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02)
2023(15545)
2022(12230)
2021(11144)
2020(8696)
2019(20127)
2018(19062)
2017(35504)
2016(19199)
2015(21978)
2014(21984)
2013(22038)
2012(21002)
2011(19191)
2010(19176)
2009(17910)
2008(17914)
2007(16405)
2006(14344)
2005(12704)
作者
(57174)
(48272)
(47935)
(45968)
(30318)
(23154)
(21875)
(18639)
(18278)
(17174)
(16469)
(16206)
(15246)
(15215)
(14974)
(14920)
(14415)
(14011)
(14007)
(13718)
(11980)
(11899)
(11660)
(10968)
(10941)
(10935)
(10627)
(10562)
(9768)
(9704)
学科
(91871)
经济(91800)
(50197)
管理(50040)
方法(35929)
(35922)
(34580)
企业(34580)
数学(32291)
数学方法(32062)
中国(29500)
业经(24263)
农业(24030)
地方(21926)
(21372)
(17995)
贸易(17980)
(17534)
(17385)
(15789)
(14361)
银行(14339)
(14012)
金融(14007)
(13841)
(13751)
环境(13191)
产业(12892)
(12048)
(11177)
机构
学院(286046)
大学(285903)
(125066)
经济(122588)
管理(104859)
研究(104013)
理学(89508)
理学院(88405)
管理学(87084)
管理学院(86518)
中国(80312)
(61241)
科学(61210)
(56081)
(53724)
(51893)
中心(48662)
研究所(47055)
财经(44183)
(43617)
业大(42111)
农业(41169)
经济学(40502)
(40279)
(39604)
师范(39271)
北京(39049)
(37426)
经济学院(36785)
(34498)
基金
项目(190319)
科学(149650)
研究(143733)
基金(137694)
(120040)
国家(119005)
科学基金(100557)
社会(93557)
社会科(88467)
社会科学(88442)
(72717)
基金项目(71808)
教育(64941)
(61612)
自然(60164)
编号(58865)
自然科(58710)
自然科学(58693)
自然科学基金(57653)
资助(55061)
成果(48980)
(43800)
重点(43451)
(43098)
课题(41157)
国家社会(40203)
(39053)
教育部(36846)
创新(36617)
(36390)
期刊
(142927)
经济(142927)
研究(87482)
中国(62328)
(54505)
学报(45162)
(41942)
科学(41446)
农业(36559)
管理(35097)
大学(34677)
教育(33095)
学学(32215)
(28501)
金融(28501)
业经(25066)
技术(24269)
经济研究(23036)
财经(21835)
问题(19418)
(18999)
(18208)
(16264)
图书(16177)
世界(14987)
(14944)
技术经济(14185)
国际(13709)
统计(13327)
资源(13269)
共检索到4384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运青   戴泽坤   武亦婷  
数字乡村高质量建设的路径尚未形成统一认识,且地区间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基于2022年数字乡村百强县数据,从“技术—组织—环境”联动的TOE分析框架出发,使用NCA与QCA相结合的新兴方法,分析我国数字乡村高质量建设路径和地区差异性问题。研究发现,数字乡村高质量建设需要多条件的组合,单一条件作用有限;存在四条数字乡村高质量建设组态路径:技术—组织联动型、技术—组织优化型、技术—组织共生型和环境融合型,表明我国数字乡村建设强调技术与组织间的共生关系;进一步分析发现,东南沿海地区高数字乡村建设组态路径为组织主导型、多元协调型、技术—环境拉动型,内陆省份组态路径为技术主导型、技术创新型、技术外压型;对比分析地区差异发现,东南沿海数字乡村高质量建设呈现出多元化形式,而内陆省份的技术维度驱动作用明显。研究结果为加快中国数字乡村高质量建设提供理论指导,为解决地区差异导致的数字鸿沟问题提供实践启示。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熊春林   张仕杰   刘芬   贺容煜  
如何更有效促进数字乡村高质量建设是当下政府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依据中国37个县域数字乡村发展案例,运用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基于物理-事理-人理系统方法论探讨财政支持、科技创新、政策规划、组织领导、农民数字素质与认同程度等因素对数字乡村高质量建设的联动作用及路径选择。研究结论:(1)单个因素不构成高质量与非高质量数字乡村建设的必要条件,组态路径具备等效性和多重并发性。(2)产生高质量结果的组态归纳为四条路径,解释力度为政策驱动型>财政驱动型>全要素驱动型>科技-领导双轮驱动型。(3)产生非高质量结果的组态归纳为低效治理型路径。高质量和非高质量的组态路径存在因果非对称性。(4)政策规划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存在替代关系。建议各县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随时而动,采取有针对性的组态协同发展措施,推动数字乡村高质量建设。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卫利珍  
在信息技术日渐发展成熟且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社区教育在数字乡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家持续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力求通过发挥数字化工具和媒介的作用,促进乡村科技、文化发展,提升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文章简述社区教育与数字乡村的内涵,分析社区教育助力数字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人才培训服务水平、完善资源共享机制、强化数字赋能建设等,通过社区教育丰富乡村居民文化生活,提升其综合素养,推动数字乡村建设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为满足乡村居民的文化需求,实现乡村振兴目标建言献策。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沈费伟  叶温馨  
