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27)
2023(12225)
2022(10142)
2021(9769)
2020(7898)
2019(18059)
2018(18218)
2017(32616)
2016(18848)
2015(21182)
2014(21321)
2013(20088)
2012(18641)
2011(17098)
2010(17283)
2009(15931)
2008(15836)
2007(14334)
2006(13087)
2005(12037)
作者
(48893)
(40832)
(40739)
(39176)
(25919)
(19426)
(18737)
(15844)
(15766)
(14679)
(14049)
(13776)
(13248)
(13170)
(13147)
(12715)
(12179)
(11908)
(11788)
(11745)
(10693)
(9952)
(9774)
(9471)
(9266)
(9114)
(9092)
(8984)
(8237)
(8162)
学科
(65120)
经济(64940)
管理(50392)
(42943)
(37058)
企业(37058)
中国(28211)
方法(25042)
教育(21907)
(21293)
(20750)
数学(20224)
数学方法(20029)
(19398)
业经(16616)
(16189)
理论(15596)
(14851)
(13546)
银行(13529)
(13107)
(12918)
金融(12911)
(12853)
贸易(12845)
(12630)
体制(12571)
(11331)
农业(11259)
(10838)
机构
大学(258059)
学院(251055)
(104210)
经济(101981)
研究(96088)
管理(86858)
理学(73475)
理学院(72563)
管理学(71370)
管理学院(70861)
中国(70735)
(57037)
(53800)
科学(52314)
(47294)
研究所(42404)
中心(42013)
(41822)
师范(41511)
财经(40877)
(39218)
北京(37449)
(37278)
(36662)
教育(36004)
(34549)
师范大学(34119)
经济学(33580)
业大(30964)
财经大学(30324)
基金
项目(159498)
科学(127905)
研究(127378)
基金(114785)
(98980)
国家(98019)
科学基金(82943)
社会(82671)
社会科(77264)
社会科学(77245)
教育(65859)
(59786)
基金项目(58497)
(53071)
编号(52789)
自然(48177)
成果(48079)
自然科(47056)
自然科学(47042)
资助(46357)
自然科学基金(46249)
课题(40560)
(39405)
重点(37664)
(36160)
教育部(35022)
(34901)
(34618)
国家社会(34368)
(33211)
期刊
(120157)
经济(120157)
研究(92456)
中国(68522)
教育(61264)
(43341)
学报(36124)
(34919)
管理(34353)
科学(34215)
大学(29794)
学学(26411)
(25830)
金融(25830)
技术(23591)
农业(23280)
财经(21987)
经济研究(19866)
(19100)
业经(16589)
职业(16006)
问题(15449)
(14198)
世界(13676)
(12680)
论坛(12680)
国际(12535)
(12382)
(11598)
(10521)
共检索到4092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王有升  
中国教育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社会普遍期待进行体制层面的变革,但仅限于教育领域自身内部的体制变革往往面临重重阻力,教育改革理念的达成需要整体社会治理体制的相应变革。在当前阶段,做为社会资源配置重要手段的户籍制度已经成为导致教育公平问题的焦点所在,现行干部人事制度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教育改革的专业性与民主性诉求,而现行行政管理制度则成为学校教育过度行政化的根本性原因。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必须期待着这些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的更大突破。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娜·叶·鲍列夫斯卡娅  王德武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红霞  聂克·福斯克特  
教育重演论与中国教育改革●张红霞聂克·福斯克特一、教育重演论的概念与历史教育重演论(Recapitulationtheoryofedu-cation)的基本原理是,第一,一个人的教育发展是一个过程。进入高一级的教育阶段一定是以通过了低一级的教育阶段为...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孙崇文  
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从2006年3月初向社会公布自主选拔录取改革方案,到4月中旬宣布预录取名单,两校的改革如同巨石击水,激起层层波浪,引发了各种评论。本期特组织“高校招考制度改革”专题相关文章。其中,上海市教科院高教所副所长孙崇文从研究者的角度分析了复旦大学和上海交大此次自主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做法和意义,进而对上海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整体思路进行了阐述,并提供了相应的改革举措。复旦大学副校长蔡达峰则以此次自主招生组织者的身份畅谈了自主选拔录取改革的意义和复旦的具体实践。同时,本刊还以访谈或笔谈形式,约请了四位不同层面的人士对这一问题发表见解,希望能引发您更深入的思考。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吴康宁  
