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36)
- 2023(11888)
- 2022(9749)
- 2021(9529)
- 2020(7606)
- 2019(17565)
- 2018(17366)
- 2017(32183)
- 2016(18072)
- 2015(20589)
- 2014(20433)
- 2013(19478)
- 2012(18226)
- 2011(16761)
- 2010(17272)
- 2009(15523)
- 2008(15280)
- 2007(13720)
- 2006(12642)
- 2005(11453)
- 学科
- 济(64999)
- 经济(64834)
- 管理(43813)
- 业(40336)
- 企(32475)
- 企业(32475)
- 中国(28276)
- 方法(24454)
- 教育(21591)
- 农(20772)
- 数学(19776)
- 数学方法(19506)
- 财(16790)
- 学(16166)
- 业经(15974)
- 贸(15819)
- 贸易(15810)
- 理论(15769)
- 易(15532)
- 制(14596)
- 农业(12700)
- 策(12347)
- 银(11967)
- 银行(11955)
- 行(11580)
- 和(11372)
- 地方(11252)
- 发(10698)
- 教学(10465)
- 融(10379)
- 机构
- 大学(246630)
- 学院(243512)
- 济(102449)
- 经济(100313)
- 研究(91517)
- 管理(85847)
- 理学(72313)
- 理学院(71397)
- 管理学(70297)
- 管理学院(69778)
- 中国(66945)
- 京(54048)
- 科学(49729)
- 财(49070)
- 所(44933)
- 范(42361)
- 师范(42113)
- 研究所(40354)
- 中心(40234)
- 江(38025)
- 财经(37779)
- 北京(35988)
- 教育(35369)
- 经(34481)
- 师范大学(34234)
- 农(32841)
- 经济学(32691)
- 院(32496)
- 州(29576)
- 经济学院(29178)
- 基金
- 项目(150531)
- 研究(122929)
- 科学(120537)
- 基金(106773)
- 家(90989)
- 国家(90080)
- 社会(78417)
- 科学基金(76349)
- 社会科(73153)
- 社会科学(73131)
- 教育(63601)
- 省(56687)
- 基金项目(53575)
- 编号(52515)
- 划(50259)
- 成果(47180)
- 资助(44328)
- 自然(44119)
- 自然科(43116)
- 自然科学(43106)
- 自然科学基金(42401)
- 课题(39713)
- 部(36813)
- 重点(35143)
- 发(34238)
- 年(33203)
- 性(32885)
- 教育部(32804)
- 国家社会(31660)
- 创(31469)
共检索到3942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涛
通过对底层社会中两个孩子"就近入学"与"异地择校"两种不同教育选择模式的田野比较观察,揭示出当下中国"就近入学"政策背后的发展困局与深层危机:在现有教育资源不均衡分布的状态下,"就近入学"政策逐步与住房的空间分异、阶层区隔相匹配而形成了明显的教育层化格局,进而导致教育再生产意义上的阶层复制与流动固化。为此,亟待呼吁中国教育公平通过"差异补偿"和"实质公正"的政策升级加速实现从"机会公平"向"质量公平"的深度范式转型。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蒋建华 王乃弋 张晴
2014年,教育部重申义务教育就近入学并连续三年发文要求做好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得到了社会的相应回应,出现了众多的舆论现象。运用百度对近几年涉及就近入学的舆论现象进行舆论搜索,根据舆论背后的学术关键词在中国知网进行学术搜索,配合一定的个案访谈,在此基础上进行舆论分析。发现,这些舆论现象可归结为舆论差异和舆论冲突。就舆论差异而言,既有赞成的声音,也有反对的意见,以赞成为主;就舆论冲突而言,突出体现在认知冲突和程序冲突,其实质在于价值冲突。对于舆论差异和舆论冲突,需要包容、需要消解,从而达成社会理解。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军
作为保障少年儿童平等受教育机会的基本措施,就近入学是许多国家在义务教育阶段普遍实施的一项政策。当前我国这一政策的实施存在一系列问题,其背后原因不仅有经费投入不足、资源配置不均、社会环境的影响等因素,还有就近入学政策自身的缺陷。据此,本文提出了重新进行政策思想定位、改善政策实施环境、完善政策流程等一系列措施,旨在促进我国义务教育就近入学政策的不断完善,使其更好地体现义务教育的公共性和公益性。
