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67)
- 2023(13989)
- 2022(11938)
- 2021(11666)
- 2020(9475)
- 2019(22231)
- 2018(22175)
- 2017(40877)
- 2016(22935)
- 2015(26148)
- 2014(25760)
- 2013(24772)
- 2012(22789)
- 2011(20760)
- 2010(20651)
- 2009(18527)
- 2008(17876)
- 2007(15460)
- 2006(13485)
- 2005(11882)
- 学科
- 济(84274)
- 经济(84185)
- 管理(61703)
- 业(57374)
- 企(48038)
- 企业(48038)
- 方法(38974)
- 数学(33927)
- 数学方法(33563)
- 中国(30252)
- 教育(23530)
- 农(21672)
- 财(19695)
- 学(19543)
- 技术(18790)
- 业经(18333)
- 贸(17293)
- 贸易(17281)
- 理论(16923)
- 易(16878)
- 地方(15375)
- 制(14932)
- 农业(14162)
- 和(13668)
- 环境(13413)
- 银(13193)
- 银行(13155)
- 行(12643)
- 融(12333)
- 金融(12332)
- 机构
- 大学(316933)
- 学院(309390)
- 济(123854)
- 经济(121264)
- 管理(120280)
- 研究(109650)
- 理学(104607)
- 理学院(103368)
- 管理学(101697)
- 管理学院(101099)
- 中国(77193)
- 京(69520)
- 科学(65707)
- 财(53904)
- 所(53901)
- 范(49583)
- 研究所(49566)
- 师范(49288)
- 中心(47552)
- 北京(45249)
- 财经(43918)
- 江(43427)
- 农(43390)
- 业大(42638)
- 师范大学(40640)
- 经(40286)
- 院(39708)
- 教育(38196)
- 经济学(37788)
- 州(35383)
- 基金
- 项目(212955)
- 科学(169579)
- 研究(163296)
- 基金(153635)
- 家(132904)
- 国家(131697)
- 科学基金(112855)
- 社会(102388)
- 社会科(96861)
- 社会科学(96838)
- 省(81139)
- 基金项目(80999)
- 教育(80132)
- 自然(70811)
- 划(70622)
- 自然科(69200)
- 自然科学(69185)
- 自然科学基金(67955)
- 编号(67418)
- 资助(62540)
- 成果(57119)
- 部(49410)
- 课题(48518)
- 重点(48326)
- 创(46123)
- 发(46101)
- 教育部(43315)
- 创新(42908)
- 国家社会(41777)
- 项目编号(41696)
- 期刊
- 济(129619)
- 经济(129619)
- 研究(101487)
- 中国(65119)
- 教育(62140)
- 学报(45787)
- 管理(44043)
- 科学(43560)
- 农(38866)
- 财(38549)
- 大学(35902)
- 学学(32140)
- 技术(29466)
- 农业(27963)
- 融(23195)
- 金融(23195)
- 经济研究(21635)
- 财经(21310)
- 业经(19366)
- 图书(18619)
- 经(18272)
- 问题(16658)
- 业(15550)
- 科技(15399)
- 职业(14737)
- 技术经济(14702)
- 坛(14439)
- 论坛(14439)
- 理论(14391)
- 贸(14210)
共检索到4573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杨焕英
在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文化教育遗产中,教育思想遗产是最丰富、最精彩、最珍贵的组成部分。因此,它始终是中国教育史研究的重点,并且已经取得不少研究成果。最近,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王炳照、阎国华教授主编的《中国教育思想通史》,把中国教育思想史研究水平推向一个新高度,堪称中国教育史研究领域的新硕果,实在可喜可贺。 这部鸿篇巨著共8卷,约300余万字,涵盖了中华民族上下5000年教育思想产生、发展及其演进的真实历程,充分展现了历代教育思想的丰富内涵,深刻揭示了前人认识教育现象、指导教育实践的成功经验和失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杨叔子、余东升在《高等教育研究》第6期撰文指出,素质教育的提出与实施,作为教育思想与模式的重大突破,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发展取得的一项重大成果。可以说,素质教育就是现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观。素质教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米靖
