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54)
- 2023(11462)
- 2022(9571)
- 2021(8909)
- 2020(7270)
- 2019(16769)
- 2018(16487)
- 2017(30758)
- 2016(15958)
- 2015(17916)
- 2014(17275)
- 2013(17241)
- 2012(16399)
- 2011(15262)
- 2010(15559)
- 2009(14726)
- 2008(14398)
- 2007(13083)
- 2006(12356)
- 2005(11455)
- 学科
- 济(92907)
- 经济(92738)
- 管理(46057)
- 业(40836)
- 企(35137)
- 企业(35137)
- 方法(31886)
- 数学(26555)
- 中国(26478)
- 数学方法(26373)
- 地方(19809)
- 农(18927)
- 业经(18848)
- 制(18391)
- 财(16747)
- 贸(15493)
- 贸易(15474)
- 易(15018)
- 融(15011)
- 金融(15010)
- 学(14941)
- 银(14462)
- 银行(14450)
- 行(14142)
- 技术(14006)
- 体(13661)
- 地方经济(13599)
- 理论(12578)
- 和(12527)
- 农业(11468)
- 机构
- 大学(238542)
- 学院(233188)
- 济(120475)
- 经济(118597)
- 研究(91880)
- 管理(86964)
- 中国(73000)
- 理学(72999)
- 理学院(72157)
- 管理学(71288)
- 管理学院(70779)
- 财(55836)
- 京(51268)
- 科学(46706)
- 所(45412)
- 财经(42852)
- 研究所(40239)
- 经济学(40166)
- 中心(39450)
- 经(39163)
- 经济学院(35753)
- 江(35186)
- 北京(33967)
- 院(32261)
- 财经大学(31854)
- 农(31167)
- 范(30729)
- 师范(30556)
- 州(27119)
- 社会(26762)
- 基金
- 项目(142807)
- 科学(115370)
- 研究(109613)
- 基金(107768)
- 家(92740)
- 国家(92003)
- 科学基金(79092)
- 社会(77561)
- 社会科(72790)
- 社会科学(72767)
- 基金项目(54925)
- 省(50868)
- 教育(49553)
- 自然(45360)
- 自然科(44417)
- 自然科学(44407)
- 资助(43831)
- 自然科学基金(43685)
- 划(43247)
- 编号(40792)
- 成果(35090)
- 部(34363)
- 国家社会(34083)
- 重点(32370)
- 发(32178)
- 创(31707)
- 教育部(30803)
- 中国(30576)
- 创新(30013)
- 课题(29610)
- 期刊
- 济(143580)
- 经济(143580)
- 研究(87706)
- 中国(55950)
- 财(42188)
- 管理(38104)
- 科学(31127)
- 学报(29486)
- 融(29360)
- 金融(29360)
- 农(29043)
- 教育(26995)
- 经济研究(25244)
- 大学(24325)
- 财经(24171)
- 学学(22291)
- 经(21168)
- 技术(20378)
- 农业(18734)
- 业经(18567)
- 问题(18534)
- 贸(17518)
- 国际(16018)
- 世界(16017)
- 技术经济(14285)
- 统计(12448)
- 经济问题(11461)
- 业(11312)
- 经济管理(11289)
- 策(11196)
共检索到3920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市场经济是把一切经济关系都市场化,货币化。它不是商品经济的量的增加,而是质的飞跃。新提法是将市场机制置于分配一切社会资源的枢纽地位。市场经济当然也有计划,但这种计划是通过间接化的宏观控制实现的。也就是说政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雷蒙H·迈尔斯 刘金成
中国经济改革的争论:中国能创造一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吗?雷蒙H·迈尔斯(著)刘金成(译)在1978年至1992年期间,改革和收紧,通货膨胀和银根抽紧的现象在中国出现。实际上,中国共产党的限制中央计划和扩大市场的作用并没有能够从根本上缓和经济问题,因此,...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吴敬琏
社会主义经济中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历来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论争的焦点。这个问题之所以值得特别重视,是因为它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实际问题,直接关系到改革的成败和社会主义的前途。十多年来,我们党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有重大的发展,同时理论界也发生过多次反复。近两三年,有些理论家从极“左”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郭元晞
本文认为,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必须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理论发展史上的—个重要里程碑,但它又具有很大的认识上和实践中的局限性,何况有计划不是社会主义所特有的标志,商品经济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愈越的阶段,具有共性,因此,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最终目标模式不确切,已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不能准确地、科学地反映我国将要建立的新的经济体制模式的特点。为此,必须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按照市场经济的一般要求,运用市场机制,并结合中国的...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黄萍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讳提“资本”。在突破姓“资”姓“社”的理论纠缠之后,人们才承认“资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必不可少,不能因其有姓“资”之嫌就拒之门外。但我们要避免在承认“资本”的同时陷入把资本仅仅局限于有形物质的思维模式,忽视人力资本、技术、信息等...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珏
