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599)
2023(17073)
2022(14312)
2021(13572)
2020(11192)
2019(25877)
2018(25677)
2017(47691)
2016(26637)
2015(29968)
2014(29873)
2013(29239)
2012(26985)
2011(24733)
2010(24590)
2009(22350)
2008(21460)
2007(18736)
2006(16655)
2005(14829)
作者
(77074)
(64149)
(63615)
(60770)
(40790)
(30697)
(28768)
(25239)
(24523)
(22706)
(21951)
(21533)
(20326)
(20293)
(19830)
(19812)
(19087)
(19079)
(18355)
(18200)
(16127)
(15934)
(15319)
(14601)
(14373)
(14189)
(14104)
(13955)
(12879)
(12546)
学科
(116738)
经济(116626)
管理(68863)
(63682)
(50484)
企业(50484)
方法(48174)
数学(42525)
数学方法(42143)
中国(34440)
(28087)
(26462)
(24172)
地方(24101)
业经(22869)
教育(22863)
(21199)
贸易(21188)
(20590)
农业(19189)
理论(18205)
(17941)
环境(17130)
(16291)
技术(16181)
(15203)
银行(15136)
(15047)
金融(15046)
(14982)
机构
大学(382828)
学院(375837)
(157194)
经济(154105)
管理(141125)
研究(138020)
理学(122765)
理学院(121267)
管理学(119200)
管理学院(118514)
中国(96726)
科学(84691)
(83004)
(70270)
(67171)
研究所(64683)
(64031)
中心(59440)
业大(57545)
(56331)
师范(55804)
财经(54730)
(53515)
北京(53414)
农业(50428)
(50047)
(49230)
经济学(48697)
师范大学(45931)
经济学院(43780)
基金
项目(257278)
科学(202505)
研究(187892)
基金(186149)
(164314)
国家(162914)
科学基金(137583)
社会(119234)
社会科(112913)
社会科学(112884)
(98648)
基金项目(98161)
教育(90689)
自然(88755)
自然科(86658)
自然科学(86632)
(85774)
自然科学基金(85105)
资助(76469)
编号(75484)
成果(62618)
重点(59086)
(58631)
(56376)
课题(54470)
(53217)
教育部(50474)
创新(49569)
国家社会(49180)
科研(48977)
期刊
(170221)
经济(170221)
研究(120563)
中国(75127)
学报(63837)
教育(60763)
(57452)
科学(57072)
管理(50574)
(48488)
大学(48138)
学学(44588)
农业(39942)
技术(33264)
经济研究(29147)
(28536)
金融(28536)
财经(27367)
业经(25026)
(23629)
问题(22097)
(21066)
技术经济(18576)
(18399)
科技(17747)
世界(17449)
图书(17136)
(16876)
理论(16331)
国际(16317)
共检索到5563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陆根尧  朱省娥  
本文运用教育与非教育两部门模型,测定中国教育部门对经济增长的全部作用和教育部门对经济中其他部门的外溢作用。结果表明,中国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全部作用参数估计值,与国际相比是低的;教育对非教育部门的外溢作用参数估计值,与国际相比则比较高。教育部门的生产力低于非教育部门的生产力,但教育部门极大的外溢作用不但可以抵消其自身生产力低的状况,而且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覃思乾  
本文利用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1952-2003年中国教育投入与GDP之间的年度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均衡关系,但这种均衡关系是在误差修正机制的不断调整下得以维持的;教育投入对GDP的弹性系数为0.8791;从长期来看,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双向因果关系;从短期来看,经济增长是教育投入增长的原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学品  
本文运用非参数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教育投入和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我国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在不同时期有显著的差异;与国际相比,我国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还相对较小;我国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受我国经济系统"结构性变化"的影响较大。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罗来军  朱艳  赵鹏飞  
中国目前教育规模的扩大提升了经济增长率,但教育质量的滑坡降低了经济增长率,教育总体上还是促进了经济增长。从教育影响经济增长的内生增长路径来看,中国的教育还未达到最优规模,仍需继续扩大,同时要注意发展初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等,平衡教育结构。教育质量的提高总是有利于经济增长,因此提高教育质量应成为教育政策的重点。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张长征  李怀祖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顾佳峰  
本文使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2000年中国各县教育经费支出情况,发现教育经费支出对GDP、地方财政支出和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弹性较弱,都小于1,因此,瓦格纳法则不适用。在经济高速增长情况下,这种弱弹性限制了“4%”目标的实现。所以,当前除了要关心教育经费短缺问题,更要关心教育经费使用的低效问题。要积极探索提高既定教育投入的产出效率和效益,通过良好而科学的教育产出管理,节约教育投入,提高办学效益,以缓解现有教育投入不足的压力。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钱晓蕾  Russell Smysth  王秦  
