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770)
- 2023(21391)
- 2022(17872)
- 2021(16560)
- 2020(13784)
- 2019(31741)
- 2018(30947)
- 2017(59432)
- 2016(31613)
- 2015(35657)
- 2014(35381)
- 2013(35024)
- 2012(32224)
- 2011(29059)
- 2010(29332)
- 2009(27471)
- 2008(25858)
- 2007(22436)
- 2006(19878)
- 2005(17714)
- 学科
- 济(145948)
- 经济(145806)
- 管理(89725)
- 业(85116)
- 企(69473)
- 企业(69473)
- 方法(62343)
- 数学(55237)
- 数学方法(54451)
- 中国(40631)
- 农(35909)
- 财(33363)
- 地方(32227)
- 业经(31372)
- 融(29788)
- 金融(29784)
- 学(28434)
- 银(28206)
- 银行(28166)
- 行(27061)
- 制(25760)
- 贸(25134)
- 贸易(25114)
- 农业(24744)
- 易(24345)
- 理论(21879)
- 务(20908)
- 财务(20821)
- 环境(20792)
- 财务管理(20777)
- 机构
- 大学(451949)
- 学院(450945)
- 济(192598)
- 经济(188740)
- 管理(176498)
- 研究(154637)
- 理学(152955)
- 理学院(151259)
- 管理学(148400)
- 管理学院(147589)
- 中国(120897)
- 京(95653)
- 科学(92772)
- 财(86270)
- 所(76453)
- 中心(71124)
- 财经(69715)
- 研究所(69681)
- 农(69214)
- 江(64832)
- 业大(64147)
- 经(63465)
- 北京(60673)
- 经济学(60110)
- 范(58680)
- 师范(58160)
- 院(56350)
- 经济学院(54102)
- 农业(53810)
- 州(52730)
- 基金
- 项目(307660)
- 科学(243517)
- 基金(225266)
- 研究(224661)
- 家(196071)
- 国家(194503)
- 科学基金(168036)
- 社会(144179)
- 社会科(136929)
- 社会科学(136890)
- 省(118914)
- 基金项目(118112)
- 自然(108306)
- 自然科(105848)
- 自然科学(105825)
- 自然科学基金(103915)
- 教育(103243)
- 划(99720)
- 资助(93823)
- 编号(90562)
- 成果(72694)
- 重点(69022)
- 部(68090)
- 发(66235)
- 创(63469)
- 课题(62367)
- 国家社会(60367)
- 创新(59334)
- 教育部(58918)
- 科研(58465)
- 期刊
- 济(207689)
- 经济(207689)
- 研究(135103)
- 中国(85624)
- 学报(68034)
- 财(65009)
- 管理(64731)
- 科学(63729)
- 农(62083)
- 大学(52331)
- 学学(49359)
- 融(48784)
- 金融(48784)
- 教育(46420)
- 农业(42609)
- 技术(40745)
- 经济研究(35032)
- 财经(34416)
- 业经(31714)
- 经(29573)
- 问题(26419)
- 统计(23756)
- 技术经济(23032)
- 业(22565)
- 图书(21915)
- 贸(21825)
- 策(21361)
- 理论(20793)
- 世界(20052)
- 资源(20047)
共检索到6691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褚翠翠 佟孟华 李洋 费威
在数字普惠金融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探究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对省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有利于进一步把握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方向,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制定区域性发展战略提供技术支持。文章利用2011-2018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探究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对省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均表现出显著的空间相关性,而且在三种不同形式的空间权重矩阵下结论依旧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显著促进本省经济增长,但是对临近省份存在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在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旧成立。此外,结构分析表明覆盖广度、使用深度以及数字化服务支持程度均能有效促进本省经济增长,但其空间溢出效应并不显著。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经济增长 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德起 王世哲
数字普惠金融可以依托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降低金融门槛,惠及农村低收入人群,从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本文基于2011—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方向、机制与区域异质性进行了实证研究。主要结论:数字普惠金融和城乡收入差距均以“高-高”集聚或“低-低”集聚两种方式呈现出显著的空间聚集特征;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在更换计量模型或核心解释变量后结论依旧稳健,并且数字普惠金融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数字普惠金融可以增加农村居民收入,进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区域差异明显,扩大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差距,显著缩小了经济发展水平中等地区收入差距。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腾 刘阳
以中国大陆30个省级区域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科技金融评价指标体系以全面衡量各地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并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实证考察科技金融对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东部地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最高,中部其次,西部最低。科技金融能够显著促进全国及东部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对中部与西部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同时,人力资本与基础设施建设显著促进了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在此基础上,为促进科技金融在区域间协调发展与提高国家经济增长质量提供理论指导与政策启示。
关键词:
科技金融 经济增长质量 空间计量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春应
文章从科技金融资源、科技金融经费和科技金融产出三个维度构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中国2012—2017年30个省级层面的科技金融发展水平,构建空间计量模型研究科技金融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将总效应分解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结果显示:中国科技金融呈现出"东强西弱";各地区科技金融发展存在空间正相关性,科技金融能显著促进邻近地区的科技金融发展;科技金融对经济增长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不仅能显著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增长,而且对邻近地区的经济增长也有提升作用。
关键词:
科技金融 经济增长 空间计量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春应
文章从科技金融资源、科技金融经费和科技金融产出三个维度构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中国2012—2017年30个省级层面的科技金融发展水平,构建空间计量模型研究科技金融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将总效应分解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结果显示:中国科技金融呈现出"东强西弱";各地区科技金融发展存在空间正相关性,科技金融能显著促进邻近地区的科技金融发展;科技金融对经济增长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不仅能显著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增长,而且对邻近地区的经济增长也有提升作用。
关键词:
科技金融 经济增长 空间计量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芷若 谷国锋
