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09)
- 2023(15253)
- 2022(12188)
- 2021(10996)
- 2020(8891)
- 2019(19864)
- 2018(19443)
- 2017(36935)
- 2016(19664)
- 2015(22040)
- 2014(21806)
- 2013(22105)
- 2012(20887)
- 2011(19254)
- 2010(19463)
- 2009(18249)
- 2008(18328)
- 2007(16634)
- 2006(15153)
- 2005(14089)
- 学科
- 济(102090)
- 经济(101980)
- 业(87428)
- 企(68924)
- 企业(68924)
- 管理(64298)
- 农(47694)
- 方法(36160)
- 业经(34491)
- 农业(31899)
- 中国(31288)
- 数学(28017)
- 数学方法(27868)
- 财(26119)
- 地方(22908)
- 制(20296)
- 贸(19550)
- 贸易(19532)
- 易(19020)
- 技术(18673)
- 务(17692)
- 财务(17672)
- 财务管理(17653)
- 策(17010)
- 企业财务(16696)
- 和(16505)
- 发(16134)
- 银(15969)
- 银行(15955)
- 行(15631)
- 机构
- 学院(296905)
- 大学(289725)
- 济(139112)
- 经济(136864)
- 管理(117187)
- 研究(106339)
- 理学(99671)
- 理学院(98663)
- 管理学(97558)
- 管理学院(96980)
- 中国(86575)
- 京(61986)
- 财(60772)
- 农(60069)
- 科学(59267)
- 所(53472)
- 中心(48210)
- 研究所(47858)
- 财经(47505)
- 江(46204)
- 农业(45589)
- 业大(43711)
- 经(43208)
- 经济学(42303)
- 北京(39691)
- 经济学院(38168)
- 院(37531)
- 范(36903)
- 师范(36613)
- 州(36337)
- 基金
- 项目(189160)
- 科学(152036)
- 研究(143533)
- 基金(139607)
- 家(120268)
- 国家(119102)
- 科学基金(103409)
- 社会(96869)
- 社会科(91726)
- 社会科学(91705)
- 省(73592)
- 基金项目(73065)
- 自然(62201)
- 教育(62108)
- 自然科(60801)
- 自然科学(60789)
- 划(60020)
- 自然科学基金(59754)
- 编号(57895)
- 资助(55656)
- 发(46895)
- 成果(45897)
- 部(42958)
- 重点(41989)
- 创(41956)
- 国家社会(41373)
- 业(40867)
- 发展(39117)
- 课题(38883)
- 创新(38526)
- 期刊
- 济(168285)
- 经济(168285)
- 研究(92790)
- 中国(64623)
- 农(62356)
- 财(46825)
- 管理(46708)
- 农业(42272)
- 科学(42009)
- 学报(40023)
- 融(34440)
- 金融(34440)
- 业经(32667)
- 大学(32024)
- 学学(30358)
- 技术(26582)
- 经济研究(26014)
- 教育(25637)
- 财经(24035)
- 业(22647)
- 问题(22402)
- 经(20960)
- 世界(18998)
- 贸(17879)
- 技术经济(17815)
- 国际(16116)
- 农村(15256)
- 村(15256)
- 经济问题(15092)
- 农业经济(14920)
共检索到4720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准 匡琼 张凡
发展数字农业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以及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经之路,全面研判我国数字农业分布动态和收敛趋势具有重要政策意义。以2012—2021年中国31个省(区、市)的相关数据为基础,测算各省(区、市)数字农业动态发展水平,采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以及马尔可夫链转移矩阵揭示其分布动态演进趋势,基于变异系数法和空间面板模型开展σ收敛和β收敛分析阐释其空间收敛趋势。研究表明,我国数字农业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各区域空间差异较显著,总体呈现“东-中-西”由高到低的梯度分布格局;全国数字农业发展整体差距有扩大趋势且极化特征明显,且呈现较显著的收敛特征和空间效应。我国各地区应加大数字农业发展的资金投入,完善农业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走特色数字农业发展之路,同时各区域间要加强数字农业跨区域、跨行业协同联动,优化和完善数字农业支持政策和保障体系,有效助推农业数字化转型。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准 匡琼 张凡
发展数字农业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以及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经之路,全面研判我国数字农业分布动态和收敛趋势具有重要政策意义。以2012—2021年中国31个省(区、市)的相关数据为基础,测算各省(区、市)数字农业动态发展水平,采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以及马尔可夫链转移矩阵揭示其分布动态演进趋势,基于变异系数法和空间面板模型开展σ收敛和β收敛分析阐释其空间收敛趋势。研究表明,我国数字农业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各区域空间差异较显著,总体呈现“东-中-西”由高到低的梯度分布格局;全国数字农业发展整体差距有扩大趋势且极化特征明显,且呈现较显著的收敛特征和空间效应。我国各地区应加大数字农业发展的资金投入,完善农业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走特色数字农业发展之路,同时各区域间要加强数字农业跨区域、跨行业协同联动,优化和完善数字农业支持政策和保障体系,有效助推农业数字化转型。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田云 张俊飚 尹朝静 吴贤荣
