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581)
- 2023(5588)
- 2022(4448)
- 2021(4576)
- 2020(3530)
- 2019(8469)
- 2018(8430)
- 2017(13827)
- 2016(8491)
- 2015(9968)
- 2014(9823)
- 2013(9110)
- 2012(8636)
- 2011(8267)
- 2010(8200)
- 2009(7198)
- 2008(6942)
- 2007(5949)
- 2006(5404)
- 2005(5092)
- 学科
- 济(29807)
- 经济(29783)
- 教育(18531)
- 中国(18107)
- 方法(13166)
- 管理(13166)
- 数学(12346)
- 数学方法(12268)
- 业(11120)
- 贸(8481)
- 贸易(8476)
- 易(8396)
- 学(8102)
- 农(7927)
- 发(6896)
- 企(6808)
- 企业(6808)
- 理论(6507)
- 发展(5795)
- 展(5672)
- 教学(5443)
- 关系(5435)
- 财(5285)
- 出(5212)
- 制(5092)
- 农业(4889)
- 环境(4679)
- 银(4615)
- 银行(4614)
- 行(4572)
- 机构
- 大学(118643)
- 学院(110735)
- 研究(50128)
- 济(49310)
- 经济(48517)
- 管理(33737)
- 中国(32777)
- 理学(28833)
- 理学院(28359)
- 京(28010)
- 管理学(27921)
- 管理学院(27681)
- 教育(27080)
- 科学(26613)
- 范(25550)
- 师范(25479)
- 所(24614)
- 研究所(22715)
- 师范大学(21687)
- 财(20286)
- 中心(19883)
- 北京(19403)
- 院(17955)
- 经济学(17366)
- 财经(16610)
- 经济学院(15672)
- 经(15580)
- 江(15472)
- 农(15009)
- 研究院(13921)
- 基金
- 项目(71506)
- 研究(59931)
- 科学(59082)
- 基金(52243)
- 家(45693)
- 国家(45256)
- 社会(38446)
- 科学基金(37175)
- 社会科(36262)
- 社会科学(36258)
- 教育(35434)
- 基金项目(25953)
- 编号(24614)
- 划(24488)
- 省(24069)
- 成果(22875)
- 资助(21543)
- 自然(20778)
- 课题(20615)
- 自然科(20300)
- 自然科学(20295)
- 部(20119)
- 自然科学基金(19978)
- 中国(18524)
- 教育部(18172)
- 重点(18136)
- 发(17036)
- 年(16805)
- 国家社会(16600)
- 性(16400)
共检索到1794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陈振华 徐莉
中国教育学者何以更好地安身立命,这个问题是在复杂的教育实践,教育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开展有中国特色、中国品格和中国气派的教育研究,“教育学立场”与跨学科研究的张力等方面的压力下产生的。要解决之,至少有两条路径:一是改造教育理论,以便更好地为教育实践者把握;二是创新教育理论,做好“接着说”、“在中国教育中”、“从教育学立场出发”、“创新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工作。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薛荣久 杨凤鸣
中国于2001年12月11日成为世贸组织第143个成员,迄今进入十年,巨大成就与众多问题并存。笔者以安身立命为题,析解前十年轨迹,提出后十年愿景。所谓安身是定位稳健,立命是目标明确。安身立命由五个要件构成,它们是:定位明务,依规切行,实力为基,谈判博弈,护制健身。定位明务是中国在世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兰明
无论在高职战线的内外,每每提起高等职业教育,常常会自然而然地说起能力本位的培养目标,培养学生一技之长的重要性,常常会说起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如何缺乏技能型人才……。似乎作为高职院校,使学生习得一些专业技能就可以"万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礼永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国难日益严峻,社会思潮亦有所变化,民族主义呈上升之势。在这种状况下,政学两界部分关心教育的"业余教育家",对教育学在高等教育阶段的体现横加指责,甚至在中央会议上提议全盘否决,最高教育行政者也决心对其加以整顿,故而在教育学者看来堪称"教育学的危机"。在国家存亡和学术生存多重缘由的刺激下,教育学者团结起来,成立中国教育学会,欲以美国教育学会为榜样,建设中国的教育专业组织。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宋兵波
现代学术传统是中国教育学研究发展与创新的文化基础。只有回归现代学术传统,秉承学问与人生相结合、关怀历史与现实、恪守学术独立的现代学术精神,重视现代学术传统的实践价值,才能摆脱教育学学科立场的迷惘和学派理念的空洞,才能形成中国教育学术文化,实现教育学研究的新生。为此,需要教育学研究追寻现代学术传统的精神,沿着现代学术扎根实践的实践之路,蕴育出中国教育学术的文化生态,形成中国教育学术研究的理论品格、实践情怀;需要从现代学术精神中汲取营养,扎根现代学术传统这片沃土,在现代学术传统基础上形成教育学研究的学术规范与学术理念;需要培育教育学研究的创造力倾向,使新世纪的中国教育学形成稳定的学科身份和地位;需...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永智 马陆亭 姜朝晖 万作芳 郭元婕 王晓燕 金紫薇 王利利 储朝晖
