方面存在的优势,也能客观反映中国在数字技术、数字治理等方面存在的不足。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陈富永   郭祥  
基于中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和城市层面数字经济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发展对工业机器人应用的影响及存在的价值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提高工业机器人应用程度;价值效应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工业机器人应用的正向影响,最终都显著提高了企业的创新投入水平和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的基于区域一体化程度层面,发现较高的一体化程度能够强化数字经济对工业机器人应用的提升效应;但是在城市一体化程度更低时,数字经济发展和机器人应用的交互作用产生的价值效应更大,这可能是由于在一体化程度更低时,数字经济与机器人应用的边际效应更高;因此建议:应重点推进数字经济与工业机器人协同战略工程、强化区域统筹发展、将区域一体化和数字经济发展有机结合、有序推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陈富永   郭祥  
基于中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和城市层面数字经济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发展对工业机器人应用的影响及存在的价值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提高工业机器人应用程度;价值效应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工业机器人应用的正向影响,最终都显著提高了企业的创新投入水平和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的基于区域一体化程度层面,发现较高的一体化程度能够强化数字经济对工业机器人应用的提升效应;但是在城市一体化程度更低时,数字经济发展和机器人应用的交互作用产生的价值效应更大,这可能是由于在一体化程度更低时,数字经济与机器人应用的边际效应更高;因此建议:应重点推进数字经济与工业机器人协同战略工程、强化区域统筹发展、将区域一体化和数字经济发展有机结合、有序推动。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闫春   丁一   刘新红  
把握数字经济空间关联与实体经济发展交互关系,有助于把握产业变革机遇,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以及区域协调发展。基于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未含港澳台藏地区)的面板数据,分析测算各省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而结合修正的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和空间计量方法分析数字经济空间关联网络结构和演化特征,探究其与实体经济发展的交互作用。研究发现,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快速,但空间上存在明显的不平衡性,呈现由东部地区向中部地区再向西部地区扩散的演化趋势;数字经济空间关联网络日趋复杂,逐渐形成以京津冀鲁、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地区为中心的极核式扩散区域空间结构形态,具有明显的东密西疏特征;数字经济空间关联网络密度呈上升态势,网络效率呈下降态势,数字经济空间流动性不断提升,网络结构稳定性不断增强,表现出溢出效应的省份主要分布在京津冀鲁、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表现出受益效应的省份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以及华中等地区;数字经济空间关联强度提高有助于实体经济发展,邻近省份数字经济空间关联强度提高对本省份数字经济空间关联具有促进作用;数字经济空间关联与三次产业发展的交互作用存在差异,相比于第一、第三产业,邻近省份第二产业发展与数字经济空间关联的交互作用最为突出。因此,应建立区域协同机制,提高数字经济空间关联网络密度,以全局视角推动数字化;重视数字经济区域发展平衡性,发挥重点区域示范引领作用,辐射带动周边地区数字化发展;中西部地区借助自身区位或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差异化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资源跨区域流动;积极推动数字经济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烨   秦琴   张人龙  
乡村数字经济作为促进“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推手,研究其发展水平及特点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5-202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乡村数字经济发展水平逐渐提高;我国乡村数字经济发展在省份间的联系逐渐紧密,且省份之间的溢出效应、虹吸集聚作用、资源整合力、资源辐射力以及中介作用与地域位置、经济发展程度、农业发展程度等方面有关。基于此,区域之间需带动式发展;应打好数字基础性建设的地基,完善乡村电商平台体系的框架;进一步做好城乡统筹。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徐振剑  吕拉昌  辛晓华  
数字经济已成为引领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科学衡量数字经济及其相关效应成为学界的热点议题。文章从知识与信息、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及数字化治理与公共服务等维度,构建了中国城市数字经济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定量测算了9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并结合空间统计分析模型揭示了数字经济的空间分异格局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域分异明显,呈现东部沿海城市及省会城市领先发展的态势,形成包括核心节点—次核心节点—省会级数字经济中心—市级数字经济中心的等级体系。分维度看,数字化服务与治理平均发展水平最高,产业数字化平均发展水平最低;城市间产业数字化水平的差异最大,数字化服务与治理水平发展差异较小;城市间数字产业化维度和基础设施建设维度的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发展不平衡特征突出。ICT产业集聚、政府支持、人力投入、产业结构升级对中国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陈苏宁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阶段初探陈苏宁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给我们研究中国经济发展的模式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基础。本文就是试图按这一思路,探索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地位和作用。一、三个发展阶段我们设想社会主义经济可能经历三个发展阶段。第...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曾刚  孔翔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知识是现代经济活动中比劳动、资本、资源更重要的生产要素,知识经济是信息经济的高级发展阶段,高新技术产业是知识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我国的知识经济发展潜力存在着明显的南北及东西差异。发展知识经济必须重视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注重区域间的协作与分工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孔翔  郑汝楠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危机的重要举措,生态文明则是新时期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努力方向。低碳经济和生态文明都是人类在发展面临生态环境危机的背景下提出的应对举措,两者的理念相似、目标相容、解决方案虽层次不同,但都依赖于系统化的保障机制,因而无论是在理念更新、利益协调、市场培育或制度与技术创新等方面,低碳经济建设都可能为区域生态文明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借鉴。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商德平  戴绍中  程泉民  
一、安徽城市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国家城调总队《城市综合实力比较研究》课题组依据1996年人口和劳动力、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环境和基础设施等统计数据,对全国219个地级以上城市(未含拉萨、宿迁)进行综合实力分类和排序。将这些城市分为4大类。第一类为...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雷曜  杨斌  吴淑媛  
本文回顾了美国管理教育的发展历程 ,论证了管理教育与国家经济发展的关系。并选取了美国经济和管理教育史上的重要阶段 ,选取相应指标代表美国经济和管理教育发展水平 ,用数学模型和趋势分析等定量分析的方法加以分析 ,发现美国管理教育与经济发展水平表现出相当大的相关性 ,这对我国管理教育发展战略的制定有着重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