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36)
- 2023(8870)
- 2022(7370)
- 2021(6845)
- 2020(5739)
- 2019(13103)
- 2018(12705)
- 2017(24356)
- 2016(12491)
- 2015(14309)
- 2014(14147)
- 2013(14333)
- 2012(14005)
- 2011(12949)
- 2010(13044)
- 2009(12310)
- 2008(11733)
- 2007(10522)
- 2006(9580)
- 2005(8959)
- 学科
- 济(81469)
- 经济(81405)
- 管理(36012)
- 业(32067)
- 方法(28364)
- 数学(25554)
- 数学方法(25466)
- 企(24009)
- 企业(24009)
- 中国(21788)
- 地方(18616)
- 农(15979)
- 财(15426)
- 贸(14075)
- 贸易(14066)
- 学(13915)
- 易(13666)
- 业经(13293)
- 地方经济(13171)
- 制(11594)
- 农业(11280)
- 融(10946)
- 金融(10946)
- 环境(10679)
- 银(10318)
- 银行(10295)
- 行(10042)
- 技术(9822)
- 出(9749)
- 和(9515)
- 机构
- 大学(196994)
- 学院(193095)
- 济(103355)
- 经济(101867)
- 研究(79444)
- 管理(71301)
- 中国(61564)
- 理学(60947)
- 理学院(60167)
- 管理学(59515)
- 管理学院(59139)
- 财(45034)
- 科学(43562)
- 京(42604)
- 所(40752)
- 研究所(36797)
- 财经(35467)
- 经济学(34870)
- 中心(33330)
- 经(32552)
- 经济学院(31216)
- 农(28405)
- 院(28184)
- 北京(28074)
- 江(26824)
- 财经大学(26420)
- 科学院(24921)
- 范(23789)
- 师范(23634)
- 业大(23381)
- 基金
- 项目(123436)
- 科学(99330)
- 基金(94343)
- 研究(90170)
- 家(82697)
- 国家(82153)
- 科学基金(69561)
- 社会(62923)
- 社会科(59954)
- 社会科学(59943)
- 基金项目(48549)
- 省(42633)
- 自然(41676)
- 自然科(40747)
- 自然科学(40735)
- 自然科学基金(40062)
- 资助(39138)
- 教育(38525)
- 划(37216)
- 编号(32067)
- 部(29643)
- 国家社会(28499)
- 发(28452)
- 重点(28271)
- 中国(27423)
- 成果(26751)
- 教育部(25680)
- 创(25495)
- 人文(24277)
- 创新(24216)
共检索到3089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吴丹 王士东
全面剖析了1953—2014年中国政府科技投入的规模和强度的变化态势,系统分析了政府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的变化情况。通过回归分析和协整检验,分析了1953—2014年中国政府的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953—2014年中国政府科技投入的规模和强度不断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13.2%;政府科技投入与GDP增长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和长期动态均衡关系。指出: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应稳定增加政府科技投入、优化科技投入结构、完善和创新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干伟明 张涤新
通过构建跨期模型来探讨一国债务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理论分析表明,一国债务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即在一定条件下,当一国的债务低于最优值时,提高债务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而当债务超过这一最优值时,增加债务则对经济增长具有副作用。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线性时间序列模型,基于中国样本数据证实了中国政府债务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倒U形关系的存在,并测算出现阶段中国政府最优债务率约为47%。这一结论表明:中国政府债务目前尚处于合理范围,虽然长期来看中国政府债务的提升空间已不大,但短期内进一步提升的空间犹存,这为中国政府充分运用财政政策提升尚处于探底阶段的中国经济预留了政策空间。
关键词:
债务门限 政府债务 中国债务率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寇宏伟 陈璋
基于2008—2017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我国政府债务与收入分配之间的内在联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政府债务有助于收入分配的优化,而这恰是我国现阶段实现持续经济增长、降低政府债务风险的关键;区域间发展程度及阶段的差异,政府债务对收入分配的改善程度存在区域间的异质性,东部地区效果最弱,西部地区效果最强;现阶段我国政府债务风险并不大,要想能够更快更好地优化收入分配,中西部地区应该进一步扩大政府支出,扩张政府债务规模。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高萍
本文拟运用新的理论框架分析中国 1 949年以来经济体制演变与政府经济职能演变的互动过程。在历史分析的基础上 ,寻求有关进一步推进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经济职能变迁的启示。作者认为 ,中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与演变是政府经济职能模式形成与演变的逻辑结果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未来的推进取决于政府经济职能的进一步改革。
关键词:
政府经济职能 计划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改革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于爱晶 周凌瑶