构建中国教育学,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建设教育强国的理论需要。中国教育学的三大支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和国教育实践和数字技术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中国教育学文化品格以中国魂;共和国教育实践特别是新时代的教育实践赋予中国教育学知识生产以实践脉;数字技术发展赋能中国教育学同步发展以动力源。构建中国教育学,亟须明确其总体定位、核心概念、重大命题和基本范畴,重点是坚持以人的发展为微观逻辑主线,以教育的社会功能实现为宏观逻辑主线,形成微观教育学和宏观教育学的基本雏形。在方法论上,需要处理好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思想继承与理论创新、本土化与国际化、学科立场与跨学科借鉴等关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瞿葆奎
应然求索如果说上面实然描绘我国教育学百年的画面是“形”于外的话,那末教育学研究者对教育学的应然的思考就是“神”于内了。盖实然重于事实的求“真”;而应然倚于价值的求“善”、“美”。这一个百年求解的问题,我国教育学研究者或常以教育学科学化、中国化和现代化...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胡德海
王国维是近现代中国著名学者,在中国教育学术史上有历史性贡献。教育学术是他一生涉足最早的学术领域,且他还是一位在我国最早设立的中等师范学校任教教育学科的教师。他的大量教育著译,有理论方面的,有教授法、学校管理法等方面的,也有针对当时国内实际情况而发的非常大胆的议论。他的有关教育宗旨、美育和文学教育等方面的教育思想、教育见解堪称确切精当,至今依然具有极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王国维 中国教育学术 学者 教师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勇
胡适、陶行知等邀请杜威访华以来,杜威研究先后出现诸多意义不一的范式,这些范式多是围绕杜威教育理论本身展开分析,忽视了杜威这个人及其理论形成方式。这个人曾长期考察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剧烈社会变迁,探索美国社会需要什么样的"新教育"。如果像杜威这个人学习,便应考察当代中国近三十年剧烈社会变迁,分析当代中国社会急需何种"新教育",进而生产中国教育学。
关键词:
杜威研究 社会变迁 中国教育学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瞿葆奎
本世纪中国的教育学在史册上即将画上句号。对作为学科或课程的中国教育学,试鉴察其史实,寻觅其逻辑。这“阴晴圆缺”的教育学百年,大致是旧中国近50年,新中国近50年。也许可以说有四次热潮;两度曲折,一小一大。试论其实然沿革,试论其应然求索,就教于同行,再...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鲁洁
中国教育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史,自上一世纪末期西方教育学传入中国以来也已有百年的时间。在这百余年的过程中,我们的教育既有过全盘西化,也有过全盘苏化的经历。80年代以来,一方面中国的教育学随着教育事业和教育实践的发展,有了新的发展。但另一方面,在中国教育学的学术领域内,对来自国外的教育学的思潮、理论和各种科学成果,不作具体分析的简单移植,一种新的全盘西化现象也还存在。对于中国近百年的学术与文化发展历史所作的反思使得许多有识之士深深感到,包括教育学在内的各门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本土化问题是关系到我国学术发展前途的一个十分重大的课题。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瞿葆奎
第三阶段(1949—1956)1949年9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10月1日...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孙元涛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走出"国子监",中国的现代学术体制也逐渐成型。中国教育学正是在现代学术转型的过程中,经历了从引进知识、理论,到建构课程,直至进入大学体制完成其"学科建制"的发展历程。中国教育学作为一门现代"学科"建立的过程,同时也是它与中国教育思想中断、与中国传统文化分裂的历史过程。
关键词:
现代学术转型 中国教育学 学科建制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叶波
中国教育学的科学构建交织着“中国”与“教育科学”双重语境,既要彰显中国立场、视角、价值和方法,为建设教育强国提供理论支撑,又要在教育学科学化的历史自觉中,推动具有世界意义的教育学知识体系的科学构建。通过边界讨论回顾教育学科学化进程,教育学科学构建旨在追求知识与对象的一致性。以方法、逻辑经验和教育自身为尺度的教育学科学划界的失效,原因在于其科学标准的讨论是脱离教育现实的抽象。为此,中国教育学的构建,需要建立恰当的教育科学观。立足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论,教育科学在理论知识对教育现实的切中与把握中获得内在规定性,从而在历史性与总体性的意义上,彰显“中国”对于教育学科学构建的意义。中国教育学的构建要在文明进程中定位历史方位,在新文明类型诞生中厘定根本任务,促进教育实践与新文明类型开启的中国社会实践同向而行。以人为文明核心,促使人与人关系从资本逻辑走向社会逻辑,推动外在文化之物转化为内在于人的文明状态,探寻人与人关系构建的联通点,成为中国教育学构建的基本议题。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吴寒天 李梅
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和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深化,中国教育学科的科研活动与研究成果日趋国际化。有赖于日益多元化的研究主体和相关激励政策,英文论文发表量逐年攀升;本土教育学英文学术期刊也相继出版,成为世界了解中国教育研究的窗口。然而,中国教育研究的质量和实质性国际影响力仍有待进一步探究。本文通过对8位域外非华裔知名教育学者的访谈,探讨中国教育研究在走向世界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进而探究提升中国教育研究国际影响力及其在世界知识生产体系中地位的潜在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