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73)
- 2023(11693)
- 2022(9386)
- 2021(8699)
- 2020(7188)
- 2019(16465)
- 2018(15895)
- 2017(29857)
- 2016(16081)
- 2015(17787)
- 2014(17162)
- 2013(16937)
- 2012(15581)
- 2011(14282)
- 2010(13905)
- 2009(12744)
- 2008(12544)
- 2007(10682)
- 2006(9552)
- 2005(8559)
- 学科
- 济(73377)
- 经济(73304)
- 管理(40944)
- 业(40833)
- 企(32226)
- 企业(32226)
- 方法(29782)
- 数学(26836)
- 数学方法(26687)
- 中国(22102)
- 农(19255)
- 业经(17362)
- 财(16446)
- 制(16182)
- 贸(15976)
- 贸易(15971)
- 易(15630)
- 地方(13445)
- 产业(13237)
- 学(13236)
- 农业(12556)
- 体(12361)
- 银(11725)
- 银行(11679)
- 行(11302)
- 融(11213)
- 金融(11213)
- 技术(11118)
- 体制(10417)
- 环境(10149)
- 机构
- 大学(231370)
- 学院(228352)
- 济(107949)
- 经济(106505)
- 研究(88541)
- 管理(85020)
- 理学(74089)
- 理学院(73225)
- 管理学(72243)
- 管理学院(71818)
- 中国(66062)
- 科学(52406)
- 京(49197)
- 财(45783)
- 所(44982)
- 农(44290)
- 研究所(41444)
- 中心(37728)
- 财经(36679)
- 业大(36081)
- 经济学(35327)
- 农业(35064)
- 经(33775)
- 经济学院(31993)
- 江(31976)
- 院(31516)
- 北京(31295)
- 范(28768)
- 师范(28362)
- 财经大学(27559)
- 基金
- 项目(158861)
- 科学(126200)
- 基金(118750)
- 研究(111840)
- 家(106864)
- 国家(106048)
- 科学基金(89462)
- 社会(75892)
- 社会科(72329)
- 社会科学(72312)
- 基金项目(62466)
- 省(59078)
- 自然(56718)
- 自然科(55471)
- 自然科学(55452)
- 自然科学基金(54581)
- 划(51174)
- 教育(50355)
- 资助(47649)
- 编号(40796)
- 重点(36809)
- 部(36418)
- 发(35976)
- 创(34017)
- 国家社会(33807)
- 成果(32371)
- 创新(31977)
- 教育部(31174)
- 中国(31152)
- 科研(30401)
- 期刊
- 济(112932)
- 经济(112932)
- 研究(71387)
- 中国(46156)
- 学报(40907)
- 农(39342)
- 科学(37391)
- 财(32946)
- 管理(31363)
- 大学(30782)
- 学学(29238)
- 农业(26645)
- 教育(21702)
- 经济研究(21169)
- 融(21125)
- 金融(21125)
- 财经(19125)
- 业经(17405)
- 经(16804)
- 技术(16660)
- 问题(15641)
- 业(15336)
- 贸(14784)
- 世界(13256)
- 国际(13244)
- 技术经济(11422)
- 科技(11095)
- 版(10761)
- 商业(10485)
- 业大(10302)
共检索到3392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郭凯明 杭静 颜色
解释产业结构转型的经济理论聚焦于产品相对价格波动和收入增长等因素,但除此之外,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还伴随着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投资率显著波动和劳动力市场存在摩擦等特征,现有文献缺乏统一的理论框架同时评估所有这些因素的相对重要程度。为此,本文建立了一个两国多部门的新古典增长模型,来研究中国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因素。通过引入多部门的Eaton&Kortum(2002)国际贸易模型、完整的投入产出结构、非位似偏好和劳动力市场摩擦等重要特征,我们将劳动力在三个产业部门的比重分解为鲍莫尔效应、恩格尔效应、投资效应、国际贸易效应、要素密集度效应和转移成本效应。通过使用1978—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数据,通过分解核算和反事实模拟定量评估了这六种效应的影响。我们发现恩格尔效应、投资效应和转移成本效应分别是影响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变化的最主要因素,需求收入弹性低、劳动密集度高和存在转移成本是第一产业就业比重高的原因。我们还详细讨论了不同时期六种效应的变化情况。
关键词:
结构转型 中国经济 多部门模型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郭凯明 杭静 颜色
解释产业结构转型的经济理论聚焦于产品相对价格波动和收入增长等因素,但除此之外,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还伴随着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投资率显著波动和劳动力市场存在摩擦等特征,现有文献缺乏统一的理论框架同时评估所有这些因素的相对重要程度。为此,本文建立了一个两国多部门的新古典增长模型,来研究中国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因素。通过引入多部门的Eaton&Kortum(2002)国际贸易模型、完整的投入产出结构、非位似偏好和劳动力市场摩擦等重要特征,我们将劳动力在三个产业部门的比重分解为鲍莫尔效应、恩格尔效应、投资效应、国际
