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30)
2023(10986)
2022(8901)
2021(8766)
2020(6916)
2019(16245)
2018(16196)
2017(27690)
2016(15705)
2015(17876)
2014(18053)
2013(16988)
2012(15881)
2011(14598)
2010(14928)
2009(13393)
2008(13342)
2007(12140)
2006(10678)
2005(9964)
作者
(40793)
(33645)
(33497)
(32172)
(21558)
(16245)
(15387)
(13142)
(13121)
(12262)
(11506)
(11307)
(10860)
(10722)
(10560)
(10466)
(10114)
(9818)
(9797)
(9793)
(8958)
(8068)
(7938)
(7929)
(7735)
(7608)
(7519)
(7330)
(6918)
(6738)
学科
(55720)
经济(55656)
管理(43161)
(40006)
(34732)
企业(34732)
中国(25303)
教育(22106)
方法(21989)
技术(17825)
数学(17692)
数学方法(17486)
理论(16118)
(15673)
(14221)
(13501)
业经(13118)
(12312)
贸易(12296)
(12053)
技术管理(12025)
(11467)
教学(11384)
(10300)
银行(10290)
(9963)
(9505)
(9344)
金融(9342)
(9266)
机构
大学(220308)
学院(213736)
(87698)
经济(85813)
研究(77701)
管理(75401)
理学(63671)
理学院(62844)
管理学(61891)
管理学院(61420)
中国(55995)
(48934)
科学(42567)
(40651)
(38731)
师范(38499)
(37493)
中心(33866)
教育(33833)
研究所(33743)
(33721)
北京(32605)
财经(31982)
师范大学(31616)
(29233)
经济学(28826)
(27878)
(27009)
技术(25909)
经济学院(25681)
基金
项目(132460)
研究(110010)
科学(106972)
基金(93453)
(79376)
国家(78545)
社会(68836)
科学基金(67243)
社会科(64966)
社会科学(64957)
教育(58829)
(50873)
基金项目(47434)
编号(46646)
(44896)
成果(42025)
自然(38237)
自然科(37393)
自然科学(37384)
资助(37064)
自然科学基金(36806)
课题(35909)
(33085)
(32380)
重点(31428)
(30055)
创新(29839)
(29649)
教育部(29262)
(28785)
期刊
(99441)
经济(99441)
研究(78873)
教育(62054)
中国(57762)
(31987)
管理(31129)
科学(26634)
学报(26588)
技术(24240)
大学(22088)
(21944)
学学(18290)
(17769)
金融(17769)
财经(16794)
职业(16555)
经济研究(16386)
图书(15282)
农业(15259)
(14797)
业经(13598)
(13345)
论坛(13345)
问题(12351)
(12343)
书馆(11628)
图书馆(11628)
世界(11104)
技术教育(10907)
共检索到3465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孙元涛  
从2007年到2009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先后分四辑出版了叶澜教授主编的《"生命·实践"教育学论丛》。其是以推进中国教育学研究,创建富有中国特质的教育学派为核心宗旨的学术性论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孙元涛  项玲连  赵妙娴  
以自主自为的方式开展有意识的学派建设是提升学术文化自觉的重要路径。"生命·实践"教育学的提出是对中国教育学科建设未来发展方向的一种自我担当式的路径设计,是一份把学术小我融入中国教育学本土建设事业的自我加压。学派所主张的生命、实践的内在关联和双向建构,以及自我学术生命实践的变革与理论创生,内蕴了中国传统"以身立学"的学术生命观。学派公开发布的信条,系统回答了学派独特的"教育观""学校观"和"教育学观",反映了学派在长期研究中积淀形成的思想共识和共享价值观。在当前多元价值共生的时代,为学派发展创造更好的生态,有助于在一个需要学派、呼唤学派的时代中培育出更多的中国学派,对内培育学者共同体的文化自觉,对外提升中国学术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靖国平  
通过学派建设促进学科发展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21世纪需要更加关注教育学的学派建设。教育学的学科建设主要靠“立论”,教育学的学派建设主要靠“实证”。真正的教育学学派是在实践中“做”出来的,而不是在书斋里“论”出来的。教育学的学派意识及其实践路向,凸显出教育学研究者以及整个教育学科的主体性,是教育学作为一门自立、自为、成熟学科的重要标志。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易连云  杨昌勇  
自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的教育研究在繁荣的同时也存在着问题 :理论体系上的支离破碎、研究方向上的随意性、缺乏创学派的动力与激情、学术导向上的媚外倾向及学术规范意识淡薄等。 2 1世纪的中国呼唤教育学学派 ,这是社会和人的发展的需要、深化对复杂教育现象认识的需要、学科发展的需要及教育学实践的需要。教育学学派创生的可能性在于 :教育学主体的学派意识增强了 ,学科相对成熟 ,教育学家群体的素质在提高 ,发表学术论著的渠道相对畅通及具有创学派所需要的组织条件等。 2 1世纪的前 2 0年里 ,中国必将产生自己的教育学学派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政涛  
