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03)
2023(6662)
2022(5639)
2021(5502)
2020(4816)
2019(10762)
2018(10340)
2017(19873)
2016(10450)
2015(11848)
2014(11675)
2013(11700)
2012(10982)
2011(9947)
2010(10129)
2009(9456)
2008(9795)
2007(8458)
2006(7297)
2005(6901)
作者
(27833)
(22991)
(22843)
(22062)
(14816)
(10951)
(10496)
(9062)
(8854)
(8246)
(8160)
(7702)
(7507)
(7467)
(7258)
(7197)
(6914)
(6695)
(6565)
(6267)
(5685)
(5641)
(5381)
(5267)
(5222)
(5185)
(5005)
(4769)
(4520)
(4482)
学科
(43301)
经济(43252)
管理(34838)
(32778)
(25793)
企业(25793)
(21032)
方法(20895)
数学(19360)
数学方法(19299)
中国(17651)
(13899)
财务(13885)
财务管理(13844)
企业财务(13309)
(11810)
银行(11803)
(11555)
(11181)
贸易(11173)
(11050)
(11031)
(10929)
保险(10838)
(10105)
金融(10105)
(9728)
(8171)
国家(7756)
(7578)
机构
大学(149083)
学院(145506)
(73195)
经济(72133)
管理(55905)
研究(53012)
中国(49793)
理学(46620)
理学院(46142)
管理学(45761)
管理学院(45458)
(40968)
(31932)
财经(30787)
(28353)
科学(26374)
(26084)
经济学(25098)
中心(24092)
财经大学(23304)
研究所(23013)
经济学院(22694)
北京(21367)
(20130)
(18828)
(18274)
(18113)
金融(17934)
商学(16122)
商学院(15979)
基金
项目(89148)
科学(71431)
基金(69721)
研究(66760)
(60034)
国家(59615)
科学基金(51187)
社会(46585)
社会科(44377)
社会科学(44366)
基金项目(35228)
自然(30685)
资助(30136)
自然科(29969)
自然科学(29961)
自然科学基金(29517)
教育(29397)
(28587)
(25630)
编号(24355)
(22751)
中国(21390)
国家社会(21304)
成果(21176)
教育部(20297)
重点(19896)
(19043)
人文(18852)
社科(17976)
(17861)
期刊
(76833)
经济(76833)
研究(53146)
(35922)
中国(30963)
(24272)
金融(24272)
管理(20612)
科学(18403)
学报(17938)
财经(16346)
(15683)
大学(14656)
经济研究(14013)
(13947)
学学(13903)
(11542)
国际(10937)
农业(10339)
世界(10278)
会计(10144)
问题(10088)
技术(9676)
财会(9442)
教育(8685)
业经(7978)
统计(7225)
技术经济(7181)
理论(7040)
(6612)
共检索到2363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杨志勇  
剖析政府债务风险,除了分析债务规模之外,还应该关注政府收入和政府资产这两个指标。如果一国政府当年收入足以满足当年包括债务在内的支出需求,那么债务危机不可能爆发;如果一国政府资产数额较大,且可以变现,变现之后足以覆盖债务规模,那么债务危机同样很难发生。政府资产是应对债务风险的坚实后盾。现代国家经常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来稳定经济,收不抵支实属常见,因此仅从收入指标上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地方政府债务课题组  许光建  龚强  王俊  
2011年3月19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和《经济研究》编辑部共同主办的"中国政府债务管理与资产价格风险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寇宏伟  陈璋  
基于2008—2017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我国政府债务与收入分配之间的内在联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政府债务有助于收入分配的优化,而这恰是我国现阶段实现持续经济增长、降低政府债务风险的关键;区域间发展程度及阶段的差异,政府债务对收入分配的改善程度存在区域间的异质性,东部地区效果最弱,西部地区效果最强;现阶段我国政府债务风险并不大,要想能够更快更好地优化收入分配,中西部地区应该进一步扩大政府支出,扩张政府债务规模。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记总书记"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的重托,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山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平子  马长伟  
政府债务违约属于财政现象,它是政府削减债务的主要方式之一。1912-1936年间中国出现了连续的政府债务违约,其表象是政府连续的债务整理。从内债规模来看,当时债务负担率较低,人均债务负担较轻,社会上存在着吸纳较多内债的潜力;而债务依存度非常高,表示政府财政支出过度依赖内债。定量研究显示,当时的债务市场未能很好地与金融市场整合,不受金融季节波动的影响。定性研究显示,内债高息发行且用于非建设性开支过大,逆向软预算约束的赤字财政政策等政治因素是影响内债不能顺利偿还的重要原因。加上政治、经济社会等其他因素的存在,近代中国政府必然会选择债务整理。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丹  庞晓波  方红生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丹  庞晓波  方红生  
