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10)
- 2023(14254)
- 2022(11416)
- 2021(10167)
- 2020(8027)
- 2019(17821)
- 2018(17340)
- 2017(32135)
- 2016(16909)
- 2015(19118)
- 2014(18966)
- 2013(19095)
- 2012(18540)
- 2011(17495)
- 2010(17694)
- 2009(16301)
- 2008(16075)
- 2007(14297)
- 2006(13281)
- 2005(12761)
- 学科
- 济(101987)
- 经济(101896)
- 管理(45096)
- 业(40802)
- 中国(31459)
- 方法(30974)
- 企(29718)
- 企业(29718)
- 地方(27819)
- 数学(27402)
- 数学方法(27227)
- 农(23697)
- 业经(22424)
- 贸(17748)
- 贸易(17729)
- 财(17335)
- 学(17293)
- 易(17143)
- 地方经济(16945)
- 制(16470)
- 农业(16390)
- 融(16316)
- 金融(16315)
- 银(16180)
- 银行(16165)
- 行(15869)
- 环境(15254)
- 发(15033)
- 产业(14011)
- 和(11978)
- 机构
- 大学(259980)
- 学院(258623)
- 济(126397)
- 经济(124196)
- 研究(102075)
- 管理(92701)
- 中国(80013)
- 理学(77658)
- 理学院(76665)
- 管理学(75718)
- 管理学院(75199)
- 科学(56766)
- 京(56754)
- 财(55997)
- 所(51447)
- 研究所(46169)
- 中心(45290)
- 财经(43543)
- 经济学(41988)
- 江(40267)
- 经(39629)
- 农(38794)
- 经济学院(37637)
- 北京(37282)
- 院(36645)
- 范(36470)
- 师范(36162)
- 财经大学(32182)
- 州(32038)
- 业大(31201)
- 基金
- 项目(163698)
- 科学(130918)
- 研究(123676)
- 基金(120623)
- 家(104837)
- 国家(104012)
- 科学基金(88656)
- 社会(84198)
- 社会科(80189)
- 社会科学(80173)
- 基金项目(61517)
- 省(60928)
- 教育(54664)
- 划(51819)
- 自然(51536)
- 自然科(50356)
- 自然科学(50343)
- 自然科学基金(49467)
- 资助(49104)
- 编号(47798)
- 发(42103)
- 成果(39869)
- 重点(37592)
- 国家社会(37266)
- 部(37260)
- 发展(35156)
- 展(34605)
- 课题(34451)
- 创(33528)
- 中国(33059)
- 期刊
- 济(151744)
- 经济(151744)
- 研究(90553)
- 中国(59578)
- 财(39997)
- 管理(37601)
- 农(37015)
- 学报(35941)
- 科学(35553)
- 融(30790)
- 金融(30790)
- 教育(28652)
- 大学(27921)
- 经济研究(26256)
- 学学(25754)
- 农业(25406)
- 财经(23163)
- 技术(23017)
- 业经(22185)
- 经(20319)
- 问题(19871)
- 贸(17945)
- 世界(16544)
- 国际(16419)
- 技术经济(14666)
- 图书(14004)
- 业(13961)
- 统计(12855)
- 经济问题(12368)
- 坛(12194)
共检索到4260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杨红瑞 郑林昌 张举钢
剖释虚拟和实体双重效应下数字经济区域发展差距的理论机制,利用泰尔指数探究数字经济区域发展差距及演化特征,并基于2011—2021年全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虚拟和实体效应进行考察。研究表明:(1)四大经济区和南北两大经济区数字经济总体差距呈收敛态势,其中四大经济区组间和组内差距缩小,南北方组间差距不明显,组内差异缩小。(2)数据要素、信息网络平台等虚拟要素、虚拟产业所发挥的虚拟效应显著降低数字经济发展差距,数字技术驱动传统实体产业转型升级和全要素数字化转型所发挥的实体效应扩大发展差距。(3)虚拟和实体效应存在显著的区域和时间异质性。东西部地区虚拟效应降低数字经济发展差距,实体效应扩大差距,中部地区不显著,东北部虚拟和实体效应均扩大了发展差距;南北方两大区域虚拟和实体效应并不突出;虚拟和实体效应在2017年前后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方逸韬 杨德才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制胜要诀。本文利用2009—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系统分析了政府的企业家精神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政府的企业家精神在总体上对区域经济差距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南方地区政府的企业家精神的作用效果更为明显。作用机制分析显示,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和改善创新环境是政府的企业家精神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重要渠道。渠道异质性分析显示,政府的企业家精神的作用效果因支持对象不同而存在一定差异。扩展分析结果表明,南方地区在市场化环境、非正式制度、民间企业家精神等层面具有的独特优势,使得南方地区政府的企业家精神对区域经济差距的抑制作用更强。为此,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创新战略引领、创新环境建设等方面的引导作用,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目标实现提供有效支撑。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其现
文章试对广西东西部社会经济发展进行历史考察,分析广西古代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及成因,重点论述建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在区域平衡发展中的作用。
关键词:
广西东西部 经济发展 差距 解决途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葛联迎 张培
