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58)
2023(11258)
2022(9537)
2021(9096)
2020(7587)
2019(17098)
2018(17038)
2017(31305)
2016(17625)
2015(20352)
2014(20452)
2013(19559)
2012(18272)
2011(16711)
2010(16793)
2009(15819)
2008(15830)
2007(14399)
2006(12746)
2005(11762)
作者
(49554)
(41647)
(41574)
(39668)
(26513)
(19803)
(18782)
(16231)
(15865)
(14936)
(14320)
(14003)
(13526)
(13487)
(13375)
(12700)
(12543)
(12111)
(12093)
(11869)
(10726)
(10204)
(10120)
(9470)
(9374)
(9322)
(9232)
(9219)
(8515)
(8479)
学科
(65975)
经济(65863)
管理(56242)
(47123)
(40106)
企业(40106)
方法(26897)
数学(23111)
数学方法(22822)
中国(22533)
(22041)
(19798)
(17682)
(14924)
业经(14551)
(13903)
(13896)
贸易(13895)
(13659)
(13054)
银行(13026)
理论(12886)
(12473)
(12042)
金融(12035)
(11723)
财务(11682)
财务管理(11646)
体制(11405)
(11316)
机构
大学(252103)
学院(248889)
(105083)
经济(102908)
管理(89982)
研究(89741)
理学(76360)
理学院(75493)
管理学(74286)
管理学院(73815)
中国(69854)
(54736)
(53611)
科学(51509)
(45327)
财经(40951)
研究所(40641)
中心(40222)
(39883)
(38206)
(37310)
北京(35030)
业大(33729)
经济学(33645)
(32701)
(32489)
师范(32323)
农业(31229)
财经大学(30247)
经济学院(30087)
基金
项目(160049)
科学(126048)
研究(120383)
基金(116456)
(101670)
国家(100840)
科学基金(85411)
社会(77364)
社会科(73249)
社会科学(73234)
(60284)
基金项目(59993)
教育(57497)
自然(52464)
(51451)
自然科(51302)
自然科学(51285)
自然科学基金(50394)
资助(48477)
编号(48113)
成果(41930)
(37637)
重点(36828)
课题(35299)
(34600)
(33608)
(33395)
国家社会(33029)
教育部(32742)
(31759)
期刊
(119811)
经济(119811)
研究(80234)
中国(60711)
(44391)
学报(39960)
(37354)
管理(36396)
科学(36134)
教育(36065)
大学(31207)
学学(29112)
农业(25256)
(24154)
金融(24154)
技术(22338)
财经(21800)
经济研究(19806)
(18920)
业经(16538)
问题(15476)
(14965)
(14042)
世界(13731)
国际(13264)
(12282)
(11404)
论坛(11404)
技术经济(11334)
职业(11033)
共检索到3939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钟灵娜  刘红芹  贾尚栩  
中国的官员晋升是只看重短期的现职表现,还是存在长期的人才培养。为了解答这一问题,本文引入社会流动理论中的"赞助式流动"与"竞争式流动",帮助解读中国党政领导干部的甄拔体系。但由于人才培养不拘形式,不易系统捕捉,本文基于干部任职的年龄划线,回推任职的小步快跑,运用官员提拔到特定级别的"年龄",作为组织栽培意愿的代理变量,进一步考察组织"栽培意愿"与派任地"增长速度"间的关系,发现上任年龄越轻的官员,越可能被派往更易表现的职位。这一发现显示在中国的政府人事体制中,虽然看重官员的能力与绩效,以此为选拔、擢升的标准,但同时也存在组织部门主导的人才培养,将甄选锁定的官员尽早调往发展势头较佳的地区,锻炼其主政的能力,同时考察其相对绩效,形成一套系统的政治精英培养体系。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余晖  
监管在政府行政治理结构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至关重要。伴随着监管体制在中国的确立和发展,需要从全局高度来思考整个政府监管体制问题,重新明确监管体制建立的基本原则,反思现行监管体制的不足,提出下一步完善我国政府监管体制的战略对策和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郑世林  
本文研究了近年来中国政府经济治理主要模式——"项目体制"的基本内涵、理论与运作机制,并试图论证项目体制与经济发展及其各种经济问题的内在关联。分税制改革后,中央政府在经济治理上依靠专项项目形式自上而下来动员下级政府和市场企业,并促成了地方政府经济治理的项目化,最终演化为政府经济治理的项目体制。这种体制引发了部委、地方政府和企业之间的项目竞争运动,激发了地方政府"跑项目"、"大办项目"和"拉项目"的热情,从而推动了项目经济大繁荣。虽然项目体制是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解释之一,但它仍然是一种"半计划、半市场"的经济体制,也是以政府项目垄断权为主导的粗放经济发展模式,它从市场决定领域退出势在必行。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马曙光  