关键词:
义务教育 就近入学政策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闫引堂
本文从范式转型的角度,对西方一些国家20世纪80年代后期兴起的教育政策社会学进行了述评,指出教育政策社会学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社会政策研究”模式的局限,在研究范围、研究主题上有新的突破,但其研究视角仍然不够明晰,理论建构还显薄弱,并没有构成教育政策研究的范式转型。
关键词:
教育政策社会学 社会理论 范式转型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姗泽
人类学关于人类文化的研究结论对中国教育研究的启示为:人类学对文化价值立场的坚守提供教育研究新的审视角度;人类学对文化的研究结论提示人的教育的独特性;人类学的文化视角帮助教育研究者看到当前中国教育核心问题的解决途径。人类学研究坚持的独特的田野考察法对中国教育研究的启示为:教育研究要深入人的发展的立体及细微层面;教育研究要深入教育实际,尽力展示最真实而鲜活的教育现实;自下而上的理论框架构建形式有利于发展中国教育学的本土理论。人类学的他者言说系统对中国教育研究的启示为:他者的眼光有利于对教育公平的研究与实践;在教育研究中要观照体系内部生命体内在的需求;在教育研究中要站在第三方审视教育问题。
关键词:
人类学 研究范式 教育研究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郑磊 王思檬
公共经济学理论指出,在地方政府主导的教育投资模式下,教育服务质量的高低将部分的反映在房价上。"就近入学"政策激励家庭通过买房而择校,这意味着基于居住地分配的入学机会在事实上按照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分配。本文利用北京市两个城区的小学资源分布和楼盘价格数据,基于特征价格模型,研究了学校质量和房价的关系。研究发现,楼盘周边拥有较好或极好口碑的小学与对口楼盘的价格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反思了"就近入学"政策对教育机会公平分配以及教育均衡发展的影响。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彭虹斌 袁慧芳
就近入学是发达国家普及义务教育初期的一项重要教育政策,在这些国家给予家长一定的学校选择权后,就近入学政策仍得以保留。学校选择权作为受教育权有进一步延伸的趋势。具体到我国,中央政府在对待民间择校的问题,可以继续坚持就近入学为本,但可将学校选择权交由部分地方试点。
关键词:
就近入学 学校选择权 受教育权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郑石明 邬智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研究和制定科学的教育公平政策对于保障人民教育机会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和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的国家教育公平政策为研究对象,梳理教育公平政策的研究进展和变迁轨迹,提炼教育公平政策关注的重要问题,分析教育公平政策变迁的逻辑、起因与动力。同时,借鉴国外教育公平政策研究经验,指出我国教育公平政策的转型方向:教育公平建设进入变革时期,即追求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为全面完成十九大所提出的教育公平建设目标,制定和执行科学的教育公平政策提供有力支撑。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程天君
教育社会学学科论包括学科要素与学科历史两个基本论域,学科要素则主要由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及方法论三者构成。通览我国教育社会学近百年的学科论,可概括大要为如下四则:"一涉",即研究方法论上的"价值涉性";"二说",即研究对象上的"社会化过程说"与"相互关系说";"三论",即学科性质上的"规范学科论"、"事实学科论"及"事实与规范兼有论";"四段",即学科历史上的"初创"、"停滞"、"重建"及"转型"四个阶段。本文以史带论地检视了我国教育社会学学科论中的四个困扰性问题:研究对象上长期主导的"关系说"其实并不能标示教育社会学的学科独特性,学科性质上不得不坚持的"事实学科论"事实上难以成立,学科历史上惯...