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90)
2023(12912)
2022(11074)
2021(10427)
2020(8911)
2019(20769)
2018(20658)
2017(39102)
2016(21457)
2015(24757)
2014(25086)
2013(24888)
2012(23344)
2011(21277)
2010(21279)
2009(19982)
2008(20173)
2007(18267)
2006(15886)
2005(14666)
作者
(62295)
(52473)
(52262)
(50086)
(33310)
(25036)
(23957)
(20515)
(19851)
(18870)
(18021)
(17554)
(16889)
(16778)
(16718)
(16308)
(15784)
(15495)
(15315)
(15167)
(13272)
(12897)
(12607)
(11926)
(11876)
(11794)
(11703)
(11665)
(10623)
(10582)
学科
(89006)
经济(88881)
管理(65040)
(59458)
(47022)
企业(47022)
方法(39842)
数学(35224)
数学方法(34888)
(30036)
中国(26859)
(25796)
(22909)
(19063)
贸易(19053)
(18626)
业经(18407)
(17702)
农业(17113)
(16220)
银行(16184)
(15453)
(15320)
财务(15277)
财务管理(15223)
地方(15193)
(14873)
(14598)
金融(14592)
企业财务(14382)
机构
大学(316099)
学院(313008)
(136993)
经济(134270)
管理(116656)
研究(110199)
理学(99408)
理学院(98269)
管理学(96764)
管理学院(96154)
中国(86285)
(67535)
(67158)
科学(64397)
(56563)
财经(52252)
(52180)
研究所(50686)
中心(50397)
(47970)
(47486)
经济学(44178)
业大(43976)
北京(43171)
农业(40848)
经济学院(39832)
(39595)
(39235)
师范(39196)
财经大学(38649)
基金
项目(200294)
科学(157174)
研究(147698)
基金(146784)
(128011)
国家(126974)
科学基金(107434)
社会(95293)
社会科(90364)
社会科学(90339)
基金项目(76591)
(75404)
教育(68066)
自然(67111)
自然科(65525)
自然科学(65503)
自然科学基金(64378)
(64225)
资助(61086)
编号(59203)
成果(50082)
(46391)
重点(45479)
(42589)
课题(41351)
(41093)
(40883)
国家社会(40678)
教育部(39994)
创新(38750)
期刊
(153217)
经济(153217)
研究(98161)
中国(66407)
(55250)
学报(48588)
(47549)
科学(44673)
管理(42676)
大学(37150)
学学(34819)
教育(32423)
农业(31473)
(30816)
金融(30816)
财经(27012)
技术(26699)
经济研究(25426)
(23287)
业经(22628)
问题(20598)
(18615)
(17494)
世界(15917)
技术经济(15806)
国际(15716)
(15272)
理论(14756)
统计(14682)
图书(14115)
共检索到4815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刘晨  刘晓璐  
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了中国的生产力,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中国的贫富差距却被拉大了。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央政府应该通过再分配的方式,让全体人民分享市场运作的成果,实现"共同富裕"这一目标。近年来出台的一系列社会政策显示,1998年后,中央政府既有政治意愿也有财政能力来调节收入再分配,然而,这些政策效果却不明显。本文以山西省1993-2005年县级财政数据为样本,通过分析中央政府转移支付结构和地方政府支出结构,得出中央政府通过对地方政府转移支付这一财政手段并不能有效缩小贫富差距这一结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吴妍妍  
目前中国政府间严格意义上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以1994年"分税制"为起点开始实践并逐渐展开的。通过对现阶段各类转移支付的具体分析,可以观察到巨大的转移支付规模背后,隐含着制度上的诸多不合理因素。如何完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增进制度效率已经成为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迫切要求。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成丹  
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目标是诸多角度政策目标的有机结合,既包括终极目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制性目标纵向、横向均衡,也包括根据国情和时代背景确定的阶段性目标。研究转移支付制度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以及当前新常态经济背景、体制性失衡等新变化对现行转移支付制度的挑战,对于明确我国转移支付制度下一步改革方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比不同阶段我国转移支付制度多目标实现程度并分析存在的问题,从提高转移支付效果角度为我国转移支付制度的优化提出具体建议。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成丹  
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目标是诸多角度政策目标的有机结合,既包括终极目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制性目标纵向、横向均衡,也包括根据国情和时代背景确定的阶段性目标。研究转移支付制度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以及当前新常态经济背景、体制性失衡等新变化对现行转移支付制度的挑战,对于明确我国转移支付制度下一步改革方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比不同阶段我国转移支付制度多目标实现程度并分析存在的问题,从提高转移支付效果角度为我国转移支付制度的优化提出具体建议。
[期刊] 预测  [作者] 谷成  周大鹏  
虽然近年来中央财政对地方转移支付的绝对额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增长,但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中国地区间财政能力差距却日益扩大。为了缩小地区间财政差异,有必要对作为财政均等化主要手段的转移支付制度加以改进,逐步弱化目前以税收返还加专项资金配套为主的转移支付模式,构建以均等化为目标的转移支付体系。为使改革方案在政治上具有更高的可接受性,可以设定中央对地方资金返还的最小数额,并根据不同地区的财政能力加以适当调整。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溶沧  
