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85)
- 2023(14092)
- 2022(12094)
- 2021(11855)
- 2020(9679)
- 2019(22781)
- 2018(22663)
- 2017(41923)
- 2016(23564)
- 2015(26546)
- 2014(26845)
- 2013(25933)
- 2012(23881)
- 2011(21789)
- 2010(21580)
- 2009(19353)
- 2008(18734)
- 2007(16085)
- 2006(13958)
- 2005(12379)
- 学科
- 济(86946)
- 经济(86852)
- 管理(60467)
- 业(56781)
- 企(46458)
- 企业(46458)
- 方法(41622)
- 数学(36587)
- 数学方法(36185)
- 中国(30133)
- 教育(22957)
- 农(22330)
- 学(21399)
- 财(20872)
- 业经(17908)
- 贸(17690)
- 贸易(17682)
- 易(17278)
- 理论(17001)
- 制(15384)
- 地方(15312)
- 农业(14708)
- 技术(14566)
- 和(13724)
- 银(13390)
- 银行(13348)
- 环境(13235)
- 融(12858)
- 金融(12857)
- 务(12832)
- 机构
- 大学(330348)
- 学院(322491)
- 济(127058)
- 经济(124368)
- 管理(122747)
- 研究(115895)
- 理学(107139)
- 理学院(105821)
- 管理学(103899)
- 管理学院(103278)
- 中国(81290)
- 京(72174)
- 科学(71049)
- 所(58136)
- 财(56076)
- 研究所(53636)
- 范(51085)
- 师范(50707)
- 中心(50298)
- 农(49568)
- 北京(46795)
- 业大(46752)
- 财经(45918)
- 江(44950)
- 经(42176)
- 院(41879)
- 师范大学(41836)
- 教育(39305)
- 农业(39012)
- 经济学(38986)
- 基金
- 项目(223388)
- 科学(177159)
- 研究(167275)
- 基金(161944)
- 家(141509)
- 国家(140290)
- 科学基金(119323)
- 社会(104348)
- 社会科(98692)
- 社会科学(98668)
- 基金项目(85111)
- 省(84767)
- 教育(82431)
- 自然(76854)
- 自然科(75094)
- 自然科学(75076)
- 划(74529)
- 自然科学基金(73743)
- 编号(68169)
- 资助(67062)
- 成果(57764)
- 部(51914)
- 重点(51055)
- 课题(49384)
- 发(47890)
- 创(46349)
- 教育部(45090)
- 创新(43009)
- 大学(42832)
- 国家社会(42580)
- 期刊
- 济(131501)
- 经济(131501)
- 研究(103603)
- 中国(66416)
- 教育(61828)
- 学报(51764)
- 科学(47897)
- 农(44339)
- 管理(43785)
- 财(40187)
- 大学(39746)
- 学学(36070)
- 农业(31699)
- 技术(29255)
- 融(24400)
- 金融(24400)
- 财经(22327)
- 经济研究(22147)
- 业经(19440)
- 经(19124)
- 业(17222)
- 图书(17089)
- 问题(17079)
- 科技(14917)
- 理论(14793)
- 贸(14697)
- 职业(14582)
- 技术经济(14402)
- 版(14143)
- 世界(13929)
共检索到4715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杨帆 陈向明
中国的教育质性研究在过去四十年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在孕育阶段,教育实验研究者的实践探索以及学界对"系统三论"的扬弃,形成了质性研究突破"定量—思辨"二元对立"话语牢笼"的认识准备。20世纪90年代中期,教育质性研究方法开始全面引入我国。随着经典范例的出现以及相关论争的展开,我国教育学界得以逐渐认识这一方法的具体形象,并对其合法性给予了初步认可。这一历史表明,一种新的教育研究方法的生命力,不在其"新",而在于其能扎根已有的学术实践土壤,创造性地回应教育研究的实质性论题,系统地为教育研究者提供"做"研究的范式、方法论和技术。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何齐宗
教育美学的兴起具有客观必然性,是当代科学发展相互渗透的产物,也是现代教育发展所提出的客观要求。中国的教育美学研究大致经历了提出概念、学科设想、学科创立与学科发展等几个阶段。经过三十年的探索,中国的教育美学研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同时也还存在一些认识问题需要辨析和澄清。考察教育美学兴起的背景、回顾中国教育美学发展的历程、总结教育美学研究取得的进展和分析教育美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对教育美学的未来发展具有参考和启示意义。
关键词:
教育美学 教育美 美育 教学艺术论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孙杰
