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787)
- 2023(4372)
- 2022(3595)
- 2021(3687)
- 2020(3038)
- 2019(7307)
- 2018(7334)
- 2017(13369)
- 2016(7145)
- 2015(8132)
- 2014(7899)
- 2013(7767)
- 2012(7225)
- 2011(6834)
- 2010(6756)
- 2009(6352)
- 2008(6302)
- 2007(5208)
- 2006(4913)
- 2005(4732)
- 学科
- 济(32771)
- 经济(32729)
- 管理(15390)
- 中国(13406)
- 方法(13145)
- 业(13106)
- 数学(12240)
- 数学方法(12194)
- 企(9966)
- 企业(9966)
- 制(9734)
- 贸(8871)
- 贸易(8865)
- 易(8779)
- 农(7834)
- 体(7370)
- 财(7240)
- 银(6643)
- 银行(6643)
- 行(6543)
- 体制(6421)
- 融(6272)
- 金融(6272)
- 业经(5923)
- 出(5372)
- 关系(5332)
- 发(5083)
- 学(4667)
- 农业(4535)
- 环境(4370)
- 机构
- 大学(101676)
- 学院(97382)
- 济(53508)
- 经济(52898)
- 研究(43812)
- 中国(35348)
- 管理(33764)
- 理学(28179)
- 理学院(27828)
- 管理学(27612)
- 管理学院(27399)
- 财(24816)
- 京(23099)
- 所(21870)
- 科学(21853)
- 研究所(19705)
- 财经(18929)
- 经济学(18727)
- 中心(17800)
- 经(17622)
- 经济学院(16743)
- 北京(15935)
- 院(15406)
- 财经大学(14241)
- 范(13590)
- 师范(13521)
- 科学院(13228)
- 农(13220)
- 江(13170)
- 社会(12771)
- 基金
- 项目(60160)
- 科学(48585)
- 研究(46980)
- 基金(46609)
- 家(40908)
- 国家(40634)
- 科学基金(33926)
- 社会(32756)
- 社会科(31161)
- 社会科学(31156)
- 基金项目(23193)
- 教育(21750)
- 资助(19738)
- 自然(18904)
- 自然科(18483)
- 自然科学(18478)
- 省(18360)
- 自然科学基金(18200)
- 划(17298)
- 中国(17236)
- 编号(16959)
- 部(16040)
- 国家社会(15552)
- 成果(15312)
- 教育部(14304)
- 重点(14063)
- 发(13428)
- 性(12791)
- 重大(12623)
- 课题(12616)
共检索到1646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韩健鹏
:2 0年的经济发展与国力增强 ,改革是主动力之一 ,今后必须长期坚持改革的战略取向与政策取向。在改革过程中 ,日益累进突出的问题与矛盾 ,也丝毫不容忽视 ,对改革中的困难必须做积极的、全面的反思。本文对此作了论述
关键词:
改革 客观评估 辩论分析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袁礼斌
对国有企业改革的若干反思中国人民大学袁礼斌如果从70年代末实行企业基金和利润留成制度算起,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已经走过了17个年头。虽然我们采取了放权让利、两权分离、转换机制、产权改革等多种形式,但国有企业改革的境况并不乐观,因而有必要对国有企业改革有...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徐茂良 周奇文
10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卫生改革成效显著,硕果累累。今天,回顾10年来卫生改革走过的历程,可以说,它不但是我国卫生事业迅猛发展的10年,也是各级卫生行政人员和业务人员观念更新的10年。然而,由于我们的改革尚处在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不断成熟的阶段,因此,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锐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华生
在过去的30年,中国经济学家们以祖国的前途和命运为己任,为改革开放献计献策,贡献智慧。经董辅礽基金会联合相关机构严格评定,将"首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于2008年11月29日授予了以杜润生为代表的中国农村发展研究组。同时,大会组织者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以"中国改革开放30年"和"全球经济危机和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为题,邀请了9位著名经济学家联袂进行演讲。这是一次思想智慧的盛宴。经会议主办方授权,将9位学者的发言稿刊发于此,以飨读者,以示我刊对首届中国经济学家论坛的高度关注,对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颁发的祝贺。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钟启泉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新旧教育观念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改革与反改革的声浪,恐怕会持续改革的全过程。我们需要清晰地向整个社会传递这样的信息:素质教育是既定方针,不可动摇。课程改革要进行到底,倒退没有出路。本文联系当前中国大陆近年来教育界出现的若干现象,阐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的策略。