关键词:
结构转型 中国经济 多部门模型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干春晖 王强
通过回顾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三次产业产出结构、内部结构以及就业结构变迁的历程和特点,可以发现,中国产业结构变迁趋势符合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并且已经具备了后工业化时期的特点。然而随着经济发展,中国产业结构依然暴露出不少问题,如区域间发展失衡、产业内部结构存在问题、产业间要素配置存在扭曲等。未来中国产业结构将进一步向合理化方向发展。中国应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促进产业价值链升级,增加研发投入,提升企业家素质,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简新华 叶林
通过对产业结构演变实际情况的分析,我们发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由"重工业太重、轻工业太轻、农业太落后、服务业太少"的不合理的畸形产业结构,演进成为轻工业和农业得到较大优先发展、轻重工业结构趋向合理、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都有一定程度提高的产业结构。但相当部分制造业能力过剩,还停留在世界产业价值链的低端,需要进一步优化。中国的产业结构将继续朝着服务业比重大幅度增加,轻重工业结构进一步趋向合理,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技术密集型产业得到较大发展,产业科技含量、加工度、附加值都有所提高,农业趋向产业化、机械化和现代化的方向优化。
关键词:
产业结构 优化趋势 实证分析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武博 仲建峰 黄腾
文章分析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中面临的现状,运用Moore结构变化值分析方法探讨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根据所得出的结论提出了相应的调整建议。
关键词:
产业结构 Moore结构变化值 调整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刘绵勇 周晓红
产业结构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国民经济各产业之间的生产技术经济联系和数量比例关系。本文在着重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演变状况的基础上,探讨影响我国产业结构演变的因素,总结共成败得失,以期能够有助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梁龙武 先乐 陈明星
区域协调发展是中国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是新时代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基于此,文章采用1978─2018年中国省域人口和GDP数据,探究四大区域人口与经济重心演进态势及其影响机制。结果显示:(1)四大区域人口与经济重心演进态势差异显著。整体上,人口重心东部向西南移动,中部向东北移动,西部向西北移动,东北向西南移动;经济重心东部向西南移动,中部移动方向持续变化,西部和东北均向西南和东北往复移动。(2)社会经济要素对区域人口密度的影响系数整体较小,工业化水平、交通便利度对人口密度影响相对较大。(3)工业化水平、市场繁荣度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相对较大,城镇化与交通便利度对经济增长影响相对较小,经济增长应遵循多要素累积效应的阶段性规律。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干春晖 郑若谷
要素转移推动着产业结构演进,进而影响生产率的增长。本文在估计三次产业资本存量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1978—1992年、1992—2001年及2001—2007年三个阶段生产要素构成的变化和产业结构演进以及要素生产率水平和增长率的差异,并利用偏离一份额法分析了产业结构的生产率增长效应。本文发现劳动力和资本的结构变动度在加快,而产业结构的变化则较为平滑;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来自于产业内部,尤其是第二产业内部;劳动力要素的产业间流动具有"结构红利"现象,资本的产业间转移却并不满足结构红利假说。反而存在"结构负利"。劳动力和资本两种要素的所有这些特点都呈现出阶段性特征。
关键词:
产业结构 生产率增长 结构红利假说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新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与发达国家和其他后进国家相比,具有不同的特点,正是这些特点使我国经济发展取得震撼世界的成就。本文从国内与国际的角度分析了产业结构的演化过程,特别对于主要特征、原因、存在的问题及未来走向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产业结构 经济发展 演化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楷
