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82)
2023(5774)
2022(4864)
2021(4785)
2020(3990)
2019(9438)
2018(8915)
2017(17359)
2016(9129)
2015(10605)
2014(10430)
2013(10576)
2012(10005)
2011(9341)
2010(9202)
2009(8690)
2008(8473)
2007(7503)
2006(6522)
2005(6083)
作者
(26210)
(22003)
(21870)
(21053)
(14040)
(10427)
(9891)
(8689)
(8483)
(7761)
(7634)
(7359)
(7174)
(7140)
(6971)
(6741)
(6472)
(6361)
(6334)
(5852)
(5550)
(5471)
(5201)
(4989)
(4966)
(4891)
(4834)
(4413)
(4412)
(4398)
学科
(46402)
经济(46359)
管理(26418)
(22384)
方法(22105)
数学(20473)
数学方法(20416)
(17563)
企业(17563)
中国(15361)
(11687)
贸易(11678)
(11499)
(11431)
(9815)
(8962)
(8175)
金融(8175)
(7971)
(7773)
银行(7756)
(7743)
(7591)
(7067)
关系(7048)
业经(6995)
环境(6623)
国家(6615)
(6275)
农业(5805)
机构
大学(142475)
学院(137334)
(71764)
经济(70823)
研究(55519)
管理(52302)
中国(45683)
理学(44979)
理学院(44413)
管理学(43981)
管理学院(43708)
(33084)
(31070)
科学(29587)
(28278)
财经(26488)
研究所(25573)
经济学(24775)
(24606)
中心(23473)
经济学院(22301)
北京(20620)
财经大学(20159)
(19699)
(19692)
(17520)
科学院(17128)
(16354)
业大(16327)
师范(16250)
基金
项目(89399)
科学(72475)
基金(70917)
研究(63985)
(62664)
国家(62278)
科学基金(52882)
社会(45139)
社会科(43013)
社会科学(43005)
基金项目(36369)
自然(33058)
自然科(32385)
自然科学(32377)
自然科学基金(31866)
资助(30175)
教育(28130)
(28090)
(26095)
(22722)
编号(22335)
中国(21796)
国家社会(20751)
重点(20337)
教育部(19865)
(18803)
成果(18463)
(18087)
人文(18079)
大学(17405)
期刊
(75888)
经济(75888)
研究(47316)
中国(27266)
(24913)
科学(20972)
管理(20330)
学报(19869)
(16820)
(16261)
金融(16261)
大学(15340)
财经(14810)
学学(14567)
经济研究(14405)
(12866)
(11825)
农业(11528)
国际(10889)
世界(10842)
问题(10393)
业经(8819)
技术(8743)
教育(8012)
(7443)
技术经济(7142)
统计(6843)
资源(6823)
理论(6441)
经济问题(6066)
共检索到2136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高培勇  
经过新冠疫情的洗礼和考验,中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新变化。说到变化二字,我们总是和疫情之前相比,与疫情之前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作为参照系。大家不妨回顾2020年到2021年的近一年半中,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线索,仔细捕捉这其中的变化。不同的人会从不同角度列出不同的清单,但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察点,就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配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庞明川  
在中国三十多年的经济转轨历程中,其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变化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年12月至1984年10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基本原则,其本质是在计划经济框架内引入并扩大市场调节的作用。因此,加快政府自身的改革步伐,促进市场的发育,成为这一时期政府与市场关系改革实践的重要内容。具体措施包括: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吴丹  王士东  
全面剖析了1953—2014年中国政府科技投入的规模和强度的变化态势,系统分析了政府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的变化情况。通过回归分析和协整检验,分析了1953—2014年中国政府的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953—2014年中国政府科技投入的规模和强度不断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13.2%;政府科技投入与GDP增长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和长期动态均衡关系。指出: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应稳定增加政府科技投入、优化科技投入结构、完善和创新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燕继荣  
