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49)
2023(13824)
2022(11170)
2021(9914)
2020(8246)
2019(18904)
2018(18178)
2017(34452)
2016(18426)
2015(21179)
2014(21137)
2013(21315)
2012(20354)
2011(18835)
2010(18699)
2009(17640)
2008(17405)
2007(15586)
2006(13815)
2005(12766)
作者
(55996)
(46959)
(46886)
(44888)
(29851)
(22542)
(21459)
(18370)
(17727)
(16481)
(16352)
(15636)
(15028)
(14889)
(14776)
(14733)
(13880)
(13701)
(13563)
(13492)
(11670)
(11524)
(11218)
(10830)
(10727)
(10560)
(10224)
(9952)
(9416)
(9361)
学科
(108060)
经济(107983)
管理(50184)
(46265)
方法(41945)
数学(37956)
数学方法(37707)
(35483)
企业(35483)
中国(27593)
地方(23700)
(23440)
(21506)
贸易(21499)
(21333)
业经(21173)
(20937)
(19209)
(15942)
农业(15817)
地方经济(15128)
(15019)
金融(15017)
环境(14820)
(14413)
银行(14388)
(13924)
(13770)
产业(13465)
(13459)
机构
大学(288315)
学院(284567)
(138393)
经济(136053)
管理(106259)
研究(106022)
理学(91170)
理学院(90078)
管理学(88845)
管理学院(88292)
中国(80942)
科学(61355)
(60996)
(59193)
(53854)
研究所(48958)
财经(47597)
中心(47066)
经济学(46088)
(45825)
(43351)
经济学院(41590)
(41521)
业大(38956)
北京(38934)
(37653)
(36688)
师范(36382)
农业(36124)
财经大学(35341)
基金
项目(186820)
科学(148583)
基金(139399)
研究(136365)
(121623)
国家(120748)
科学基金(102759)
社会(91890)
社会科(87462)
社会科学(87437)
基金项目(72523)
(69437)
自然(62784)
自然科(61337)
自然科学(61319)
教育(60447)
自然科学基金(60261)
(59268)
资助(57127)
编号(52449)
(43102)
成果(42771)
重点(42617)
(42479)
国家社会(40402)
(38242)
教育部(37122)
中国(36476)
创新(36135)
课题(36058)
期刊
(152132)
经济(152132)
研究(89125)
中国(52964)
(44683)
学报(43270)
(40944)
科学(40487)
管理(37597)
大学(32438)
学学(30493)
农业(27930)
经济研究(26776)
(26728)
金融(26728)
财经(24936)
技术(23410)
教育(22183)
(21683)
业经(21031)
问题(20624)
(19964)
国际(17304)
世界(16682)
技术经济(16621)
统计(16059)
(15861)
(13958)
图书(13175)
资源(13148)
共检索到4322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祁红梅  
选取2010~2019年中国29个省份数字经济相关数据为研究样本,利用DEA-MI动态指数模型与Dagum基尼系数对各省份数字经济产出效率进行统计测度。结果表明:中国数字经济产出效率Malmquist指数整体表现出先升后降趋势;29个省份数字经济产出效率Malmquist指数存在显著空间异质性。进一步研究发现:七大区域数字经济产出效率差异存在不同程度变化态势,且区域间差异是导致中国数字经济产出效率存在地区差距的主要因素。鉴于此,应打造“政府+市场”双管齐下的共治模式,发挥社会非营利组织与市场组织等的作用,协调好经济与社会间的关系,从而实现数字经济产出效率提升。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余颖博  张效莉  宋维玲  
随着海洋强国战略的深入推进实施,正确认识海洋经济区域差异和潜在产出水平,有利于推动海洋经济协调发展,实现海洋经济向高质量转型。本文以三大海洋经济圈为基本空间单元,以海洋三次产业为基本结构单元,采用劳动力加权变异系数法的空间分解和结构分解,测度2006—2019年我国海洋经济区域差异程度,进一步分解区域差异变化的结构效应、集中效应和综合效应;采用Hamilton回归方法估计沿海11省市的海洋潜在产出,进一步对比分析各省市海洋经济潜力实现和变动情况。研究发现,2006—2019年我国三大海洋经济圈区域差异呈下降态势;其以区域内差异为主;区域内差异的波动大于区域间差异;区域总差异贡献度排名从大到小依次是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区域总差异、区域内差异和区域差异的变化均主要来源于集中效应;沿海11省市海洋产出缺口比例曲线可分为类“n”型、类“u”型和类“一”型;2012年以后海洋产出缺口比例的变动幅度相较之前明显减小。研究得到创新海洋经济发展模式、推动海洋领域区域一体化和增强海洋经济发展韧性等相关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牛雪琪  马晓君  
文章基于2011—2015年全国省份数据,设置宽口径指标体系,从多投入多产出角度研究经济效率。在经济区域划分基础上,运用超效率SBM模型、Malmquist指数和共同前沿Malmquist指数,并将动静态分析相结合,考察经济效率的变化趋势及区域效应下的技术差异比率。结果表明,我国经济效率和技术效率还处于发展中期,局限主要源自技术效率和资源配置两方面,各省市应从这两方面入手来促进经济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超  丁晨辉  郑垂勇  李峰  