数字普惠金融与消费扩容提质协同发展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基于2011-2021年的省域层面数据,实证研究了我国省际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差距与不同省域之间城镇居民消费差距、农村居民消费差距的动态互溢效应。研究发现:我国省际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差距与不同省域之间城镇居民消费差距和农村居民消费差距之间存在相互溢出效应。具体而言,省际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差距对不同省域之间城镇居民消费差距、农村居民消费差距均会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扩大消费差距),但相比较而言,省际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差距对不同省域之间农村居民消费差距扩大的影响更强。反过来,不同省域之间城镇居民消费差距、农村居民消费差距的扩大也会进一步拉大省际之间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差距。相比较而言,农村居民消费差距的扩大更容易导致省际之间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差距的扩大。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一些政策启示。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石巧荣
新世纪以来,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在衍生品交易、存款规模、跨境结算系统、债券及股票市场等方面快速发展,对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改革、分流大陆过剩流动性、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和金融开放、便利企业规避汇率风险、降低融资成本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对大陆宏观金融调控和监管带来了潜在冲击。
关键词:
人民币 离岸市场 香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魏丽莹
文章从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人口结构变迁的角度出发,构建世代交叠的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对京津冀地区的经济政策影响进行考察。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最大程度地抑制了北京、天津的经济发展,同时也最大程度地加快了河北省经济发展步伐。这一政策对京津冀地区的消费比例影响较大,同时,京津冀所有居民的福利在未来会因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的实施逐步提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董理
本文通过对于我国区域经济差距及其影响因素演变进行分析,探讨流通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效应,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认为:流通业的发展不仅是落后地区经济起步的基础,更是形成内在增长动力的主要因素。流通业的空间均衡发展,对我国区域间经济差距的缩小起到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加剧了区域间竞争,经济差距在空间格局从东中西差距演变为南北差距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为了进一步缩小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本文认为经济落后省份应加快营造更具活力的经济环境并提高流通创新能力,而各区域内部应依托现代流通业的支撑,加强联合治理和协同发展,提高经济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及保障均衡化水平,进而推动区域内居民实现共同富裕。
关键词:
流通业 区域经济 经济差距 均衡发展
[期刊] 改革
[作者]
孙久文 张皓
1949年以来,我国区域发展差距反复波动,其中,1949—1960年大幅扩大,1961—1963年快速缩小,1964—1975年小幅扩大,1976—1990年缓慢缩小,1991—2003年缓慢扩大,2004—2015年大幅缩小,2016年至今变动趋缓,这一变化与我国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导向有着紧密联系。进入新时代,虽然我国区域发展差距处于相对较低的稳态平缓期,但省份间人均GDP差距在不断增大,当前正处于决定未来区域发展差距水平的调整临界期。"十四五"时期,要继续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因地施策形成差异化和特色化发展模式,利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契机进一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丁涛 黄宇菲 冯奎 吴华清
本文采用“逐层纵横向”拉开档次法、“熵值”非线性规划法、TOWA-GA混合算子方法,首次以八大综合经济区的视角对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分析,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和β收敛方法揭示八大综合经济区低碳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和空间收敛性特征。研究发现:八大综合经济区低碳经济发展整体上呈稳步向好的趋势,但仍存在总体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现象;八大综合经济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非均衡性特征明显,总体差异水平不高且呈波动上升趋势,北部沿海经济区的内部差异最大,东部沿海经济区和大西北经济区的区域间差异最大,区域间差异对八大综合经济区总体差异的贡献最大;八大综合经济区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且全国层面和东北、东部沿海、南部沿海、大西北、大西南、长江中游、黄河中游7个综合经济区均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北部沿海经济区不存在绝对β收敛,但存在显著的条件β收敛。本文研究内容对制定八大综合经济区差异化政策,落实八大综合经济区协同发展战略具有理论和现实上的参考价值。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胜强 周兵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是一个带有国际性的普遍现象,也是经济学重要研究的课题之一。对国内外学者关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问题的研究,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回顾,并作出简单的评述。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差距 原因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翱 孙久文
