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49)
2023(11368)
2022(8775)
2021(7824)
2020(6182)
2019(13563)
2018(12971)
2017(23169)
2016(12152)
2015(13678)
2014(12871)
2013(12609)
2012(11936)
2011(10854)
2010(10719)
2009(9864)
2008(9725)
2007(8590)
2006(7506)
2005(6823)
作者
(34288)
(28631)
(28355)
(27046)
(18319)
(13521)
(12744)
(11074)
(10851)
(9931)
(9879)
(9523)
(9220)
(9136)
(8854)
(8790)
(8620)
(8367)
(8292)
(7817)
(7166)
(6811)
(6629)
(6452)
(6377)
(6369)
(6290)
(6084)
(5819)
(5585)
学科
(56556)
经济(56514)
(40869)
管理(40609)
(33939)
企业(33939)
方法(22295)
中国(20056)
技术(19855)
数学(19484)
数学方法(19346)
业经(15884)
(13616)
(13320)
贸易(13304)
技术管理(13293)
(13084)
(12198)
产业(11907)
(10206)
银行(10190)
(9932)
(9837)
信息(9834)
(9752)
金融(9752)
总论(9549)
农业(9544)
信息产业(9254)
(8727)
机构
大学(180798)
学院(177549)
(85765)
经济(84553)
管理(70990)
研究(65473)
理学(61265)
理学院(60641)
管理学(60017)
管理学院(59644)
中国(50588)
(38600)
(35963)
科学(35356)
(31317)
财经(29100)
中心(29084)
研究所(28521)
经济学(28139)
(26853)
经济学院(25428)
北京(25161)
(24789)
(23915)
(23816)
(22367)
业大(22245)
师范(22167)
财经大学(21851)
商学(20330)
基金
项目(122024)
科学(99011)
研究(93180)
基金(91070)
(79767)
国家(79202)
科学基金(68583)
社会(63750)
社会科(60898)
社会科学(60888)
基金项目(46645)
(44847)
教育(41882)
自然(40233)
自然科(39445)
自然科学(39439)
自然科学基金(38839)
(38302)
资助(35759)
编号(34952)
(32211)
创新(29208)
国家社会(28991)
(28447)
成果(28361)
重点(27802)
(27352)
中国(25351)
教育部(25009)
课题(24745)
期刊
(87905)
经济(87905)
研究(57585)
中国(40033)
管理(29194)
(26112)
科学(24298)
学报(23314)
教育(22348)
(20828)
大学(18657)
技术(18151)
学学(17059)
经济研究(16372)
(15909)
金融(15909)
农业(15189)
财经(14696)
(12908)
(12155)
业经(12021)
技术经济(11716)
科技(11489)
世界(11295)
问题(11206)
国际(11057)
(10553)
(9862)
论坛(9862)
图书(9850)
共检索到2718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岳佳坤  
“十四五”时期,数字技术创新发展俨然成为经济高质量转型的新引擎,是完善国家宏观经济治理的重要支撑。文章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环境、创新转化、创新扩散五个维度构建数字技术创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对中国2009—2020年数字技术创新质量进行总体和分维度评价,并利用静态与动态模型展开分地区比较。结果表明:数字技术创新质量整体维持上升态势;五大维度对数字技术创新均发挥正向驱动作用,其中创新环境、创新转化、创新扩散指数得分相对较高。数字技术创新质量具有明显区域异质性,具体表现为由东到西梯度递减态势;各省份数字技术创新质量亦存在“非均衡”问题。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岳佳坤  
“十四五”时期,数字技术创新发展俨然成为经济高质量转型的新引擎,是完善国家宏观经济治理的重要支撑。文章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环境、创新转化、创新扩散五个维度构建数字技术创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对中国2009—2020年数字技术创新质量进行总体和分维度评价,并利用静态与动态模型展开分地区比较。结果表明:数字技术创新质量整体维持上升态势;五大维度对数字技术创新均发挥正向驱动作用,其中创新环境、创新转化、创新扩散指数得分相对较高。数字技术创新质量具有明显区域异质性,具体表现为由东到西梯度递减态势;各省份数字技术创新质量亦存在“非均衡”问题。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强远   赵浩云   林思彤   申宇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下颠覆性、变革性、前沿性技术冲击,如何识别和测度高质量技术创新是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课题。基于中国技术创新典型事实的情境叙事,本文试图构建高质量技术创新的识别框架和测度体系。具体而言,本文首先基于中国技术创新顶层设计的政策文本倾向、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时的“数量跃进”和专利追赶计划带来的“质量滑坡”等特定情境,揭示了技术创新质量测度的困难性与必要性;其次,基于基因编码的类比叙事、文本分析方法、语义引用逻辑和中国授权发明专利数据库,本文构建了高质量技术创新指标并测度了中国企业层面的技术创新质量;再次,在综合对比现有指标的基础上,本文识别了被引次数这一常用指标在特定情境下存在的系统性偏误和个体性偏误,并利用颗粒工具变量等方法验证了本文技术创新质量指标的有效性;最后,基于现有指标与拓展指标的结合,本文构造了高质量技术创新指标的家族图谱及其应用场景。本文的研究,既可以为正确评估中国技术创新质量和创新激励政策提供学理依据,还可以为学界结合具体应用场景正确使用技术创新质量指标提供有益启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家庭  单晓燕  
本文基于技术创新的阶段性特点,将技术创新划分为试验创新与产品创新两阶段,并利用DEA方法和Malmquist指数法对2002-2007年我国区域技术创新两阶段的效率变动趋势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整体来看,试验创新效率基本稳定,产品创新效率提升幅度较大,技术进步是创新效率提升的关键;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整体效率基本保持不变,中部地区产品创新效率提升,但试验创新效率下降,西部地区两阶段创新效率都有较大提升;各省域创新效率变动差异较大,存在的问题也不尽相同,应因地制宜地制定政策,提升区域技术创新的综合效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薛阳   牛子正   段淏文   冯银虎  