本文通过DEA-Malmquist指数对长江经济带2010—2019年数字经济产出效率及成因进行测度和分析,并采用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Moran指数及Markov链评估该地区数字经济产出效率的地区差异与动态演变趋势。研究发现,长江上中下游数字经济产出效率及增长率呈现不同特点,技术创新、扩散及引进显著促进了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的发展。长江经济带总体差异主要由地区间差异所致,且地区间不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长江中游地区数字经济效率相较于上游和下游地区保持稳定的可能性较弱,存在高水平效率向下转移的趋势。据此,提出推动技术进步、实施差异化数字经济发展政策及构建长江上中下游区域化协同发展机制等建议。研究结果与结论对于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塑造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欢  张玲  
基于2014—2019年中国内地28个省域面板数据,构建三阶段DEA模型,测度各省域创新型产业集群投入产出效率,运用变异系数和静态面板模型分别检验其σ收敛和β收敛特征,进而揭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四大区域创新型产业集群投入产出效率的动态演进趋势及区域差异。结果表明,2014—2019年全国创新型产业集群投入产出效率由0.62提高至0.72,更多省域向高效率演进,到2019年,35.7%的省域达到生产效率前沿;中国创新型产业集群投入产出效率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在空间上呈现出东部>中部(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东北和西部的发展格局,较低的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分别是制约东北和西部地区效率提升的主因;样本考察期内,全国整体、东部和中部创新型产业集群投入产出效率存在σ收敛,全国整体及东部、东北和西部地区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而中部仅存在条件β收敛,且不同区域条件β收敛的影响因素不尽相同。据此,针对提升不同区域创新型产业集群投入产出效率提出针对性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永周  袁波  
文章通过区域创新活动的技术创新和经济产出两阶段分析,运用DEA投入产出法对全国31个省份创新活动的技术创新有效性、经济有效性以及综合有效性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回归分析方法探索制约区域创新网络创新驱动效率的影响因子。研究表明,科技人力资源、科研经费比重、技术吸收投入、创新产品开发投入对创新驱动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研发企业比重与创新驱动效率负相关,政府财政科技投入对创新驱动效率无显著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程广斌  李莹  
从投入-产出的视角分析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及产出效率有利于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文章基于投入产出视角构建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综合测算2018年我国各省数字经济投入和产出水平,在此基础上采用DEA网络分析法测算我国各省数字经济的投入产出效率。结果表明:我国省域数字经济总指数、投入指数以及产出指数均呈现“东部高于西部,南部高于北部”的空间格局,广东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遥遥领先,北京以及东南沿海地区为数字经济发达地区,中部地区次之,东北以及西南地区属于数字经济低发达地区,西北地区为数字经济欠发达地区,且数字经济高度发达的广东与中低发达地区差距明显;从各省数字经济产出效率来看,我国仅有八个省份的数字经济产出综合效率有效,其余省份均存在纯技术效率无效或者规模效率无效。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蔡昌  林高怡  李劲微  
基于2008~2016年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BCC-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分别从静态和动态测算中国数字经济产出效率。研究发现,中国各省份数字经济产出效率存在显著差异。从静态效率分析,东部地区的技术效率最低,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高。其中,北京、上海、浙江、江苏的相对产出效率排名垫底,资源配置效率低是其主要限制因素,广东的纯技术效率虽高,但产出效率受到规模效率的制约。从动态效率分析,中国数字经济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先升后降趋势,主要原因在于技术升级遭遇瓶颈。此外,东部大部分省份得益于纯技术效率的增长和规模效率的优化,正在逐步缩小与效率前沿省份技术效率的相对差距。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素萍  葛明  林玲  
