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46)
2023(10479)
2022(8375)
2021(7724)
2020(6214)
2019(14087)
2018(14308)
2017(26579)
2016(14355)
2015(16589)
2014(16617)
2013(15998)
2012(15176)
2011(14035)
2010(14156)
2009(13460)
2008(13310)
2007(11966)
2006(11317)
2005(10721)
作者
(41205)
(34621)
(34576)
(33265)
(22369)
(16440)
(15573)
(13380)
(13259)
(12213)
(12175)
(11488)
(11379)
(11234)
(11080)
(10673)
(10331)
(9936)
(9861)
(9463)
(9091)
(8388)
(8337)
(7980)
(7909)
(7842)
(7523)
(7380)
(7025)
(6833)
学科
(84890)
经济(84810)
管理(36796)
(31327)
方法(26479)
(24423)
企业(24423)
中国(24317)
数学(23336)
数学方法(23130)
地方(19681)
(18193)
业经(16836)
(16112)
(14491)
(14271)
(13742)
贸易(13731)
(13362)
地方经济(13118)
(12899)
(12203)
金融(12203)
(11973)
银行(11963)
(11824)
农业(11677)
(11650)
环境(10634)
体制(9735)
机构
大学(216363)
学院(213043)
(105713)
经济(103946)
研究(84792)
管理(73439)
中国(66142)
理学(61468)
理学院(60712)
管理学(59712)
管理学院(59306)
(47632)
(47235)
科学(46531)
(42957)
研究所(38473)
财经(36732)
中心(36276)
经济学(35733)
(33487)
(32271)
(31997)
经济学院(31833)
北京(31133)
(29839)
(29238)
师范(29001)
财经大学(27016)
业大(25719)
科学院(25472)
基金
项目(129626)
科学(102664)
研究(97711)
基金(95950)
(83386)
国家(82740)
科学基金(69830)
社会(66340)
社会科(62926)
社会科学(62911)
基金项目(48638)
(46473)
教育(44478)
自然(40448)
资助(39828)
自然科(39529)
自然科学(39519)
(39497)
自然科学基金(38848)
编号(37340)
成果(32428)
(30450)
(29845)
重点(29699)
国家社会(29577)
中国(28056)
课题(27198)
教育部(26669)
(25639)
(25543)
期刊
(128977)
经济(128977)
研究(76881)
中国(49057)
(35815)
(31187)
管理(31176)
学报(30997)
科学(29886)
教育(25593)
大学(24749)
(23709)
金融(23709)
学学(22953)
经济研究(22431)
农业(20901)
财经(20640)
技术(18776)
(18224)
问题(17172)
业经(16643)
(15735)
世界(14824)
国际(14623)
技术经济(12174)
(11681)
统计(11239)
经济问题(10518)
改革(9701)
(9701)
共检索到3522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孙津  
文章澄清了对政治改革“滞后”的误解,认为改革开放的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原本就是一次政治转变,也就是“政治经济化”。政治经济化的必要性在于中国的改革开放一要改变过去政治运作的模式,二要把本来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计划经济”转变为主要是经济运行机制的市场经济。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卢凌宇  古宝密  
“经济化”是当代国际政治的一个基本特点,指经济考量主导主权国家的外交政策,导致国际政治日益演变成国际经济关系。国际政治“经济化”有两个表现:一是低级政治“经济化”,即环境、人权和意识形态等传统的低级政治议题被转化为经济议题,经济因素成为解决低级政治问题的关键手段;二是高级政治“经济化”,即诉诸经济手段解决军事、政治冲突,同时国际战争或恐怖袭击的目的往往也是捍卫或获取经济利益。国际政治“经济化”的外因包括联合国体制对主权国家版图的确认和保护、核武器的发展、两极格局解体以及消费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内因则是政治合法性标准向绩效合法性转变。对于国际政治而言,“经济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提高了国际政治的文明程度,武力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在很大程度上被放弃;另一方面,排挤和侵蚀了世界政治的非经济价值,带来人、国家和国际关系的转变。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李洁  
21世纪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处于急剧变动和重组的过程中,本文认为,当今世界呈现出经济政治化与主权国家政治经济化双重趋势发展的矛盾状态,其结果是否有利于人类社会的持续进步,取决于矛盾双方的实力对比。加入WTO后的一年多时间,中国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已经并且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中国政策方针的制定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政治经济化和经济政治化的影响。催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和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结构调整,以及中国经济自身的崛起与持续发展的愿望。认识到“两化”趋势的本质特征与外在表现后,我们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加以防御,保留回旋余地,力图避免出现恶果,促进局势向好的方向转化。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伟  
对中国经济改革的历史进程进行政治经济学分析,首先要回答的问题就是如何认识改革或体制转轨的历史本质。以新古典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为代表的西方正统经济理论把私有化作为理所当然的基本前提,事实上把所有制命题排除在了理论分析之外。"华盛顿共识"和"休克疗法"背后隐含的这一制度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卢周来  
一个符合"卡尔多—希克斯改进"标准的改革方案,将可能因利益不一致性,而无法被采纳;解决这一困境的办法是做实"卡尔多补偿",使方案符合"帕累托改进";而要做实"卡尔多补偿",改革受益者的事前承诺并不可信,只能依赖于国家承诺。中国改革促进了经济增长,是符合"卡尔多—希克斯改进"标准的,但也遇到了利益不一致问题。在此背景下,由于利益相对受损者并没有及时得到补偿,加之贴现率太高,因而坚持后续改革的积极性下降;而既得利益者则由于预期后续改革将轮到他们分担更多成本,因而也变得保守起来。由此导致了所谓"改革冷漠症"出现。解决此问题的办法是国家及时关注社会公平正义的再分配政策,使改革成果为大众所共享。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林光彬  
