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018)
2023(20300)
2022(16982)
2021(16031)
2020(13691)
2019(31211)
2018(30700)
2017(59598)
2016(32021)
2015(36011)
2014(35944)
2013(35637)
2012(33092)
2011(29525)
2010(29854)
2009(28339)
2008(28569)
2007(26024)
2006(22927)
2005(20925)
作者
(92120)
(76818)
(76532)
(73160)
(49191)
(37009)
(35046)
(29956)
(29209)
(27797)
(26217)
(26037)
(24648)
(24324)
(24174)
(23676)
(22947)
(22773)
(22238)
(22160)
(19080)
(18915)
(18901)
(17667)
(17385)
(17359)
(17189)
(17176)
(15659)
(15405)
学科
(133934)
经济(133782)
(112434)
管理(99174)
(91778)
企业(91778)
方法(60906)
数学(50965)
(50510)
数学方法(50298)
(39940)
中国(37951)
业经(36161)
(33578)
农业(33255)
(29207)
银行(29061)
(27492)
(27006)
贸易(26987)
(26668)
财务(26607)
财务管理(26553)
(26344)
企业财务(25186)
(24247)
(23814)
金融(23811)
地方(23008)
(22941)
机构
学院(461721)
大学(458039)
(196277)
经济(192328)
管理(181379)
理学(154821)
理学院(153251)
研究(152931)
管理学(150710)
管理学院(149848)
中国(128054)
(96033)
(93961)
科学(90567)
(84633)
(77221)
财经(73948)
中心(73138)
(71239)
研究所(69456)
业大(67603)
(67220)
农业(65643)
北京(60466)
经济学(59986)
(56704)
(56624)
师范(56133)
财经大学(54573)
经济学院(54073)
基金
项目(298332)
科学(236527)
基金(219374)
研究(218506)
(189915)
国家(188223)
科学基金(162988)
社会(141033)
社会科(133504)
社会科学(133469)
(115573)
基金项目(114879)
自然(105019)
自然科(102685)
自然科学(102655)
自然科学基金(100883)
教育(99944)
(96529)
资助(90816)
编号(88058)
成果(71628)
(67213)
重点(66467)
(63861)
(63150)
课题(60035)
国家社会(58675)
创新(58629)
教育部(57867)
科研(57478)
期刊
(221708)
经济(221708)
研究(138614)
中国(91883)
(81607)
(75302)
学报(69019)
管理(68466)
科学(65894)
(59182)
金融(59182)
农业(54318)
大学(53581)
学学(50939)
教育(42632)
技术(40652)
业经(38809)
财经(37292)
经济研究(34638)
(32105)
(29260)
问题(29140)
(24493)
技术经济(24439)
统计(22914)
(22878)
世界(22681)
国际(21714)
理论(21492)
现代(21165)
共检索到7055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秋月  董晓林  吕沙  
本文从理论层面分析银保互动产生的基础及其对信贷配给影响的内在逻辑,论证银保互动在农业保险中发挥抵押担保替代作用的可能路径,并结合宏观数据和微观调研数据对我国银保互动试点的现状进行归纳和总结,提出政策性农业保险有效缓解农户信贷配给的必要条件和改进措施。研究表明,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障水平较低、保障范围单一,保险赔付与风险之间的关联性较弱,并未完全建立信息共享和风险分担机制,银行未有风险第一赔付人的绝对控制权;政策性保险的基本条款、风险关联性和进阶条款的设置均不能很好地契合银保互动在农业保险中发挥抵押担保作用的基础条件和内在逻辑。因此,"银保互动"有效发挥抵押担保替代作用所具备的合理形式应以指数保险作为银保互动的基础农业保险类型,保险的第一赔付人为银行,以实现银保互动各主体间高效地信息共享和风险分担。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孙同全   邓晗   田雅群  
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是中国农业支持保护政策的市场化延伸,是财政与金融协同支农的重要政策工具,对解决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制度演化的视角,以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论为分析工具,分析了农业“三项补贴”政策和农村金融市场的内在矛盾,认为这些内在矛盾是农业“三项补贴”政策效应减弱和农村金融市场失灵乃至推动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制度产生的根本原因。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是财政支农政策和农村金融市场结合而成的市场化支农政策工具,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制度运行既要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能,为借款方增信,为金融机构分险,也要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这导致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制度存在政策性目标与市场化运作、增信功能与“去担保化”难以协调的矛盾。这些矛盾将推动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制度向运行方式进一步市场化、业务多元化和业务模式数字化方向演化。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马九杰  沈杰  