实施数字乡村战略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质量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策略选择。依据《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数字乡村建设需要注重数字生产、数字生活、数字生态、数字治理4大重点领域,并且需要网络资源、信息资源、技术资源和人才资源的要素支持。从发展趋势来看,数字乡村建设遵循从传统管理到数字治理、从平台建设到资源整合、从技术服务到赋能共享、从适度收益到长效发展的实践逻辑,凸显了以人为本、成效导向、统筹集约、协同创新的优势特点。为真正释放数字乡村建设价值,未来需要通过构建包括顶层设计、系统集成、技术支撑、应用创新、保障机制在内的治理体系,将数字乡村建设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效益。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沈费伟  叶温馨  
实施数字乡村战略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质量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策略选择。依据《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数字乡村建设需要注重数字生产、数字生活、数字生态、数字治理4大重点领域,并且需要网络资源、信息资源、技术资源和人才资源的要素支持。从发展趋势来看,数字乡村建设遵循从传统管理到数字治理、从平台建设到资源整合、从技术服务到赋能共享、从适度收益到长效发展的实践逻辑,凸显了以人为本、成效导向、统筹集约、协同创新的优势特点。为真正释放数字乡村建设价值,未来需要通过构建包括顶层设计、系统集成、技术支撑、应用创新、保障机制在内的治理体系,将数字乡村建设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效益。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马香品  王星蕾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数字乡村既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统筹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工作,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引入马克思社会治理思想及国家治理理论分析数字乡村高质量发展的理论路径,结合文献检索和专家评判等方法识别影响数字乡村高质量发展的诸多因素,运用改进的解释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各因素间层次关系和关联机制,构建因素层次递阶结构。研究认为,数字乡村高质量发展的理论路径是:以农村居民为主体,激发农村居民创造性;应提高农村生产力、构建新型生产关系以及强化多主体协同、形成推动乡村振兴的上层建筑;通过对数字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初始因素的识别与因素集的模型构建分析,可以发现:数字素养是影响数字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因素,数据共享和资本投入为直接因素;治理体系、乡村文化、数字基础设施和主体关联等9类因素交互作用,共同成为驱动数字乡村高质量发展的间接因素。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英华   于沛太  
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的深度融合可以为乡村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发展动力。本文在厘清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作用机理的基础上,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技术人才与数字化素养提升、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等方面提出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举措,助力乡村产业的转型与升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明  
数字技术铸就农业现代化,促使农业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农业高质量发展所依托产业、生产、经营三大体系分析了行业现状及痛点,构筑了数字助农的逻辑框架。本文认为,利用“数字乡村”战略开创农业高质量发展新局要以数字激活农业发展潜能、引领农业技术革新、赋能农业生产要素,完善决策评估体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邓娅妮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发展乡村数字经济,为建设强大的数字中国而努力。基于新型智能数字技术和乡村产业有效融合,有序开展乡村数字经济活动,能够赋予乡村高质量发展强大的动力。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并逐渐延伸到乡村农业发展领域,逐渐赋能农产品生产和发展的各个流程,指引乡村产业发展,提升乡村经济水平。数字经济发展不但能够改造城市面貌,更能助力“三农”提质增效。如今我国已经在发展乡村数字经济上下功夫,致力于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从探索数字经济助推乡村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分析入手,提出实践路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申建朝   郑永扣  
文章基于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借助面板回归模型、调节效应模型及门槛效应模型,实证考察了数字乡村建设对城乡高质量融合的作用机制,以及要素市场化配置在数字乡村建设与城乡高质量融合间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数字乡村建设可显著促进城乡高质量融合,且要素市场化配置在其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基于地理区位、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的异质性检验表明,数字乡村建设对城乡高质量融合的影响以及要素市场化配置的调节作用存在明显差异性。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宁亮   彭媛  
