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20)
- 2023(10533)
- 2022(8884)
- 2021(8505)
- 2020(7264)
- 2019(16976)
- 2018(16379)
- 2017(31389)
- 2016(17035)
- 2015(19674)
- 2014(19686)
- 2013(19950)
- 2012(18780)
- 2011(16808)
- 2010(16819)
- 2009(15735)
- 2008(16112)
- 2007(14211)
- 2006(12037)
- 2005(10815)
- 学科
- 济(75365)
- 经济(75289)
- 管理(51987)
- 业(47291)
- 企(36932)
- 企业(36932)
- 方法(36343)
- 数学(32975)
- 数学方法(32757)
- 财(32368)
- 中国(23652)
- 农(20635)
- 贸(16791)
- 贸易(16786)
- 制(16567)
- 易(16423)
- 财政(15149)
- 务(14992)
- 财务(14975)
- 财务管理(14918)
- 企业财务(14196)
- 学(14110)
- 地方(14021)
- 业经(13606)
- 农业(13414)
- 银(12663)
- 银行(12633)
- 政(12479)
- 行(12002)
- 出(11827)
- 机构
- 大学(252067)
- 学院(247446)
- 济(114753)
- 经济(112800)
- 管理(94511)
- 研究(88707)
- 理学(81628)
- 理学院(80726)
- 管理学(79643)
- 管理学院(79153)
- 中国(68960)
- 财(60210)
- 京(52806)
- 科学(51234)
- 所(45322)
- 财经(44373)
- 研究所(40900)
- 经(40557)
- 农(40327)
- 中心(40148)
- 经济学(38124)
- 江(35380)
- 经济学院(34674)
- 业大(34170)
- 北京(33825)
- 财经大学(32923)
- 农业(31767)
- 院(31078)
- 范(30526)
- 师范(30274)
- 基金
- 项目(162308)
- 科学(128400)
- 基金(121641)
- 研究(118381)
- 家(106035)
- 国家(105242)
- 科学基金(89549)
- 社会(78493)
- 社会科(74663)
- 社会科学(74643)
- 基金项目(63605)
- 省(59265)
- 自然(55729)
- 自然科(54490)
- 自然科学(54473)
- 教育(53793)
- 自然科学基金(53568)
- 划(50975)
- 资助(50577)
- 编号(45923)
- 部(38536)
- 成果(38493)
- 重点(36531)
- 发(34582)
- 国家社会(34405)
- 教育部(33422)
- 创(33283)
- 中国(32040)
- 人文(31598)
- 科研(31568)
- 期刊
- 济(120772)
- 经济(120772)
- 研究(78778)
- 财(51175)
- 中国(48281)
- 学报(38175)
- 农(35672)
- 科学(35052)
- 管理(31953)
- 大学(29037)
- 学学(27376)
- 农业(24044)
- 财经(23144)
- 融(22751)
- 金融(22751)
- 经济研究(22230)
- 经(19992)
- 教育(19945)
- 技术(18954)
- 业经(16624)
- 问题(16591)
- 贸(16223)
- 业(13970)
- 世界(13668)
- 国际(13362)
- 技术经济(12962)
- 统计(12655)
- 会计(11727)
- 版(11706)
- 理论(11403)
共检索到3723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胡德仁 刘亮
采用基尼系数分析财政转移支付的横向均等化效应发现,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具有一定的均等化作用,但转移支付以后地区间财力差异依然较大而要实现均等化,则应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规模和比例,控制专项转移支付的规模,逐步建立以一般性转移支付为主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胡德仁 刘亮
采用基尼系数分析了财政转移支付的横向均等化效应。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具有一定的均等化作用,但财政转移支付以后地区间财力差异依然较大,对此文章提出实现财政转移支付横向均等化的相关政策建议,如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规模和比例;控制专项转移支付的规模;逐步建立以一般性转移支付为主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关键词:
财政转移支付 横向均等化 财力差异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胡德仁 刘亮
采用基尼系数分析财政转移支付的横向均等化效应,可以看出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具有一定的均等化作用,但转移支付以后地区间财力差异依然较大。实现均等化的相关政策包括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规模和比例,控制专项转移支付的规模,逐步建立以一般性转移支付为主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关键词:
财政转移支付 横向均等化 财力差异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赵桂芝 寇铁军
本文以我国横向财力失衡的财政调节效应为视角,采用省级财政收支数据、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以及我国各区域人口数据,运用泰尔熵指数模型对我国现行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财力均等化效应进行了多维测度与分析。结果表明,中央转移支付制度对横向财力失衡的调节方向和调节力度呈现多重性、复杂性特征。最后,本文围绕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均等化定位提升、策略调整以及制度创新等多层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胡德仁 刘亮
财政转移支付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供给保证,然而在实践中,很多其他因素可能会在转移支付的分配过程中起作用。通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对2004-2006年中国各地区财政数据建模,分析中国现行财政转移支付政策的主要影响因素和价值取向表明,中国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导向是:更倾向于民族地区,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在一定程度上是保地方机构运转和保工资的。
