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26)
2023(8685)
2022(7274)
2021(7212)
2020(5750)
2019(13191)
2018(13081)
2017(21852)
2016(12574)
2015(14418)
2014(13933)
2013(12938)
2012(11835)
2011(11137)
2010(11039)
2009(10188)
2008(9644)
2007(8062)
2006(7197)
2005(6730)
作者
(30480)
(25324)
(25307)
(24338)
(16161)
(12178)
(11552)
(9946)
(9819)
(8904)
(8625)
(8564)
(8056)
(8051)
(7997)
(7825)
(7621)
(7459)
(7359)
(7310)
(6678)
(6154)
(5941)
(5936)
(5772)
(5632)
(5616)
(5582)
(5107)
(5072)
学科
(43583)
经济(43547)
管理(24487)
中国(22232)
(20899)
教育(19700)
方法(17514)
数学(15728)
数学方法(15579)
(15472)
企业(15472)
(12800)
(11945)
贸易(11937)
(11871)
(11742)
理论(9618)
(9392)
(8385)
业经(8012)
(7867)
教学(7445)
农业(7333)
发展(7137)
(7126)
银行(7117)
(7015)
(6977)
关系(6946)
(6943)
机构
大学(166504)
学院(160481)
(68698)
经济(67501)
研究(66010)
管理(51507)
中国(45492)
理学(43801)
理学院(43155)
管理学(42393)
管理学院(42047)
(37363)
科学(36106)
(32422)
(31846)
师范(31685)
教育(30293)
(29827)
研究所(29594)
中心(28020)
师范大学(26381)
北京(25115)
财经(23735)
(23456)
经济学(23200)
(22593)
(22014)
(21116)
经济学院(20714)
技术(19058)
基金
项目(103131)
研究(84427)
科学(83226)
基金(73842)
(63703)
国家(63103)
社会(53405)
科学基金(52721)
社会科(50374)
社会科学(50369)
教育(46473)
(37699)
基金项目(36875)
编号(35725)
(35153)
成果(31986)
资助(30252)
自然(30130)
自然科(29440)
自然科学(29432)
自然科学基金(28924)
课题(27869)
(26117)
重点(25378)
(23954)
(23808)
教育部(23492)
中国(23078)
(22539)
国家社会(22454)
期刊
(74097)
经济(74097)
研究(62543)
教育(50572)
中国(42543)
(22032)
学报(22003)
科学(21336)
(19370)
管理(18684)
大学(17892)
技术(16086)
学学(14972)
农业(14279)
经济研究(14254)
职业(12814)
(12733)
金融(12733)
财经(12384)
(11493)
(10969)
国际(10507)
世界(10380)
业经(10219)
问题(9177)
(9075)
论坛(9075)
图书(8869)
(8760)
技术教育(8228)
共检索到2602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瞿葆奎  
应然求索如果说上面实然描绘我国教育学百年的画面是“形”于外的话,那末教育学研究者对教育学的应然的思考就是“神”于内了。盖实然重于事实的求“真”;而应然倚于价值的求“善”、“美”。这一个百年求解的问题,我国教育学研究者或常以教育学科学化、中国化和现代化...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瞿葆奎  
本世纪中国的教育学在史册上即将画上句号。对作为学科或课程的中国教育学,试鉴察其史实,寻觅其逻辑。这“阴晴圆缺”的教育学百年,大致是旧中国近50年,新中国近50年。也许可以说有四次热潮;两度曲折,一小一大。试论其实然沿革,试论其应然求索,就教于同行,再...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瞿葆奎  
第三阶段(1949—1956)1949年9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10月1日...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瞿葆奎  郑金洲  程亮  
在20世纪的百年中,中国教育学科在异域理论的“驱动”下,在其他学科的“挤压”下,在意识形态的“控制”中艰难行进,努力挣脱依附的生存处境,谋求自主的发展空间。探寻中国教育学科走过的历史轨迹,有助于洞悉它们在新世纪的发展路向。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程天君  
教育社会学学科论包括学科要素与学科历史两个基本论域,学科要素则主要由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及方法论三者构成。通览我国教育社会学近百年的学科论,可概括大要为如下四则:"一涉",即研究方法论上的"价值涉性";"二说",即研究对象上的"社会化过程说"与"相互关系说";"三论",即学科性质上的"规范学科论"、"事实学科论"及"事实与规范兼有论";"四段",即学科历史上的"初创"、"停滞"、"重建"及"转型"四个阶段。本文以史带论地检视了我国教育社会学学科论中的四个困扰性问题:研究对象上长期主导的"关系说"其实并不能标示教育社会学的学科独特性,学科性质上不得不坚持的"事实学科论"事实上难以成立,学科历史上惯...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忠华  
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一开始就是“进口”而来的,人们形象地称它是“舶来品”。教育学的引进与教育学的中国化几乎是相伴而生的,教育学中国化经历了六个阶段。解决教育学中国化问题,应注意中国的教育实际,使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正确处理学术研究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提倡教育学原创性研究,正确处理传承民族文化教育传统与借鉴国外教育理论之间的关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朱永新  罗晶  
