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50)
2023(10389)
2022(8992)
2021(8806)
2020(7714)
2019(18336)
2018(18495)
2017(35224)
2016(19236)
2015(22168)
2014(22396)
2013(22166)
2012(20545)
2011(18822)
2010(19459)
2009(18693)
2008(17881)
2007(15648)
2006(13620)
2005(12445)
作者
(54979)
(46071)
(46062)
(44239)
(29300)
(22049)
(21101)
(17932)
(17361)
(16441)
(15751)
(15535)
(14911)
(14615)
(14518)
(14458)
(13674)
(13664)
(13294)
(13226)
(11594)
(11331)
(11290)
(10503)
(10484)
(10454)
(10240)
(10025)
(9343)
(9170)
学科
(84379)
经济(84297)
管理(49857)
(47241)
方法(41968)
(38352)
企业(38352)
数学(38144)
数学方法(37534)
中国(24121)
(21367)
(19537)
(17898)
(17763)
贸易(17755)
(17361)
业经(15850)
(15677)
(13936)
银行(13914)
(13905)
金融(13903)
农业(13421)
(13375)
地方(13185)
理论(12895)
(12299)
(12081)
(10693)
财务(10651)
机构
大学(279337)
学院(276253)
(121691)
经济(119382)
管理(105106)
研究(98845)
理学(90031)
理学院(89028)
管理学(87307)
管理学院(86796)
中国(76889)
(60291)
科学(58503)
(55199)
(50685)
研究所(45991)
(45482)
中心(44540)
财经(43436)
(40266)
(39613)
业大(39198)
北京(39071)
经济学(38670)
(36180)
师范(35836)
农业(35754)
(34986)
经济学院(34833)
财经大学(32213)
基金
项目(178820)
科学(140469)
基金(130979)
研究(130313)
(114474)
国家(113618)
科学基金(96489)
社会(82626)
社会科(78437)
社会科学(78415)
基金项目(67748)
(67027)
自然(61808)
教育(61799)
自然科(60424)
自然科学(60407)
自然科学基金(59351)
(57689)
资助(56158)
编号(52560)
成果(43820)
(41553)
重点(40873)
(38056)
课题(36746)
(36562)
教育部(35767)
国家社会(35001)
科研(34610)
大学(34365)
期刊
(130489)
经济(130489)
研究(85058)
中国(56343)
(42682)
学报(41807)
(40654)
科学(39245)
管理(38456)
大学(31990)
教育(31815)
学学(29761)
农业(27358)
(26784)
金融(26784)
技术(25560)
经济研究(22693)
财经(21955)
业经(19272)
(18994)
问题(17395)
统计(16366)
(16339)
(16106)
技术经济(14517)
国际(14516)
世界(14450)
(14203)
决策(13085)
理论(12820)
共检索到4173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卢新波  黄滕  
中国改革进程表现出强烈的拖延—危机冲击—突破的特征。文章通过将改革拖延和危机冲击对改革的影响这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试图为理解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的改革"拖延与突破"现象提供理论分析基础。结论表明:随着既得利益集团数目的增加,权力结构失衡导致改革推进越来越困难;成本分担问题是影响改革能否推进的主要因素;危机冲击通过影响改革相关方的成本分布推动改革突破;如果危机推动了改革突破,危机有利于社会总福利增加。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云清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能源的新凯恩斯主义DSGE模型,基于中国宏观经济季度数据,运用贝叶斯推断法估计了模型参数,考察了能源价格冲击对中国经济波动的影响机制,并尝试回答在冲击下中国最优货币政策的选择问题。理论模型研究发现,能源价格冲击的传导机制由模型的收入效应、替代效应、资本品市场供求关系和名义粘性等决定,而通过数值分析和政策模拟结果显示:能源价格上涨将对实体经济产生负面影响,而能源技术进步与较强的名义粘度可在一定程度上抵消能源价格上涨引发的经济波动风险;货币(利率)政策规则的强弱决定了经济变量对能源价格冲击响应的幅度,中国最优货币政策的制定可以采用小幅温和地盯住能源价格波动的方式。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卢新波  王昊  
本文利用中国1978-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定量研究了危机与中国市场化改革之间的关系,首次在数量上证明危机冲击对中国市场化改革具有正向的推动作用。其原因可能是危机的冲击使最高(政治)决策者提供公共物品的能力下降,统治权的稳固性降低,最高(政治)决策者不得不加快市场化增量改革,以刺激经济增长来恢复提供公共物品的能力。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晓莉  
由于全球国际收支失衡日趋严重,拥有较多话语权的西方逆差国越来越多地把调整的负担强加给顺差国,对顺差国的汇率施加升值压力。而存在国际收支顺差的发展中国家,非常担心这种升值会对国内经济,尤其是脆弱的金融体系造成不利影响。本文通过基于信息的银行挤兑模型,构建了一个本币升值冲击通过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渠道引起银行危机的模型。模型表明在货币升值的情况下,只要银行及其客户存在相当多的外币资产、本币负债的货币错配,并且这种错配情况能被部分存款人观察到,从而使得他们改变原来的提款计划,就可能引起银行部门的流动性危机。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田径  