当前,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经济形态,正逐渐成为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文章以2011—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基于新发展理念视角,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维度衡量高质量发展水平,通过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对数字经济、技术创新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在全国层面,数字经济和技术创新均能对高质量发展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且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技术创新产生中介效应。(2)受到地区发展基础、发展阶段迥异等因素影响,数字经济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地区异质性和维度异质性。其中,分地区来看,在东部和西部地区呈现显著正向激励作用,而在中部地区则呈现显著的抑制作用;分维度来看,创新、协调、绿色、共享均呈现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开放在现阶段的促进作用尚不显著。(3)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全要素生产率能够在数字经济促进技术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晓龙  冉光和  
借助2011-2018年中国地级城市面板数据,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基于市场效应与结构效应的双重视角,实证检验了数字金融发展对技术创新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显著提升了技术创新质量,通过工具变量回归、双重差分策略以及改变研究样本等稳健性检验表明,结论基本稳健;市场效应与结构效应是数字金融发展影响技术创新质量的重要传导机制,即数字金融发展可以通过扩大市场潜能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来提升技术创新质量。进一步运用面板门限模型检验发现,市场效应与结构效应的作用发挥显著存在基于数字金融发展的双重门限特征,在数字金融发展水平由低到高的动态变化过程中,市场潜能与产业结构升级对技术创新质量的边际提升作用不断增强。研究结论不仅有助于理解数字金融与创新驱动的关系,并且能够为推动中国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新的见解。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马驰,贾蔚文  
关于技术创新测度的研究马驰贾蔚文我们在管理科学领域开展技术创新研究已有10年的历史了。技术创新理论成为新时期研究技术变革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促进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一个有力的武器。我们认为,科技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推动中国的技术创新。对于企业来说,技术...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德林  周亮  吴贵生  
通过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经济和管理类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等数据库进行检索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展示了技术创新研究在中国大陆的发展状况。根据文献发表情况,将技术创新在中国大陆的研究划分为创新理论的消化(1989—1992年)、创新理论的本土应用(1993—2000年)和创新研究的拓展与再创新(2001年及之后)3个阶段,并对3个阶段的研究特点、研究方向的发展变化、研究工作与中国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等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最后,对今后技术创新研究在中国的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金碚  
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深化,技术创新的关键性作用日益突出。由于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产业转移是推动我国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所以迄今为止,我国大多数产业的技术来源主要都是西方国家的产业技术扩散。但是,中国不能长期处于低端产业、低附加值的国际分工地位。要形成持续的竞争力和保持持续增长的空间,就必须在技术创新上有新的作为,即把产业发展的基点放在技术创新,特别是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以至拥有核心技术的基础之上。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是我国产业发展的一大优势,但对技术进步而言则是一个影响比较复杂的因素。中国产业技术的选择不能不反映劳动力丰富这一重要的资源禀赋条件,又不能使巨大的劳动力就业压力成为抑制中国产业技术进步的...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魏峰  殷文星  
提升经济韧性有助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2008~2021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将研究区间划分为金融危机抵抗期、金融危机恢复期和新冠肺炎疫情抵抗期,分别从分周期短期经济韧性与长期经济韧性角度,运用地理探测器与空间计量模型分析数字经济与技术创新对经济韧性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从不同周期看,技术创新对抵抗力与恢复力的驱动作用皆较大,而数字经济对抵抗力的驱动作用则更大。从长期看,在不同权重矩阵下,数字经济与技术创新皆对经济韧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此结论在更换核心解释变量以及被解释变量时依然成立。进一步做中介效应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可通过提升技术创新来增强中国省域经济韧性。因此,在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因素增多的时期,要着力发挥好数字经济与技术创新对经济韧性的正向效应,形成双重因素合力为经济韧性提高提供支撑的有利局面,推动现代化建设行稳致远。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田小平  