中国教育学学派概念的提出,显现了民族性和本土化意识,因此拥有两种独立性的意义:独立于相关学派和独立于西方教育学学派。中国教育学学派创生的基本路径包括建构性创生和渐进性创生、移植性创生和内源性创生、理论型创生与实践型创生。学习与训练的制度、研究的制度和交流沟通的制度是中国教育学学派创生的制度支持,而宽容意识与批评意识、独立意识与整合意识、现实意识与学术意识则应成为中国教育研究者的基本意识。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段玉山  
《中国教育改革前沿报告》(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由一个总报告和七个子报告组成,围绕合理解决保障基本教育需求与满足多元教育需求矛盾这一问题,以当代治理理论为分析视角,以上海浦东实践为问题本源,给出了构建地方教育公共治理结构与服务体系的新模式,附录里还附有反映推进改革历程的大事记和典型案例的剖析。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丁钢  
任何国家教育理论的产生都是基于自身文化的教育实践。在长期的历史发展演进中,世界教育理论形成了一些重要的知识、概念以及范式上的共识,这些理论经过中国教育学人基于自身实践的理论解读,构成了中国教育学参与世界教育理论建构的基础之一。而中国教育自身丰富的实践形成的独特经验,也呈现出中国教育学的理论视角、价值观念、认知方式等,在与世界教育理论的对话中与时俱进地建构中国教育理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雷云  吴定初  
作为新中国第一代教育理论家,瞿葆奎先生曾带领我国一大批中青年教育学者厘清学术概念,建构学科体系,整理学界名著,殚精竭虑地推动教育学的发展。瞿先生犹如一位攻坚的"元帅",在教育学术的阵地上调兵遣将,运筹帷幄,他的每个学术选择几乎都成为其时颇受关注的教育学发展趋向。瞿先生在耄耋之年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教育名著丛编》(以下简称《丛编》),要从整体上评论《丛编》的学术意义必先理解瞿先生的这一学术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庞庆举  
中国教育学自近代从西方引进,百余年间,几代学者持续努力创建中国自己的教育学。叶澜教授新作《回归突破:"生命·实践"教育学论纲》以"论纲"方式呈现了当代中国教育学的基本特征。它纵贯西方三千年学科观,回归突破中国五千年文化传统,形成了以"生命·实践"为内核基因、扎根民族"文化传统"和学校教育"变革实践"、提出中国式教育命题和体现中国思维、运用中国话语、呈现教育学"独立学科"立场的中国原创教育学。它有字书写的背后是当代中国教育学人与研究团队数十年学术生命实践的无字之书。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叶澜  
"生命·实践"教育学派是当代中国社会大转型中,一个教育学研究共同体长期自觉探究的产物。近三十年来,该学派以当代中国教育学理论重建为己任,通过理论反思、实践探究、方法论更新、学科元研究等四个重要方面的持续深化与交互生成式的研究,经历了孕育、初创、发展、成形至通化五个阶段,在不断推进的、多维多层的回归与突破中,逐渐生成了富有个性的学派存在形态和独特品质,就教育学与教育的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做出了自己的回答。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王枬  
"生命·实践"教育学派是以建设当代中国特色的教育学为己任,具有浓郁的中国立场、中国传统和中国气派的教育学。"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系统的理论建构体现了"回归与突破"的学派追求,表现在:研究者自身以及学派群体对已形成的学术自我的超越;研究者对中国文化传统的理解及建设中国教育学派的自觉;研究者自身以及学派群体教育学观的厘清及教育观的重构;研究者深度介入当代中国基础教育学校改革的实践。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李存金  
"生命·实践"教育学论著系列发布会暨研讨会于2015年3月28—29日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全国教育基本理论届知名专家学者20余人围绕"生命·实践"教育学的创新与贡献、理论特质等主题展开了充分讨论。认为"生命·实践"教育学是具有中国独特话语方式的教育学理论,它根植于中国文化传统,具有清晰的学科立场,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双向转化,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的理论主张。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方晓  
分析了创建博士生访学基地的必要性,总结了华东师大教育学博士生访学基地的运作及其效果,对访学基地取得初步成功的原因从理论层面进行了探讨。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宋兵波  
现代学术传统是中国教育学研究发展与创新的文化基础。只有回归现代学术传统,秉承学问与人生相结合、关怀历史与现实、恪守学术独立的现代学术精神,重视现代学术传统的实践价值,才能摆脱教育学学科立场的迷惘和学派理念的空洞,才能形成中国教育学术文化,实现教育学研究的新生。为此,需要教育学研究追寻现代学术传统的精神,沿着现代学术扎根实践的实践之路,蕴育出中国教育学术的文化生态,形成中国教育学术研究的理论品格、实践情怀;需要从现代学术精神中汲取营养,扎根现代学术传统这片沃土,在现代学术传统基础上形成教育学研究的学术规范与学术理念;需要培育教育学研究的创造力倾向,使新世纪的中国教育学形成稳定的学科身份和地位;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