我国政府投资对经济增长、居民收入、就业等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运用计量经济学的先进方法 ,选取我国政府投资的有关数据 ,通过测算得出 :我国的经济增长是投资推动型的 ;政府投资对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的作用效果远远大于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政府投资每提高一个百分点 ,就业增长 0 14个百分点。
关键词:
政府投资 经济增长 居民收入 就业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志雄
我国政府非税收入不断增加,而且表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也不相同:东部与中部地区非税收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相对较小;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对非税收入的作用较大。当前我国非税收入存在较多问题,需要制定相应措施,进一步发挥非税收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关键词:
政府非税收入 经济增长 实证研究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顺
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考察了我国1978-2000年经济增长与科技投入之间的动态关系,实证结果表明财政科技投入的增加推动了国民经济增长,而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并没有使科技投入相应增长。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和优化投入结构是我国科技政策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科技投入 经济增长 VAR模型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高培勇
经过新冠疫情的洗礼和考验,中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新变化。说到变化二字,我们总是和疫情之前相比,与疫情之前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作为参照系。大家不妨回顾2020年到2021年的近一年半中,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线索,仔细捕捉这其中的变化。不同的人会从不同角度列出不同的清单,但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察点,就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配置。
关键词:
政府与市场 重大变化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燕继荣
文章总结了中国学界对于中国政府治理及其变化的不同评价,分析了全能主义政府治理的遗产及其特点,依据公共治理的精神,论证了中国政府创新的努力方向在于:重新定位自身角色,建立有效且有限的政府,本着"公共事务公共治理"的原则,重塑社会管理模式。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成 徐樱丹 周鑫鑫 赵子微
文章基于中国1998-201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在考虑政府科技投入内部耦合效应和外部溢出效应的基础上,研究了政府科技投入的错配程度。结果表明:政府科技投入不仅会对当地的经济增长带来差异化的耦合作用,还会对邻近省份引致有别的空间外溢效果。总体而言,大多数省份的正向"涓滴效应"大于负向的"极化效应",从而引致良性的空间外溢效应。应当不同程度地降低北京、上海、湖北、四川和陕西五省份的政府科技投入量,将其优化分配至其余24个省份,从而将差异极大的政府科技投入边际产出调整至同一水平,使得全国的GDP增速上升一个百分点。中国整体的政府科技投入错配程度呈现了上升趋势,至于各省份的政府科技投入错配程度则形态各异。虽然各省份政府科技投入错配程度的变化轨迹局部有反复,特别是上海、湖南、江苏、安徽和甘肃的政府科技投入存在着相对过量和相对不足的转换状态,但各省份的错配程度总体趋于马太效应。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王小利 李长青
本文通过对财政变量的替代效应及互补效应的分析,系统地研究了中国政府特殊公共支出体系各组成部分与GDP之间的长期动态关系,并利用方差分解技术具体分离了政府公共支出各组成部分对GDP的增长效应。通过实证研究我们认为,政府购买支出表现出一定的互补性、对经济的长期增长有一定的解释能力,而预算外支出、政府基础设施投资则表现出一定的替代性,对经济的长期增长解释能力十分有限。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袁晓玲 杨万平
本文运用协整、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向量自回归模型,利用1978—2006年的年度经济数据对我国政府消费、居民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层次递进的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居民消费增长是经济增长的因果原因,政府消费增长是居民消费增长的因果原因。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青年联合课题组; 吴筠;
本文在对现有文献资料进行系统回顾的基础上,从新古典理论的分析视角实证检验了我国政府债务与经济增长的可适性,以验证政府债务拉弗曲线的存在性为切入点,从中央政府债务和全国政府债务两个层次探讨了我国政府债务的阈值区间。研究表明,政府债务拉弗曲线确实存在,即当政府的负债率超过某一特定值后,政府债务与经济增长会呈现负相关关系;中央政府负债率和全国政府负债率的阈值区间分别为22%~33%和71%~129%,远远高于2012年中国社科院政府债务测算结果(15%和53%);当前全国政府负债率要低于60%的国际警戒线和本文测算的71%~129%的政府债务阈值区间。本文据此提出了我国政府债务"四维一体"的可持续管理框架。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马树才 孙长清
运用协整理论等现代计量分析方法,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政府支出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政府消费支出、投资支出、国债融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政府消费支出具有很强的生产性,与投资支出相比更能促进经济增长的实证性结论。
关键词:
政府支出 经济增长 实证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