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52)
2023(8409)
2022(6597)
2021(6343)
2020(4938)
2019(11314)
2018(11450)
2017(20009)
2016(11862)
2015(13843)
2014(14079)
2013(12886)
2012(11788)
2011(10791)
2010(10704)
2009(9544)
2008(9443)
2007(8389)
2006(7491)
2005(7250)
作者
(29797)
(24643)
(24509)
(23587)
(15744)
(11660)
(11349)
(9730)
(9512)
(8780)
(8526)
(8240)
(8024)
(7775)
(7774)
(7749)
(7482)
(7126)
(7037)
(6998)
(6558)
(5955)
(5943)
(5642)
(5639)
(5488)
(5476)
(5388)
(5005)
(4897)
学科
(45026)
经济(44985)
中国(23810)
管理(22654)
(21520)
教育(20154)
方法(17354)
(15844)
企业(15844)
数学(14520)
数学方法(14407)
(13790)
业经(11091)
(10408)
贸易(10401)
理论(10316)
(10218)
(10055)
(9527)
农业(8884)
发展(8822)
(8700)
(8462)
(8354)
地方(7772)
产业(7531)
(7207)
银行(7202)
(7034)
教学(6959)
机构
大学(163214)
学院(157541)
(67407)
经济(66176)
研究(64058)
管理(49839)
中国(43605)
理学(42239)
理学院(41611)
管理学(40861)
管理学院(40524)
(37353)
科学(34742)
(31994)
师范(31848)
(31302)
教育(29935)
(29216)
研究所(28588)
师范大学(26479)
中心(26303)
北京(25108)
财经(23439)
(23304)
经济学(23019)
(22736)
(21691)
(20981)
经济学院(20755)
(18375)
基金
项目(99706)
研究(82577)
科学(81015)
基金(71300)
(61199)
国家(60582)
社会(53386)
科学基金(50707)
社会科(50385)
社会科学(50375)
教育(45053)
(36511)
基金项目(35761)
编号(34660)
(33662)
成果(31552)
资助(28666)
自然(27811)
课题(27495)
自然科(27217)
自然科学(27211)
自然科学基金(26761)
(25330)
重点(24420)
(23816)
(22985)
教育部(22759)
中国(22607)
国家社会(22526)
(22092)
期刊
(74446)
经济(74446)
研究(62286)
教育(50626)
中国(42189)
学报(21296)
科学(21100)
(20765)
(20517)
管理(19392)
大学(18085)
技术(16346)
学学(15243)
农业(14597)
经济研究(13429)
(13059)
金融(13059)
财经(12683)
职业(12626)
(11260)
(10725)
问题(10425)
世界(10287)
业经(10186)
国际(9713)
(9367)
论坛(9367)
(9128)
技术教育(8284)
职业技术(8284)
共检索到2537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维忠  
构建符合时代发展和中国国情的数学教育。是数学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涵之一,也是数学教育改革的根本目标。我们应在努力吸收外来文化中的有益成分的同时,将数学教育的变革植根于民族文化传统之中。通过中西方数学与数学教育文化传统的比较、数学文化价值的研究、数学文化与数学学习关系的研究、数学文化素材的挖掘、中学生数学观的现状分析、数学史与数学教育关系的研究、计算机技术支持下的数学教育与文化传统关系的研究,以及数学建模与数学教育现代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等,进一步推动我国数学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守福  
在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的前夕,反思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进程,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反思也是一种总结,目的就在于要继往开来,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所谓现代化,实际上是自十八世纪工业革命以来工业化、都市化、市场化和民主化等现代要素不断增长的十分复杂的社会...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黄书光  
反思百余年来的中国教育现代化变革,我们深切体会到教育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务必要遵循特定时期社会变迁的历史节律和树立开阔通达的国际视野,坚持基于国情的本土立场和扎根实践的创新勇气,把握教育现代化动变的价值重心和倡导"以人为本"的价值回归。作为学校教育现代化变革的前沿阵地,"上海教育经验"及其背后的海派教育之深厚文化底蕴,值得我们做更加深入的个案剖析,以期从区域文化层面进一步求索教育现代化变革成功的内在动因。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冯刚  金国峰  
全国教育大会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厘清现代化、教育现代化的内涵,总结分析教育现代化的中国模式和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逻辑起点。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叶隽  