所谓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这里所讲的转移支付制度,系指政府间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下同),就是以各级政府之间所存在的财政能力差异为基础,以实现各地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为主旨,而实行的一种财政资金转移或财政平衡制度。这种转移支付,实际上是财政资金在各级政府间,特别是在中央政府与地方各级政府间的一种再分配形式。在上下级政府、同级政府之间,普遍存在着财政收入能力与其支出责任不对称的情况,财政转移支付就成了确保各级地方政府都能正常履行其职能的一个必要条件,从而是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财政体制的一个重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谷成  
作为分权化财政体制的组成部分,政府间转移支付在不同制度环境下产生的效果也存在很大差异。中国自上而下的财政分权强调更多的是发挥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和保证中央政府取得足够的财政资源,因此转移支付在很大程度上被用于弥补地方财政缺口,成为中央政府实现纵向控制的重要手段。改进中国转移支付体系的策略应当是进一步完善以公式为基础的分配标准,并在政治上可行的情况下促进均等化。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齐守印  
建立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初步构想齐守印任何一个现代的先进国家,只要它有两个层次以上的政府,并且存在着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方面的较大差距,事实上都会有不同形式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区别在于,这种转移支付是否形成了一套科学合理、规范透明的制度和体系。所以,...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葛乃旭  
本文主要研究如何改进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以提高其均等化效果。首先对现行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运行结果进行了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现行体制的均等化效果太弱,不足以阻止地区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进而,探讨了现行制度存在这种缺陷的原因;最后,比照德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提出了一套建立一个纵向和横向转移支付相结合的、均等化效果更好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具体方案。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范文胜,孙志筠  
当前,我国财经界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是政府间的转移支付制度。转移支付这一提法在我国还比较新,目前也尚未形成一套科学的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但由于财经改革的深入,广泛地探讨和分阶段实施越来越显得必要。事实上,我国已打算选择几个较成熟地区进行试点并逐步推广。本文旨在向卫生经济界同仁简要介绍转移支付制度,以利大家进一步探讨其对卫生筹资的可能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瑞琰  
本文拟通过建立制度有效性的研究框架,对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体系从目标系统、制度装置、制度环境、制度目标实现程度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检验,指出影响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得到有效发挥的主要因素:制度装置与目标体系不相适应、相关制度安排不具备、制度变迁主体的不合作博弈等,进而提出有助于提高这一制度有效性的制度安排。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迟诚  
该文运用门槛效应分析方法,考察了2000-2012年,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中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存在非线性门槛效应。当政府间转移支付比例低于门槛值0.896时,政府间转移支付对缩小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效果较好;当政府间转移支付比例为0.896至1.342时,上述效果开始减弱,而当政府间转移支付比例超过门槛值1.342后,政府间的转移支付反而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因此,要在强化中央政府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的激励和约束作用的同时,进一步规范政府间转移支付方式,以缩小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谷成  
作为分权化财政体制的组成部分,政府间转移支付在不同制度环境下产生的效果也存在很大差异。中国自上而下的财政分权强调得更多的是发挥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和保证中央政府取得足够的财政资源,因此,转移支付在很大程度上被用于弥补地方财政缺口,成为中央政府实现纵向控制的重要手段。改进中国转移支付体系的策略应当是进一步完善以公式为基础的分配标准,并在政治上可行的情况下促进均等化。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雪筠  
随着市场、政府计划干预和人们行为习惯共同作用于社会经济的“混合经济”时期的到来,政府运用财政权力和货币权力来抑制或弥补混合机制缺陷的作用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包括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和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在内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作为发挥政府财政权力的主要工具,在西方工业化国家中广泛运用,并已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本文试图从对西方主要工业化国家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模式特征比较分析的角度出发,以期对我国的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改革有所裨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