研究农业碳排放的动态分布特征与趋势演进规律对于农业碳减排政策的合理制定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科学测算31个省(市、区)2002-2011年农业碳排放量的基础上.以农业碳强度为指标.利用基尼系数和核密度估计法.系统考察了我国农业碳排放的地区差距及分布动态演进。研究结论揭示:(1)中国农业碳排放呈现较为明显的空间非均衡性特征。基于农业碳排放总量变化趋势的差异可将31个地区划分为“持续下降型”、“波动下降型”、“持续上升型”与“波动上升型”等四种类型;农业碳强度均呈下降趋势.但降幅差异较大。(2)基尼系数测算结果表明.全国农业碳排放空间分布的总体差距正逐步扩大。其中.东部地区处于高度平均;中部地区扩...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茜 耿晓
[目的]通过对河北省节水农业的时空分布及发展趋势进行研究,以期对绿色发展背景下河北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思路。[方法]文章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概念模型构建河北省节水农业体系,采用全局Moran's I指数分析其空间自相关性,通过熵值法计算系统发展指数,综合评价河北省节水农业PSR系统及发展趋势。[结果]节水农业压力中,冀中、冀南地区为河北省节水压力较高的区域,冀东和冀北的节水农业压力相对较小;节水农业状态中,冀南地区的邢台、邯郸、衡水应作为节水农业的优先发展区,冀中地区的保定、沧州属于宜改进区域,冀东和冀北地区则属于节水农业较优状态区;节水农业响应中,以石家庄为中心的冀中地区属于较高水平,以唐山为中心的冀东地区属于中等水平,其他区域则相对较低。[结论](1)河北省的高水平节水农业PSR系统聚集在以唐山为中心的冀东地区,低值水平区聚集在以邢台为中心的冀南地区。(2)河北省小麦与蔬菜种植主要集中在地下水超采治理重点区域的冀中和冀南,种植结构调整、突出生态修复功能、推行合理休耕政策是其节水农业主要途径。(3)河北省应根据当前节水农业PSR系统现状因地制宜地的发展节水农业,依托河北农业大学和农业技术推广站等平台,提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曹萍萍 徐晓红 李壮壮
文章运用熵权法测度了2011—2018年中国23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在此基础上,采用核密度估计法和Dagum基尼系数法揭示数字经济发展的动态演进过程及其区域差异,并运用空间收敛模型检验其收敛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全国整体及东、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升,且中部和西部地区发展速度更快,但在发展过程中具有明显的两极和多极分化现象。(2)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总体差异在缩小,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3)全国整体及三大地区均存在绝对β收敛、条件β收敛和俱乐部收敛。上述发现对于缩小数字经济区域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分布动态 区域差异 空间收敛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常艳花 张红利 师博 张新月
采用组合赋权法,基于农业投入、农业产出、农村社会发展、农业生态四个维度,测度2009—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而采用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莫兰指数和传统马尔科夫链对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动态演进规律和特征及其趋势进行预测。研究发现:(1)基尼系数及分解显示,样本期内,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呈上升态势,这一结论得到了核密度估计的验证。从整体来看,各区域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差异在样本考察期内存在“收敛现象”,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2)核密度估计分析显示,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分布向右移动意味着各地区的发展水平在逐渐提升,但各地区间具有非均衡发展特征。(3)莫兰指数分析表明,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在地理距离上呈现空间正自相关,存在空间集聚现象。(4)传统马尔科夫链分析显示,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各状态间的流动性较高;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整体向高水平方向转移,存在跨越式转移的可能性较小。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区域差异 演变趋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龙莹 王菲
文章基于高质量发展的条件、过程和成果三个维度,测度2003—2018年我国30个(不含西藏和港澳台)省份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核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分解、空间相关性分析和空间Markov链对我国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动态趋势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样本期内我国高质量发展水平呈上升态势,但存在东强西弱的区域发展不均衡现象;区域间差异是引起全国高质量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差异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东部与西部、东部与中部、中部与西部,而对于区域内差异,东部地区两极分化最严重,其次是西部和中部地区;各省份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明显的空间聚集效应,且存在“俱乐部趋同”现象,与此同时,全国高质量发展进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升级难度。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泽华