本文应用新制度经济学的思想和方法研究政府审计体制选择问题。研究认为,政治制度和历史传统深刻影响着政府审计体制选择,建立审计监察院并提高其行政级别符合中国政治制度和历史传统的审计体制改革方向。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樊瑛华  
中国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要尽快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万能政府"和人治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真正树立起责任政府、法制政府和信用政府的理念,使政府公共管理走上依法行政、以民为本、注重效率的良性发展轨道。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曹亮  
一、国外政府采购体制的经验借鉴(一)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政府采购作为一种高效、先进、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财政资金分配、使用、管理制度,其有效运行和迅速发展,必须要有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志远  
政府创新是政府发展研究的重要议题之一。相较于从制度变迁理论的新旧体制转换视角对政府创新做出的经典解释,政府过程理论的“偏离”假设,为从政府在现实与法理的“摆动”中寻求体制机制创新的解释提供可能,丰富了其存在的理论必然性与现实必要性。现实政府往往在适度、过度以及多重“偏离”所形成的合力中实现发展。但从制度的“路径依赖”看,法律和现存制度并不具有使那种正向“偏离”合法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想将其——至少是高效地将其纳入现有的法律和制度,需要进行有目的性的政府干预。而体制机制创新正是最为典型的干预手段之一。中国政府职责体系的优化路径,能够典型地反映清单制度作为体制机制创新对“偏离”现象发挥的关键作用,揭示其功能实现的基本逻辑。这对于政府创新研究具有突破性意义。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包国宪  保海旭  张国兴  
我国公众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与现实的矛盾已成为重要的公共问题,越来越多的公共资源投放在环境指标的控制中,治理绩效却差强人意。本文围绕现有政府环境治理绩效评价是否合理、应如何改进以及在新的绩效治理理论指导下我国政府环境绩效治理体系应如何改进等两个问题展开,利用PV-GPG理论分析我国环境治理问题,通过环境社会系统与环境自然系统的划分发现环境问题的本质特征以及我国政府现有环境治理存在制度缺位。最后通过PV-GPG理论重塑环境治理绩效观、分析能够反映现有环境治理体系特征的代表性材料,为我国环境治理体系的改进提出建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石伟萍  
浅议人事体制改革中的岗位轮换石伟萍自金融体制改革以来,我省人行各市地县分支行根据省分行要求,相继推行了"两制"改革。对其中聘用制中涉及到的岗位轮换,笔者在此作一浅议。人民银行职能的转换,对人民银行系统的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目标,就是要努力建立一支政...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燕继荣  
文章总结了中国学界对于中国政府治理及其变化的不同评价,分析了全能主义政府治理的遗产及其特点,依据公共治理的精神,论证了中国政府创新的努力方向在于:重新定位自身角色,建立有效且有限的政府,本着"公共事务公共治理"的原则,重塑社会管理模式。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杨斌  
中国和西方国家对社会管理中心都给予"政府(Government)"的名称,但其性质很不一样。与西方国家比较,中国政府实际上是一个中国全体人民共有的特大型无限责任"资产公司",而西方国家的政府只是"物业公司"。认识了中国政府的特性就能很好地解释中国许许多多重大经济事件(例如政府债务、房价高涨、土地财政)的后果为何会与美国等西方国家不同。这也使我们在判断财政体制是否合意时,不仅要关注经济学的一般标准,还要特别关注五项特别标准即是否有利于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区域均衡、民生改善、财政成本节约。由此,本文认为中国目前财政体制的大架构、大格局是合意的。但目前的财政体制只是一般预算的财政体制,还没有综合考虑...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黄建军  
政府规制是市场经济中市场失灵条件下,国家为实现某种公共政策目标,对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规范与制约,干预经济政策的一种重要制度安排。转轨时期的中国,在政府规制方面还存在诸多的问题:规制法规建设滞后、缺乏统一、权威、独立行使规制职能的规制机构、政府规制过程中行为主体不成熟及其相互关系定位偏差、规制方式存在缺陷,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结合中国的实际借鉴西方国家的政府规制的经验,对推动我国政府规制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