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抵押品,从替代的角度研究抵押品问题,基于理论分析和案例分析,认为,互助性的信用担保机构可以充分利用掌握的"软信息"来控制主动违约、甄别贷款者的风险偏好,并利用"软信息"促使企业提高其最优努力水平,降低银行贷款的风险。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梁超  贺娟  陶建平  
以往有关农业保险决策的研究较多从静态视角展开。本文在传统静态的农业保险参保决策模型之上,结合中国农业保险产品的特征,构建动态视角下的农业保险决策分析框架,阐释了农户的参保、在有参保经历之后选择退保以及对农业保险呈现需求排斥的动机。实证部分基于华中三省1 051名从事农作物生产农户的调研数据,证实了获取政府补贴提高预期收益和转移农业风险的参保动机,风险赔付水平较低是农户退保的原因,以及务农风险较低或对农业保险认识不足是农业保险排斥的原因。而私人风险信息并未影响农户的参保选择,不存在明显逆向选择的参保动机。除此之外,结果还显示同群效应会显著正向增加农户的参保概率,并降低退保的概率。本文从动态视角理解农户的农业保险决策,为中国农业保险项目更好地发挥风险保障作用提供实践参考。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任乐  王性玉  赵辉  
本文在对农业保险相关文献梳理的基础上,从借款人(农户)和贷款人(金融机构)双方福利最大化的角度构建模型,深入分析农业保险和农户信贷的内在作用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设,进一步利用河南农户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通过Logit回归模型和Tobit回归模型分析发现,农业保险作为抵押品替代信号能够有效缓解农户所受信贷配给,增加其信贷可得性和信贷额度。研究结论对更好的发挥银保互动融资功能,推进农村普惠金融服务,切实解决农村金融抑制问题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任乐  王性玉  赵辉  
本文在对农业保险相关文献梳理的基础上,从借款人(农户)和贷款人(金融机构)双方福利最大化的角度构建模型,深入分析农业保险和农户信贷的内在作用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设,进一步利用河南农户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通过Logit回归模型和Tobit回归模型分析发现,农业保险作为抵押品替代信号能够有效缓解农户所受信贷配给,增加其信贷可得性和信贷额度。研究结论对更好的发挥银保互动融资功能,推进农村普惠金融服务,切实解决农村金融抑制问题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宋刚  胡丽华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和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但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真正建立起符合国情的农业政策性金融体系,因此,对我国农业发展银行乃至整个农业政策性金融体系的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尝试为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体系改革研究中政策性贷款的担保问题提供一些合理建议:以美国的政府补助和个人信用体系的模式为主,以发展中国家的以农业产品抵押担保或偿还贷款的模式为辅,各地可以因地制宜采取适应本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特点的其他模式。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济宁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郑现中  
本文在中小企业信贷市场抵押品决定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信贷行为优化模型,推导实现抵押替代机制的条件。分析得出,通过引进有效的监督和违约控制手段,可以实现抵押替代功能,从而改善中小企业由抵押资产匮乏造成的融资困境。进一步,基于监督和违约控制这两种抵押替代机制,对山东省近年来主要的四类担保模式创新实践进行梳理和成效对比,探讨总结其创新中的核心和缺陷,验证与模型推导结论的一致性,据此提炼出有效担保模式的逻辑。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高晓燕   向念  
利用中国232个地级市2011—2020年面板数据,基于担保分支机构设立这一政策冲击,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评估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设立的影响及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显著促进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设立,且该影响具有长期持续性。机制分析显示,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有利于促进信贷资金和信贷服务下沉,从而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设立。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农业主产区、银行存款规模大、外部风险保障不足、信息化水平较低的地区,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设立能够发挥更大作用。建议进一步完善政策性农担体系,更好地引导信贷资源下沉,促进担保和信贷协同赋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刘亚洲  仲嘉玮  钟甫宁  
