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80)
- 2023(7981)
- 2022(6715)
- 2021(6599)
- 2020(5668)
- 2019(13506)
- 2018(12748)
- 2017(24142)
- 2016(12893)
- 2015(14644)
- 2014(14172)
- 2013(14178)
- 2012(13210)
- 2011(11807)
- 2010(11957)
- 2009(11131)
- 2008(11206)
- 2007(9454)
- 2006(8258)
- 2005(7577)
- 学科
- 济(58838)
- 经济(58785)
- 管理(40117)
- 业(32733)
- 方法(28922)
- 财(27646)
- 企(27213)
- 企业(27213)
- 数学(26747)
- 数学方法(26351)
- 中国(19376)
- 财政(14532)
- 农(12750)
- 政(11999)
- 制(11780)
- 贸(11744)
- 贸易(11734)
- 务(11645)
- 财务(11617)
- 财务管理(11562)
- 易(11533)
- 企业财务(11050)
- 出(10039)
- 学(9797)
- 地方(9499)
- 业经(9016)
- 银(8853)
- 银行(8845)
- 策(8722)
- 体(8595)
- 机构
- 大学(181239)
- 学院(175696)
- 济(84991)
- 经济(83812)
- 管理(67055)
- 研究(66016)
- 理学(57902)
- 理学院(57301)
- 管理学(56203)
- 管理学院(55868)
- 中国(52143)
- 财(47950)
- 京(38882)
- 科学(36091)
- 财经(33803)
- 所(32935)
- 经(31081)
- 研究所(29407)
- 经济学(28624)
- 中心(28519)
- 经济学院(25742)
- 北京(25465)
- 财经大学(25187)
- 农(24718)
- 江(24425)
- 院(23394)
- 业大(21746)
- 范(21250)
- 师范(21101)
- 研究中心(19090)
- 基金
- 项目(115816)
- 科学(92751)
- 基金(88949)
- 研究(84586)
- 家(77665)
- 国家(77156)
- 科学基金(66092)
- 社会(57683)
- 社会科(55015)
- 社会科学(55002)
- 基金项目(45005)
- 自然(40804)
- 省(40340)
- 自然科(40010)
- 自然科学(40004)
- 自然科学基金(39300)
- 教育(39116)
- 资助(38395)
- 划(35243)
- 编号(31015)
- 部(28131)
- 成果(26759)
- 重点(26276)
- 国家社会(26116)
- 中国(24958)
- 教育部(24869)
- 发(23935)
- 创(23680)
- 人文(22961)
- 大学(22806)
共检索到2781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陈志刚 吕冰洋
政府决算和预算的差异可以称之为预算偏离,过高的预算偏离程度不仅直接关系到预算管理的水平和财政活动的绩效,还会对经济社会产生冲击。本文利用1994-2017年中国公共预算的预算和决算数据,全面分析和归纳了中国政府预算偏离的典型特征。文章发现,中国政府预算偏离长期处于较高水平;全国和地方层面的预算偏离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特征;不同财政收支项目的预算偏离程度存在极大差异;预算偏离在不同省份和地区的表现也不尽相同;预算偏离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预算管理本身、财政管理体制、外部监督等。为降低预算偏离,应构建全面规范的预算体系,形成收支相匹配的财政管理格局,营造公开透明的预算环境。
关键词:
预算偏离 财政预算 财政决算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杨志安 胡博 邱国庆
本文利用全国以及省级政府预决算数据,分析政府预算偏离的典型特征。全国层面考察发现:政府预算"超收"和"超支"并存、中央本级预算偏离度小于地方本级、"四本预算"间预算偏离存在结构性差异,非税收入预算偏离度大于税收收入、非民生支出预算偏离度大于民生支出。分地区考察发现:"超收"和"节支"并存,预算收入偏离幅度小于预算支出,政府预算偏离存在典型的异质性。在此基础上,揭示了政府预算偏离存在财政透明度较低、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政府预算执行进度滞后、预算监督力度薄弱的现实症结。最后,提出了提高政府预算编制质量、完善政府预算制度建设、健全政府预算监督机制和加大政府预算公开力度的约束路径。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郭玉清 杨栋
目前学术界对政府预算收支关系争论的焦点集中于预算收支因果联系,并形成了三种代表性观点:收支同步论、以收定支论和以支定收论。本文主要在中国1978~2005年经验数据基础上,考察中国政府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关系,所使用的分析方法包括Dickey-Fuller序列平稳性检验、Johansen协整分析以及经GTS理论修正后的三变量误差修正模型。约束模型的回归结果,表明中国政府预算支出到预算收入之间并不存在短期因果反馈效应,但具有长期因果联系,从而证明了长期内以支定收论在中国的适用性。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志远
政府创新是政府发展研究的重要议题之一。相较于从制度变迁理论的新旧体制转换视角对政府创新做出的经典解释,政府过程理论的“偏离”假设,为从政府在现实与法理的“摆动”中寻求体制机制创新的解释提供可能,丰富了其存在的理论必然性与现实必要性。现实政府往往在适度、过度以及多重“偏离”所形成的合力中实现发展。但从制度的“路径依赖”看,法律和现存制度并不具有使那种正向“偏离”合法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想将其——至少是高效地将其纳入现有的法律和制度,需要进行有目的性的政府干预。而体制机制创新正是最为典型的干预手段之一。中国政府职责体系的优化路径,能够典型地反映清单制度作为体制机制创新对“偏离”现象发挥的关键作用,揭示其功能实现的基本逻辑。这对于政府创新研究具有突破性意义。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郭红玲 李建振 宋长善
本文以2007年-2012年省级政府财政支出数据为分析对象,建立"财政支出结构的偏离模型"比较了全国除北京外的省级政府财政支出结构之间的差异性,在发现财政支出结构偏离程度与各省GDP呈现负相关的基础上,通过系统聚类方法将各省级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分成四类,分别探讨了各类财政支出结构的特征,为各地方政府正确界定自身财政支出结构发展水平提供了理论上的参考。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汪穹立
