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55)
- 2023(6342)
- 2022(5190)
- 2021(5359)
- 2020(4135)
- 2019(9975)
- 2018(9913)
- 2017(15744)
- 2016(9623)
- 2015(11315)
- 2014(11384)
- 2013(10584)
- 2012(10117)
- 2011(9554)
- 2010(9510)
- 2009(8356)
- 2008(8150)
- 2007(6877)
- 2006(6163)
- 2005(5881)
- 学科
- 济(32926)
- 经济(32901)
- 中国(20130)
- 教育(19498)
- 管理(15726)
- 方法(14096)
- 数学(13172)
- 数学方法(13054)
- 业(12683)
- 贸(9387)
- 贸易(9381)
- 易(9274)
- 企(8436)
- 企业(8436)
- 农(8240)
- 学(8053)
- 理论(7920)
- 教学(7132)
- 发(7094)
- 财(6457)
- 制(6078)
- 发展(6064)
- 展(5942)
- 出(5893)
- 关系(5771)
- 银(5460)
- 银行(5459)
- 融(5402)
- 金融(5402)
- 行(5395)
- 机构
- 大学(130517)
- 学院(121172)
- 研究(54991)
- 济(53836)
- 经济(52910)
- 中国(37335)
- 管理(37163)
- 理学(31065)
- 京(31051)
- 理学院(30525)
- 管理学(30042)
- 管理学院(29755)
- 教育(28810)
- 科学(28571)
- 范(27255)
- 师范(27145)
- 所(26859)
- 研究所(24481)
- 财(23047)
- 师范大学(23035)
- 中心(22977)
- 北京(21587)
- 院(19687)
- 经济学(18452)
- 财经(18149)
- 江(17617)
- 经(17038)
- 经济学院(16523)
- 研究院(15058)
- 技术(14901)
- 基金
- 项目(76235)
- 研究(65142)
- 科学(62263)
- 基金(54504)
- 家(46983)
- 国家(46508)
- 社会(40607)
- 教育(38484)
- 科学基金(38393)
- 社会科(38280)
- 社会科学(38276)
- 编号(27567)
- 基金项目(26878)
- 省(26161)
- 成果(26142)
- 划(26104)
- 课题(22772)
- 资助(22596)
- 部(20972)
- 自然(20934)
- 自然科(20470)
- 自然科学(20465)
- 自然科学基金(20145)
- 中国(19326)
- 重点(19314)
- 教育部(19078)
- 年(18886)
- 发(17867)
- 性(17538)
- 国家社会(17394)
共检索到2099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瞿葆奎 郑金洲 程亮
在20世纪的百年中,中国教育学科在异域理论的“驱动”下,在其他学科的“挤压”下,在意识形态的“控制”中艰难行进,努力挣脱依附的生存处境,谋求自主的发展空间。探寻中国教育学科走过的历史轨迹,有助于洞悉它们在新世纪的发展路向。
关键词:
教育学史 中国教育学科 教育学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瞿葆奎
应然求索如果说上面实然描绘我国教育学百年的画面是“形”于外的话,那末教育学研究者对教育学的应然的思考就是“神”于内了。盖实然重于事实的求“真”;而应然倚于价值的求“善”、“美”。这一个百年求解的问题,我国教育学研究者或常以教育学科学化、中国化和现代化...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瞿葆奎
本世纪中国的教育学在史册上即将画上句号。对作为学科或课程的中国教育学,试鉴察其史实,寻觅其逻辑。这“阴晴圆缺”的教育学百年,大致是旧中国近50年,新中国近50年。也许可以说有四次热潮;两度曲折,一小一大。试论其实然沿革,试论其应然求索,就教于同行,再...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瞿葆奎
第三阶段(1949—1956)1949年9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10月1日...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程天君
教育社会学学科论包括学科要素与学科历史两个基本论域,学科要素则主要由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及方法论三者构成。通览我国教育社会学近百年的学科论,可概括大要为如下四则:"一涉",即研究方法论上的"价值涉性";"二说",即研究对象上的"社会化过程说"与"相互关系说";"三论",即学科性质上的"规范学科论"、"事实学科论"及"事实与规范兼有论";"四段",即学科历史上的"初创"、"停滞"、"重建"及"转型"四个阶段。本文以史带论地检视了我国教育社会学学科论中的四个困扰性问题:研究对象上长期主导的"关系说"其实并不能标示教育社会学的学科独特性,学科性质上不得不坚持的"事实学科论"事实上难以成立,学科历史上惯...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朱永新 罗晶
一百年来,中国教育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历经了锚定方向、改造建设、改革开放、续写新篇的宏伟征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社会主义教育制度,扩大了人民群众的入学机会;培养国家建设所需人才,推动了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整体素质逐步提高;调整完善教育布局与结构,教育发展更加均衡;鼓励教育探索与研究,形成丰硕理论与实践成果。百年的不懈探索,也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教育事业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一是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优先发展教育;三是坚持推进教育公平;四是坚持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历史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的教育事业方能取得辉煌业绩,也方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上海晓枫教科文学术交流中心承办的“百年中国教育论坛”于2003年12月27-29日在上海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中国教育学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对论坛给予了大力支持。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程天君 陈南
