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10)
- 2023(5884)
- 2022(4884)
- 2021(4993)
- 2020(4020)
- 2019(9566)
- 2018(9632)
- 2017(17664)
- 2016(9588)
- 2015(10987)
- 2014(10828)
- 2013(10545)
- 2012(10105)
- 2011(9377)
- 2010(9354)
- 2009(8925)
- 2008(9135)
- 2007(7984)
- 2006(7384)
- 2005(6877)
- 学科
- 济(42066)
- 经济(42009)
- 管理(23445)
- 业(20438)
- 方法(17363)
- 企(16382)
- 企业(16382)
- 中国(15812)
- 数学(15321)
- 数学方法(15139)
- 制(11768)
- 农(10758)
- 贸(10632)
- 贸易(10626)
- 易(10485)
- 财(9625)
- 体(8824)
- 业经(8183)
- 银(8159)
- 银行(8153)
- 行(7964)
- 学(7806)
- 融(7685)
- 金融(7685)
- 体制(7429)
- 农业(6439)
- 关系(6236)
- 发(6142)
- 出(5943)
- 理论(5887)
- 机构
- 大学(141359)
- 学院(136229)
- 济(65848)
- 经济(64810)
- 研究(56131)
- 管理(47697)
- 中国(44955)
- 理学(40049)
- 理学院(39545)
- 管理学(38947)
- 管理学院(38680)
- 京(31879)
- 财(30967)
- 科学(30744)
- 所(28593)
- 研究所(25731)
- 中心(23875)
- 财经(23714)
- 经济学(22350)
- 经(21866)
- 北京(21409)
- 农(20866)
- 经济学院(19912)
- 院(19802)
- 江(19549)
- 范(19215)
- 师范(19054)
- 财经大学(17656)
- 科学院(16702)
- 业大(16515)
- 基金
- 项目(84273)
- 科学(67114)
- 基金(63945)
- 研究(63345)
- 家(56305)
- 国家(55871)
- 科学基金(46780)
- 社会(42624)
- 社会科(40424)
- 社会科学(40415)
- 基金项目(32285)
- 教育(29477)
- 自然(27811)
- 省(27785)
- 自然科(27205)
- 自然科学(27198)
- 资助(27086)
- 自然科学基金(26750)
- 划(25122)
- 编号(23780)
- 成果(21406)
- 部(21104)
- 中国(20467)
- 国家社会(19410)
- 重点(19288)
- 教育部(18512)
- 发(18050)
- 课题(17199)
- 性(16854)
- 创(16794)
共检索到2250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金碚
人的行动总是出于一定的目的,并且采取或寻求一定的手段来努力达到目的。承认和实行市场经济,意味着经济运行的"目的 -手段"机理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彻底改变了中国经济社会的整个面貌。人类经济发展的本真复兴,就是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基础上,从曾经发挥了积极作用的工具主义的财富观中进一步觉醒,升华为本真价值观的觉醒。无论从国内还是从国际视角看,体现"目的-手段"机理机制的新动能,其"方向的自觉性"都要展现创新、自律、理智的基本特征。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谭中和
工资收入分配是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工资分配取得重大成就,既有弥足珍贵的经验,也经历过曲折和反复。本文以70年来我国工资分配的理论和制度体系改革创新、实施成效和经验,以及未来改革愿景为主线,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全局视角,阐述了70年来我国从按劳分配到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再到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相结合,乃至现在的共建共享致力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以及工资改革不断适应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轨迹,展现了我党带领人民努力发展经济的目的就是不断提高劳动者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培挺
中国改革开放40年形成了国家治理的很多宝贵经验,而城镇化变迁是细化这一诊断的一个特色视角。中国特色城镇化变迁前后经历了三种政府主导城镇化推进模式:以政治导向为主导模式;政治经济综合导向的政府主导模式;基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下的政府政策主推,其发展趋势是更加尊重国家发展规律。转型重在转念,政府主导型城镇化推进模式的认知机理,在于以"为了人的城镇化战略"的本质性思维和"经营城市"的功能性思维的合一,避免城镇化过程中的生产型资源浪费和消费型浪费,进而利用好"利益导向型功能性思维"与"技术导向型功能性思维",根据我国的发展阶段构建与功能性思维和宜的本质性思维定位。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杨大利
改革以来中国省内地区差异的变迁美国芝加哥大学助教授杨大利目前,对中国国内地区差异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地带(如沿海和内地)之间或省际之间,很少有人系统地研究省内地区之间的差异。但是据其它国家对地区差异所进行的研究,某一地理单元内部的地区差异有时较同类地理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志成 史学军
中国改革分成三个阶段,农村制度诱致性变迁扩散阶段(1978—1984)、城市强制性变迁的推广及诱致性、强制性变迁的交替阶段(1984—1992)和整个制度环境的变迁和制度创新阶段(1992—至今)。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制度变迁是中国经济增长之迷的最动态原因,因而制度仍是下一步经济增长的源泉
关键词:
制度变迁,改革回顾,经济增长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先哲 曾晓 靳俊