影响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短板是由行政区边界效应带来的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问题。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市场整合效应,加快了不同类型区域市场之间的融通,更有利于行政区边界区域经济的发展,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以“宽带中国”政策的实施作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代理变量,以是否位于省级边界线上作为不同类型区域的划分标准,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作用。研究发现,“宽带中国”政策对位于省级边界线上的县的收入水平的提升作用更大,说明该政策降低了行政区边界效应,缩小了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从机制上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通过促进行政边界地区居民获取金融服务、提升行政边界地区的工业和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来促进行政边界地区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胡大立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严重地困扰着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也影响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为了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促进东中西经济协调发展,国家从1999年开始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然而,通过研究发现,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之后,区域经济发展差距非但没有明显缩小,反而还有不断加剧的趋势,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造成这种差距持续、加速扩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本文就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差距与其民营经济发展的差距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分析发现,东、中、西经济发展差距与其民营经济发展差距呈强正相关性。从而证实了有些学者所提出的“东中西经济发展差距的本质是民营经济发展的差距”的论断。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任晓刚 李冠楠 王锐
通过探究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差距变化影响的理论机理,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有利于加快劳动力要素市场化、资本要素市场化、技术要素市场化及数据要素市场化的步伐,推动要素自由流动,实现资源配置优化,引起区域差距变化。从溢出层面来看,数字经济发展可以从三个方面促进要素市场化,即信息溢出促进优质化、高效化要素的自由流动;技术溢出促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集聚;知识溢出促使人力资本合理化、高效化,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从要素市场化对区域差距变化的影响看,一方面,要素市场化通过促进企业协同、行业协同、产业协同,培育缩小区域差距新动能,另一方面,也会通过虹吸效应扩大区域差距。基于系统GMM估计方法,利用1996—201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差距变化影响效果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显著抑制了区域內与区域间差距变大,显著促进了要素市场化,并通过促进要素市场化显著抑制区域內与区域间差距变化。在经济数字化转型趋势下,要缩小区域差距,应该适应新发展阶段的基本要求,推动生产要素市场化,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数字经济驱动区域协调发展新动能。
关键词:
数字经济发展 要素市场化 区域差距变化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皮建才
文章主要采用组织经济学的分析框架考察了中国式分权体制下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把协调分成了自发的古诺协调、以某个地区为中心的协调和以中央政府为中心的协调三种情形。基本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在存在"区情"差异的情况下,只有当协调对两个地区中至少一个地区非常重要时,采用以中央政府为中心的协调才是最佳的;只有当协调对两个地区中任何一个地区都不是很重要时,采用自发的古诺协调才是最佳的;无论如何,采用以某个地区为中心的协调都不是最佳的。放松基本模型的假设后,文章所得到的结论会更加符合现实。分析结果在现有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观点基础上实现了有力的突破。
关键词:
分权 协调发展 地方政府 中央政府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明华 刘玉鑫 王山 刘文斐
基于关系数据分析范式,以长三角地区为例,实证考察了2001-2016年金融发展对城市经济差距的影响效应,并从产业分解视角探究了其传导路径。结果显示:长三角地区城市经济差距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第三、第二产业差距是城市经济差距的主要来源;长三角地区金融发展对城市经济差距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尽管样本期间其作用强度呈减弱态势,但总体看来影响仍然较大,仅次于资本存量的影响;金融发展对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城市差距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总体看来其是第三产业城市差距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对第二产业的影响仅次于资本存量,对第一产业则没有明显影响;金融发展对长三角地区城市经济差距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第三、第二产业传导实现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