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79)
- 2023(10128)
- 2022(8459)
- 2021(7984)
- 2020(6424)
- 2019(15116)
- 2018(14899)
- 2017(27672)
- 2016(14804)
- 2015(16735)
- 2014(16790)
- 2013(16494)
- 2012(15781)
- 2011(14900)
- 2010(15037)
- 2009(14265)
- 2008(13921)
- 2007(12245)
- 2006(11606)
- 2005(10941)
- 学科
- 济(83853)
- 经济(83782)
- 管理(38561)
- 业(33227)
- 方法(26600)
- 企(25558)
- 企业(25558)
- 中国(24523)
- 数学(24280)
- 数学方法(24081)
- 地方(19690)
- 农(18309)
- 制(16293)
- 财(16038)
- 贸(15663)
- 贸易(15655)
- 易(15267)
- 业经(15024)
- 地方经济(13421)
- 学(13321)
- 融(13044)
- 金融(13044)
- 银(12891)
- 银行(12890)
- 行(12637)
- 体(12053)
- 策(11764)
- 农业(11567)
- 环境(11125)
- 发(10472)
- 机构
- 大学(217156)
- 学院(214195)
- 济(112660)
- 经济(110827)
- 研究(87723)
- 管理(77974)
- 中国(69055)
- 理学(65097)
- 理学院(64341)
- 管理学(63639)
- 管理学院(63192)
- 财(51765)
- 京(46583)
- 科学(44817)
- 所(43756)
- 财经(39139)
- 研究所(38998)
- 中心(37891)
- 经济学(37245)
- 经(35794)
- 经济学院(33153)
- 江(32338)
- 北京(31202)
- 院(30992)
- 范(29202)
- 师范(29053)
- 财经大学(28812)
- 农(28585)
- 科学院(25692)
- 州(24863)
- 基金
- 项目(128803)
- 科学(103188)
- 研究(100538)
- 基金(95947)
- 家(82061)
- 国家(81415)
- 科学基金(69208)
- 社会(68056)
- 社会科(64685)
- 社会科学(64674)
- 基金项目(48039)
- 教育(45627)
- 省(45366)
- 资助(40489)
- 自然(39572)
- 划(39300)
- 编号(38906)
- 自然科(38613)
- 自然科学(38604)
- 自然科学基金(37959)
- 成果(33964)
- 部(31255)
- 发(30164)
- 国家社会(29866)
- 重点(29432)
- 中国(28611)
- 课题(28496)
- 教育部(27714)
- 性(26532)
- 人文(26096)
- 期刊
- 济(135914)
- 经济(135914)
- 研究(81838)
- 中国(49325)
- 财(37719)
- 管理(32293)
- 融(27546)
- 金融(27546)
- 农(26807)
- 科学(26615)
- 教育(25656)
- 学报(24679)
- 经济研究(23716)
- 财经(21237)
- 大学(20210)
- 技术(18768)
- 经(18626)
- 学学(18471)
- 农业(18129)
- 贸(17647)
- 问题(17531)
- 业经(17497)
- 国际(16854)
- 世界(16066)
- 技术经济(12279)
- 统计(11152)
- 经济问题(10804)
- 现代(10401)
- 改革(10359)
- 革(10359)
共检索到3644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李愿富
中国改革开放政策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也对日本对华经济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首先,中国改革开放政策是日本调整对华经济政策的依据,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阶段性升级,日本对华经济政策进行了相应调整。其次,中国改革开放政策是日本对华经济政策的纠错器,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在消解日本国内外各种消极经济因素的干扰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从而保证了中日经济关系的顺利发展。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立
回顾1978—2018年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伟大历程,梳理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涉及的西方主流经济学派,分析政治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制度经济学、转轨经济学、供给学派等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影响。与此同时,中国也诞生了植根于本国的本土经济学——新结构经济学和新供给经济学,并成为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法宝,为解决中国经济深层次结构性失衡提出了自己的政策主张,指导中国的改革"爬坡过坎",助力中国经济向更高质量、更高层次发展。中国经济学派应树立起理论自信与理论权威,立足并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继续推动中国改革开放健康发展。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孙慧宗
2018年10月20日,全国日本经济学会2018年年会暨"中国改革开放40年与日本"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会议由全国日本经济学会主办,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承办,中日双方共计150多位专家学者朋友们参加了此次年会。
关键词:
中国改革开放 国际学术研讨会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刘敏
日本经济在上世纪90年代的衰退在表面上是源于泡沫经济的破灭,但实际上与日本政府错误的经济政策有着很大关系。在泡沫经济膨胀和破灭过程中政府的失策以及泡沫经济破灭后政府对国内经济发展的误导以及种种政策的失效,最终导致了日本经济的全面衰退。日本政府的经验对于各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泡沫经济 金融政策 财政政策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吕玉曼 徐国庆
职业教育政策的演变不是孤立的,它受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政策的制约并为其服务。职教政策的颁布是否紧扣了当时的社会经济政策?二者的契合度是否紧密?基于宏观社会经济政策的视角,可将改革开放以来的职业教育政策分为:调整单一的教育结构(1978-1990);强调规模和效益(1991-1998);促进就业和再就业(1999-2002);服务经济发展(2003-2009);注重人的生涯发展(2010-2016)等五个阶段。通过对政策演变轨迹的分析,可以发现:职教政策的制定紧扣当时的经济政策和社会发展;政策日渐合理,强调多功能的统一;关注就业,促进社会和谐;但政策的制定缺乏职教自身的逻辑。
关键词:
职业教育政策 社会经济政策 演变轨迹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秉龙