一、作为制度的教育及其枢纽意义——以"现代化"为视域教育之重要,非仅在于其教化育人之功、国家长治久安兴国之本,更在于其扮演着社会金字塔的枢纽性资本转换调节器的角色。故此,大凡一个社会、一种文化乃至一姓朝代之兴替、转型,它既是首当其冲必遭调整的重点领域,又是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肖甦  郭齐家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申国昌  赵凯  
自1913年始,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孟禄先后14次来华访问,实地调查中国教育情况,与各地师生、学界名流、地方军阀、政府官员等各界人士进行了广泛的教育交往,举行了多场座谈、讨论、讲演活动。孟禄在华期间的教育交往,加速了西方教育思想的传播,指导中国教育改革进程;促成了中华教育改进社的成立,推动教育调查事业的发展;宣传了科学教育思想,助力科学教育的繁荣;促进了中美教育文化交流,为中国教育发展搭建桥梁,有力地推进了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的进程。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宋兵波  
现代学术传统是中国教育学研究发展与创新的文化基础。只有回归现代学术传统,秉承学问与人生相结合、关怀历史与现实、恪守学术独立的现代学术精神,重视现代学术传统的实践价值,才能摆脱教育学学科立场的迷惘和学派理念的空洞,才能形成中国教育学术文化,实现教育学研究的新生。为此,需要教育学研究追寻现代学术传统的精神,沿着现代学术扎根实践的实践之路,蕴育出中国教育学术的文化生态,形成中国教育学术研究的理论品格、实践情怀;需要从现代学术精神中汲取营养,扎根现代学术传统这片沃土,在现代学术传统基础上形成教育学研究的学术规范与学术理念;需要培育教育学研究的创造力倾向,使新世纪的中国教育学形成稳定的学科身份和地位;需...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冯建军  张力奎  
21世纪即将来临,许多有远见的思想家和战略家曾反复提醒人们:21世纪综合国力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最终必然是教育的竞争。21世纪是教育的世纪。中国作为“赶超型现代化”或“后发展型现代化”国家,根据发达国家现代化“先化人后化物”的经验,把教育现代化作为切入点,显然是一种远见卓识。 当前,随着苏南、上海、珠江三角洲等部分发达地区“教育现代化工程”的启动和实施,理论界关于教育现代化的探讨已有不少,但多是局限在微观的学校领域,仅就学校教育论学校教育的现代化,如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条件装备、师资队伍、教育管理等方面的现代化,未能从宏观上把握世纪转换年代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走向,本文试图在此作些探...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国良  
开展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价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启动实施的一个重大项目。借助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及其监测评价机制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需要用与现代化相匹配的先进理念来引导和加强实施体制机制的建设,用体现先进治理理念、法治思维的制度为推进教育现代化保驾护航。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童世骏  徐辉  陈锋  瞿振元  丁晓东  高书国  程介明  李军  祝智庭  于志晶  高向东  袁振国  
为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理解把握党的十九大对教育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办人民满意的教育,2017年12月26日,华东师范大学和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联合主办了"聚焦2035中国教育"教育现代化智库论坛。十余位知名专家学者和教育行政管理者分享了他们对2035中国教育的认识、理解与展望;本着2035中国教育的共同愿景,分析了当前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问题、重点任务和目标策略。现摘录论坛部分发言内容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小微  
2015年联合国全球发展峰会上,193个成员国审议并签署通过"2015年后可持续发展议程",旨在确保全纳、公平、优质的教育和促进全民终身学习,涉及各级各类教育和全民的终身发展,为下一个15年(2016-2030年)的世界教育发展提供框架。同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仁川召开峰会,最终发布了题为"迈向全纳、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和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2030行动框架"。这个行动框架勾勒了2015年后十五年的全球教育发展蓝图,并提供宏观方向和战略布局。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徐辉  
一、内源发展战略:现代化的新观念 1.内源发展战略的缘起。 作为一种发展理论的现代化已经历了许多变化,作为一场规模巨大、影响深远、且具有广泛性的社会变迁意义上的现代化也走过了漫长的历史进程。从严格意义上说,现代化理论(狭义的)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在60年代达到鼎盛阶段。经典社会学家孔德(August Comte)、斯宾塞(Herbert Spencer)、迪尔凯姆(Emile Durkheim)和腾尼斯(Ferdinand Tonnies)等人曾致力于社会发展和社会变迁的研究,特别是迪尔凯姆的分工论和滕尼斯的公社和社会理论被认为是对社会从“传统”到“现代”的发展的经典论述。马克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