[目的] 数字乡村建设能够改变农业生产和经营模式,提升农业效率和发展质量,促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通过分析江西省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为该省数字乡村建设和农业健康发展提供借鉴。[方法] 选择江西省2012—2022年1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对数字乡村建设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算,然后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并结合收敛性、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综合分析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 (1)数字乡村建设的估计系数分别为0.334和0.287,并且均在0.01阈值水平显著为正,江西省数字乡村建设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结果均验证了此结论可靠性;(2)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明显的地区收敛性,发达地区水平提升速度明显弱于落后地区,区域之间整体呈均衡发展态势;(3)数字乡村建设赋能农业发展效果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具有强正相关性,具体表现在数字乡村建设在经济发达区域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强,对中等区域作用较弱,对落后区域作用则不明显;(4)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存在自身门槛效应和经济门槛效应。[结论] 江西省应该把握数字乡村建设发展的时代机遇,积极完善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赣北地区的联动带动作用,重点提高落后和偏远地区数字乡村建设发展水平,不断推动数字乡村建设与农业产业的深度融合。要不断创新和优化农业产业转型升级路径,充分发挥地方农业特色产业,补齐传统产业脱节短板,促进三产融合,打造农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新格局,为数据经济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打下基础。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春莲   陈扬扬   李茂林  
基于2011~2021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探讨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数字乡村建设可显著促进农村高质量发展。调节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教育水平和资本水平均能正向调节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村高质量发展的赋能效果。影响机制检验显示,数字乡村建设可通过创新效应、普惠效应以及产业升级效应,间接促进农村高质量发展,且教育水平、资本水平能够显著强化上述机制。门槛效应回归结果说明,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以自身为门槛的三重门槛效应。因此,须加速乡村数字新基建布局,畅通数字乡村建设的赋能渠道,实施差异化区域发展举措,提升地区教育水平,建设高水平资本市场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董雨昕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崭新的经济形态,是实现乡村振兴,推动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引导数字经济融入农村农业生产生活已然成为了乡村产业振兴、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基石,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转变的基本方向。当前,基础设施建设的薄弱、专业人才的缺失、数字治理体系的不完善等因素严重制约了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因此,需要通过政策引导,发挥政府主导,引领数字经济推动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东俊  
数字乡村战略的提出符合乡村振兴和农村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诉求,以数字化带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进而提高农村发展质量。实践中,农村高质量发展受到政策环境、信息化水平、治理方式等的影响,为此,需进一步优化农村发展的政策环境,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人才的引进力度,制定并完善农村治理方式,从理念、技术和制度等层面探索农村高质量发展路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冯朝睿  
农业高质量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意,也是推动中国农村地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指导下的全方位的质量提升与效益提升,也是基于“四大体系”之上的高质量发展。乡村数字化建设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有效对应”“高度适配”,乡村数字化建设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发展场域和战略实施支点。文章构建了数字经济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框架,阐释了乡村数字化建设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引导、技术驱动、产业引领、政策保障“四位一体”的内在机理,并提出了要持续增强乡村数字生产要素、数字技术、数字治理对农产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政策体系“赋能”水平和质量的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