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应强在《江苏高教》第5期撰文提出,当前国内的学者习惯于从教育学的视角研究大学文化,习惯于将"大学文化研究"解读为"大学文化的研究",就大学文化谈大学文化,而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应强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教育研究,先后出现了三种研究范式和两次范式转换。首先是政治教育范式向绩效主义范式的转换,其次是绩效主义范式向文化学范式的转换。文化学范式是以人为中心,从文化出发来研究人、从人出发来研究文化所形成的研究范式。文化学范式正在成为中国教育研究的主导或主流范式,它带来了教育学学科和教育理论的革命性变化,对教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教育研究 研究范式 文化学范式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孟繁华 张爽 王天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政策发生了较为明显的范式变迁,即由"效率理性"范式转向"市场选择"范式,进入新世纪以来逐渐形成"公共治理"范式"。效率理性"范式强调理性主义和效率优先,早出人才、快出人才是其主要目标";市场选择"范式强化效益中心,政府与市场间构成了相互竞争与合作的力量,教育活力得以激发,但公共性在一定程度上被破坏;"公共治理"范式追求在教育领域形成国家力量、市场力量和公民社会力量相互博弈和均衡的体制,其价值逻辑是重建良好教育生态。在范式转化过程中,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动态平衡不断被打破,教育政策的公共性越来越受到重视,教育政策制定的开放性、多元主体的参与性、权力主体的平等性、政策过程的协商性以及政策过程的科学性日益显著,充满公正理性的制度框架正在形成,我国教育政策体系逐步完善。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春影 石中英
布迪厄的社会学思想自20世纪70年代末传入中国后,对中国社会科学包括教育研究的诸多领域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教育研究领域,布迪厄社会学思想的影响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初步介绍阶段(1979-2001年)、广泛探讨阶段(2002-2009年)以及深入探讨阶段(2010-2017年)。这些阶段的形成与中国改革开放大的社会背景密不可分。从具体的理论内容来说,布迪厄的"场域""惯习""文化资本"以及"实践"等四个概念及相关理论表述对中国教育研究的影响最大,被广泛运用于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从教师教育到课程研究、从教育改革到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等学术领域。整体来看,布迪厄社会学思想已经成为近40年来影响中国教育研究的重要西方社会思潮之一,尤其是对中国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影响巨大。但实事求是地说,中国教育研究领域在接受布迪厄社会学思想影响时还主要停留在介绍和选择性利用的阶段,整体理解和把握不够,立足于中国立场进行的质疑批判更不够。就布迪厄社会学思想对于教育研究的方法论意义而言,虽然有中国教育研究者已经注意到,但还没有被充分地重视,也没有动摇中国教育研究的惯习、体制和评价行为。
关键词:
布迪厄 场域 惯习 文化资本 实践逻辑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涛 邬志辉
中国"异地高考"公共政策议题的复杂性体现在利益群体主体分化的复杂性、利益诉求目标层次的复杂性、教育公平理论套用的复杂性、社会客观趋势判断的复杂性、道义责难与事实破解二元悖离的复杂性等方面,全面厘清这些复杂性需要对中国"异地高考"公共政策彻底放开或有限度放开之后的风险予以考虑,这种理性化的考虑是为更合理的异地高考公共政策的精细化设计而生,而非拒绝放开异地高考公共政策的天然借口。
关键词:
异地高考 公共政策 风险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程天君
教育社会学的经典理论大约共享一个根本的思想前提或日研究范式,即教育与社会二分,且教育从属于社会——可谓之"教育/社会"学,即研究"教育与社会关系"的社会学。这种范式的研究在学理上产生教育社会学研究对象"关系说"之难题,在观念上产生教育万能论或教育无用论之吊诡成见。本文通过历史考察和新制度主义理论检视发现:教育与社会是互嵌的,且教育日益成为型塑社会的主导与根本制度而非后者的"随从"和"反应","教育社会"业已浮现,教育社会学研究范式的转换似也随之呼之欲出——从"教育/社会"学到"教育社会"学。这一转换或可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