中国教育改革的长期性与艰巨性既同教育改革本身任务繁重有关,也同教育改革处于其中的复杂而又特殊的"场域"有关。制约中国教育改革的场域的主要构成包括考试竞争、区域差异、关系网络、社会基础等。制约中国教育改革的场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也可以说中国教育改革虽然已经走过30年历程,但对于中国教育改革的特殊性的深层次研究其实还刚刚开始,任重而道远。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佘宇  单大圣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跃居世界中上行列,为改善民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中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教育资源历史积累不足,教育总体条件还不是很理想,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教育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教育发展差距仍然较大;教育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教育体制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不足;部分群体受教育权利的保障尚不充分。下一步,中国将围绕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建设教育强国、加快教育现代化、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目标,继续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韩鹤进  
教育发展改革的多年历程表明,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和全面推进,不仅要依靠教育自身的不懈努力,还需要在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时寻求外部社会有力而系统的支持。本文在教育改革面临严峻挑战的现状出发,从"政府职能""教育界自身""民间力量"以及"舆论的影响"四个方面对影响教育改革的外部支持系统进行研究,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给出了解决的基本思路。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吴康宁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中国教育改革"既不言而喻,又一言难尽。所谓"不言而喻",是说教育改革已经被作为整个中国社会改革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事实上,30多年来的中国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周勇  
中国教育的文化复兴事业不仅关系到中国教育究竟能以什么样的文化来培养学生的"素质",更关系到下一代学子将来能创造怎样的中国文化与社会。为此,既需要中国教育界形成文化复兴的"集体认同",并有中心人物以其真挚的人格力量与文化复兴行动,引领教育界的文化复兴追求;又需要创新核心的教育制度即高考,使之成为文化复兴与社会重心重建的强力制度工具。在这两点上,宋代以来的经验可以提供有益借鉴,中国教育改革因此更应该能续写未尽的文化复兴理想。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石中英  
梦想是通向未来的道路。自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以来,教育界也开始构想和讨论中国的教育梦。教育部袁贵仁部长用四句话加以概括——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这一概括,既继承了中国古代优秀的教育文化传统,也具有鲜明生动的时代气息。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金绪泽  
“终身教育”,本世纪最有意义的教育概念,它最早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专家保罗·朗格郎(P·longrand)先生于1965年提出,当时因受多种因素制约,进展缓慢,只是一种国际教育思潮而已,时至今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转变,已经上升为教育理论,...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马维娜  
中国教育改革释绎的时空逻辑,是进入中国教育改革分析现场的方法论铺垫。在历史的"时间之流"中,无论"社会时间"还是"哲学的历史",都是对历史的整体的或全面的拿捏,也是对历史演进中变与不变因素的把捉。在解释的"空间格局"中,无论教育还是教育改革,都是社会的日常生活,并对社会主体、社会生活产生深刻而巨大的意义;日常生活决不意味着必须仅在一定时空中,而是包括教育改革在内的日常生活,只有在空间与时间中才会具体而现实。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确定了九十年代我国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明确提出"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为了实现党的十四大所确定的战略任务,指导九十年代乃至下世纪初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使教育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特制定本纲要。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李现平  
中国教育改革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是长期存在于教育领域的左倾幼稚病,表现为急功近利的工作态度和理想主义、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平均主义等有害的工作方法。走出困境的根本出路,是告别二元对立思维,运用可持续发展智慧,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发展实际出发,实施民族复兴所需要的创造者教育,推动中国公民、中国教育和中国社会健康、协调、持续、加速度发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周勇  
面对西方入侵引发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怎样通过教育改革使中国成为富强国家,是中国教育改革的世纪难题。起初,中国教育在保持文化自信的同时,还能根据"大变局"的深切认识及国家富强需要启动改革。但至19世纪末及至民国年间,文化自信被"尊西趋新"取代,教育改革异变为追求西化政治及文化革命,远离了中国"大变局"的现实及国家富强的切实需要。由此,中国教育改革不仅难以增进国家富强,反而加剧了社会分裂与动荡。当代中国仍在西方主导的历史中寻求国家复兴,教育改革因此需要重温历史教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