区域工业的增长,受到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出口和消费的影响。改革开放30年来,上述要素对我国区域工业增长的影响,大致经历了从投资拉动到出口拉动又回复到投资拉动的循环,这一过程对我国当前实现"保增长"任务,具有重要的启示。首先,现阶段投资仍是促进地区工业发展的第一位因素;第二,投资和市场需求相结合,才能取得显著效果;第三,应客观认识出口对工业增长的拉动效应;第四,调整工业结构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工业增长 投资 出口 消费 保增长 启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馨
对陕西能源消费及碳排放变动趋势进行分析,基于Kaya恒等式,采用LMDI建立陕西人均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解析陕西1978—2018年人均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定量分析了不同阶段经济发展因素、能源强度因素和能源结构因素对人均碳排放的贡献作用。结果表明,导致陕西人均碳排放量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是经济的快速发展,而能源强度因素和能源结构因素则起到了抑制作用,但贡献作用相对较小。根据人均碳排放呈现先缓慢增长再略微下降最后快速增长的演进特征,划分为三个阶段探讨各因素对人均碳排放的作用程度。最后提出二氧化碳减排的对策建议,推进实现陕西经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能源消费 碳排放 LMDI分解技术 陕西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罗能生 罗富政
本文利用改革开放以来相关的数据对我国实体经济的时空演变、构成及效益进行综合考察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实体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迅速壮大、结构改善、效益提升的过程。实体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仍然稳固,但占GDP的比重不断下降,虚拟经济则趁市场化改革之机迅速发展。推动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改革开放政策所牵引的制度变迁、科技创新所带来的技术进步、教育优化拉动的人力资源改善和金融制度进步带动的资本活跃等。我国虚拟经济在对实体经济起着促进作用的同时,也存在着与实体经济背离的倾向。我国必须坚持以发展实体经济为基础,优先发展实体经济,协调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以保障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关键词:
实体经济 演变趋势 影响因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馨
对陕西能源消费及碳排放变动趋势进行分析,基于Kaya恒等式,采用LMDI建立陕西人均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解析陕西1978—2018年人均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定量分析了不同阶段经济发展因素、能源强度因素和能源结构因素对人均碳排放的贡献作用。结果表明,导致陕西人均碳排放量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是经济的快速发展,而能源强度因素和能源结构因素则起到了抑制作用,但贡献作用相对较小。根据人均碳排放呈现先缓慢增长再略微下降最后快速增长的演进特征,划分为三个阶段探讨各因素对人均碳排放的作用程度。最后提出二氧化碳减排的对策建议,推进实现陕西经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能源消费 碳排放 LMDI分解技术 陕西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潘明清
改革开放以来,西藏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其过去传统以农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根据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将西藏产业结构变迁过程分为4个阶段,并对各阶段产业结构调整的经济增长贡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西藏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很大。
关键词:
产业结构变迁 经济增长 贡献分析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马早明 冯增俊
改革开放以来,比较教育学与教育的发展繁荣紧密联系在一起,有力地配合并推进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转变。在这一进程中,比较教育学重视借鉴学习国际教育经验,逐步转变早期偏重简单移植、单纯介绍外国教育的传统教育学科概念,实现了从模仿到扬弃、从移植到创新、从批判到融合的演变历程,也促使比较教育学科创立起以理性借鉴为主导的研究分析框架,从探讨教育发展的规律上来把握和推进当代教育改革。
关键词:
改革开放 教育改革 比较教育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