关键词:
财政转移支付 影响因素 政策取向
[期刊] 预测
[作者]
谷成 周大鹏
虽然近年来中央财政对地方转移支付的绝对额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增长,但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中国地区间财政能力差距却日益扩大。为了缩小地区间财政差异,有必要对作为财政均等化主要手段的转移支付制度加以改进,逐步弱化目前以税收返还加专项资金配套为主的转移支付模式,构建以均等化为目标的转移支付体系。为使改革方案在政治上具有更高的可接受性,可以设定中央对地方资金返还的最小数额,并根据不同地区的财政能力加以适当调整。
关键词:
政府间转移支付 财政均等化 制度优化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田发
财政转移支付的横向财力均等化效应会影响到各地区财政能力均等化水平,进而影响到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效应上看,转移支付起到一定的横向财力均等化效果,但各地区财力差异仍然很大;从分项转移支付效果来看,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财力均等化效应最强,专项转移支付次之,税收返还效果最差。因此,可以通过调节转移支付的地区分配结构和建立均等化转移支付体系来提升转移支付的横向财力均等化水平,以促进各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凤伟
利用1994—2005年甘肃省的县级数据,采用统计分析和计量模型分析方法,研究了财政转移支付对甘肃省县级财力差距的影响。实证分析发现:财政转移支付缩小了甘肃省县级财力的相对差距,但是却扩大了县级财力的绝对差距;维持地方政府运转和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是甘肃省财政转移支付分配的主要目标,而缩小地区间财力绝对差距的目标未受到重视。
关键词:
转移支付 相对差距 绝对差距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谷成
在分权化财政体制下,各地区的资源禀赋差异、收入分配的不对称以及包括要素投入价格和生产能力在内的成本差异都将导致财政差异的产生。为消除财政差异,均等化转移支付要求将财政能力均等化至全国平均水平,并对各地区不同的公共服务需求和成本予以补偿。在中国目前的分权约束条件下,宏观经济指标法是衡量中央以下各级政府财政能力的理想选择。在支出需求方面,应在承认特定地区成本和需求差异的基础上,通过制定以支出需求为基础的最低标准的转移支付,使某些公共服务的财政需求简便而客观地得以补偿。
关键词:
财政差异 均等化 转移支付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安体富 任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吴妍妍
目前中国政府间严格意义上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以1994年"分税制"为起点开始实践并逐渐展开的。通过对现阶段各类转移支付的具体分析,可以观察到巨大的转移支付规模背后,隐含着制度上的诸多不合理因素。如何完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增进制度效率已经成为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迫切要求。
关键词:
转移支付 问题分析 对策研究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谷成
作为分权化财政体制的组成部分,政府间转移支付在不同制度环境下产生的效果也存在很大差异。中国自上而下的财政分权强调得更多的是发挥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和保证中央政府取得足够的财政资源,因此,转移支付在很大程度上被用于弥补地方财政缺口,成为中央政府实现纵向控制的重要手段。改进中国转移支付体系的策略应当是进一步完善以公式为基础的分配标准,并在政治上可行的情况下促进均等化。
关键词:
转移支付 财政分权 公共服务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甘娜 胡朋飞
人口流动深刻影响了我国政府间财政关系,而转移支付制度是解决财政非均等化问题最重要的手段。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人口流动客观上通过"分母效应"改变了各地区常住人口人均意义上的转移支付规模,再结合我国人口主要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这一流向特点,可以说,人口流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解转移支付制度的非均等化效应。但是,由于转移支付制度无法适应人口流动的需要,导致人口流动缓解转移支付制度非均等化效应仅仅停留在通过常住人口分母基数增加而形成的"数字游戏"之上,是转移支付机制不完善的病态下的"正效应"。要使人口流动真正发挥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甘娜 胡朋飞
人口流动深刻影响了我国政府间财政关系,而转移支付制度是解决财政非均等化问题最重要的手段。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人口流动客观上通过"分母效应"改变了各地区常住人口人均意义上的转移支付规模,再结合我国人口主要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这一流向特点,可以说,人口流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解转移支付制度的非均等化效应。但是,由于转移支付制度无法适应人口流动的需要,导致人口流动缓解转移支付制度非均等化效应仅仅停留在通过常住人口分母基数增加而形成的"数字游戏"之上,是转移支付机制不完善的病态下的"正效应"。要使人口流动真正发挥良性的分母作用,需从流动人口管理和转移支付制度改革两方面同时着手。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扬 董兆平
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以一个国家各级政府之间存在的财政能力差异为基础,实行的一种财政资金转移或平衡制度,是国际上大多数国家财政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财政体制经历了多年的演变,实行过多种制度和办法,但始终没有完全摆脱传统体制下实行的统收统支的形式。严格来说,这些上缴下拨的关系算不上是真正的转移支付制度。随着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增强,在我国建立完善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势在必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