新中国教育史学70年发展历程包括新中国教育史学的转型、初建、重建、探索和形成五个阶段。新中国教育史学在全面学习苏联的过程中,引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作为教育史研究的指导思想与方法,逐步实现了向社会主义新教育的转型。伴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教育领域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以重评孔子、杜威为突破口,教育史学科逐步恢复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中的基础性地位。20世纪80年代关于教育史学科体系的讨论,开启了从教育史学层面研究学科基本理论问题的先河。进入21世纪,教育史学科日益摆脱教科书传统的束缚,逐渐回归历史研究的本性和教育史学科的本来面貌。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吴宏超 范先佐
教育供求不仅是一项基础理论研究,同时也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热点问题。本文简要回顾了教育经济学对教育供求研究的进展和取得的主要成就和经验,并指出未来教育供求研究应更加关注教育供求的特殊性和教育供给方式的多元化,同时教育供求的研究方法需要进一步改进。
关键词:
教育供求 回顾 反思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谭晓玉
教育法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最初形成于本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西德、美国和日本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我国开展教育法学的学术研究起步较晚,始于80年代初期。目前,就学科发育状况而论,教育法学在我国尚处于发育初期。本文将回顾我国教育法学研究已走过的厉程,简要概述其发展阶段及其各阶段的基本特征,对已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观点纷争加以评析,并在此基础上作一些方法论上的反思,旨在加速我国教育法学学科建设的步伐,促使我国教育法学早日“发育成熟”。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春影 石中英
布迪厄的社会学思想自20世纪70年代末传入中国后,对中国社会科学包括教育研究的诸多领域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教育研究领域,布迪厄社会学思想的影响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初步介绍阶段(1979-2001年)、广泛探讨阶段(2002-2009年)以及深入探讨阶段(2010-2017年)。这些阶段的形成与中国改革开放大的社会背景密不可分。从具体的理论内容来说,布迪厄的"场域""惯习""文化资本"以及"实践"等四个概念及相关理论表述对中国教育研究的影响最大,被广泛运用于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从教师教育到课程研究、从教育改革到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等学术领域。整体来看,布迪厄社会学思想已经成为近40年来影响中国教育研究的重要西方社会思潮之一,尤其是对中国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影响巨大。但实事求是地说,中国教育研究领域在接受布迪厄社会学思想影响时还主要停留在介绍和选择性利用的阶段,整体理解和把握不够,立足于中国立场进行的质疑批判更不够。就布迪厄社会学思想对于教育研究的方法论意义而言,虽然有中国教育研究者已经注意到,但还没有被充分地重视,也没有动摇中国教育研究的惯习、体制和评价行为。
关键词:
布迪厄 场域 惯习 文化资本 实践逻辑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余雅风 劳凯声
近30年来,我国教育法学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参与国家政策与立法咨询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确立教育法学的学科地位、与教育法协调发展的同时,注重运用教育法学原理分析教育体制改革中的热点问题。但我国教育法学研究在回应现实、学科体系构建与贡献、研究方法上存在比较明显的不足。教育法学基本理论问题和进入21世纪以来教育法律问题的新动向,为我们开辟了我国教育法学研究的新视野。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陆有铨 迟艳杰
20世纪的中国教育哲学 ,以学习杜威教育哲学思想为初始 ,后又有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传播 ,初步建立了教育哲学学科体系。新中国成立后 ,尤其是 2 0世纪80年代以来 ,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 ,教育哲学的学科体系更加完善和发展 ,在挖掘民族的教育哲学思想历史的同时 ,又关注西方教育哲学的发展。未来教育哲学的发展趋势是 :向具体研究领域深入 ;加强研究的国际化 ;进一步发挥教育哲学的批判功能和理想引导功能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毛基业 李亮
近年来质性研究方法在国内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构建管理学理论、连接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工具。本文简要回顾40年来国内管理学质性研究,并将这个演化过程划分为混沌、萌芽和走向规范化三个阶段。本文强调了质性研究的重要意义,包括促进管理学研究的实践相关性,构建中国特色管理理论,以及展示有趣现象的演化过程。同时对质性研究中的现存问题进行了批判性反思,指出三个存在严重不足的方面,包括研究设计缺陷,理论抽样不当和现象挖掘不深,以及情境化不足。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三个针对性建议,即发扬学术工匠精神,加强与文献对话以便做出具体明确的理论贡献,以及向国际学术期刊的范文学习。