基于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2007~2020年数据集,检验宽带试点城市建设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以及所需的重要外部条件。实证结果发现,宽带试点城市建设有助于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显著提升,能够改善企业预期、提升研发投入强度并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加快。进一步研究发现,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是宽带试点城市建设发挥创新驱动力的重要条件,它能够对不同属性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产生“结构性”的优化影响。因此,应进一步扩大“宽带中国”试点政策城市范围,释放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所带来的红利,充分考虑到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异质性效果,注重政策的组合拳及协同效果,更好地发挥新型基础设施的优势。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桂军  李成明  张辉  
技术创新是新发展格局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主阵地,产业数字化的技术创新效应值得关注。基于此,文章首先拓展了异质性企业技术选择模型,通过数理分析揭示产业数字化影响企业创新的作用机理,然后利用机器学习和文本量化构建起中国传统产业上市公司的数字化指数,并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展开实证考察。研究发现:第一,产业数字化可以显著地促进企业创新,且以提高研发资金供给效率和使用效率为主要路径;第二,对于数字经济发展高水平地区的企业和资本密集型企业,产业数字化具有更强的技术创新效应;第三,产业数字化通过促进企业创新不仅激发了国内市场对企业产品的需求,而且提高了企业的产品出口质量,对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文章不仅有效补充了产业数字化影响企业创新的理论研究,而且为数字经济通过与实体经济融合进而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政策依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巧芝  刘倬璇  崔和瑞  
文章选取我国29个省份为样本,构建网络SBM模型测度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在分析技术创新效率2009—2018年分阶段与分区域动态特征的基础上,利用马尔科夫链法识别其空间收敛趋势。结果表明:(1)互联网普及显著提升产业技术创新效率,且2016年以来有所增强。(2)研究期内技术创新效率大致呈“W”型变化,仍处于中等水平。分阶段看,知识生产高于成果转化阶段,总效率低于分阶段效率水平;成果转化是短板,二者协同是重要方向。分区域对比来看,2014年之前东、中、西部地区均处于剧烈调整时期,西部最快、中部次之、东部较不明显;2014年开始,均表现出持续上升态势,中部高、东西部较低的空间格局显现,东西部效率差距在缩小。(3)根据马尔科夫链测度结果,低水平、中低水平两种类型省份的“状态锁定”概率较高,不利于国家整体效率提升;高水平状态省份是创新效率提升的有利条件。状态跃迁与状态退化主要发生在相邻状态间。空间分布状态在2030年开始收敛,知识生产效率2025年开始收敛。中国高新产业的技术创新效率提升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中,东部是“头雁”,中部是枢纽,西部则是重要的补短板区域。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范德成  李盛楠  
从创新投入产出视角,运用基于实数编码的投影寻踪法测度了2009~2016年中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实际效率,利用泰尔指数法分析了实际效率的差异及构成,应用经济收敛理论检验了实际效率的收敛性。研究表明: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实际效率整体处于中等水平,且三大区域间、省际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全国与东部地区实际效率存在σ收敛,而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不存在σ收敛;全国及三大区域实际效率均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即初始条件相同时,各地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实际效率趋于相同的稳态水平;在考虑企业规模、政府支持、产权结构等影响因素时,各地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实际效率趋向各自的稳态水平。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杜晨妍  陈敏  
借鉴C-D型生产函数,采用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指标衡量技术创新水平,构建包括对外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四个变量的双对数模型,利用2010—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基于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维度研究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对中国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对外直接投资和出口贸易都促进了中国创新投入数量的增加和创新产出质量的提高;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创新投入的数量和创新产出的质量产生较为明显的积极影响;进口贸易对中国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的数量和质量均没有显著的影响,但对西部地区创新产出的质量起到明显的负向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