本文在考虑政府财政调整能力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基本财政-政府负债特征构建适用非线性财政反应函数,通过分析不同经济状态对应的财政空间情况展开政府债务可持续性研究,并进一步将财政后备作为财政调整的储备渠道纳入分析,探讨后危机时期我国财政缓冲建设。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初现"财政疲劳"迹象,采用政府债务负担率的二次项函数能更好拟合我国财政反应现实,而危机后我国财政空间呈不断缩减趋势,且经济低迷时经济增长滞缓会进一步缩减财政空间,政府应关注财政空间使用效率。同时,随财政后备上升改善财政反应的"垂直效应"加速抵消增大财政调整成本的"水平效应",且现阶段提高财政后备改善财政反应的边际递减效应不显著,政府应增加财政后备,这一举措将使得经济低迷时的财政空间提升8.85%,经济处于常态时提升8.59%。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原  李立新  李宝瑜  
在我国金融资金流量表基础上,建立了政府债务变动的净资产和净负债乘数模型、部门关联乘数模型、部门对金融产品影响乘数模型。利用中国2011年国民经济核算实际数据测算了政府债务变动对各部门、各金融交易的波及效应。研究结果既可为研究政府债务问题提供一种方法论支撑,也可为政府债务决策提供参考。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宋涛  
文章结合等维灰数递补动态模型对我国政府债务信用风险进行了资产负债分析,认为2004年我国政府资产对政府负债具有一定保证能力,政府债务信用风险不大。针对分析结果,我们提出了控制我国政府债务信用风险的建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张书华  
本文首次结合债务可持续性与对经济增长的门槛效应两方面来研究政府债务适度规模。在债务可持续性方面,从财政对债务反应角度出发建立债务上限模型,基于时序回归测算中国历年可持续负债率上限,处于53.8%-70.3%之间。在债务对经济影响方面,实证研究发现中国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有门槛效应,转折点约为33.3%,处于可持续范围。并发现债务通过影响总资本形成来影响经济增长渠道显著。根据本文研究,政府应释放储蓄扩大债务空间,增加债务投资来提升债务转折点。还应逐渐降低当前负债率,优化债务相对规模以达到最适。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方  
中国政府债务的可持续问题备受关注。本文利用财政反应函数检验了中国政府债务的可持续性,在此基础上依据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特征构建动态一般均衡模型,通过模型校准、求解及模拟讨论了调整资本税率和劳动税率对政府债务可持续性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央政府债务是可持续的,满足跨期预算约束,其财政反应系数为较小正数,政府总债务(包括地方政府债务)不可持续;当前经济环境下,降低劳动税率利于维持政府债务可持续状态,降低资本税率利于保证经济平稳增长。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干伟明  张涤新  
通过构建跨期模型来探讨一国债务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理论分析表明,一国债务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即在一定条件下,当一国的债务低于最优值时,提高债务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而当债务超过这一最优值时,增加债务则对经济增长具有副作用。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线性时间序列模型,基于中国样本数据证实了中国政府债务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倒U形关系的存在,并测算出现阶段中国政府最优债务率约为47%。这一结论表明:中国政府债务目前尚处于合理范围,虽然长期来看中国政府债务的提升空间已不大,但短期内进一步提升的空间犹存,这为中国政府充分运用财政政策提升尚处于探底阶段的中国经济预留了政策空间。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长伟  姚会元  
1912-1936年,民国政府的内债政策出现了"路径依赖",连续出现内债违约,并于1921年、1932年、1936年相继进行了内债整理。三次整理方案各有不同,但总体来看既有理性的一面,又有非理性的一面。理性的表现是稳固债信,收回权益,减轻财政负担;非理性的一面是对持券人利益的掠夺,对商业银行的控制加强,对社会资源抽取能力的强化。历次内债整理之后,银行业逐渐远离了政府公债,走向了支持工商业发展的道路,政府的债信也逐步丧失,最终通过外部因素打破了原有的路径依赖。近代中国政府的债务整理案为当今中国解决债务问题提供了教训与借鉴。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唐文进  苏帆  彭元文  
文章首次将居民储蓄存款引入财政反应函数,提出了政府财政调整的"储备渠道",并测算了现阶段我国政府债务的上限,最后基于前瞻性的情景模拟法分析了我国政府债务及其上限在2013-2030年的变动趋势。研究发现:(1)我国财政运行中确实存在"财政疲劳"现象以及对财政调整产生负向影响的"储备渠道";(2)我国政府债务率的上限为0.848,足够大的债务空间保证了当前政府债务的可持续性;(3)情景模拟分析表明,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是我国政府债务可持续性的重要风险源,而居民储蓄存款的释放则能够抵御利率市场化的不利影响,但单纯依靠居民储蓄存款的释放不足以完全对冲正利差环境下过渡期的潜在风险,政府仍需要主动采取措施来...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刁伟涛  
基于全球视野才能对我国政府债务的历史方位、层级结构与区域格局形成全面准确的认识。通过对政府债务状况的国际对比,主要发现三个结论:首先,中国政府债务目前仍然基本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历史方位,与发达国家在同等经济发展水平下的政府债务状况基本也是一致的,虽然负债率和债务率相对略高,但也在合理范围内;其次,相对于中央政府债务,地方政府债务的负担状况不容乐观,中国地方债务在政府债务规模中的占比要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显示出地方政府受到的预算约束较弱,中央政府的预算约束较强;最后,我国地方债务的区域格局很不均衡,这种不均衡既反映在债务负担状况本身的地区分布上,又反映在债务负担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背离关系上,虽然相对于未纳入预算之前已经有所改善,但是仍然有很大提升空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