文章总结了中国学界对于中国政府治理及其变化的不同评价,分析了全能主义政府治理的遗产及其特点,依据公共治理的精神,论证了中国政府创新的努力方向在于:重新定位自身角色,建立有效且有限的政府,本着"公共事务公共治理"的原则,重塑社会管理模式。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陈立齐  
美国有两套政府会计准则 ,分别应用于其联邦政府和州及地方政府。本文将这两套大同小异的共 70份准则归纳成十大原则。这十大原则涉及到会计制度的职责和目标 ,会计与预算的关系 ,会计报告实体 ,确认和计量标准和财务报表的内容。本文还指出自上世纪 70年代以来的四大准则变化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杨欣  
在有限政府之下,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是政府职能相对于社会、市场的定位。政府、社会、市场三者在公共任务体系中的地位各不相同,应根据三者各自不同的特点,遵循"功能匹配"的基本原则,构建政府职能转移的概括性框架:政府的合法性与可问责性使其适合承担强制性职能,这类职能只能限于政府亲自履行。而服务性的职能,政府可通过合同的方式委托给社会,也可委托给市场主体。不同的是,委托给社会的职能往往包括金钱以外的更重要的价值指标,如同情心;而委托给市场的职能有清楚的金钱指标。对于社会可以自治的职能和竞争性私人产品的提供,政府可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放手"。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高萍  
本文拟运用新的理论框架分析中国 1 949年以来经济体制演变与政府经济职能演变的互动过程。在历史分析的基础上 ,寻求有关进一步推进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经济职能变迁的启示。作者认为 ,中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与演变是政府经济职能模式形成与演变的逻辑结果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未来的推进取决于政府经济职能的进一步改革。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闫淑敏  闻岳春  
本文从教育投资、健康投资以及科研与开发投资等多角度对中国政府人力资本投资现状进行了考察,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政府人力资本投资状况进行了国际比较。通过分析比较,总结出中国人力资本投资的总体特征。最后,根据我国政府人力资本投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沈文玮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和市场关系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但学界对此问题的理解始终分歧不断。胡钧教授的政府"驾驭论"思想,对政府和市场辩证关系的认识具体化、形象化。正确认识政府和市场的辩证关系,要超越西方市场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局限性,突出"中国特色",把握实践原则。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沈文玮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和市场关系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但学界对此问题的理解始终分歧不断。胡钧教授的政府"驾驭论"思想,对政府和市场辩证关系的认识具体化、形象化。正确认识政府和市场的辩证关系,要超越西方市场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局限性,突出"中国特色",把握实践原则。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沈文玮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和市场关系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但学界对此问题的理解始终分歧不断。胡钧教授的政府“驾驭论”思想,对政府和市场辩证关系的认识具体化、形象化。正确认识政府和市场的辩证关系,要超越西方市场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局限性,突出“中国特色”,把握实践原则。
[期刊] China Economist  [作者] 杨志勇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肖文东  
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初步理顺了中央与各省级政府间的财政关系。体制运行十余年来,在取得巨大成效的背景下,暴露出以基层财政困难、地区间公共服务水平差异显著等为典型的现实问题。从地方视角而言,应以增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和均衡地方公共服务水平为基本出发点,逐步建立收入划分与支出划分相匹配的政府间财政关系安排。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付立春  
政府消费对居民消费存在着挤出效应、挤入效应。本文在典型的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下,引入凯恩斯主义中的当期绝对可支配收入研究政府消费与居民消费的关系,发现中国居民消费率与政府消费率、可支配收入占比之间存在阶段性的协整关系,政府消费对居民消费存在加强的挤出效应;政府消费与居民消费共生,互为Granger因果;政府消费对居民消费的动态效应开始为挤入,后为更强挤出。如果在新经济增长阶段中国政府消费职能从推动经济建设向提供公共产品过渡,中国政府消费对居民消费的作用也将从挤出变为挤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