基于2002和2007年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本文应用前、后向加权完全联系指标研究了中国各区域经济发展对其它地区的供给推动作用和需求拉动作用,应用空间联系指数分析了各区域间经济联系程度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区域间前、后向经济联系随时间演进不断增强,京津、中部、西北、西南、北部沿海等五大区域对其它地区具有较强的需求拉动作用,而西北、中部、西南和南部沿海的供给推动作用高于平均水平;两两区域间经济联系差别很大,三大沿海与其它区域的联系相对密切,京津与中部地区居中,东北、西北、西南三个区域相对独立。因此,促进中国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仍需要坚持在市场配置资源的同时,加强政府宏观调控。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张纯洪  刘海英  
卫生经济投入产出系统也会出现诸如医疗事故率和疾病死亡率等"非合意"产出问题。在技术效率测度过程中,因为隐含了卫生经济投入的效果。考虑"非合意"产出因素的技术效率测度更符合现实,文章基于是否考虑"非合意"产出因素两种不同的研究视角,计算了我国区域卫生经济投入产出的相对技术效率,得出考虑"非合意"产出因素后我国区域卫生经济投入产出技术效率确实存在很大差异性结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桂元  郑亚豪  
文章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前提下,采用DEA视窗分析模型,研究了2005~2010年安徽省17个地市经济发展的相对效率。研究结果表明,皖北地区经济发展效率最高、皖南次之,皖中最低;通过对地区经济发展效率与经济规模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地区经济发展效率并不明显地受地区经济规模的影响;利用Malmquist指数对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效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技术效率的提高是改进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效率的主要动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鹏   程寅   魏旭  
文章为探究中国19个城市群及其内部各城市数字经济效率的地区差异及动态演进规律,依据“生产三要素论”和“达维多定律”构建中国城市群数字经济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测算19个城市群的数字经济效率,通过Dagum基尼系数测度中国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的总体差异以及区域内和区域间差异,采用Markov链对中国城市群数字经济效率的动态演进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城市群数字经济效率表现出空间上的非均衡性;超变密度在城市群总体差异中的贡献基本上是最大的,是造成地区差异的主要因素,其次是城市群间差异,城市群内差异在总体差异中发挥的作用不大;Markov链的状态转移分析结果反映出本城市数字经济的发展受邻域空间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较为显著。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钱争鸣  刘晓晨  
绿色经济效率是一种考虑资源与环境代价后的综合经济效率。本文运用DEA效率模型中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模型对1996-2010年我国各省区绿色经济效率值进行测算,并将其与传统经济效率值的对比,分析了东部、中部和西部绿色经济效率水平的区域差异,然后利用Tobit模型考察了各省区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绿色经济效率水平在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区依次递减;与传统经济效率水平相比,我国整体的绿色经济效率水平偏低;未考虑资源和环境因素时,传统经济效率指标高估了东部和中部地区的效率,而低估了西部地区的效率;绿色经济效率与人均GDP之间的"倒U型"关系在东、中、西三大区域都存在,但影响各省区绿色经...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丙泉  李雷鸣  宋杰鲲  
生态效率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测度指标,反映了区域经济发展有效应用资源减轻环境压力的效率。尝试将超效率DEA方法应用到生态效率测度中,对中国2000-2009年区域生态效率展开评估,并据此进行各区域类型划分,进而从全国及东中西三大经济带视角研究区域生态效率的差异性。研究发现:在此期间中国整体生态效率呈稳定上升趋势,但生态效率差异明显且有增大趋势,各区域生态效率同其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东中西三大经济带生态效率演化规律各异,东部地区生态效率提升动力强劲但内部各省份差异呈现增大趋势,中西部地区生态效率提升动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梁甜   陈中  
文章基于2014—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测度生态环境治理效率,并分析其区域差异与收敛特征。研究发现:中国生态环境治理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且存在显著区域差异,主要表现为东部地区生态环境治理效率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中国生态环境治理效率存在较大的区域间及区域内差异,并以2018年为转折点呈现不同演化特征;2018年后东部地区存在σ发散特征,中部地区不具备典型σ收敛特征,而西部地区呈σ收敛趋势;全国层面存在显著条件β收敛趋势。为此,提出释放区域资源禀赋优势,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效率;完善制度体系,实施差异化生态环境治理措施;推进治理均衡化发展,促进生态环境治理效率收敛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