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53)
- 2023(16619)
- 2022(14133)
- 2021(13459)
- 2020(11011)
- 2019(25705)
- 2018(25625)
- 2017(47365)
- 2016(26566)
- 2015(30336)
- 2014(30239)
- 2013(29597)
- 2012(27779)
- 2011(25328)
- 2010(25600)
- 2009(22916)
- 2008(22178)
- 2007(19399)
- 2006(17327)
- 2005(15671)
- 学科
- 济(105290)
- 经济(105179)
- 管理(65292)
- 业(62311)
- 企(49153)
- 企业(49153)
- 方法(42795)
- 数学(36694)
- 中国(36403)
- 数学方法(36308)
- 农(28380)
- 地方(25557)
- 学(25441)
- 教育(23321)
- 财(23149)
- 业经(22888)
- 贸(22040)
- 贸易(22022)
- 易(21398)
- 农业(19016)
- 理论(18710)
- 制(18434)
- 融(17798)
- 金融(17797)
- 银(17662)
- 银行(17616)
- 行(17048)
- 环境(17008)
- 和(16787)
- 技术(16691)
- 机构
- 大学(373556)
- 学院(367958)
- 济(146758)
- 经济(143548)
- 研究(137833)
- 管理(136152)
- 理学(116619)
- 理学院(115112)
- 管理学(113161)
- 管理学院(112488)
- 中国(100490)
- 科学(85053)
- 京(83253)
- 所(70825)
- 财(65932)
- 研究所(64752)
- 农(60669)
- 中心(60305)
- 范(57943)
- 师范(57451)
- 江(54537)
- 北京(54345)
- 业大(53316)
- 财经(52078)
- 院(49824)
- 经(47562)
- 农业(47419)
- 师范大学(47140)
- 州(44239)
- 经济学(44212)
- 基金
- 项目(246926)
- 科学(194860)
- 研究(184677)
- 基金(177127)
- 家(155104)
- 国家(153723)
- 科学基金(129928)
- 社会(113793)
- 社会科(107620)
- 社会科学(107594)
- 省(95163)
- 基金项目(93367)
- 教育(88879)
- 自然(83399)
- 划(83104)
- 自然科(81433)
- 自然科学(81416)
- 自然科学基金(79939)
- 编号(75974)
- 资助(72691)
- 成果(64634)
- 重点(57089)
- 发(56950)
- 部(55926)
- 课题(55481)
- 创(51076)
- 教育部(47976)
- 创新(47515)
- 科研(46921)
- 大学(46410)
共检索到5672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独慎 丁钢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教育研究国际发表总量不断提高,但是在全球教育研究的整体视野中,中国教育研究仍然只是一个小领域;本土学者在中国教育研究的国际发表上的参与度越来越高,但尚未形成具有重要国际地位的学术中心;不同领域的中国教育研究的国际影响力存在差异,实证性的交叉学科影响力较大,基于文化背景的中国教育研究影响力比较低。在非交叉学科的中国教育研究中,定量和定性的研究范式各占半壁江山;研究的核心议题集中在教师教育、学习心理、语言学习、课程改革、教育政策研究等方面;研究所采用的分析框架多来自西方理论,对国际知识体系的贡献比较低。国际中国教育研究对中国文化传统的理解过于笼统抽象,缺乏历史维度,且容易陷入二元对立思维。要提升中国教育研究的国际影响力,需要纠正当前评价指标体系过度强调国际发表数量的导向,建立理性的评价体制,引导学术研究转向精耕细作的发展方式。本土学者亟需改变在国际合作中的"学术加工"地位,增强对西方学术话语的自觉反思能力以及对中国本土教育经验的体认,将教育实践与文化认同凝练、提升为理论知识。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2011年11月11日下午,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洋溢着隆重热烈的气氛,第四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颁奖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成立大会在这里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出席会议并就繁荣发展教育科学研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2011年11月11日下午,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洋溢着隆重热烈的气氛,第四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颁奖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成立大会在这里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出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高书国
教育国际化是一种文化潮流,更是一个历史进程。回顾中国教育国际化历史,可以划分为被动国际化、封闭国际化、主动国际化和双向国际化四个阶段,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历史特征。教育国际化是全球性与民族性的统一,又是目的论与工具论的统一,更是融合性与创新性的统一。未来中国将成为全球教育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和全球公共教育服务的提供者。
关键词:
教育国际化 发展阶段 历史特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小东 韩昊英 刘爽 唐拥军
采用区位熵、探索性空间分析和SPSS统计分析等方法,基于教育设施兴趣点(POI)数据和城市社会经济数据,分析2020年中国教育设施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华中、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教育设施配置严重失衡,华东地区教育设施配置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华南、华北地区处于中等水平。(2)中国学前教育和高等教育设施呈现出明显的东强西弱特征;九年义务教育设施呈现出“北京—银川—张掖”和“厦门—广州—昆明—拉萨”两条优势带,分布相对来说较为均衡;高等教育设施表现出了“政区化”分布特征。(3)城市师资规模、人均收入、财政支出、学生规模和产业结构等因素对教育设施空间分布有显著的影响。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田正平 商丽浩
教育期刊的发展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动力和内容。中国近代教育期刊的发展起伏振荡 ;主办机构依次集中于各级政府机关、教育团体、学校、书局和编辑社等部门 ;区域分布由东南向西北呈阶梯状下降 ,其分布重心随政治中心的转移屡有变迁 ;专业化的程度不断提高 ,但仍带有综合性的特征。当代中国教育期刊的发展则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关键词:
教育期刊 教育现代化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叶平 王蕊
本文采用灰色系统的方法 ,构建两维指标体系 ,对我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社会经济和教育现代化水平进行聚类分析 ,初步揭示了各区域教育现代化的不同特征 ,在此基础上 ,提出各区域教育现代化的推进策略 ,为分类指导、分区推进提供实证依据。
关键词:
教育现代化 发展战略 区域聚类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义高
本文论及了我国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悄然结合及与时俱进的特色,包括该过程的三个阶段、隐形与显形国际化及其被本土化改造的方式、“入世”后的对策等。
关键词:
教育国际化 本土化 中国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胡昳昀 刘宝存
教育软实力是中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教育软实力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构建了教育软实力分析框架,即教育价值力、教育制度力、教育政策力、教育创新力和教育传播力。通过国际软实力排行榜比较发现,中国教育软实力与西方发达国家仍存在差距。中国教育软实力存在不善于提出具有价值力的教育理念、制度建设尚不完善、政策设计不健全、教育创新力有待提升、教育传播力受限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提升中国教育软实力,我国需加大教育投入,夯实教育软实力的"硬"基础;构建中国特色、世界认同的教育理论体系、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提升中国教育理念影响力;加强制度建设和政策设计,提升中国教育制度和政策的亲和力;构建教育传播体系,讲好中国教育故事。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吴寒天 李梅
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和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深化,中国教育学科的科研活动与研究成果日趋国际化。有赖于日益多元化的研究主体和相关激励政策,英文论文发表量逐年攀升;本土教育学英文学术期刊也相继出版,成为世界了解中国教育研究的窗口。然而,中国教育研究的质量和实质性国际影响力仍有待进一步探究。本文通过对8位域外非华裔知名教育学者的访谈,探讨中国教育研究在走向世界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进而探究提升中国教育研究国际影响力及其在世界知识生产体系中地位的潜在路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琳琳 冯燕
本研究借助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对2000-2018年间SSCI期刊上中国教育相关论文进行主题和前沿分布。研究发现:研究前沿突现出双语教学、资优生、文化情境、教育改革等核心词;研究主题形成的13个聚类中量化研究方法导向突出,与中国特色社会文化相关的主题热度较高,中国特色教育实践(包括资优生与团队教学)受到重视;与国际和国内教育领域的主题对比发现,中国对国际教育的独特贡献围绕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和德育课程等主题,但中国的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还未能引起国际关注。
关键词:
中国教育 国际期刊 内容分析 研究前沿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黄维 吴家鹏
本文根据协同学理论的序参量原理和役使原理,建立中国"教育发展——教育公平"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测算出中国1997—2006年教育发展与教育公平两者之间的协调度。结果发现:中国教育发展与教育公平之间是协调发展的,总体上呈现出逐步提高的良好态势,但其总体协调程度不高,在这10年间该复合系统的平均协调度仅为0.3708,绝大多数年份属于低水平协调型或者相互脱节型。因此,政府需要继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努力提高国民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加大对教育的财政投入力度,并建立教育公平的监测评估体系。
关键词:
协调度 教育发展 教育公平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进入21世纪,中国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在中央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进展。教育正在成为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科技进步,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1.21世纪初教育制度概览1.1对教育制度进行的主要改革和主要革新措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教育发展报告课题组 方晓东 高丙成
根据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目标,参考我国教育监测与评价统计指标体系,借鉴国内外教育综合发展指数相关研究成果构建了我国教育综合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根据该指标体系对我国和各地区教育综合发展指数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教育综合发展水平呈现逐年提高的趋势,但东、中、西部地区教育综合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差异和特点,东部地区较高而西部地区较低;各省份教育综合发展水平差异明显,大部分省份教育综合发展水平均衡性较好。经济的发展、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地区综合发展水平的改善,能够促进教育综合发展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
教育综合发展水平 指标体系 发展指数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郑金洲 程亮
21世纪初叶的中国教育学研究在各种力量的作用下,呈现出五个方面的变化态势:方法论意义上的复杂科学已越来越多地影响教育的研究乃至对教育的基本看法;教育叙事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成为理论界和实践界共同关注的对象;专业界限模糊现象既存在于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分界之间,也存在于教育学研究从业者之中;教育理论界热情直面教育实践;本土立场正逐渐回归教育学研究。
关键词:
教育学研究 变化态势 发展趋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