关键词:
中国课程改革 挑战 反思 策略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一平
在西方学术话语体系影响和中国自身学术体制转型的背景下,土改研究的理论、方法和话语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无论国家层面的宏观论述还是村庄层面的微观考察,均有来自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等学科的广泛参与,由此导致了先前的生产关系、革命、阶级等分析范式的转变,而现代化理论、国家—社会理论与新制度经济学等工具的应用,值得我们细致梳理并借鉴其得失。
关键词:
土地改革 研究 理论与方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赵宇 周志华
本文就胡鞍钢先生在《我们需要对改革进行反思》一文中提出的1997~2000年改革是零和博弈观点表示了不同看法。作者从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的角度,对零和博弈进行了质疑;通过数理分析结论和事实论证,指出奥肯模型在中国并不完全适用,并对胡先生提出的论据阐述了不同意见,提出要用动态的眼光看待中国改革的阶段性成效,对改革成本和收益的计量要从多方面、各层次去考虑,客观地看待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说改革是零和博弈的观点有失公允。
关键词:
改革 零和博弈 奥肯模型 帕累托最优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左柏云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消费环境伴随着中国经济运行三次大的周期波动而发生积极变化,与之相应的消费模式逐渐演变升级。文章以中国经济三次大的周期波动为背景,对我国消费模式改善情况作了回顾,进而对进一步优化消费模式提出反思性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钱忠好 曲福田
研究目的:从理论上研究政府土地征用垄断的经济诱因,分析中国现行土地征用垄断制度安排下政府、农民、厂商利益受益或受损状况,进而探讨中国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研究方法:局部均衡分析。研究结果:中国现行土地征用制度的典型特征是政府垄断。这一制度在保护政府利益的同时,也损害了农民和厂商的利益。研究结论:中国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是明确界定公共利益,规范政府土地征用行为;提高土地征用补偿标准,完善土地征用补偿机制;赋予农民国民待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有效约束机制,避免政府暴利潜能;打破政府土地征用垄断坚冰,允许非农建设用地入市等。
关键词:
土地经济 征地制度 征地垄断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栋
在人口老龄化冲击下,全球大多数国家养老金体系都面临巨大挑战,发达国家率先进行了一系列养老金改革探索。除了延迟退休年龄、提高缴费率、降低公共养老金替代率、提高缴费年限等参量改革措施之外,多支柱养老金体系结构性改革被实践证明更为可行且十分必要,其本质是重塑国家、社会和个人多方责任共担的理念。当前,在公共养老金一支独大的背景下,我国养老金体系面临着充足性受限和可持续性不足的双重困境,未来应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统筹多支柱养老金体系结构、强化激励机制等方式补齐私人养老金制度短板,优化多元主体责任,实现我国养老金体系的优化和发展。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邹文英
为促进中国电信业效率改进和福利提高,中国政府自上世纪90年代初启动了引入竞争的管制体制改革。通过"两种模式、三步曲"式的改革,形成了"五加一"的初步竞争格局,取得初步成效。但是,有效竞争的局面并未完全形成,局部市场的竞争过度与竞争不足同时并存。基于此,今年我国电信业新一轮重组开始。然而,在某种意义上,整合式的新重组意味着之前的分拆式改革被否定。由此,引发我们反思: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电信业分拆式改革在某种程度上是不成功的。
关键词:
市场结构 管制 电信业 分拆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黄万丁 张子厚
作为可靠的老年保障制度,公共养老金有其深刻的理论基础和制度根源。半个世纪以来以人口老龄化为动因的围绕现收现付和基金积累财务机制的争论以及进而对公共养老金的批判在很多地方都值得推敲,事实上,公共养老金的可持续性并不必然受制于全社会的人口老龄化压力。与目前理论界公认的"常识"不同,本文认为,中国公共养老金改革的成效并没有证明对基金积累的推崇是明智之举,相反,现收现付的统筹账户却在中国公共养老金体系中显示了一定的优势。
关键词:
公共养老金 现收现付 基金积累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刚
法治是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法律正义与社会正义的结合,其最佳状态是法律指引与行为模式相一致。环境案件审判体制改革是由正当性理念推动的环境司法改革,对传统法治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改革的前提仍然是对法治基本原则的固守,不宜超越法治的底线。推动环境案件审判体制改革乃至环境司法改革,必须坚持法治逻辑,须处理好如下几种关系:以形式法治为原则,以实质法治为补充;以合法性为原则,以正当性为补充;以专业化为原则,以灵活性为补充;以法律正义为原则,以社会正义为补充;以被动司法为原则,以能动司法为补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