本文基于资源依赖理论,采取政策分析与田野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我国县中由“辉煌”转向面临“塌陷”风险的深层机理作出理论解释。结果表明,生源是影响县中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资源,县域教育环境是左右其资源获得的关键,资源转化能力则是其回应依赖的根基。上世纪末,国家重点中学政策使县中普遍成为县域教育文化高地,家长群体对其产生信赖并形成投入依赖,这一县域教育制度环境和心态环境保障了县中资源获得顺利,同时较高水平的师资以及“县中模式”的形成,也使县中具备较强的资源转化能力,并与县域教育环境形成了对称性依赖。新世纪以来,国家教育政策变化和高中教育发展使县域生源具有了更多选择,家长群体对县中的投入依赖大大弱化,县中资源获得普遍受挫。与此同时,师资整体水平下降以及“县中模式”式微也使县中资源转化乏力,并与县域教育环境形成了非对称性依赖。面向未来,应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中振兴县中,应多渠道保障县中资源获得,切实提升县中资源转化能力,有效改善县中与县域教育环境的依赖关系,进而优化县域教育生态。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韩润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挥比较优势,主动参与国际产业分工与合作,其中,加工贸易作为最主要的一种参与方式,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而发展,是我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硕果。30年来,中国的加工贸易不仅给世界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汪传雷 章瑜 王静娟 陈欣 吴海辉
通过回顾1978-2018年共40年的中国商贸物流发展历程,将商贸物流发展演变划分为萌芽期、探索期、发展期、调整振兴期、稳重求进期等5个时期,梳理分析每个时期的政府政策和发展状况,提炼商贸物流发展经验启示,以期促进商贸物流高质量发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苏静 李超然 高海连
生活事件作为个体生命历程的节点,被视为引起个体或者世代群体行为方式改变的重要原因。文章通过回顾性的传记研究,按照时间脉络梳理了当今中国中年女性(出生组1961—1976年)生命历程中的关键生活事件,探讨了事件如何塑造出生组的旅游偏好和行为模式。研究发现:1)生命历程制度化不仅塑造了世代群体的日常生活,同时也使得世代群体的旅游行为呈现制度化变迁的特征;2)中年女性游客现阶段的旅游动因,主要在于改善生活状态和自我表达。该研究不仅在理论层面丰富了旅游行为动因的跨学科分析,也弥补了以往旅游行为研究对“时间性”关注不足的问题。最后,文章探讨了研究的现实意义,针对中年女性游客细分市场,为相关旅游目的地、景区和文旅企业提供了管理和营销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董昕
纵观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与变迁,与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密切相关、与土地制度改革和住房制度改革的进程密切相关。从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有两个关键性的节点,一是1998年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二是2007年保障性住房被重新赋予重要地位。这两个关键性的节点将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即19781997年的市场萌芽期,19982006年的快速发展期,以及20072016年的整合发展期。2016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标志着中国房地产业进入了新的发
关键词:
房地产业 发展历程 展望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尹弘飚 操太圣
制度变迁与自我重构是分析身份认同的两条基本路径。课程改革为教师的身份认同提供了新的社会情境与制度期望。借鉴鲍曼的朝圣者、观光者、流浪者等概念,可将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的自我重构分为四个类型,这一划分为我们理解结构-个人互动中的身份建构以及课程改革的一些基本问题提供了启示。
关键词:
身份认同 教师 课程改革 结构-个人互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宁 张然 仇童伟 王舒娟
农地产权的结构细分构成了改革开放以来地权配置变动的典型特征。可以从农地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三项权利之间和各自内部的行为特征差异角度,划分这一特征的总体阶段以及每一阶段的具体内容。而在现代农业发展的背景之下,当前农地"三权分置"的改革在地权变动的角度,具有结构细分的特征内涵:其中农地经营权与承包权的分置,具有农地使用权细分的内容,为保证其有效性需要保障农户家庭在农地要素使用中的主体经营地位;另外,分置之后的农地经营权活化,则具有农地处分权细分的内容,为保证其有效性,需要注意农地要素不同市场类别之间的相互关联,即农地处分方式的选择问题,尤其是农地流转中债权与物权方式的差异会影响农地抵押的实现效果。最后,文章围绕"如何实现农地产权结构后续的有效配置?"主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地产权变迁:结构细分 农地三权分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苗壮
一、引言改革是一个社会发生的制度变迁。制度变迁是制度的替代、转换与交易过程。作为一种“公共物品”,制度同其他物品一样,其替代、转换与交易活动也都存在着种种技术的和社会的约束条件。如果我们把制度最一般地描述为“契约”[汪丁丁,1992],那么,由于不确定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文寅
在中国经济改革引致的制度变迁中 ,自主创新是主要的行为变量 ,但制度引进也是重要的促成因素。引进制度有较强的示范效应 ,能加速制度的非均衡到均衡的过渡。当然 ,引进制度也有一个本土化问题。中国入世会使通过制度引进促进制度变迁的进程进入一个新阶段。
关键词:
制度变迁 制度引进 本土化 WTO规则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宁 张然 仇童伟 王舒娟
农地产权的结构细分构成了改革开放以来地权配置变动的典型特征。可以从农地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三项权利之间和各自内部的行为特征差异角度,划分这一特征的总体阶段以及每一阶段的具体内容。而在现代农业发展的背景之下,当前农地"三权分置"的改革在地权变动的角度,具有结构细分的特征内涵:其中农地经营权与承包权的分置,具有农地使用权细分的内容,为保证其有效性需要保障农户家庭在农地要素使用中的主体经营地位;另外,分置之后的农地经营权活化,则具有农地处分权细分的内容,为保证其有效性,需要注意农地要素不同市场类别之间的相互关
关键词:
农地产权变迁:结构细分 农地三权分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