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几个理论问题王珏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体制改革资源配置和利用问题是经济运行的基本问题,也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任何国家、在经济发展的任何阶段所能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相对于人们的需要来说都是有限的,因为生产物品和劳务所需要的...
[期刊] 改革
[作者]
易振球 曾广灿 吴奕新
党的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实现这个改革目标,必须在企业组织、市场体系、政府职能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进行系统配套的改革。而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展以资产为核心的生产要素市场,以至理顺政企关系,改变和改善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方式,都会发挥连带的积极的影响。由此,深入研究如何建立适应社会化、现代化经济的产权制度,实质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1993年即将过去。一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各方面建设的伟大成就引起全国人民的欣悦和世界上的普遍赞赏。在今年上半年经济高速增长的进程中,也曾经出现了一些令人忧虑的问题。投资膨胀、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过高、通货膨胀幅度过大、金融秩序混乱、金融纪律松驰、大量资金流向沿海若干地区炒股票炒房地产、各种开发区过多过滥、企业资金普遍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朱延福
本文从“一般特征”、“制度特征”、“东方特色”等三个方面,论证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作者认为,任何一种市场经济都具有十大一般特征,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除了十大一般特征外,还具有四大制度性特征。此外,作为中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又具有三个东方特色。
[期刊] 改革
[作者]
朱镕基
当人类社会将要步入21世纪的时候,世界局势发生了二次大战以来最巨大、最深刻的变化,其主要标志是左右世界40多年的两极格局和冷战局面已经终结,多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尽管过去两极格局下的对抗和冲突已经不复存在,但由此而产生了许多新的矛盾。许多不确定、不安稳的因素,使国际局势动荡不安和更加错综复杂。某些地区经济困难、社会混乱、民族冲突、宗教纠纷,仍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江安煜 田径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丁德良 李娟 章临婧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造性地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最新思想,不仅具有理论创新价值而且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强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对于克服两种错误倾向具有指导作用;按照在资源配置中协同发挥好"两只手"作用的要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
市场经济改革 政府 市场 资源配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马洪
1992年秋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正式确定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经济新体制。目前改革开放正在加快步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正在加速形成。何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它的基本内容如何?这是一个人们比较关注的问题,本文就这一问题谈一些个人的理解。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许廷星 梁宝柱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改革走向新阶段的显著标志。正确认识国家财政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意义重大。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上要求重塑财政理论,转换财政职能,更新理财思路,建立新型财政。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宁学平
本文认为,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财政经济理论,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从分配理论入手,解决好经济分配、财政分配、信用分配三种分配性质的划分问题,按资分配、按劳分配、按需分配三种原则的调整问题,"先扣除后分配"与"先分配后征税"两种分配顺序的转换问题.二是从财政理论入手,加强综合财政管理,摒弃统收统支的供给制财政观点,正确处理公共财政与建设财政的关系.根据这种思路,作者提出了深化财政改革的目标及基本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