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62)
- 2023(11943)
- 2022(10123)
- 2021(9953)
- 2020(8223)
- 2019(19440)
- 2018(19072)
- 2017(35187)
- 2016(20306)
- 2015(23340)
- 2014(23540)
- 2013(22944)
- 2012(21768)
- 2011(19738)
- 2010(20059)
- 2009(18451)
- 2008(18763)
- 2007(16888)
- 2006(14763)
- 2005(13499)
- 学科
- 济(77238)
- 经济(77166)
- 管理(55252)
- 业(51197)
- 企(40163)
- 企业(40163)
- 方法(35499)
- 财(32268)
- 数学(32201)
- 数学方法(31873)
- 中国(29895)
- 农(23198)
- 教育(21154)
- 贸(17863)
- 贸易(17857)
- 易(17486)
- 制(17319)
- 学(16605)
- 务(15922)
- 财务(15895)
- 财务管理(15844)
- 企业财务(15045)
- 地方(15038)
- 农业(14554)
- 业经(14380)
- 财政(14100)
- 理论(13556)
- 银(13468)
- 银行(13448)
- 行(12816)
- 机构
- 大学(285302)
- 学院(280669)
- 济(120848)
- 经济(118376)
- 研究(103745)
- 管理(100911)
- 理学(86001)
- 理学院(84958)
- 管理学(83599)
- 管理学院(83026)
- 中国(76079)
- 财(62767)
- 京(61733)
- 科学(58983)
- 所(52740)
- 研究所(47430)
- 中心(46107)
- 财经(46062)
- 范(44490)
- 师范(44225)
- 农(43587)
- 江(43508)
- 经(41860)
- 北京(40501)
- 经济学(38518)
- 院(36584)
- 业大(36557)
- 师范大学(35957)
- 教育(35708)
- 经济学院(34862)
- 基金
- 项目(175123)
- 科学(138953)
- 研究(136423)
- 基金(125636)
- 家(107733)
- 国家(106750)
- 科学基金(90223)
- 社会(85372)
- 社会科(80777)
- 社会科学(80757)
- 教育(69164)
- 省(66663)
- 基金项目(64394)
- 划(58471)
- 编号(57347)
- 自然(54795)
- 自然科(53489)
- 自然科学(53471)
- 资助(52991)
- 自然科学基金(52554)
- 成果(50404)
- 课题(42423)
- 部(42418)
- 重点(40814)
- 发(39069)
- 教育部(37099)
- 性(36670)
- 创(36088)
- 国家社会(34954)
- 大学(34574)
- 期刊
- 济(132250)
- 经济(132250)
- 研究(98926)
- 中国(64885)
- 教育(56532)
- 财(52162)
- 农(39008)
- 学报(38794)
- 科学(36227)
- 管理(34885)
- 大学(30508)
- 学学(27250)
- 融(27210)
- 金融(27210)
- 农业(26509)
- 技术(26140)
- 财经(23643)
- 经济研究(22877)
- 经(20406)
- 业经(19113)
- 问题(17663)
- 贸(17460)
- 业(14993)
- 国际(14851)
- 职业(14374)
- 世界(14338)
- 技术经济(13733)
- 统计(13105)
- 坛(12989)
- 论坛(12989)
共检索到4419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小利
一、我国财政教育投入的基本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共教育的规模不断增长,财政每年用于教育投入的财力也不断加大,2001财政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3.19%,2002年这一比例达到3.41%,为建国以来的最高水平。这一积极的财政教育投入政策对于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表现出以下三个基本特点: 1.投入总量呈不断增长态势,近几年其占财政支出的比例稳步上升。我国财政教育投入总量至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持续增长,从1978—2000年,我国财政预算内教育投入从50亿增长到2085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陈纯槿 郅庭瑾
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2013—2014年基线数据,从教育公平的视角考察和分析教育财政投入对学生学业成就及教育结果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学生家庭背景和学校特征的情况下,生均公用经费对学生标准化测试成绩的影响呈倒"U型"结构,生均公用经费的正向效应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农村更加显著,而且生均公用经费的提高显著降低了家庭经济收入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从而起到降低教育结果不平等的作用。县区学校对本县区学生免除书本费、提供免费午餐、为贫困生提供补助对于缩小学校间学生学业成就差距扩大均有补差效应。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忠
一、社会资金向农业投入的趋势分析近年来,社会资金向农业的投入呈增长趋势,不仅投资数量有较大增长,投资范围也日渐扩大。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党对农业生产的优惠政策,降低了投资者的投资风险。比如,土地承包期延长30年的政策,稳定按土地交纳税收的...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王智勇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樊丽明
一、财政政策时滞的内容及存在的必然性政策时滞,也称政策时差,是指从政策制订到最终对经济运行及其他社会活动发生影响、实现调节目的的时间。财政政策与其他政策一样,也存在着时滞问题。财政政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戈飞平
美国高校的资金来源具有多元化之特点,为克服财务困难,高校在资金来源方面具有广泛的选择性。其高等教育能成功地转化为一种大众化教育,原因之一就是在政府加大对高等教育资金投入的同时,高校能有效地从其它途径筹措所需资金。本文分析了美国高校资金筹措的多元化特点及其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进一步发展广东高等教育过程中在资金筹措方面的一些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
高等教育 资金来源 多元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广深 王金秀