2017年江门市土地出让收入大幅增长带动政府性基金收入快速增长,关注地方政府性基金预决算偏离,不仅有助于了解地方财政预算管理的水平和财政活动的绩效,更有助于增强底线意识,防范过高的预算偏离对经济社会产生冲击的风险。文章利用2017-2020年江门市政府性基金的预算和决算数据,分析和归纳江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偏离的典型特征,发现2017-2020年江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偏离处于较高水平,市本级和市县层面的预算偏离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特征,预算偏离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预算管理本身、外部监督等,为降低政府性基金预算偏离程度,应加快构建全面规范的预算体系,形成收支相匹配的地方财政预算管理格局。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王蓉
本研究描述了西北三个国家级贫困县县级政府预算决策机制。揭示出现存的机制导致只有少数人能够真正参与预算过程。其次 ,公民需求与政府支出重点之间相脱离 ,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公共服务供给中社会公平性缺失 ,那些最贫困、最需关注的公民需求被置于视界之外 ,因此他们必须在政府预算范围之外自筹自办解决其公共品需求问题 ,这是导致预算外资金大量存在的一个原因。因此 ,农村税费改革如果仅强调缩减预算外经费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 ;相反 ,如果地方政府的公共开支重点不变 ,如果其背后的政治决策架构不变 ,上述的这些问题将继续存在。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燕英 周锐 陈少杰 陈思奇
当前我国政府购买服务规模不断扩大,政府公共服务的公益性与市场承接主体行为的趋利性矛盾始终是困扰制度良性运行的关键性问题,往往会导致财政用于政府购买服务的资金使用绩效难以有效衡量。在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要求下,是否可以通过建立一种有效的预算绩效管理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和激发市场主体通过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来增加自身盈利,最终实现承接主体的趋利动机与政府公益性服务要求的相向而行,就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深圳市通过对口岸管养经费模式的改革,在探索政府购买口岸管养服务的绩效管理激励约束机制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比较成功的经验,值得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总结,以资借鉴。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雪 侯伟凤
近年来,如何调整财政支出方向从而有效刺激消费成为中国面临的一大挑战。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可以探究政府财政支出对消费的影响,进而以消费为指标为政府财政支出提供明确方向。理论研究表明,政府生产性财政支出对促进消费增长具有积极影响,宏观税率与消费增长呈倒U型关系。根据理论研究结果,利用2006—2015年的数据,使用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可以研究生产性财政支出对消费的影响。结果显示,在20%分位点上,生产性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显著正影响,而在50%和80%点处不具有显著影响,即政府生产性财政支出能够促进贫困地区居民消费,对中等收入地区和富裕地区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因此,政府财政支出的主要方向为贫困地区。
关键词:
财政支出 消费 分位数回归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肖文东
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初步理顺了中央与各省级政府间的财政关系。体制运行十余年来,在取得巨大成效的背景下,暴露出以基层财政困难、地区间公共服务水平差异显著等为典型的现实问题。从地方视角而言,应以增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和均衡地方公共服务水平为基本出发点,逐步建立收入划分与支出划分相匹配的政府间财政关系安排。
关键词:
分税制 财政分权 转移支付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姚明霞
一、前言新中国成立以来,全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心,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1978年人均实际GDP是1952年的2.8倍,2007年的人均实际GDP是1978的10.89倍,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这些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丹 庞晓波 方红生
本文在考虑政府财政调整能力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基本财政-政府负债特征构建适用非线性财政反应函数,通过分析不同经济状态对应的财政空间情况展开政府债务可持续性研究,并进一步将财政后备作为财政调整的储备渠道纳入分析,探讨后危机时期我国财政缓冲建设。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初现"财政疲劳"迹象,采用政府债务负担率的二次项函数能更好拟合我国财政反应现实,而危机后我国财政空间呈不断缩减趋势,且经济低迷时经济增长滞缓会进一步缩减财政空间,政府应关注财政空间使用效率。同时,随财政后备上升改善财政反应的"垂直效应"加速抵消增大财政调整成本的"水平效应",且现阶段提高财政后备改善财政反应的边际递减效应不显著,政府应增加财政后备,这一举措将使得经济低迷时的财政空间提升8.85%,经济处于常态时提升8.59%。
[期刊] China Economist
[作者]
杨志勇
中国是一个大国。大国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处理要特别注意调动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形成激励相容的财政体制。1994年中国初步建立了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这基本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但是,事权和支出责任的划分、收入的划分以及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均有待进一步完善之处。政府间财政关系要特别注意制度的稳定性,以充分发挥激励约束功能。与现代财政制度相适应的应该是分级财政管理体制,按照这种体制的要求,中国需要进一步规范事权和支出责任的划分、政府收入的划分、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形成分税、分租与分利相结合的分级财政管理体制。
关键词:
大国财政 政府间财政关系 财政体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