关键词:
质性研究 案例研究 发展历程 批判性反思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郑日昌 崔丽霞
本文通过对我国 2 0年来教育研究方法及分析资料方法的研究 ,指出 :近2 0年来 ,定性研究在整个教育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定量研究逐步受到重视 :我国教育科研方法存在以下问题 :不注重方法论 ,研究方法单一、落后。教育科研要取得突破性进展 ,须做到以下几点 :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普及系统科学方法论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 ,建立多元的方法体系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杜育红
本文简要地回顾了中国教育经济学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将之划分为萌芽期、初创期与发展期三个阶段,每一阶段都分析了该阶段教育经济学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方面的进展,归纳了每一阶段教育经济学研究的主要贡献,分析了当前教育经济学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了关于教育经济学进一步发展的思考。
关键词:
教育经济学 科学研究 人才培养 社会服务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王义遒
本文从中国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出发,回顾了素质教育提出的社会历史背景,指出将人看成人力资源用以发展经济、在基础教育中针对"应试训练"的扭曲现象和在高等教育中应对狭窄的专业教育弊端是提出"素质"概念和"素质教育"的主要原由。文章概述了素质教育推行的艰辛与取得的成就,介绍了"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及其含义,辨析了素质教育的概念,并从六个方面阐释了对"发展素质教育"的新思考,特别提出了对"素质"概念精确化的意见。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牛楠森 毕诚
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实践是中国政治革命、经济革命和文化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中国社会改造和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也是党的初心与使命的具体表现。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始终扎根于中国大地和中国文化,领导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根据各个时期的新任务、新要求制定教育方针政策,通过推动教育实践不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科学文化素质水平,由此建立了举世瞩目的教育大国。展望未来,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国任重道远,在新时代教育方针政策指引下,中国教育事业一定会为建设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更大贡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周远清
15年来文化素质教育在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培养人才质量;在促进大学文化建设,提升大学文化品位;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回顾15年来高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成就,探讨新时期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进一步增强做好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当前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为此,本期特选发周远清、纪宝成、林蕙青、顾秉林、李培根、林建华、杨叔子、张岂之、欧阳康、杨慧林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开展15周年纪念大会的重要讲话,供读者参阅。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魏向赤
在义务教育免费之后,教育改革下一步怎么走?教育福利增长怎样同经济增长同步?如何更加体现公平正义,让社会全体成员共享发展成果?当前城市流动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成为了教育公平最突出的问题。公共政策是用来对问题进行排序的,最好的公共政策就是为那些最弱势的群体提供最优质的公共服务。如果城市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跟不上农民的进城速度,"城市化"就和"现代化"无关,不过是将原来的城乡二元结构转换为城市内部的二元结构。所以我们要应对解决农村教育不公平演变为城市教育不公平的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