半个多世纪以来 ,简帛佚籍不断出土问世 ,其中包含有不少重要的教育史料 ,这些史料给中国教育史研究提供了新的内容和领域 :第一 ,有望促成《老子》一书现其历史真面目 ,并使先秦黄老道家学派的著作与思想体系渐趋明朗 ,从而极大地推动关于先秦道家教育思想体系的确立与完善 ;第二 ,极大地丰富了研究孔子及其后学八派教育思想的史料 ,使加深对孔子教育思想的认识 ,弥补从孔子到孟子之间儒家教育思想长期存在的研究空白成为可能 ;第三 ,对于明确先秦两汉经学教育的细节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四 ,重要字书《仓颉篇》的出土 ,为研究秦汉语文教育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文献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阴崔雪
出土文献中的教育信息是教育史研究的第一手材料,甲骨文、金文和简帛文字中呈现出丰富的先秦两汉教育史料,这些史料对部分中国教育史料起到补充和改进的作用。但是目前教育史教材对于这些出土文献并未做到科学合理地征引,未能突破20世纪古代教育史研究框架,这需要当代中国教育史学者不断反思,在未来的教育史研究中充分运用出土文献进行中国教育史研究。
关键词:
出土文献 中国教育史 先秦两汉 教材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娄岙菲 包丹丹 于述胜
对近年来CSSCI期刊发表的386篇中国教育史论文进行分析发现,中国教育史研究注重新材料的使用,注重历史与当下的联系,研究热点集中在大学史、科举制、教育人物的思想和课程与教学论史。大学史的研究在对各大学历史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注重选择新视角,使旧题翻出新意。针对科举制的研究多采用微观视角,以一人或一地之史实丰富或改变既有的历史认识。教育人物的研究以同情与理解之心态呈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但关注近人多、关注古人少,关注专业教育家及教育学家多、关注通人少。课程与教学论史不满于学科知识框架来自西方,希求援引中国古代教学思想的资源以为今用,然中国传统教学思想还需要深入挖掘。纵观近两年来学术进展,中国教育...
关键词:
中国教育史 学术进展 人文学科 学术传统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敬雯
从全球教育发展史可以看出,中国教育史源远流长,无论是教育制度还是教育思想、教育价值取向等,都提供了一整套极具独特性与创造性的东西,对世界教育的发展贡献了多方面的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学习中国教育史、研究中国教育史的特点、展望中国教育史的发展,目的是做到古为今用、以史为鉴,推动当代中国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中国教育史 《中国教育史》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永垂中国教育史册的光辉思想●赵德强周恩来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杰出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建者之一。他在参与领导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中,在促进世界的和平和发展以及增进...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刘正伟
20世纪80年代末,在教育史学界,田正平吸收了史学界的现代化理论,提出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理论范式;此后,他一方面对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内涵、理论体系及框架进行不断阐述;另一方面又与全国教育史学界同仁一道致力于中国教育近代化相关专题研究。25年来,这一理论范式不仅是田正平认识与探索中国近代教育史的基本理论和重要工具,他在留学教育、近代义务教育、职业教育、中外教育交流,高等教育、乡村教育早期现代化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富有创新性的成果,为国内众多中青年学者所认同与使用,引领和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史研究的转型。
关键词:
教育近代化 留学生 教育交流 心态史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王心田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教育史学科也和教育科学中的其他兄弟学科一样,从恢复到开拓,在速度、广度和深度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及时地对过去的研究状况进行回顾和分析,这对促进中国教育史研究的发展以及取得更大的进步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的《教育学》分册中的中国教育史索引(包括复印的文章)为线索,对1980—1990年十年间的有关中国教育史的研究。文章进行分类统计。每两年为一个阶段,十年分成五个阶段,共统计了1991篇文章。下面在统计的基础上,对十年来中国教育史的研究状况作一些粗浅的分析。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田正平 潘文鸯