在本文中,我们用变化产出函数来研究教育在20世纪90年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人力资本投资的增加对中国经济的增长起到了显著的作用,1990—2000年人力资本投资约占了国内生产总值的19%。此外本文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教育与经济增长是起到了互补作用而不是阈限作用,而且教育投资增加与教育技术进步的互补效应可以为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提供一个合理的解释。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周英章  金戈  
本文运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我国教育投资和实际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结果证明我国教育投资与实际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互馈关系 ,并在长期内稳定地存在着协同互动的均衡关系 ,教育投资的经济增长弹性为 0 979。实证表明通过增加教育投资从而实现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在我国具有政策可行性和有效性。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杭永宝  
1993—2004年间中国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职、高职、本科以上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0·155%、0·643%、0·453%、1·859%、4·038%、1·922%。总体上,中国教育事业发展速度较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差距。因此,政府应当进一步加大行政推进力度,加快教育整体发展;在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和体系的同时,努力实现教育的快速发展;进一步优化教育与经济协同发展机制,提高高等教育和经济发展的匹配性;大力提升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对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和贡献率;进一步理顺教育管理体制,平衡教育投入,促进教育公平、均衡发展;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教育理性消费,实现高中阶...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玲  
教育对经济增长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这已为世界各国所公认。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水平还比较低。文章利用静态指标体系计算了我国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与贡献度;通过建立动态回归模型进一步证明了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水平。然后从教育投资总量、教育投资结构和教育投资效益三方面详细剖析了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低贡献水平的成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于彬  
文章选取了向量自回归计量经济模型,对教育发展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从研究结论来看,教育发展能够极大地促进经济增长,为我国深入地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提供了坚实有力的理论支撑。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高文书  
利用2000~200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国外人才引进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中国引进国外人才的经济增长弹性为0.0325,即引进国外人才每增加1%,可带来中国GDP增长0.0325%。分地区的研究表明,国外人才引进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非常显著,在中西部地区并未表现出来。量化分析了中国引进国外人才的主要进展,并提出促进中国引进国外人才的若干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炳南  冯根福  
本文实证研究中国黄金消费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变化趋势,分析了黄金首饰业、电子工业、金币制造及其他工业四大组成部分的黄金消费情况。结论是:中国黄金消费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相关性较为明显。黄金消费结构中,首饰业黄金消费增长最快,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明显。为此,本文提出要尽快使我国黄金饰品走出国门,在国际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增加国家黄金储备,鼓励居民黄金投资、"藏金于民"等措施,使中国黄金消费持续推动宏观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程棵  刁思聪  杨晓光  
本文使用峰谷相关分析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周期和信贷增长周期进行划分;使用普通线性回归模型和马尔科夫状态转移模型研究了信贷投放、通货膨胀在利率变化、经济增长周期处于上行阶段、人民币升值等不同时期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使用状态空间模型分析了信贷投放分别通过投资渠道和消费渠道对于经济增长的促进效率。实证结果表明,信贷增长周期对于经济增长周期存在一定的顺周期性,信贷的投放效果存在非对称性,即存在"金融加速器"效应。信贷在温和通胀和人民币贬值时期对于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但是对于消费存在明显的挤出效应。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荐华  禄晓龙  
本文从理论上系统地阐述了税制结构影响经济增长的路径和机理。并在此基础上,利用1994~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实证分析了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税制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在我国现行的税制下,直接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非常有限,而间接税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我国的税制改革及结构调整,应以转变政府职能理论及税收中性理论为指导,以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合理安排直接税与间接税的比重,使整个税收对市场的影响逐步转为中性,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作用,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