一百年来,中国教育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历经了锚定方向、改造建设、改革开放、续写新篇的宏伟征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社会主义教育制度,扩大了人民群众的入学机会;培养国家建设所需人才,推动了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整体素质逐步提高;调整完善教育布局与结构,教育发展更加均衡;鼓励教育探索与研究,形成丰硕理论与实践成果。百年的不懈探索,也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教育事业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一是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优先发展教育;三是坚持推进教育公平;四是坚持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历史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的教育事业方能取得辉煌业绩,也方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上海晓枫教科文学术交流中心承办的“百年中国教育论坛”于2003年12月27-29日在上海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中国教育学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对论坛给予了大力支持。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程天君  陈南  
教育现代化在中国教育改革发展进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甚至可以将其视为通过发展教育来实现强国之梦的一个写照。百年来,中国在教育现代化的探索中留下了丰富的话语和文本,通过考察"教育现代化"这一概念的书写背景和生成过程,可以将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是教育现代化的概念诞生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30年,是教育现代化的曲折探索时期;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则是教育现代化的全面推进时期。回顾历史,展望未来,面向2035的中国教育现代化可以从教育理念、教育体系、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等方面予以书写和把握。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黄亨奎  金仁会  
所有的现在都经历了过去。所以我们虽然生活在现在 ,但为了解现在还要观察过去。不论现在中的主角是人还是社会或是自然 ,没有了过去 ,现在也便不复存在。正因为如此 ,在了解现在的各种方法中 ,使用最久的是观察过去的方法。历史就是观察研究其过去的学科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孙喜亭  
在未进入本文阐述之前,先有两点说明是必要的。第一,在日常行文中或科学分类中,人们常将“教育学”与“教育科学”视为同一概念,都属于一级学科。属于一级学科的“教育学”包括了“教育哲学”、“教育经济学”、“教育法学”、“中外教育史”、“比较教育学”等,这里...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宋兵波  
现代学术传统是中国教育学研究发展与创新的文化基础。只有回归现代学术传统,秉承学问与人生相结合、关怀历史与现实、恪守学术独立的现代学术精神,重视现代学术传统的实践价值,才能摆脱教育学学科立场的迷惘和学派理念的空洞,才能形成中国教育学术文化,实现教育学研究的新生。为此,需要教育学研究追寻现代学术传统的精神,沿着现代学术扎根实践的实践之路,蕴育出中国教育学术的文化生态,形成中国教育学术研究的理论品格、实践情怀;需要从现代学术精神中汲取营养,扎根现代学术传统这片沃土,在现代学术传统基础上形成教育学研究的学术规范与学术理念;需要培育教育学研究的创造力倾向,使新世纪的中国教育学形成稳定的学科身份和地位;需...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永智   马陆亭   姜朝晖   万作芳   郭元婕   王晓燕   金紫薇   王利利   储朝晖  
构建中国教育学,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建设教育强国的理论需要。中国教育学的三大支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和国教育实践和数字技术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中国教育学文化品格以中国魂;共和国教育实践特别是新时代的教育实践赋予中国教育学知识生产以实践脉;数字技术发展赋能中国教育学同步发展以动力源。构建中国教育学,亟须明确其总体定位、核心概念、重大命题和基本范畴,重点是坚持以人的发展为微观逻辑主线,以教育的社会功能实现为宏观逻辑主线,形成微观教育学和宏观教育学的基本雏形。在方法论上,需要处理好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思想继承与理论创新、本土化与国际化、学科立场与跨学科借鉴等关系。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勇  
胡适、陶行知等邀请杜威访华以来,杜威研究先后出现诸多意义不一的范式,这些范式多是围绕杜威教育理论本身展开分析,忽视了杜威这个人及其理论形成方式。这个人曾长期考察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剧烈社会变迁,探索美国社会需要什么样的"新教育"。如果像杜威这个人学习,便应考察当代中国近三十年剧烈社会变迁,分析当代中国社会急需何种"新教育",进而生产中国教育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