以改革开放40年来各期刊发表的中国教育史论文和获得通过的中国教育史博士学位论文为基本素材,从论文内容指向的历史时代和包含的教育主题两个维度进行考察发现,这一时期期刊论文的数量经历了由低迷、徘徊到持续快速增长的历程;研究主题从传统的比较集中地关注教育人物、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等领域,拓展到对各类教育形态、各种教育问题的普遍关注;对教育史学理论的关注和兴趣逐渐提升,研究范式呈现多元化的特点。但也存在论文质量不高,选题重复、细碎,过度关注现实,关注和研究时段失衡等问题。而这一时期博士学位论文数量的增减则主要受学科授权点变动的影响,论文研究时代的趋势与期刊论文大体一致,存在重近代、轻古代的现象,研究主题受关注高考改革的影响,呈现以教育制度为主题的论文数量超过教育人物与思想的特点,而有关教育人物和思想的选题则避免了期刊论文"选题重复"的弊端,主题更加丰富。未来,中国教育史研究应该把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和学术水平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在把握好"求真"与"致用"间尺度的前提下,积极关注和回应现实问题,在研究范式、理论和方法等方面,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李孔文 王嘉毅
严元章(1909—1996),广东四会人,马来西亚、新加坡华文教育家。他生于书香世家,自幼聪慧,专攻教育科,获金陵大学文学士、中山大学教育硕士、伦敦大学哲学博士,师从英国著名比较教育学者汉斯,博士论文题目为《从历史、地理、文化、经济与政治因素比较中英两国的教育发展》,是对导师名著《比较教育:教育传统的研究》一书的发挥。严先生曾任四会中学校长、广州国光中学教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高培华
子夏,晋国温邑人,作为孔门四科之“文学”高徒,在孔子晚年整理古文献时已是得力助手。在阐发孔子思想的同时,有所发挥和发展,在孔门深得上、下信赖。20岁即得到孔子的举荐,“为莒父宰”。孔子逝世后,经过“心战”,最终放弃从政,退居家乡设馆授徒,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参与主持编纂《论语》,整理并传授《六经》,被两汉经学家奉为经学鼻祖。不仅对荀子及其后的儒家经学一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法家、墨家、道家等其他战国各家也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催生或助长作用,是为战国时代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做了开拓、奠基性工作的一代文化巨人。
关键词:
子夏 心战 西河教授 儒家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于伟
陈元晖作为我国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从多学科的视角重视对中国教育学史的研究,并以《中国教育学史遗稿》为代表的一系列作品为我国教育学史研究奠基。陈元晖认为,教育学的发展需要回到古代教育思想中去,以借古开今,守正出新。基于此,陈元晖以史为基,考据训诂,通过类比中外,激荡争鸣,探寻中国教育学的来源、变革与发展。陈元晖倡导中国教育学要善于总结自己的优秀遗产,并从不同的哲学维度审视中国教育学史,为反思重构中国新教育学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他指出,教育学不是记问之学,而是使人聪明之学,要使学生通过"比物丑类"达到"知类通达"。陈元晖通过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性与内源性,实现对本民族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发展,体现着对教育学的独特定位,以及对中国教育学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与文化自信。陈元晖认为,建设中国的新教育学,需将辩证法引入教育学的研究乃至教育实践中,并且使新教育学与未来学相结合、与自然科学相结合,使新教育学成为"出口教育学",从而为新教育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
陈元晖 中国教育学史 传统文化 新教育学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李弘祺
教育思想史的特色在于范围广泛,不只讨论教育理论及思想家的系统作品,更要研究教育实践背后的思想基础。教育的面向很多,研究者应利用世界史的眼光来处理,文化间的相互比较以及世界史的发展是相互影响的。历史活动的内在相关性是近代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可以提供研究的灵感。写作思想史应该有问题意识,本文认为中国近代教育思想最大的基础或特色是"事事关心"。
关键词:
中国教育思想史 学以为己 事事关心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郝志军 田慧生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教育实验深深地影响着我国教育从理论到实践、从课程到教学、从决策到实施、从个人到组织的多个层面,见证了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历史脉络,为探索和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的教育实验研究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进行符合时代精神的思维方式的根本转换和方法论更新,是教育实验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教育改革 教育实验 教育思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