本文回顾和总结了中国农村经济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十项基本经验和政策集合,认为这些政策集合具有普惠性和选择性的特征。它们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互为条件、互为补充,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农村发展政策体系。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的新农村建设发展战略是这一系列成功经验与政策的发展与总结。
关键词:
中国农村经济改革 基本经验 政策集合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永凯
通过对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科技政策演变的梳理和分析,研究发现:①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相互作用是贯穿科技政策的主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强基础研究、重视产学研合作是科技政策长期关注的重点;②科技政策出现由"科技政策的单项指令"向"科技政策与经济政策配套发展"的演变趋势;③科技政策逐步由"忽视发挥市场机制"向"注重发挥市场机制"转变;④科技政策战略导向从引进、消化吸收的模仿创新逐渐过渡到集成创新和自主创新,科技政策的开放程度不断提高。
关键词:
科技政策 创新 演变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世庆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区域政策转型有三个重要特点:从平衡发展到非均衡协调发展、从行政区到经济区、从抑制城市化到双轨推进的快速城市化。这一转型贯穿着两条主线:东西关系和对外开放。当前我国区域政策面临着新的挑战,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和区域政策不会改变,市场取向的改革方向和区域政策不会改变。中国将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发展和协调、全面、可持续的发展,将沿着"科学发展"这一理念和原则不断进步,让全国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琦
从1978年到1992年,中国宏观经济思想完成了从"综合平衡"到"宏观调控"范式的转换,宏观经济政策主要表现为治理三次经济过热的实践。1993年到1997年,中国宏观调控的思想基本形成,并成功运用于经济"软着陆"。1998年到2012年,中国特色宏观调控充分展现,突出表现为应对两次外部经济冲击。2013年至今,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宏观调控的新亮点。中国的"宏观调控"这一概念,在内涵上远大于宏观经济学中的"需求管理政策"。除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之外,区域政策、产业政策、土地政策等也都被纳入宏观调控的范畴当中,这是中国特色宏观调控最典型的特征。中国特色宏观调控有利的一面在于,当面临外部冲击时,政府可以动用一切能够动用的政策工具,将外部冲击导致的总需求下滑迅速调整到经济的潜在增长率水平,甚至超过潜在增长率水平;不利的一面在于,以牺牲各种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长期增长,是不可持续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中国特色宏观调控新的亮点。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安成日 李金波
佐藤政权的经济政策与日本经济的“超高速增长”河北大学日本研究所安成日,李金波佐藤荣作(1901~1975),出生于山口县熊毛郡田布施村,毕业于东京大学法学部。二战前曾任过铁道省监督局铁道课长、监督局总务课长、监督局长、大阪铁道局长等职。二战后,曾任运...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东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周文
自近代100多年来,中国经济学理论一直笼罩在西方中心论的霸权话语体系之中,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创造的中国发展奇迹与发展中国家的"西化失败",一方面从实践上解构了西方中心论,说明了西方主流经济理论本身面临着解释能力下降的危机,另一方面也表明从中国道路中总结出来的中国经济学具有巨大的潜力。当下中国道路已经在提出新发展理念、缩小贫富差距和处理市场与政府关系上,实现了对西方理论的超越。随着全球经济中心向中国转移,中国也必然成为世界经济学研究新的中心,发展中国经济学不仅是研究中国现象和解决中国问题,更具有世界意义,有益于研究和解决世界的问题。同时,中国经济学不是西方经济学的中文版,要注意到中西文化背景差异的存在,使得中国经济思想的理论前提有别于西方世界,更重要的是中国在实践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许多不同于西方的原创性的中国"术语"。最后,本文认为中国经济学完全有可能在未来成为世界主流经济学。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蔡昉 林毅夫 张晓山 朱玲 吕政
继2018年6月2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成功举办"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智库论坛"首场会议后,2018年7月24日上午,在北京湖南大厦召开了"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智库论坛"第二场学术会议——"改革开放40年与中国经济发展"。会议邀请的两位主讲嘉宾分别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学部委员蔡昉研究员和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教授,两位评论嘉宾分别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农村发展研究所原所长张晓山研究员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经济研究所原副所长朱玲研究员。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经济学部副主任、工业经济研究所原所长吕政研究员主持。为了呈现本次会议,本刊特刊发论坛内容。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仇怡
随着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和知识经济的持续发展,各国越来越重视研发(R&D)对于一国技术水平乃至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作用。本文根据数据的可得性,分别以两个时间序列探讨中国研发投入的现状,并选取G7国家为代表进行国际比较。分析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研发的投入方式与投入流向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但是与G7国家相比,我国的研发投入总体上仍处于一个较低水平。今后我国应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特别要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以促进我国科技自主创新,实现经济持续增长。
关键词:
改革开放 R&D投入 现状 国际比较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为回顾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高等教育所取得的成就与经验,加快迈向高等教育强国的进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与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