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93)
2023(7424)
2022(6072)
2021(6027)
2020(4861)
2019(11541)
2018(11375)
2017(19656)
2016(11681)
2015(13474)
2014(13298)
2013(12615)
2012(12006)
2011(11393)
2010(11412)
2009(10231)
2008(10159)
2007(8943)
2006(8016)
2005(7360)
作者
(31182)
(26116)
(26057)
(24980)
(16799)
(12412)
(11900)
(10241)
(10137)
(9357)
(9143)
(8911)
(8448)
(8403)
(8321)
(8242)
(7764)
(7675)
(7639)
(7475)
(7041)
(6488)
(6189)
(6105)
(5960)
(5901)
(5702)
(5689)
(5376)
(5215)
学科
(44727)
经济(44669)
管理(24363)
(22007)
方法(21530)
中国(20789)
数学(19594)
数学方法(19416)
教育(19072)
(16514)
企业(16514)
(11436)
(11064)
(10869)
贸易(10864)
(10692)
(10186)
理论(9010)
(8012)
(7630)
业经(7467)
技术(7270)
农业(7002)
(6923)
银行(6910)
(6843)
(6819)
金融(6818)
(6726)
发展(6669)
机构
大学(171446)
学院(162218)
(69786)
经济(68605)
研究(66773)
管理(53153)
理学(45858)
理学院(45169)
中国(44978)
管理学(44278)
管理学院(43939)
(38799)
科学(37724)
(33685)
(31646)
师范(31479)
研究所(30972)
(30731)
教育(30052)
中心(27357)
师范大学(26468)
北京(25906)
财经(25122)
(24451)
经济学(23831)
(23708)
(23607)
(23270)
经济学院(21605)
业大(20666)
基金
项目(105918)
科学(86011)
研究(82764)
基金(77923)
(68469)
国家(67865)
科学基金(56437)
社会(53316)
社会科(50460)
社会科学(50451)
教育(45783)
基金项目(39235)
(37541)
(35894)
自然(33797)
自然科(33082)
自然科学(33070)
编号(33047)
资助(32770)
自然科学基金(32539)
成果(30153)
(27704)
课题(26502)
重点(25852)
教育部(24561)
(23771)
中国(23505)
国家社会(22924)
(21912)
(21862)
期刊
(70917)
经济(70917)
研究(61623)
教育(47743)
中国(40420)
学报(25145)
科学(23715)
(22136)
(21482)
大学(20339)
管理(18607)
学学(17477)
技术(16052)
农业(15362)
财经(13305)
经济研究(13048)
(12361)
金融(12361)
(11599)
职业(11156)
(10921)
世界(10388)
国际(9915)
问题(9689)
(9418)
(8689)
论坛(8689)
业经(8203)
统计(8143)
技术经济(7672)
共检索到2533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周胜  刘正良  
教育的外溢效益是指教育部门对非教育部门产出的影响。基于中国教育投入的计量表明,中国的教育总体上存在外溢效益,但各教育类型之间外溢效益不平衡:基础教育有显著的正外溢效益,职业教育有不显著的负外溢效益,而高等教育却显示出显著的负外溢效益。应该根据教育外溢的属性构建中国各类教育资源配置的选择机制;加强高校基础研究;大力发展基础教育;推进职业教育市场化。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胡庆十  吴怡兴  
教育的经济效益有两大类和多个层次。教育的外溢效益是其间接效益的一类,包括三个层次。构建外溢效益的计量经济模型应有基本的要求,才会有科学的结论,尤其是关于第二、第三层次的效益模型。本文对周胜、刘正良构建的模型提出质疑,指出并分析其模型构建的不当之处和由此模型得出的多个错误结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胡兵  乔晶  
本文基于Feder的分析框架,运用动态面板模型GMM估计实证检验中国出口部门相对非出口部门的生产率优势及其外溢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出口促进经济增长主要是因为要素生产率差异而不是出口部门的外溢效应。整个出口部门,以及细分的工业制成品和初级产品出口部门、内资企业出口部门,对非出口部门的外溢效应均不显著,外资企业则存在微弱的负向外溢效应。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舜佳  王耀中  
在要素投入与TFP相关的前提下,以工业面板数据为样本,分离具有非观测性和特异性的TFP,用Levinsohn-Petrin非参数理论对索洛余值进行修正估计,结果表明TFP年均有所增长,但在产出增长中所占份额较低;工业存在规模报酬递增。基于技术外溢的检验显示:后向外溢和行业竞争没有提升TFP,前向外溢和规模效应提升TFP,上游行业从下游行业外资企业所得规模效应经由前向关联渠道反哺了下游行业TFP。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林洁  
教育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 ,具有很强的外部性。从定量的角度研究教育的外部效益 ,对我国开展教育体制改革具有很大的意义。本文应用菲德的两部门模型对我国从 1 978年~ 1 998年教育的外溢效益进行了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覃思乾  
本文利用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1952-2003年中国教育投入与GDP之间的年度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均衡关系,但这种均衡关系是在误差修正机制的不断调整下得以维持的;教育投入对GDP的弹性系数为0.8791;从长期来看,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双向因果关系;从短期来看,经济增长是教育投入增长的原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庞娟  孙金岭  
文章以传统产业剥离过程中空间集聚与专业要素集聚的外溢效能的空间差异为研究对象,选取外商投资、国内资本、交通便利、文化教育等参变因素,结合专业化效率和产业多样化空间集聚,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外溢效应进行估计。结果证实:生产性服务业的外溢技术红利已不再因交通便利而迅速增加,东部区域相对我国中西部地区具备更为显著的外溢经济推动特性,但其外溢效应主要依赖于这一区域相对集中的产业中间品供给,以及由原先制造业等产业中获得的丰富分支剥离。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胡曦丹  