改革开放实践证明,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市场化。借鉴各国农业市场化一般规律,结合我国国情与农业现有基础,在未来几十年中,我国农业市场化发展内涵与趋势可能集中表现为几个方面:即经营项目专业化、生产布局区域化、经营过程社会化、经营方式集约化、经营主体多样化、交易市场体系化、商品交易契约化、市场行为协同化、市场竞争国际化等。
关键词:
中国农业 市场化 经济内涵 发展趋势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骆友生
中国农业发展:现状、问题、趋势农业部政策法规司原司长中国农经学会副理事长骆友生近年来,由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始终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的首要地位,农业生产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好形势。1995、1996年连续两年粮食获得大丰收,尤其是1996年,农业...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新章
本文从农业经济、农产品生产、畜产品生产和农业多功能性四个方面分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发展格局的特征,对未来趋势进行了判断。结果表明,农业占GDP的比重下降速度将由以往的"急进式"转变为"温和式",2020年前后中国农业在产值上将进入农牧基本平衡阶段,"以牧为主"的生产格局将最先在经济发展水平的"中间地带"出现;粮食生产呈现向主产区集中趋势,区域供需不平衡现象更加突出,东北地区作为"国之粮仓"的地位将日渐巩固,黄淮海地区由目前的"供需有余"转为"供需基本平衡",长江中下游地区由目前的"供需基本平衡"转为"供不足需";畜产品总体呈现北强南弱态势,肉类、禽蛋生产将进一步向黄淮海、东北地区集中,西南地...
关键词:
农业发展格局 演变特征 趋势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瑞珍 陈印军
[目的]通过分析我国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提出当前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方法]采用探索性分析法,对我国现代生态农业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并由此梳理当前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主要任务。[结果]现代生态农业发展趋势展望:(1)生态农产品的国内外份额逐步增加;(2)现代高新技术将更加广泛地渗透于生态农业之中;(3)在投入上向高效和谐方向发展;(4)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程度显著提升;(5)生态农业将带动和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结论]当前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主要任务:(1)强化中国现代生态农业理论与技术保障体系建设;(2)建立适合新农村建设的生态农业发展创新机制;(3)大力推进生态农业的产业化建设;(4)努力拓展现代生态农业的多种功能;(5)健全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6)加大宣传培训与推广力度。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王永春 王秀东
多年来,中国与东盟的农业合作走过了从无到有、从缓慢到加速、从封闭半封闭到贸易自由化的历程,国家间贸易往来不断增加,投资合作迅速增长,科技合作成效显著。由于东盟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未来中国与其农业合作也有着不同的合作前景和重点:对高收入国家将以互利贸易为主,对新兴国家以投资与贸易合作并重,对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则以资源开发利用和投资合作为主,与战略节点国家的基础建设合作将进一步加强。目前,世界正处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利时机,加强中国与东盟农业合作既具有地缘优势,也符合各国长远愿景。同时,中国与东盟农业合作仍面临国内制度不完善、东盟内部差异大、基础设施尚待加强等不利因素。对此,中国需进一步加强交流,促进农业文化合作,塑造地区农业强国形象;加快拓展多层次合作,逐步走向全方位战略合作;推进与东盟战略节点国家的合作,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支持与引导,促进农业企业有序"走出去";加强民间农业合作交流,大力促进企业参与农业合作。
关键词:
中国 东盟 农业合作 “走出去”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建武 吴文良
世界农业发展的新趋势与中国生态农业王建武,吴文良(北京100094北京农业大学农业生态与环境科学系)一、世界农业发展态势分析本世纪以来,围绕着农业发展方向、道路与模式问题出现了各种思潮,这些思潮出于各种目的,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农业的未来发展作出了大相...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周应恒 刘余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农业发展总体水平仍处在以传统农业为主的阶段,与国家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现代化进程相比还存在严重滞后,农业发展成为国家现代化进程的瓶颈,发展方式亟需转型。本文通过分析发现,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人均资源偏紧、生态环境恶化、农业比较收益降低、市场开放程度日益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下降、农业劳动力老年化以及农村社会空心化等因素。借鉴世界各国现代农业发展经验,未来我国农业应从基础设施建设、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及经营体系构建、加快产业融合、增强产后环节建设,以
关键词:
农业发展 大趋势 新三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