近年来,在政策性农业保险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也在不断推动气象指数保险试点。然而,中央层面一直没有对气象指数保险给予财政支持。那么,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是否应该给予气象指数保险与政策性农业保险同样的财政补贴呢?本文从农业个体风险和系统性风险的角度着手,就现行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与气象指数保险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进一步地,在测算我国粮食作物风险状况的基础上,探讨通过两类保险对我国种植业产量风险进行多层保障的可能性。研究发现:第一,农业个体风险和系统性风险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需要采取不同的分散机制予以分散;第二,在应对农业两类风险时现行政策性农业保险与气象指数保险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现行政策性农业保险适合对个体风险进行管理,发挥风险管理功能,气象指数保险适合对系统性风险进行管理,发挥收入支持功能;第三,根据风险概率测算可以将我国粮食作物减产风险分层为(0,20%)、[20%,50%)、[50%,100%)3个损失区间,分别对应高概率免赔、基础系统性风险、小概率个体风险。最后,本文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种植业保险多层保障体系的建议,并结合实际案例检验其合理性。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郑晶  
政策性农业融资担保机构(以下简称"农担公司")的出现,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农业发展中"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为乡村振兴提供金融支持。农担公司这一角色定位也被写入2021年6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该法第六十三条规定:"国家综合运用财政、金融等政策措施,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制,依法完善乡村资产抵押担保权能,改进、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赵全厚   梁洪波  
为加快构建财政金融协同支农机制,有效缓解农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2015年以来我国通过财政资本金注入方式支持3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建立省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推动形成覆盖全国的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本文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分析法,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个层面测度2019—2022年我国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体系运行效率。结果表明:(1)随机误差因素与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会导致体系运行效率值偏低,其中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增加和财政农林水事务支出的降低对体系运行效率有促进作用。(2)调整后体系综合技术效率较高,但只有两省处于效率前沿面上,有15省低于体系均值0.902,最低的湖南省效率值只有0.65。(3)从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来看,体系效率先升后降,技术和创新成为影响体系运行效率的主要因素。因此,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创新运作模式、防控业务风险是提高体系运行效率的重要途径。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黄兹睿  朱乾宇  
仅仅依靠市场的力量难以解决农牧业经营长期存在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国家成立政策性小微担保公司填补了农村担保服务空缺。巴彦淖尔市小微担保公司进行非标抵押担保、质押担保和信用担保创新,开展特色“羊易担”、活畜质押、存货质押等担保业务,为小微担保公司提供了一个创新发展的样本。本文系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支持的“普惠金融背景下京津冀农村移动金融的风险、监管与机制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7YJB022),作者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通过案例分析,提出小微担保公司的数字化普惠金融发展路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军  李倩薇  
农业小企业作为"三农"发展的主力军,它的健康发展有利于促进整个农业领域的长远发展,而目前制约农业小企业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融资困难。对于融资方式,我国目前为止共规定了五种融资担保方式,但是具体到农业小企业领域共有四种。2007年,我国《物权法》正式引进并确立了浮动抵押制度,为解决农业小企业资金困难提供了新的视角,但是浮动抵押制度也存在缺陷。文章提出应制定完善的制度以及细化相关规定、制定完善的抵押合同、选择合适的抵押主体和抵押财产等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琪   高晓燕  
在不断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和更好服务“三农”工作的背景下,基于2011—2020年全国22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法,探讨农业政策性信贷担保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农业政策性信贷担保显著提升了农民收入水平,并且这种影响具有可持续性;农业政策性信贷担保通过农业技术进步效应、农村创业促进效应和信贷支持效应,提升了农民收入水平;异质性分析表明,在金融发展水平较高、位于东部地区和制度质量较高的城市,农业政策性信贷担保对农民增收的促进效应更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