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结构低度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教育财政投入总量不足,第二,教育财政投入结构失衡;它造成了我国教育发展滞后,居民受教育机会不均等、地区居民素质差异大等问题。因此,建立财政对教育投入的长效机制,提高财政教育支出的占比,加大对中西部教育财政的投入并提高中等师范教育和职业教育支持力度是优化教育财政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教育财政 支出结构 低度化 优化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保安
财政政策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主要工具,近年来中国政府根据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丰富财政政策的调控方式,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正处于新一轮快速增长的上升阶段,经济社会生活中仍然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客现上需要我们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要求,适时适度调整财政政策的方向和侧重点,进一步发挥财政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优化结构和调节收入方面的重要功能作用,不断完善财政政策的有效实施方式,突出公共财政特征。
关键词:
宏观调控 财政政策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盛丽颖
本文基于1995-2009年国家层面数据,从财政收入和支出两个角度选取变量,对我国财政政策的碳减排效应作了实证分析。目前支出角度的财政政策的碳减排效应要优于收入角度;收入角度的税收政策碳减排效应不显著,应对现行的环境税和资源税进行一定的改革;今后财政政策应注重充分调动社会各投资主体的积极性以收获更好的碳减排效果。
关键词:
财政政策 碳排放强度 减排效应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红兵 成金华 张意翔
运用因果检验、协整检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和方差分解,就1989-2006年间我国财政政策对能源消费影响的动态效应作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财政政策对能源消费具有较强的调控效果;财政政策外生于能源消费,具有较强的独立性;财政政策存在较长的时滞,有明显的中期化现象。这种中期化现象的存在极大地削弱了财政政策能源调控效应的发挥。建议:在保证国家掌握能源资源的所有权基础上,要逐渐开放能源产业的中、下游市场,使不同的经济成分参与到能源市场中来,提高市场化程度,促进能源财政政策调控效应的增强。因此,国家必须增强能源财政政策目标的针对性,形成一套完整的能源财政政策体系。
关键词: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方差分解 财税政策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保安
财政政策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也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各项方针政策的基本工具和制度性保障。在财政工作中突出政策性、方向性,对充分发挥财政职能和财政政策作用,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课题组 苏明 赵福昌 李成威 封北麟
物价稳定是国内外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是促进社会和谐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近年来在我国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国家采取有力的政策、改革、管理措施,初步实现了物价趋稳的可喜局面。但是未来物价走势仍然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进一步总结和把握当前物价走势及其影响因素,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于保持未来物价稳定和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要分析了当前中国物价走势的主要特征及其原因,从国内外影响因素着手对今后一段时间中国物价走势进行研判,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国家调控物价的宏观思路与财政政策建议:一是把握总量调节力度,将财政赤字和债务控制在适度范围;二是发挥财政的结构调整政策功能,缓解高投入增长方式的...
关键词:
中国物价 形势分析 调控 财政政策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吕冰洋
本文结合陈共先生历年关于财政政策的一系列思考,历史地分析中国建国以来财政政策的更迭,以及财政政策对经济的作用机理。主要结论为:计划经济时期,财政政策以供给管理为主,政府通过强制储蓄手段积累资金,并通过财政拨款扩大投资;财政包干时期,财政通过放权让利改革实行供给管理,通过提高居民收入和降低消费成本实行需求管理;两次积极财政政策时期,财政通过政府投资扩张和对信贷资金的拉动,实现需求管理为主的政策;经济进入新常态后,财政通过降低企业成本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以供给管理为主的政策。
关键词:
财政政策 供给管理 需求管理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史永东
一、引言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经济以年均97%的速度高速增长,期间伴随着相当明显的周期变动。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国家赖以进行宏观调控的两大政策支柱,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特别是在对市场失效的矫治、对国民经济结构的重塑与调整、对区域经济...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吕冰洋
本文结合陈共先生历年关于财政政策的一系列思考,历史地分析中国建国以来财政政策的更迭,以及财政政策对经济的作用机理。主要结论为:计划经济时期,财政政策以供给管理为主,政府通过强制储蓄手段积累资金,并通过财政拨款扩大投资;财政包干时期,财政通过放权让利改革实行供给管理,通过提高居民收入和降低消费成本实行需求管理;两次积极财政政策时期,财政通过政府投资扩张和对信贷资金的拉动,实现需求管理为主的政策;经济进入新常态后,财政通过降低企业成本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以供给管理为主的政策。
关键词:
财政政策 供给管理 需求管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