本文通过对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前后的10个国家的货币汇率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危机爆发前受到对冲基金冲击的国家的货币都呈现出汇率高估的现象。中国在1997年能够避免冲击,部分地得益于当时的汇率及其他金融市场的制度安排。在回顾人民币汇率改革历程的基础上,作者指出:我国在今后的调整汇率的时机把握上要更加凸现不可预料的特征,以应对国际投机集团投机人民币的企图。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利锋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丁志帆  
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分析框架下,构建了一个融入消费习惯冲击、投资边际效率冲击、政府支出冲击、技术冲击及资本窖藏机制的实际经济周期模型,在模型参数校准的基础上,利用1978~2010年的宏观经济数据,考察了理论模型对中国经济波动特征事实的拟合效果和方差分解效应。研究发现,引入四种冲击机制的理论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中国经济波动特征,资本窖藏机制对各种冲击尤其是投资边际效率冲击具有传导和放大作用。方差分解表明,投资边际效率冲击可以解释53.79%的产出波动,技术冲击也能解释35.68%的产出波动,而消费习惯冲击和政府支出冲击对产出波动的解释力不足10%。脉冲响应分析显示,技术冲击对经济具有正向影响;政府...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利锋  
劳动力流动不仅影响货币政策的动态传导效应,同时也是影响产业发展、宏观经济稳定和收入分配的重要力量。基于我国劳动力流动与供给侧改革"降成本"的现实情况,构建包含聘用成本与部门间劳动力流动的异质性部门NK-DSGE模型,考察部门技术冲击的宏观影响。研究发现:第一,聘用成本的存在使企业无法及时调整雇佣劳动力,进而使得部门技术冲击的动态效应发生显著改变;第二,供给侧改革"降成本"存在"以短期阵痛换取长期收益"的特征,即在短期会降低产出水平与就业率,提高通胀率和失业率,但在长期会提高产出水平和就业率,并降低通胀率和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耿强  章雳  
金融危机以来,需要从理论上详尽研究中国宏观波动中外部冲击的具体影响。本文在金融加速器理论的基础上,构造了随机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基于中国的季度数据考察经济波动中的外部冲击效应,数值模拟的结果与实际经济运行基本吻合,对实际经济中产出和投资的波动解释力较强,结论认为汇率冲击和国外需求冲击都具有明显的双重作用,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负面影响更大一些,国外需求下降则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可以通过内需的扩大带动中国经济走出低谷。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晓  尹聪聪  黄磊  
从不确定性视角分析线上拖延偏好产生的原因,并划分了两种拖延类型:过程不确定的拖延与结果不确定的拖延。基于行为执行意向理论,探讨了针对这两种拖延类型的营销策略,并进一步分析了基于两种拖延偏好的营销策略的边界条件。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蒋涌  
美国次贷危机不仅影响到整个美国经济,而且波及全球,导致全球金融危机。文章在阐述国债利率期限结构理论和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基础上,采用幂函数这一非线性回归模型对次贷危机时期我国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形状进行了静态拟合实证分析以及多个时点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动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国债市场已经逐渐走向成熟,能够较好地反映我国实际的经济运行状况以及世界金融市场受到的冲击,基本符合市场预期理论和流动性偏好理论。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戴翔  张二震  
从总量层面、贸易国别层面以及BEC产品类别层面,对本轮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下中国进、出口贸易的波动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进、出口贸易不仅在总量层面上表现出十分显著的"超调式"震荡特征,而且"超调式"震荡特征有着显著的贸易国别差异性和产品类别差异性。综合分析后发现,本轮危机冲击下中国进、出口贸易的"超调式"震荡与当代国际分工的演进以及中国在全球分工中的定位有关。据此得到启示:一方面,不应过分夸大贸易波动可能引发的风险进而转向所谓"内需主导型"发展模式,另一方面,缓解危机冲击下贸易大幅震荡应从构建国家价值链入手。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宇  
随着世界经济复苏,国际贸易活动将重振活力,全球国际资本流动将重新恢复较快增长2008年9月以来,世界经济遭受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峻的挑战,在危机冲击下,全球资本市场剧烈动荡,对国际资本流动产生了重大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戴翔  
本文对近二十年来历次危机冲击下全球贸易波动的特征进行经验比较后发现:贸易波动的幅度均高于经济波动幅度,同时贸易收入弹性值有逐步增大的趋势,而危机冲击时期贸易收入弹性值呈现明显的"放大性"并有出现负值的可能。因此,贸易增速历来高于经济增速的事实,很难准确解释危机冲击下的贸易大幅度波动。危机冲击下全球贸易波动特征的演进规律及其内在作用机制,应从国际分工演进和国际贸易自身特点入手,这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大课题。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林宇星  吴文鑫  严佳佳  
将作为外部冲击的新冠肺炎疫情因素引入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分析其对国内经济的冲击情况,并模拟了在无政策干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搭配四种情景下的政策效果。研究发现,新冠肺炎疫情短期内会对经济造成巨大冲击,但长期看,社会总需求和通货膨胀受到的影响并不明显,对就业的挤出效应持续时间则较长。同时,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同配合,会产生"政策叠加"效应,促使宏观经济更快复苏,但长期会导致通货膨胀压力增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