笔者通过对我国财政改革的内在逻辑进行分析,发现所有制和税制变化所形成的财局与政局之间的互动演化,是我国财政改革的最重要内因;财政困境的突破和矫正分利失衡是政府推进财政经济改革的直接动力;财政改革经历了从控税源到改税制的发展演进。本文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用历史和逻辑相结合的方法,首先从历史演进的逻辑对中国财政改革进行分析,然后以此为基础,从政治逻辑、经济逻辑、财政逻辑和发展逻辑四个方面对我国财政改革进行了理论分析。笔者认为保障中央政府的财政经济权威是改革不可动摇的政治逻辑,适应基本经济制度的变化是财政改革的经济逻辑,经济决定财政是财政改革的自身依存逻辑,财政经济矛盾的展开和克服的无限循环过程是财...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海峰  李立峰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徐湘林  李国强  
复杂而又艰巨的中国改革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政治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等社会科学工作者都积极介入,时至今日已经出现了极为丰硕的学术成果。通过系统梳理以往的研究,有助于更深刻地审视改革进程,也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对改革的研究。中外学者对中国政治经济改革已有的研究可分为四大类别:一是采用社会主义转轨的视角;二是把中国视为发展中国家而分析其发展模式;三是论述中国发展的独特模式;四是力图探究经济奇迹背后的政治因素。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徐斌  
财政联邦主义理论建立了中国20多年市场化转轨的成功制度分析框架,被认为是“中国市场维护型的财政联邦理论”,但同时也引发一些学者的异议。事实上,目前中国包括财政体制在内所面临的问题,使财政联邦主义理论的解释存在诸多限制。本文通过对财政联邦主义理论和方法的梳理,提出理解中国市场化条件下的分权改革政策,需要建立一个新政治经济学的统一解释框架,而第二代财政联邦主义理论也是中国的新政治经济学理论一个组成部分。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吴垠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新发展理念"。城镇化的"新发展"也应从这一角度入手进行创新,但要素、体制、各类利益主体的生产关系构成城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难点。本文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模型化了建国后到改革开放以来产业后备军和土地后备军分别主导的城镇化发展的历程,并着重探讨了农村土地产权性质变更带来的生产关系调整对城镇化的影响,以及土地后备军对产业后备军替代的可持续性。文章指出,需要把这些发展的力量和新发展理念下中国城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找到一条成本代价更低、发展模式更多元、利益关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吴垠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新发展理念”。城镇化的“新发展”也应从这一角度入手进行创新,但要素、体制、各类利益主体的生产关系构成城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难点。本文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模型化了建国后到改革开放以来产业后备军和土地后备军分别主导的城镇化发展的历程,并着重探讨了农村土地产权性质变更带来的生产关系调整对城镇化的影响,以及土地后备军对产业后备军替代的可持续性。文章指出,需要把这些发展的力量和新发展理念下中国城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找到一条成本代价更低、发展模式更多元、利益关切更倾向广大劳动人民的城镇化道路,让城镇真正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永动机”,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城镇化。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黄新华  
基于新政治经济学“政治决策的本质影响政策选择从而最终影响经济结果”的基本观点,阿伦·德雷泽对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改革和转轨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阐明了改革和转轨的共性和差异,论证了改革和转轨的经济与政治约束,尤其是政治约束对改革和转轨战略选择的影响,并讨论了改革与转轨的关键组成部分———重组与劳动的重新配置、私有化和价格自由化背后的政治问题,从而建立了“改革和转轨的政治经济学”理论。这一理论的基本观点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经济改革和转轨具有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它提示我们必须重视约束改革和转轨的政治因素,在改革和转轨战略的路径选择上,应当考虑政治因素对经济结果的影响。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勇  
新政治经济学极大地拓展了我国公共企业改革视界,其若干理论范式给予后者许多有益启示:由公共选择理论及其活化的新公共管理,可谨慎借鉴其民营化理念及做法运用于我国公共企业改革;由产权理论可领悟我国公共企业改革之关键乃是实施产权制度改革,包括政企分开,明晰产权和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由委托代理理论可获知应建立对我国公共企业代理人员之良好激励机制;由制度变迁理论可体认我国公共企业改革过程中政府应凸显建构和实施有效产权制度、领导建设公共责任导向的公共企业非正式约束等制度供给职能。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祚庥  
有学者深受教条主义的束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代需要有重大发展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必须深入改革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按照劳动价值论,某个国家或社会的总产值大体上和总人口成正比。现代各类经济统计数据强烈支持了劳动价值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要综合利用市场和计划这两种手段,促进现代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生产力。必须将脑力劳动所引起的科技进步和市场进步引入政治经济学的框架,将劳动价值论和边际效用论统一在一个理论框架之中来分析。随着劳动和资本的不断增加的合作,完全可以做到劳资双方的互利共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