通过构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指标体系,采用指数合成法计算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1-2015年的科技金融发展综合指数,并基于空间计量模型,探究科技金融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差距显著,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特征;科技金融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在空间上表现出东部沿海地带"高高"集聚与西部欠发达地区"低低"集聚的特征;科技金融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明显,且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豆晓利
本文采用空间计量方法,基于新增长理论,从金融发展的3个层面——金融规模、金融结构、金融效率来考察2003—2010年金融业在区域经济增长集聚与差异中的支持作用,结果发现: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在集聚与差异的形成过程中,金融支持表现出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其中金融规模、金融结构和金融效率的贡献又存在差异。基于此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方先明 孙爱军 曹源芳
为明晰我国金融支持与经济增长空间效应,将资本因素划分为银行贷款余额、股票总市值和保费收入三个纬度,结合劳动力投入量,依据传统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借助空间计量模型考察1998~2008年间金融支持与经济增长间的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在样本期内,各经济指标呈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省域金融支持经济增长的空间作用已使中国各省域经济发展的空间集聚特征非常明显,并形成三大地区集群;以银行贷款余额、股票总市值和保费收入所表示的银行体系、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存在明显差异。基于空间计量分析结果,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支持 经济增长 空间效应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斌 毛德勇 朱桂宾
运用多元测算方法和主成分分析法获取我国31个地区2008-2014年"互联网+"、普惠金融和经济增长相关变量数据,借助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研究三类变量间的动态关系,实证研究发现:"互联网+"和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相当,经济增长对"互联网+"的影响较大,而对普惠金融影响相对较小。微观上看,三者之间正向作用已经存在,普惠金融对城镇化率和贸易开放度驱动的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互联网+"对普惠金融发展、城镇化率和贸易开放度驱动的经济增长也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因此,需要各经济主体加强基础性投入、注重精准化投入并做到长期坚持以促进三者协同发展。但从长期看,普惠金融对"互联网+"和经济增长率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驱动的经济增长存在负面冲击,"互联网+"对经济增长率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驱动的经济增长也具有微弱的负面冲击,因此,需要政府层面加强统一监管并积极理顺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消除其中的摩擦因素。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斌 毛德勇 朱桂宾
运用多元测算方法和主成分分析法获取我国31个地区2008-2014年"互联网+"、普惠金融和经济增长相关变量数据,借助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研究三类变量间的动态关系,实证研究发现:"互联网+"和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相当,经济增长对"互联网+"的影响较大,而对普惠金融影响相对较小。微观上看,三者之间正向作用已经存在,普惠金融对城镇化率和贸易开放度驱动的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互联网+"对普惠金融发展、城镇化率和贸易开放度驱动的经济增长也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因此,需要各经济主体加强基础性投入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子豪 谭燕芝
数字普惠金融成为普惠金融发展的新方向。基于空间面板数据,运用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各省区市的城乡收入差距总体上呈现显著的空间依赖性,在局部上表现为"高高空间集聚"和"低低空间集聚"。(2)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可以提升低收入群体福利水平,帮助欠发达地区加速发展。(3)数字普惠金融的各项分解指标均能显著降低城乡收入差距,其中覆盖广度对城乡收入差距减小的作用更大。为此,政府应加速金融服务通过数字化实现普惠,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城乡收入差距 空间计量模型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韩军强
科技金融是科技与金融的有机结合,能够有效的提高金融企业优化资源配置的能力,从而有利于技术的进步。不仅如此,科技金融的发展还会为当地的企业融资支持其技术研发,还会搜索好的项目,支持其他地区的技术研发,因而科技金融的发展还具有一定的空间外溢性。在这一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科技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质量以及可能存在的空间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科技金融不仅能够促进本地的经济增长质量提高,还有利于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长质量;当地的经济增长质量水平提高还能提高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长质量。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汪雯羽 贝多广
数字普惠金融提高了县域经济体的信贷可得性,有助于县域经济增长,而其发展过程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引导。本文运用2014-2018年县级面板数据,通过门限面板回归模型研究政府干预在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县域经济增长时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数字普惠金融对县域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政府干预起到调节作用。同时,子指标回归显示,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与县域经济增长负相关;数字化程度和使用深度对县域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政府干预的作用与主回归一致。(2)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完善传统金融市场结构促进县域经济增长。(3)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与县域经济增长负相关;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县域经济增长均有促进作用。其中,中部地区政府的调节作用是单向的,西部地区则为倒U型,本文分析了地区差异的内在原因并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庆
选取2011—2022年间我国西部地区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及其三个维度即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及其三个维度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均具有正向影响,其中,覆盖广度的影响最强,其次是使用深度、数字化程度;采用经济发展水平为门槛变量构建面板门槛模型,发现这种影响存在非线性的门槛效应,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其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也较强;进一步研究还发现,科技创新和居民消费水平在推动数字普惠金融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增长质量方面发挥一定的中介作用,但这些作用相对较小。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庆
选取2011—2022年间我国西部地区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及其三个维度即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及其三个维度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均具有正向影响,其中,覆盖广度的影响最强,其次是使用深度、数字化程度;采用经济发展水平为门槛变量构建面板门槛模型,发现这种影响存在非线性的门槛效应,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其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也较强;进一步研究还发现,科技创新和居民消费水平在推动数字普惠金融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增长质量方面发挥一定的中介作用,但这些作用相对较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