纵观整个中国历史,"学而优则仕"的思想从古至今未变,中国传统主流的儒学教育思想影响至深。隋朝以来采用的科举制度如今演变为考试制度,使得当今中国的教育越来越趋向于功利化,社会大环境过度关注分数与成绩,忽略了学生自身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教育本身也产生了诸多问题。学生为考试而学,不是为了知识本身或自身的乐趣,与现实生活无法衔接;教师长期以来的灌输式教育模式死板、教学内容跟不上时代要求。区域发展不平衡导致教育的不平等,办学效益低下,教育质量下降。诸多问题使得学生人格发展不完善、难以快速适应社会。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宇  蒋殿春  
本文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以及面板数据模型对FDI流入在不同地区所引发的技术外溢效应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验证了FDI技术外溢效应在我国不同地区之间具有相当的差异性,并且证实了影响FDI技术外溢程度的"门槛效应"的存在。在此基础上,我们通过实证检验进一步确定了影响FDI技术外溢效应的若干因素,并从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度、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状况以及地区经济结构四方面对引发积极技术外溢效应的"门槛"水平进行了具体的测算。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罗雨泽  朱善利  陈玉宇  罗来军  
本研究采用大数据样本(样本容量为173430)研究了外商直接投资(国外直接投资和港澳台直接投资)外溢效应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以及对我国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无论港澳台直接投资还是国外直接投资对内资企业均存在外溢的比邻效应;考虑地区进入因素后,外商直接投资对制造业的整体效应估计值降低了;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拉大了我国不同区域企业生产率之间的差距。此外,研究结论支持了Arrow(1971)与Findlay(1978)的理论推断。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正良  刘厚俊  
出口贸易不仅具有拉动经济增长的静态效应,还具有促进技术进步和效率提高的动态外溢效应,但从出口国角度考察出口贸易外溢效应的研究显得相对薄弱,中国数据的计量检验表明,中国出口贸易外溢效应发挥的主体是一般贸易出口,加工贸易的外溢效应则不明显,在欠发达地区,一般贸易出口外溢效应的可能性最高,而在发达地区,加工贸易外溢效应的可能性最高。政策导向应该是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平衡发展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出口,促进加工贸易向一般贸易转化。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林峰  
研究中国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外溢效应,对于促进中国经济的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一个三部门模型,从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区域相结合的角度,运用中国1997~20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财政支出整体具有显著的外溢效应,其中购买性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外溢效应,而转移性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负外溢效应;(2)区域发展水平对财政支出结构外溢效应的影响有所不同;(3)整体上看,购买性支出部门不具备要素生产率方面的优势,而转移性支出部门的生产效率优势较为明显。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董亚娟  孙敬水  
通过建立教育与生产率增长的内生模型,采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测算了中国1991~2007年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项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率,从公共教育支出视角检验了教育对中国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率的影响及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教育对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率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支出在各级教育中分配的不合理性,导致教育对技术的溢出效应表现为引致技术效率恶化和技术进步率提高。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小利  
一、我国财政教育投入的基本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共教育的规模不断增长,财政每年用于教育投入的财力也不断加大,2001财政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3.19%,2002年这一比例达到3.41%,为建国以来的最高水平。这一积极的财政教育投入政策对于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表现出以下三个基本特点: 1.投入总量呈不断增长态势,近几年其占财政支出的比例稳步上升。我国财政教育投入总量至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持续增长,从1978—2000年,我国财政预算内教育投入从50亿增长到2085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麒曈  
文章主要基于哈里斯-托达罗农村人口城乡迁移模型的扩展,对1991~2012年中国教育投入变化引起的城乡收入差距变化进而导致的就业人口城乡迁移进行粗略的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中国目前教育投入的增加会进一步拉大城乡收入差距,从而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的长期迁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