教育现代化在中国教育改革发展进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甚至可以将其视为通过发展教育来实现强国之梦的一个写照。百年来,中国在教育现代化的探索中留下了丰富的话语和文本,通过考察"教育现代化"这一概念的书写背景和生成过程,可以将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是教育现代化的概念诞生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30年,是教育现代化的曲折探索时期;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则是教育现代化的全面推进时期。回顾历史,展望未来,面向2035的中国教育现代化可以从教育理念、教育体系、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等方面予以书写和把握。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涂阳军 渠晴晴
打造一流教育学学科是创建世界一流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比较了中外15所大学SSCI教育学学科的篇数、篇均被引以及论文所发期刊影响因子均值的差异及趋势。结果发现:中国大学在教育学论文发表期刊影响因子均值上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少数世界一流大学教育学科,但在篇均被引上与国外大学的差距仍较大,在总篇数上的差距更大且这种差距在加剧。
关键词:
教育学 世界一流学科 SSCI 被引数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忠华
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一开始就是“进口”而来的,人们形象地称它是“舶来品”。教育学的引进与教育学的中国化几乎是相伴而生的,教育学中国化经历了六个阶段。解决教育学中国化问题,应注意中国的教育实际,使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正确处理学术研究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提倡教育学原创性研究,正确处理传承民族文化教育传统与借鉴国外教育理论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教育学 中国化 教育实践 原创性研究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牛楠森 毕诚
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实践是中国政治革命、经济革命和文化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中国社会改造和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也是党的初心与使命的具体表现。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始终扎根于中国大地和中国文化,领导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根据各个时期的新任务、新要求制定教育方针政策,通过推动教育实践不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科学文化素质水平,由此建立了举世瞩目的教育大国。展望未来,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国任重道远,在新时代教育方针政策指引下,中国教育事业一定会为建设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更大贡献。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黄亨奎 金仁会
所有的现在都经历了过去。所以我们虽然生活在现在 ,但为了解现在还要观察过去。不论现在中的主角是人还是社会或是自然 ,没有了过去 ,现在也便不复存在。正因为如此 ,在了解现在的各种方法中 ,使用最久的是观察过去的方法。历史就是观察研究其过去的学科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栋
学科体系勾勒学科成长的演变面貌,体现学科内外的整体结构,回应学科发展的时代呼唤,彰显学科变革的学人智慧。作为教育学内外建制结构系统的学科体系,始终处于经典标准与新型框架、知识演进与社会需求、一家之言与百家争鸣的内外张力。在满足学理化与特色化的理论建构、科学化与引领化的制度建设、公益化与互益化的组织建造等前提条件的基础上,需要持续回应中国教育学学科体系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当如何等问题。中国教育学学科体系构建的基本要素与规训逻辑表现为,学科立场层面“自主—开放”的内在规约,学科主体层面“全球—在地”的网络集群,学科内容层面“求理—致用”的核心议题,学科方法层面“多元—适切”的分析逻辑,学科文化层面“分化—聚合”的学脉赓续。探索中国教育学学科体系构建的可能路径,需要通过突破学科规训、转化学科视角、激活学科想象,增强中国教育学学科体系描绘现代化教育道路的解释力、回应中国化教育问题的变革力、贡献国际化教育方案的创造力。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吴黛舒
研究教育学的学科危机,可以把教育学置于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中,寻找教育学在研究方法、指导思想、范式、领域、知识、价值取向、话语方式、思维方式,以及研究者学术信仰、学术能力等方面的危机表现。当前的中国教育学学科危机是一种综合的、整体的危机,应该放在“教育学与教育实践”的关系中进一步加以认识和考察。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这种危机更直接地表现为对于教育实践的功能性危机。
关键词:
教育学 学科危机 教育实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